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貿行業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指導手冊(62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52259
2023-09-18
62頁
1.41MB
1、一般行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兩個體系指導手冊,1,2,第三章,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章節目錄,(一)標準和文件,3,1.1 相關標準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體系通則 DB37/T 2882-2016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通則 DB37/T 2883-2016工貿企業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體系細則 DB37/T 2974-20XX工貿企業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細則DB37/T 3011-20XX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風險分級管控體系細則DB37/T 2973-20XX用人單位職業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細則DB37/T 3012-20XX山東省工貿行業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2、系評估標準(試行),(一)標準和文件,4,1.2 相關文件開展工貿企業較大危險因素辨識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動計劃的通知(安監總管四201631號)附:工貿行業較大危險因素辨識與防范指導手冊(2016版)(有色、冶金、紡織、輕工、建材、機械行業指導手冊)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建立完善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機制的通知魯政辦字201636號工貿行業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準(20XX版)安監總管四20XX129號關于成立“兩個體系”建設組織領導機構的通知(企業文件,自行編制)安全生產與職業病危害風險分級管控及隱患排查治理“兩個體系”建設實施方案(企業文件,自行編制),(一)標準和文件,5,3、關于成立“兩個體系”建設組織領導機構的通知組織機構組 長:總經理 XXX副組長:安全總監 XXX 常務副總 XXX 組 員:公司安全部 XXX 技術研發部 XXX 財 務 部 XXX 設 備 部 XXX 品質管理部 XXX 生 產 部 XXX,(一)標準和文件,6,安全生產與職業病危害風險分級管控及隱患排查治理“兩個體系”建設實施方案,7,風險分級管控風險分級管控是指按照風險不同級別、所需管控資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復雜及難易程度等因素而確定不同管控層級的風險管控方式。風險分級管控的基本原則是:風險越大,管控級別越高;上級負責管控的風險,下級必須負責管控,并逐級落實具體措施。隱患排查企業組織安4、全生產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對本單位的事故隱患進行排查,并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按照事故隱患的等級進行登記,建立事故隱患信息檔案的工作過程。安全生產風險點風險伴隨的設施、部位、場所和區域,以及在設施、部位、場所和區域實施的伴隨風險的作業活動,或以上兩者的組合(如:卸車打料作業、氯甲烷儲罐等)。職業病危害風險點存在職業病危害的設施、部位、場所和/或區域,或者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工種)。,(二)關鍵詞定義,8,危險源可能導致人身傷害和(或)健康損害和(或)財產損失的根源、狀態或行為,或它們的組合。在分析生產過程中對人造成傷亡、影響人的身體健康甚至導致疾病的因素時,危險源可稱為危險5、有害因素,分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類(可參照GBT138612009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其中,涉及人的因素具體表現共計23項;涉及物的因素具體表現共計87項;涉及作業環境的因素具體表現共計45項;涉及管理因素具體表現共計10項)。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指通過對工作過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有危險的工作步驟,進行控制和預防。適合于對作業活動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安全檢查表分析法(SCL)依據相關的標準、規范,對工程、系統中已知的危險類別、設計缺陷以及與一般工藝設備、操作、管理有關的潛在危險性和有害性進行判別檢查。適合于對設備設施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二)關鍵詞6、定義,*,(三)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3.1基本要求,*,(三)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風險點作業活動或設備設施,風險點識別,危險源辨識,風險控制措施,風險評價-風險矩陣分析法(LS),若干危險源,若干危險源,若干危險源,公司/部室(分廠)/車間/班組級,分級管控,隱患排查,重大/較大/一般/低風險,隱患分級:一般隱患、重大隱患,隱患排查:綜合性、專業、季節性、節假日、日常檢查,隱患治理,治理要求: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五到位”,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檢查表分析(SCL),紅/橙/黃/藍,總經理/部門經理/車間主任/班組長,隱患分類:現場管理類、基礎管理類,7、驗收:建立隱患排查治理臺賬(現場管理類、基礎管理類),閉環管理,3.2結構與框架,11,(三)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3.3評價方法(以風險矩陣法為例)風險矩陣法(LS)風險矩陣法(簡稱LS),R=LS,其中R是危險性(也稱風險度),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與事件后果的結合,L是事故發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嚴重性;R值越大,說明該系統危險性大、風險大。