防范化解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培訓課件(48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52200
2023-09-18
48頁
4.51M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救援管理制度應急預案培訓課件
1、防范化解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范化解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培訓課件,主要內容,1,2,3,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有限空間作業安全基礎知識,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應急救援,有限空間作業主要安全風險及典型事故,有限空間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受限但人員可以進入,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間。,部分封閉,1.空間有限,與外界相對隔離,有限空間定義,有限空間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受限但人員可以進入,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間。,2.進出口受限或進出不便,但人員能夠進入進行指派的工作,有限空間定2、義,有限空間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受限但人員可以進入,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間。,3.未按固定工作場所設計,人員只是在內進行臨時性作業,有限空間定義,有限空間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受限但人員可以進入,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間。,4.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不足,有限空間定義,有限空間的分類地下有限空間: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工程、暗溝、地坑、廢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氣池及化糞池等。地上有限空間:如酒糟池、發酵池、垃圾站、料倉等。密閉設備:如貯罐3、車載槽罐、反應塔(釜)、管道、煙道、鍋爐等。,有限空間分類,有限空間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實施的作業活動。常見的作業活動主要有施工、安 裝、維修、保養、清理和巡檢等。,有限空間作業定義,按作業頻次劃分,有限空間作業可分為經常性作業和偶發性作業。按作業主體劃分,有限空間作業可分為自行作業和發包作業。,有限空間作業主要安全風險,主 要 為 氣 體 危 害,缺氧中毒燃爆,其他安全風險,長期關閉,化學反應,單純性窒息氣體,多人進入,空間內存在,作業時產生,外部影響,淹溺,高處墜落,觸電,機械傷害,外部影響,典 型 物 質,甲烷、氫氣、油氣等 可燃性氣體,鋁粉、煤粉等可燃性粉塵,硫化氫、一氧化 碳、苯系4、物、氰 化氫、磷化氫等,二氧化碳 氮氣、氬氣 甲烷、水蒸氣等,物體打擊,灼燙,坍塌,掩埋,高溫高濕,有限空間作業主要安全風險,主 要 為 氣 體 危 害,缺氧,中毒,最直接的判定方法:氣體檢測,H2S:10mg/m3,7ppm CO:30mg/m3,25ppm,可燃性氣體濃度 應低于爆炸下限 的10%,有毒氣體濃度應 低于GBZ2.1的 限值要求,氧含量的合格值19.5%23.5%,判定標準,應選取最高容許濃度或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無最高容許濃度和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的,應選用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限值選取,燃爆,有限空間作業典型事故,缺氧窒息事故2018年9月3日8時許,北京同創達勘測有限公5、司兩名工人開展地下管線測量 作業。9時40分,工友與其中1人多次聯系未果,22時28分報警。9月4日7時,消 防接警后到達事發現場,核實有兩名男子被困于電力井內,將兩人救出后,經核 實均無生命體征。經公安機關調查,確認兩名死者為失聯的兩名作業人員。該電力井井深約10米,地下分為三層。兩名死者被發現于地下一層井室底部(距井口4.9米),現場未見有限空間防護裝備、通風設備。電力井內距井口4.9米處,氧含量為11.6,電力井內距井口3.4米處,氧含量為12.9,未檢測出一氧化碳和硫化氫。,有限空間內長期通風不良,較空氣重的二氧化碳 易在有限空間底部積聚,擠占氧空間。未對有限空間內氣體進行檢測就進入作6、業 作業人員未佩戴任何個人防護用品 未進行強制通風 無監護人員全程持續監控,有限空間作業典型事故,硫化氫中毒事故2019年2月15日23時許,東莞市雙洲紙業有限公司一車間污水處理班3人違章 進入含有硫化氫氣體的污水調節池內進行清淤作業發生意外,先后有8人下池盲目 施救,事故共造成7人死亡、2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為人民幣1200萬元。硫化氫是無色劇毒氣體 易存在于污水管道、污水池、煉油池、紙漿池、發酵池、醬菜池、垃圾堆放場、化糞池等有機物發酵腐敗場所 低濃度的硫化氫有明顯的臭雞蛋氣味,能被人敏感地發覺;濃度增高時,人會產生嗅覺疲勞或嗅神經麻痹而不能覺察硫化氫的存在;當濃度超過1000mg/m37、,數秒鐘即可致人電擊樣死亡 未對有限空間內氣體進行檢測就進入作業 作業人員未佩戴任何個人防護用品 作業過程中未實施有效通風 救援人員未采取任何措施,冒然施救造成群死群傷。,有限空間作業典型事故,一氧化碳中毒事故2019年1月16日13時10分左右,涉縣兆隆鑄業有限公司爐前工8人進入1#高 爐進行爐內密封維護工作。約4分鐘后,1人發現有煤氣,喊大家趕緊撤離,6人從 高爐出渣口陸續爬出并求救,2#高爐爐前工2人聞訊趕來盲目施救,事故共造成4 人死亡、5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560萬元。,高爐冶煉產生煤氣,煤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易與血紅蛋白結合而造成組織缺氧,人體中毒 1#高爐檢修過程中8、,作業人員違規將2#高爐煤氣送往1#高爐熱風爐準備點火。