,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判斷準則,12,事件后果嚴重性(S)判別準則,(三)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3.3評價方法(以風險矩陣法為例)風險矩陣法(LS)風險矩陣法(簡稱LS),R=LS,其中R是危險性(也稱風險度),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與事件后8、果的結合,L是事故發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嚴重性;R值越大,說明該系統危險性大、風險大。,13,安全風險等級判定準則(R值)及控制措施,(三)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3.3評價方法(以風險矩陣法為例)風險矩陣法(LS)風險矩陣法(簡稱LS),R=LS,其中R是危險性(也稱風險度),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與事件后果的結合,L是事故發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嚴重性;R值越大,說明該系統危險性大、風險大。,(三)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3.3評價方法(以風險矩陣法為例)風險矩陣法(LS)風險矩陣法(簡稱LS),R=LS,其中R是危險性(也稱風險度),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與事件后果的結合,L是事故9、發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嚴重性;R值越大,說明該系統危險性大、風險大。風險分級管控原則:上級負責管控的風險,下級應同時負責管控,逐級落實具體措施。,14,風險分級及管控要求,15,(三)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3.4風險點級別重大風險判定以下情形為重大風險:違反法律、法規及國家標準中強制性條款的;發生過死亡、重傷、重大財產損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輕傷、一般財產損失事故,且現在發生事故的條件依然存在的;涉及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災等危險的場所,作業人員在10人及以上的;經風險評價確定為最高級別風險的。風險點級別確定按照風險點中各危險源評價出的最高風險級別作為該風險點的級10、別。,16,(三)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3.5風險矩陣表,17,(三)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3.6隱患分級以下情形為重大事故隱患:違反法律法規有關規定,整改時間長或可能造成較嚴重危害的;涉及重大危險源且不能立即排除整改的隱患;涉及具有中毒、爆炸、火災等危險且長期滯留人員在10人及以上的場所,存在不能立即排除整改的隱患;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大,一定時間得不到整改的;因外部因素影響致使生產經營單位自身難以排除的隱患;涉及液氨制冷、粉塵防爆、有限空間、冶金煤氣和高溫熔融金屬等危害和整改難度大,無法立即整改排除的隱患;設區的市級以上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認定的。,18,(三)風險分11、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 3.7體系包含記錄表格,安全生產兩個體系,風險分級管控體系,風險點統計表,作業活動清單,設備設施清單,JHA+LS分析記錄,SCL+LS分析記錄,作業活動風險分級管控清單,設備設施風險分級管控清單,現場管理類隱患排查清單,基礎管理類隱患排查清單,現場管理類隱患治理臺賬,基礎管理類隱患治理臺賬,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危險源統計表,19,作業活動清單(記錄受控號)單位::,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 審核人:審核日期:年月日注:當選用風險矩陣分析法(LS)時可不填寫活動頻率,(三)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 3.7體系包含記錄表格,20,設備設施清單(記錄受控號)單位::,12、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 審核人:審核日期:年月日注:1.按照單元或裝置進行劃分,同一單元或裝置內介質、型號相同的設備設施可合并,在備注內寫明數量。2.廠房、管廊、手持電動工具、辦公樓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三)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 3.7體系包含記錄表格,21,工作危害分析(JHA)+評價記錄(記錄受控號)風險點:崗位:作業活動:分析人:日期:審核人:日期:審定人:日期:,(三)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 3.7體系包含記錄表格,22,注:1.分析人為崗位人員,審核人為所在崗位/工序負責人,審定人為上級負責人。2.當選用風險矩陣分析法(LS)法時可不填寫頻次。3.現有管控措13、施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按五種措施分類填寫,內容必須詳細和具體。更多免費課件,關注公眾號:生產。4.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應結合工貿行業特點依據GB6441填寫,包括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高處墜落、坍塌、鍋爐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傷害等;5.評價級別是運用風險評價方法確定的風險等級。6.風險分級是指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分別用“紅、橙、黃、藍”標識。7.管控層級是指根據企業機構設置情況確定的管控層級,一般分為公司(廠)級、部室(車間級)、班組和崗位級。,(三)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 3.7體系包含記錄表格,23,安14、全檢查表分析(SCL)+評價記錄(記錄受控號)風險點:崗位:設備設施:分析人:日期:審核人:日期:審定人:日期:,(三)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 3.7體系包含記錄表格,24,注:1.分析人為崗位人員,審核人為所在崗位/工序負責人,審定人為上級負責人。2.當選用風險矩陣分析法(LS)法時可不填寫頻次。3.現有管控措施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按五種措施分類填寫,內容必須詳細和具體。4.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應結合工貿行業特點依據GB6441填寫,包括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高處墜落、坍塌、鍋爐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傷害等;5.評價級別是運15、用風險評價方法確定的風險等級。6.風險分級是指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分別用“紅、橙、黃、藍”標識。7.管控層級是指根據企業機構設置情況確定的管控層級,一般分為公司(廠)級、部室(車間級)、班組和崗位級。,(三)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 3.7體系包含記錄表格,25,作業活動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單位:,注: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確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現有安全控制措施”和“建議改進(新增)措施”,內容必須詳細和具體。,(三)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 3.7體系包含記錄表格,26,設備設施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單位:,注:管控措施指按一定程序確定的所有管控措施,包括“現有安全控制16、措施”和“建議改進(新增)措施”,內容必須詳細和具體。更多免費課件,關注公眾號:生產。,(三)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 3.7體系包含記錄表格,27,風險點統計表,危險源統計表,(三)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 3.7體系包含記錄表格,28,現場類隱患排查項目清單,注1:排查類型主要包括日常隱患排查、綜合性隱患排查、專業或專項隱患排查、季節性隱患排查等。注2:組織級別一般包括公司級、部門級、車間級、班組級,也可結合本單位機構設置情況對組織級別進行調整。注3:根據排查類型、排查周期、組織級別對排查內容與排查標準進行勾選。,(三)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 3.7體系包含記錄表格,217、9,基礎管理類隱患排查清單,注1:排查類型主要包括綜合性隱患排查、專業或專項隱患排查、季節性隱患排查等。注2:組織級別一般包括公司級、部門級、車間級,也可結合本單位機構設置情況對組織級別進行調整。注3:根據排查類型、排查周期、組織級別對排查內容與排查標準進行勾選。,(三)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 3.7體系包含記錄表格,30,現場管理類隱患排查治理臺賬,(三)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 3.7體系包含記錄表格,31,基礎管理類隱患排查治理臺帳,(三)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 3.7體系包含記錄表格,32,(四)職業病危害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 4.1體系包含記錄表格黃色18、部分為文件化的信息,藍色部分為報告的組成部分。,職業病危害兩個體系,接觸生產性粉塵作業分級,接觸化學物作業分級,接觸高溫作業分級,接觸噪聲作業分級,作業崗位職業病危害作業分級,作業崗位職業病危害風險分級,職業病危害風險分級管控,工程技術措施(應急),個體防護措施,管理措施,培訓教育措施,風險清單,風險告知卡,職業病危害風險評估報告,現場管理隱患排查項目清單,基礎管理隱患排查項目清單,現場管理類隱患治理臺賬,基礎管理類隱患治理臺賬,風險分級管控體系,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四)職業病危害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4.2職業病危害分級過程作業崗位職業病危害作業分級:接觸生產性粉塵作業分級:G 分級19、指數;WM 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的權重數;WB 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職業接觸比值的權重數;WL 勞動者體力勞動強度的權重數。