連接1#高爐與熱風爐的熱風管道 蝶閥不是可靠隔斷,致使2#高爐煤氣進入1#高爐內 進入高爐檢修前未進行氣體檢測 作業人員未佩戴勞動防護用品 救援人員盲目施救導致傷亡擴大,有限空間作業典型事故,燃爆事故2018年5月12日15時25分左右,上海埃金科工程建設服務有限公司在上海賽 科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苯罐內進行檢維修作業時,發生燃燒爆炸事故,造成在罐 內作業的6名人員當場死亡。,苯高度易燃,蒸氣與空氣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 儲罐內易燃的苯蒸氣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環境,局部濃度達到爆炸極限 使用非防爆工具及作業過程可能產9、生的點火能量,遇混合氣體發生爆燃 作業過程中未對作業面進行氣體實時監測,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暴露的主要問題,一是對有限空間概念不清,認識有誤,有限空間作業風險失控;二是未將有限空間作業納入危險作業管理,作業制度不健全或執行不到位;三是缺少必要的氣體檢測等安全設備設施和個體勞動防護用品;四是安全教育培訓不到位,作業人員安全意識薄弱;五是未制定有限空間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盲目施救導致人員傷亡擴大問題突出。六是承、發包作業管理不規范。更多免費課件,關注公眾號:生產。,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有關法規標準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總局令 第59號)GB 8958-200610、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GB 30871-2014化學品生產單位特殊作業安全規范CJJ6-2009城鎮排水管道維護安全技術規程DL/T 1200-2013電力行業缺氧危險作業監測與防護技術規范DB11/T 852-2019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規范(北京)DB13/T 5023-2019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規范(河北)DB23/T1791-2016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規范(黑龍江)DB64/802-2012 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規范(寧夏)DB33-707-2008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規程(浙江),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制度開展有限空間風險辨識并建立安全管理基礎臺11、賬設置安全警示標志開展相關人員安全培訓配備防護設備設施制定應急預案并開展演練加強有限空間發包作業管理,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責任制度有限空間作業審批制度有限空間作業現場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間作業安全培訓教育制度有限空間作業應急管理制度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安全管理,開展有限空間風險辨識并建立安全管理基礎臺賬根據有限空間定義,對本企業的有限空間進行辨識根據辨識結果,統計有限空間的數量、位置確定各有限空間危險有害因素等基本情況建立有限空間管理臺賬,并及時更新有限空間管理臺帳示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安全管理,12、設置安全警示標志,行標工貿企業有限空間警示標志于2020年4月15日征求意見 有限空間安全警示標志由有限空間警告標志和有限空間安全風險告知牌組成。,有限空間安全風險告知牌由各類圖形標識和文字組成,標 明有限空間的名稱、存在的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安全注意事項 和應對措施等。,有限空間警告標志以圖 形符號和文字輔助標志的形 式,提醒人員注意有限空間 的存在。,行標,北京市地標,行標,北京市地標,應在有限空間作業場所顯著位置設置安全警示標志,使人員對危害 因素產生警覺,并提醒其在作業過程中采取相應防護措施。,氮氣罐無安全警示標志,塑料容罐安全警示標志,絮凝池安全警示標志,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安全管13、理,設置安全警示標志,腌制池安全警示標志不規范,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安全管理,開展相關人員安全培訓應對從事有限空間作業的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應急救援人員進行專項安全培訓。安全培訓應當包括下列內容:有限空間作業危險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安全防護設備、個體防護裝備及應急救援設備設施的正確使用;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處置措施。安全培訓應有專門記錄,并由參加培訓的人員簽字確認。,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安全管理,監護人員資質要求北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化糞池(井)、糞井、排水管道及其 附屬構筑物(含污水井、雨水井、提升井、閘井、格柵間、集水池 等)、電力電纜井、燃氣14、井、熱力井、自來水井、有線電視及通信 井等地下有限空間運行、保養、維修、清理等活動中的監護人員,必須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方可上崗作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安全管理,配備防護設備設施,為保障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應配備的防護設備設施主要有:氣體檢測設備、呼吸防護用品、墜落防護和其他個體防護用品、安全器具。