接觸化學物作業分級:G 分級指數;WD 化學物危害程度的權重數;WB 工作場所化學物職業接觸比值的權重數;WL 勞動者體力勞動強度的權重數。,33,(四)職業病危害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4.2職業病危害分級過程作業崗位職業病危害作業分級:接觸高溫作業分級:根據勞動者體力勞動強度、接觸高溫作業時間和WBGT測量結果按照GBZ/T 229.3的規定將高溫作業分為輕度危害(級)、中度危害(級)、重度危害(級)和極度危害(級)。接觸噪聲作業分級:接觸穩態噪聲和非穩態連續噪20、聲作業依據8小時等效聲級(LEX,8h)或40小時等效聲級(LEX,w)測量結果、接觸脈沖噪聲作業依據聲壓級峰值(Lpeak)和工作日內的脈沖次數(n)測量結果,按照GBZ/T 229.4的規定將噪聲作業分為輕度危害、中度危害、重度危害和極度危害。,34,(四)職業病危害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4.2職業病危害分級過程作業崗位職業病危害風險分級:T 風險值;n 職業病危害因素類別序號,i-n對應的取值(1n);Ci各類職業病危害作業級別的權重數;M 職業病危害防控措施權重數;S 職業病或職業健康損傷發生結果的權重數。P 各作業崗位勞動定員的權重數。,35,36,(四)職業病危害風險分級管21、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 4.3職業病危害風險告知卡明細表,37,4.4職業病危害風險告知卡編號:01 填報時間:20XX年10月10日,38,(五)山東省工貿行業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評估標準,39,(五)山東省工貿行業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評估標準,40,一、基本要求(80分)1.1組織機構企業應建立雙重預防體系建設組織領導機構,組織領導機構組成人員應包括企業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及各部門負責人及重要崗位人員,企業主要負責人擔任主要領導職務,全面負責企業雙重預防體系建設。企業應明確企業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及各部門負責人及重要崗位人員雙重預防體系建設應履行的職責,并在安22、全生產責任制中增加安委會、安全領導小組相關職責。企業應制定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明確工作分工、工作目標、實施步驟、工作任務、責任人與分工、進度安排等。否決項:未建立雙重預防體系組織機構并明確企業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及各部門負責人及重要崗位人員相關職責的,評估不通過。查文件:雙重預防體系建設組織機構成立文件、安全生產責任制。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五)山東省工貿行業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評估標準,41,一、基本要求(80分)1.2全員培訓企業應制定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培訓計劃,明確培訓時間、培訓學時、培訓內容、培訓對象、培訓資金等內容。應分層次、分階段組織雙重預防體系建設的培23、訓,并如實記錄全體人員的培訓教育情況,建立安全教育培訓檔案和從業人員個人安全教育培訓檔案,培訓結束須進行閉卷考試,考核結果應記入培訓檔案。培訓結束應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持續改進。否決項:無查資料:1、培訓計劃。2、培訓教育記錄與檔案。,(五)山東省工貿行業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評估標準,42,一、基本要求(80分)1.3體系文件企業應制定符合雙重預防體系建設標準要求的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或作業指導書等體系文件。體系文件應符合企業實際、具有可操作性,并傳達至各部門/崗位。否決項:無。查資料:風險分級管控制度和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或作業指導書等體系文件文本。制度、作業24、指導書等體系文件發放或傳達記錄。現場檢查:工作崗位是否已獲取有效的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度或作業指導書等體系文件。,(五)山東省工貿行業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評估標準,43,一、基本要求(80分)1.4責任考核企業應建立健全雙重預防體系考核獎懲制度,或在安全生產獎懲管理制度中涵蓋相關內容,明確考核獎懲的標準、頻次、方式方法等,并將考核結果與員工工資薪酬相掛鉤。應落實雙重預防體系考核獎懲制度,根據雙重預防體系考核結果予以獎懲。否決項:無查資料:雙重預防體系考核獎懲制度。雙重預防體系考核、獎懲記錄,相關財務文件。,(五)山東省工貿行業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評估標準25、,44,二、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400分)2.1風險點排查、確定作業活動清單應覆蓋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各類作業活動或工藝操作。設備設施類清單應覆蓋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涉及的設備、設施。職業病危害風險點應覆蓋崗位工人接觸職業病危害的所有工作地點或設施。否決項:無。查資料、查信息系統:作業活動清單。設備設施清單。作業崗位職業病危害風險分級報告。現場檢查:通過分析工藝流程、生產現場判斷是否遺漏主要作業活動、設備設施、職業病危害嚴重的地點/場所/崗位。,(五)山東省工貿行業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評估標準,45,二、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400分)2.2危險源辨識、分析企業應組織相關部門、班組26、崗位人員進行危險源辨識、分析。針對作業活動清單,采用合理的辨識方法對每個作業活動或工藝操作進行危險源辨識、分析。針對設備設施類清單,采用合理的辨識方法進行危險源辨識、分析并合理表述的。通過調查和工程分析等方法識別各職業病危害風險點存在的粉塵、化學物、高溫、噪聲、電離輻射等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來源、接觸方式及接觸時間、可能導致的職業病和健康損害等。否決項:無查資料、查信息系統:1、作業活動分析評價記錄。2、設備設施分析評價記錄。3、作業崗位職業病危害風險分級報告。4、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報告。(注:采用HAZOP、FMEA等其他風險辨識分析方法合理辨識分析風險的亦給予認可,但是辨識分析內容有誤或不27、全的參考本評估標準扣分),(五)山東省工貿行業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評估標準,46,二、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400分)2.3風險評價風險評價準則應符合法律法規及企業安全生產實際。參與評價人員應熟知企業評價準則,合理評價,評價級別正確。重大風險的確定依據細則、實施指南進行判定。按照DB37/T 297320XX中5.5.1進行作業崗位職業病危害風險分級。否決項:應判定為重大風險而未判定為重大風險,存在三項的,評定驗收不通過。查資料、查信息系統:風險評價準則。工作危害分析及安全檢查表分析評價記錄。作業崗位職業病危害風險分級報告。詢問:評價人員是否熟知風險評價規則并進行正確的評價。,(28、五)山東省工貿行業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評估標準,47,二、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400分)2.4補充建議措施針對評價出的不可接受風險,應增加經過評審符合要求的補充建議措施并落實。否決項:無查資料、查信息系統:工作危害分析評價記錄及安全檢查表分析評價記錄。作業崗位職業病危害風險分級報告。現場檢查:整改或補充建議措施落實情況。,(五)山東省工貿行業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評估標準,48,二、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400分)2.5風險分級管控企業應結合機構設置情況,綜合考慮管控資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復雜及難易程度,合理確定各等級風險的管控層級。根據風險分級管控原則,確定風險29、點、危險源的管控層級,落實管控責任。否決項:抽查或抽考各層級相關崗位當班人員進行詢問,5人及以上不了解崗位存在的或者管控的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型及主要的現有管控措施,評定驗收不通過。查資料、查信息系統:工作危害分析記錄、安全檢查表分析記錄等資料。詢問:詢問崗位人員是否了解本崗位存在的或者管控的危險源、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型及現有管控措施,是否了解其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對健康的損害及現有管控措施。,(五)山東省工貿行業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評估標準,49,二、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400分)2.6風險分級管控清單企業應編制風險分級管控清單,清單應由企業組織相關部門、崗位30、人員按程序評審,并由企業主要負責人審定發布。風險分級管控清單的信息內容應符合相關地方標準要求。否決項:無。查資料、查信息系統:作業活動類風險分級管控清單。設備設施類風險分級管控清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級管控清單。,(五)山東省工貿行業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評估標準,50,二、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400分)2.7風險告知企業應通過有效方式告知企業主要風險相關內容。對存在重大風險和重大職業病危害風險的工作場所和崗位,要設置明顯警示標志。應組織各層級、各崗位進行風險評價結果的告知培訓。否決項:無。查文件:風險告知培訓記錄等資料告知方式及內容現場檢查:安全風險和職業病危害風險公告欄及安全警31、示標志。,(五)山東省工貿行業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評估標準,51,三、隱患排查治理體系(420分)3.1編制隱患排查清單生產現場類隱患排查清單內的排查內容及標準應包含風險分級管控清單中各風險點、危險源及控制措施。職業病隱患排查清單應參照用人單位職業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細則及相應行業實施指南中附錄內容編制。基礎管理類隱患排查清單內的排查項目及標準應符合雙重預防體系相關地方標準要求。職業衛生基礎管理排查清單應包含用人單位職業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細則附錄B檢查內容及標準。排查清單中應明確排查類型、組織級別、排查周期等內容。否決項:未按照細則要求將風險分級管控清單中各風險點、危險源的控制措施32、作為生產現場類隱患排查清單內的排查內容及標準的,驗收評定不予通過。查資料、查信息系統:生產現場類隱患排查清單。基礎管理類隱患排查清單。,(五)山東省工貿行業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評估標準,52,三、隱患排查治理體系(420分)3.2確定排查計劃企業應根據生產運行特點,制定隱患排查計劃,明確各類型隱患排查的排查時間、排查目的、排查要求、排查范圍、組織級別及排查人員等。否決項:無。查資料、查信息系統:隱患排查計劃等資料。,(五)山東省工貿行業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評估標準,53,三、隱患排查治理體系(420分)3.3隱患排查實施企業應按照排查計劃,結合安全生產的需要和特點,33、由各組織級別分別按要求組織隱患排查,并及時、準確填寫相關排查記錄。