,氣體檢測設備便攜式氣體檢測報警儀可連續實時監測并顯示被測氣體濃度,當達到設定報警值時可實時報警。,單一式擴散式氣體檢測報警儀,復合式泵吸式氣體檢測報警儀,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安全管理,根據呼吸防護方法,呼吸防護用品可分為過濾式和隔絕式兩大類。,配備防護設備設施 呼吸防護用品,過濾式15、呼吸防護用品如防毒面具、防毒口罩 在氧含量合格且有毒氣體濃度低于立即威脅生命健康濃度(IDLH)的情況下,根據有毒氣體種類和濃度范圍可以進行選擇 選用的濾毒盒或濾毒罐應與防護氣體相匹配 濾毒盒或濾毒罐容量有限,防護濃度和時間都有限制,過濾式呼吸防護用品的局限性 和有限空間作業的高風險性,有限空間作業不建議使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安全管理,連續送風式長管呼吸器,正壓式空氣呼吸器,電動送風空壓機送風 自吸式長管呼吸器,面罩內不能維持微正壓,不能使用!,逃生呼吸器只用于逃生!,呼吸防護用品,高壓送風式長管呼吸器,隔絕式呼吸防護用品主要有3類 長管呼吸器分為3種,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安全管16、理,配備防護設備設施 墜落防護和其他個體防護用品,三腳架(掛點+救援)安全繩、速差自控器應固定在有限空間外可靠的掛點上,連接牢固 易燃易爆環境,應配備防靜電服、防靜電鞋 涉水作業環境,應配備防水服、防水膠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安全管理,配備防護設備設施 安全器具 通風設備有限空間作業前和 作業過程中,通常采取強制性持 續通風措施降低危險,保持空氣,流通。根據有限空間特點,風機 須與風管相連,將新鮮空氣有效 送至作業面。,照明設備,通訊設備,圍擋和警示,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安全管理,制定應急預案并開展演練 應根據有限空間作業特點,依據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 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17、 29639-2020),制定有限空間作業 事故專項應急預案或現場處置方案。應定期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培訓,確保有限空間作業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應急救援人員等掌握相關應急預案內容。應制定本單位的應急預案演練計劃,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專項應 急預案演練,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現場處置方案演練。,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安全管理,加強有限空間發包作業管理應將有限空間作業發包給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作業單位,并對作業單位的安全 生產條件進行審核和存檔保存。,發包單位應與作業單位簽訂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管理協議,對各自的安全生 產職責進行約定。發包單位應對發包作業進行審批,并留存作業審批材料。發包單位應對作業18、單位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工作統一協調、管理,定期進行 安全檢查,發現安全問題的,應及時督促整改。發包單位對其發包的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承擔主體責任作業單位對其承包的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承擔直接責任,具備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安全防護設備設施、應急救援設備設施、人員資質和應急處置能力等條件。,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安全管理,加強有限空間發包作業管理,典型事故:2017年4月3日11時35分左右,湘潭市潔寶清潔服務有限公司在 清理湘鄉市澳泉食品有限公司污水池時發生一起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 4人死亡、1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346萬元。,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作業過19、程,有限空間作業過程風險防控關鍵要素,作業審批階段,作業準備階段,實施作業階段,作業后清理階段,制定作業方案明確人員職責作業審批,安全交底設備檢查封閉作業區域及安全警示 打開出入口安全隔離清除置換氣體檢測 強制通風再次檢測人員防護,許可后進入 實時監測與持續通風持續監護 異常情況撤離有限空間,清點人員及設備關閉出入口 解除隔離恢復現場,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作業過程,明確人員職責,風險辨識和評估,制定作業方案并明確人員職責有限空間作業前,作業單位應對作業環境及作業過程進行風險評估,分析 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作業方案,并經 本單位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審核,負責人批20、準。作業單位應當按照有限空間作業方案,明確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及其安全職責。制定作業方案,作業審批有限空間作業前,應進行作業審批。有限空間作業審批表應至少包 括有限空間名稱、作業單位名稱、作業內容、作業時間、可能存 在的危險有害因素、作業相關人 員、主要安全防護措施、作業負 責人意見及簽字項、審批責任人意見及簽字項等內容。有限空間作業審批表應存檔保存至少1年。,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作業過程,安全交底有限空間作業前,作業負責人應對實施 作業的全體人員進行安全交底,告知作業 內容、作業方案、作業現場可能存在的危 險有害因素、作業安全要求及應急處置方 案等,并履行簽字確認手續。