隱患排查類型、周期、實施主體應符合通則、細則等地方標準的要求。查出的不能立即整改或危害較高的隱患應記錄詳實,如條件允許應保留影像資料。否決項:無。查資料、查信息系統:崗位清單、隱患排查表、排查記錄等,(五)山東省工貿行業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評估標準,54,三、隱患排查治理體系(420分)3.4一般事故隱患治理隱患排查結束后,對于當場不能立即整改的,由隱患排查組織部門下達隱患整改通知,并填寫如下內容:隱患描述、隱患等級、建議整改措施、治理責任單位和主要責任人、治理期限等內容。并以適當方式向從業人員通報隱患信息。隱患存34、在單位在實施隱患治理前應當對隱患存在的原因進行分析,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和應急措施或預案,估算整改資金并按規定時限落實整改,并將整改情況及時反饋至隱患排查組織部門。隱患排查組織部門應當對隱患整改效果組織驗收并出具驗收意見。否決項:無查資料、查信息系統:隱患排查記錄。隱患通報。隱患整改通知單。,(五)山東省工貿行業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評估標準,55,三、隱患排查治理體系(420分)3.5重大事故隱患治理經判定屬于重大事故隱患的,企業應當及時組織評估,并編制事故隱患評估報告書。企業應根據評估報告書制定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內容應符合細則的規定,并將治理方案按相關規定上報。重大事35、故隱患治理工作結束后,企業應組織對治理情況進行復查評估,并將治理結果按規定上報有關部門。重大事故隱患排查、評估報告,治理方案、整改驗收等應保留紙質記錄,單獨建檔管理。否決項:根據相關標準,發現應定性為重大隱患而企業未發現或者定性的,驗收評定不予通過;重大隱患未按規定上報治理方案及治理結果的,驗收評定不予通過。查資料、查信息系統:重大事故隱患檔案(含排查記錄、評估報告書、整改方案、復查驗收記錄等)。隱患排查治理臺賬。現場檢查:查看隱患治理情況及治理效果,(五)山東省工貿行業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評估標準,56,四、信息化管理(40分)4.1信息系統應用企業雙重預防體系實現信息化管理,36、相關信息系統中企業基本信息、雙重預防體系相關組織機構及人員、設備設施庫、作業活動庫、相關管理制度、體系文件等信息填寫完整。信息系統中,風險分析、評價記錄和隱患排查記錄完整。信息系統中,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和隱患治理臺賬真實有效。企業應用自建信息系統應與相關監管部門信息平臺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否決項:無。查資料、查信息系統:登錄相關系統(包括企業自建系統)對企業填報系統信息情況進行檢查。(注:采用系統內不存在的風險辨識分析及評價方法合理辨識的,該項在系統未開發前按缺項處理),(五)山東省工貿行業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評估標準,57,五、持續改進(50分)5.1評審企業每年至少對雙重預防體系37、建設情況進行一次系統性評審。否決項:無。查資料、查信息系統:評審記錄或評審報告。注:企業初始創建階段進行首次雙重預防體系建設評定驗收時,本項目可按缺項計。,(五)山東省工貿行業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評估標準,58,五、持續改進(50分)5.2更新企業應適時、及時針對工藝、設備、人員等重大變更開展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更新風險信息與風險管控措施,編制、更新風險管控清單。應根據風險管控措施的變化情況或法律法規的變化及時更新隱患排查清單,并按清單編制排查表,及時實施隱患排查。否決項:無。查資料、查信息系統:變更通知單變更前危險源辨識、分析及風險評價記錄風險管控清單針對變更情況制定的隱患排38、查表隱患排查記錄及治理臺賬現場檢查:現場核查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變更情況。,(五)山東省工貿行業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評估標準,59,五、持續改進(50分)5.3溝通企業應建立內部溝通和外部溝通機制,及時有效傳遞風險信息和隱患信息,提高風險管控效果與隱患排查治理的效果和效率。重大風險信息更新后應及時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否決項:無。查文件:外來人員風險告知卡或記錄、風險培訓記錄等。詢問:各層級之間是否進行了溝通,各層級及與相關方風險信息、隱患信息溝通采用方式及溝通的效果如何。,(五)山東省工貿行業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評估標準,60,備注1、本評估標準適用于對工貿行業39、企業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及運行情況進行階段性評估,表中雙重預防體系指安全生產雙重預防體系及職業病危害雙重預防體系,除特別注明外,表中風險均包含安全生產風險和職業病危害風險,隱患均包含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和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2、總分共計1000分,累計得分/總分X100=實際得分,其中缺項部分按0分計入累計得分,相應的評估要點按0分計入總分。每一評估要點的分值扣完為止。3、標桿企業得分80分合格,一般企業得分60分合格。4、評估記錄應根據評估標準逐項描述評估情況,并附帶相關評估記錄,嚴禁僅簡單填寫不符合。5、以抽查形式進行詢問或者檢查的情況,應將總數、抽查數目、不符合情況等描述清楚。6、本評估標準最終解釋權在山東省安監局工商貿處。,(五)山東省工貿行業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評估標準,有無實質運行、持續改進,員工掌握度有多少?,硬件成果有多少?,文件化成果有多少?,老板支持力度有多少?,全員參與度有多少?,六、問題與思考,員工掌握度有多少?,硬件成果有多少?,文件化成果有多少?,老板支持力度有多少?,全員參與度有多少?,感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