,有限空21、間作業安全交底單示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作業過程,設備齊備性和安全性檢查作業前,應對安全防護設備、個體防護裝備、應急救援設備設施、作業設備和工具的齊備性和安全性進行檢查,發現問題應立即補充、修復或更換。封閉作業區域及安全警示作業前,應封閉作業區域,并在 出入口周邊顯著位置設置安全警示 標志。,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作業過程,開啟出入口進行自然通風 存在爆炸危險的,開啟出入口時應采取防爆措施。作業人員應站在有限空間外上風側開啟出入口,進行自然通風。安全隔離存在可能危及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的設備設施、物料及能源時,應采取封閉、封堵、切斷能源等可靠的隔離(隔斷)措施,并上鎖掛牌或設專人看管。清除22、置換有限空間內盛裝或殘留的物料對作業存在危害時,應在作業前對物料進行清 洗、清空或置換。,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作業過程,氣體檢測 氣體檢測前,應對有限空間、連通管道及其周邊環境進行調查,分析有限空間內可能存在的氣體種類。應根據有限空間內可能存在的氣體種類進行針對性檢測。但應至少檢測氧氣、可燃氣、硫化氫和一氧化碳。有限空間內氣體環境復雜時,作業單位應委托具有相應檢測能力的單位進 行檢測。有限空間內仍存在未清除的積水、積泥或物料殘渣時,應先在有限空間外利用工具進行充分攪動,使有毒有害氣體充分釋放。檢測人員應在有限空間外的上風側使用泵吸式氣體檢測報警儀進行檢測。應對有限空間上、中、下不同高度和作23、業者通過、停留的位置進行檢測。,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作業過程,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作業過程,氣體檢測 氣體檢測結果應如實記錄,內容應包括 檢測位置、檢測時間、氣體種類、濃度 等信息。檢測記錄經檢測人員簽字后歸 檔保存。便攜式氣體檢測報警儀應定期進行檢定或校準,保證量值準確。市場監管總局關于發布實施強制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的公告(2019年 第48號)(2019年10月23日)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氣體檢測(報警)儀不再實施強制檢定,使用者 可自行選擇非強制檢定或者校準的方式,保證量值準確。,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作業過程,作業環境危害程度判定 根據氣體檢測結果,對有限空間作業環境危險有害程24、度進行判定。檢測結果不合格,任何人員不得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強制通風 作業環境存在爆炸危險的,應使用防爆型通風設備。應向有限空間輸送清潔空氣,不應使用純氧進行通風。采用移動機械通風設備時,風管送風口應放置在作業面,保證有效通風。有限空間設置固定機械通風系統的,應全程運行。,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作業過程,再次氣體檢測和判定 強制通風后,應再次進行氣體檢測。檢測結果合格后方可作業。檢測結 果不合格的,應繼續通風,并分析造成氣體濃度不合格的原因,采取更 具針對性的防控措施。個體防護 應根據危害程度正確選擇佩戴有效的防護用品進行作業。包括全身式安全帶、安全繩、安全帽和呼吸防護用品等。作業現場應至少配25、備1套正壓式空氣呼吸器和1套全身式安全帶及安全繩 作為應急救援裝備。,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作業過程,許可后進入 現場負責人確認作業環境、作業程序、安全防護設備、個體防護裝備及應 急救援設備符合要求后,方可安排作業者進入有限空間作業。作業者應遵守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正確使用安全防護設備與個體防護裝備,并與監護者進行有效的信息溝通。實時監測與持續通風 作業過程中應對有限空間作業面氣體 濃度進行實時監測,并做好記錄。作業過程中應持續進行強制通風。,監護 監護者應在有限空間外全程持續監護。監護者應能跟蹤作業者作業過程,掌握檢測數據,適時與作業者進行有效的 信息溝通。發現異常時,監護者應立即向26、作業者發出撤離警報,并協助作業者逃生。監護者應防止未經許可的人員進入作業區域。,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作業過程,異常情況撤離有限空間作業期間發生下列情況之一時,作業人員應立即中斷作業,撤離有限空間:作業人員出現身體不適;安全防護設備或個體防護裝備失效;氣體檢測報警儀報警;監護人員或現場負責人下達撤離命令;其他可能危及作業人員生命安全的情況。,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作業過程,作業后清理 作業完成后,作業人員應將全部作業設備和工具帶離有限空間。應清點人員及設備數量,確保有限空間內無人員和設備遺留后,關閉 出入口。作業前采取隔離措施的,應解除隔離。清理現場后,應解除作業區域封閉措施后撤離現場。,27、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風險防控作業過程,應急救援方式 應急救援可分為自救、非進入式救援和進入式救援。自救是最佳的選擇。作業過程中,如果作業者出現不適或有任何異常,立即(佩戴緊急逃生呼吸器)撤離。,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應急救援,應急救援方式 非進入式救援。救援人員借助設備 與器材(如三腳架等),安全快速 地將發生意外的被困人員提升至有 限空間外。,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應急救援,進入式救援。救援人員必須進入到 有限空間內才能完成救援任務。由 于人員需要進入,風險性增大,這 就要求具備專業的救援能力。,一旦發生事故,立即報告;禁止盲目施救,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救援人員應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實施救援。受困人員被救出有限空間后,應第一時間進行救治(如心肺 復蘇和創傷救護等),以減輕傷害。,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應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