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起重機械安全管理培訓課件(37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52283
2023-09-18
37頁
15.97MB
1、起重機械安全管理,主要內容,TQ 60/80塔式起重機,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引進先進的塔機制造技術,平頭塔機和動臂塔機的發展,城市改造及狹小場地的需求,安全生產的本質危及生產安全施工工藝、設備和材料淘汰目錄(第一批),近年來,我國建筑施工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但事故總量仍然較大,群死群傷事故尚未從根本上得到遏制。通過對近年來發生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生產安全事故進行調查發現,大量事故是由于使用了一些不科學、不合理和落后的施工工藝、設備和材料造成的。目錄涵蓋淘汰危及生產安全施工工藝、設備和材料總計22項,其中包括現場簡易制作鋼筋保護層墊塊工藝、竹(木)腳手架、有堿速凝劑等9項“禁止類”內容以及2、鋼筋閃光對焊工藝、門式鋼管支撐架、九格磚等13項“限制類”內容。目錄分為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兩類。其中,房屋建筑工程類淘汰11項,包括禁止5項、限制6項;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類淘汰11項,包括禁止 HuA限制7項。此外,目錄還明確了禁止、限制使用的條件和范圍,提出了可替代的施工工藝,危大工程管理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點,嚴格管控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1健全管控體系。認真落實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規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令第37號),嚴格要求工程參建單位建立健全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以下簡稱危大工程)安全管控體系,加強危大工程專項方案編制、審查、論證、審批、驗收等環節管理,嚴3、格按專項施工方案施工作業,確保危大工程安全風險受控。2排查安全隱患。嚴格按照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突出建筑起重機械、基坑工程、模板工程及支撐體系、腳手架工程、拆除工程、暗挖工程、鋼結構工程等危大工程,以及高處作業、有限空間作業等高風險作業環節,“逐企業、逐項目、逐設備”精準排查各類重大隱患。3狠抓隱患整改。工程參建單位要建立重大事故隱患臺賬,明確隱患整改責任、措施、資金、時限、預案,分級分類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隱患,邊查邊改、立行立改,堅決防止隱患變成事故。各地要對重大事故隱患進行掛牌督辦,實現閉環管理,逐項跟蹤整改落實。對拒絕整改或拖延整改的企業和人員,依法依規整頓,確保整改到位。,房屋市政工程4、生產安全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2022版),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和相關部門規章和強制性標準制定。標準體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是扎實推進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舉措,為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有針對性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在房屋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危害程度較大、可能導致群死群傷或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標準適用于判定新建、擴建、改建、拆除房屋市政工程的生產安全重大事故隱患。,1、方案的依據2、干什么?(安裝、拆卸;吊運;其它)3、用什么干?(起重設備、常用工具、吊索具)4、誰用這5、個干?(特種作業人員、相關作業人員)5、施工現場怎樣干?(作業程序和方法)6、必要的管理制度7、必要的設計計算8、驗收程序(進場、工序、整體),核心問題,(1)項目情況(2)法規要求(3)標準與規范 TSG、GB、JG、DB(4)使用說明書與相關技術文件:起重機械的安裝使用說明書 輔助起重設備的使用說明書(起重能力、環境要求等)制造企業的技術說明(基礎、附著),(1)環境(用平面圖和立面圖并標注尺寸)上:空中 輸電線、建筑物、樹木、其它;下:基礎 輔助起重設備的位置、安裝的位置左、右:相鄰的設備和人員(2)工程特點(用表格說明):最大重量、最大力矩、最危險環節(豎立、放倒)(3)需要的拼裝(分6、解)場地和進入離開現場的路線平面圖中標注工作時的控制區域(4)工程進度安排,(1)輔助起重設備的性能:汽車起重機、履帶起重機、裝載機、叉車 起重性能(不同臂長和配置),對基礎的要求(2)工具:鋼絲繩、卡環、木方、滑輪、大錘、力矩扳手、鋼板、引導繩、電焊機、手(電)動葫蘆、撬棍、(3)吊具、索具的使用:參數的校核驗算(鋼絲繩、鋼絲繩接頭形式),吊具的驗算(4)上述內容的使用資格和方法(5)上述內容的基本情況(數量、規格、型號),驗收方法,,(1)特種作業人員(建筑施工特種作業人員管理規定)建筑電工,建筑架子工,建筑起重信號司索工,建筑起重機械司機,建筑起重機械安裝拆卸工,高處作業吊籃安裝拆卸工,7、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認定的其他特種作業。(2)相關作業人員 搬運工、操作工、運輸車輛司機(3)安全技術交底 現場安全員對相關作業人員的交底,起重吊裝及起重機械安裝拆卸工程施工過程(1)作業前的準備 清點工具、零部件,檢查機械設備狀態 驗收環境、核對作業人員(2)安裝(吊裝作業)逐步描述:掛鉤、啟動、運行、停止、摘鉤 關鍵環節的控制:信號指揮(雙機或跨越障礙物),工序的檢查和驗收(試吊,翻身,臨時的支撐)運行、就位和組裝(安裝)分離、運行和落地(拆除)(3)整機的調試、驗收條件:必要的物資、場地方法:如何取得準確、真實的數據,工作細節,決定成敗,起重吊裝及起重機械安裝拆卸工程必要的制度8、(1)機械設備的查驗 輔助起重設備的驗收 被安裝設備(工件)的驗收(2)施工場地環境的檢查 邀請相關輔助起重機械操作人員參與 關注:地下情況,起吊點(安裝),落地點(拆卸)(3)試運轉 輔助起重機在工作前 被安裝設備安裝完成后(4)特種作業人員管理,技術、安全、人員、應急,(1)滿足使用說明書的要求 起重機械的設計、制造和檢驗(型式試驗)是依據相關的國家標準完成的,必須滿足廠家提出的使用要求。對于超出使用要求的情況應首先征求制造單位的意見。例如:附著點的反力,基礎承載能力(2)熟悉起重機械的參數 起重力矩、幅度、臂長、高度、臂根鉸接點高度,起升高度(3)有限元計算的模型和載荷情況 原則:應可以9、復現有限元的計算,起重機械事故的預防,1.建筑起重機械安裝、使用的合法性近年來建筑起重機械發生的較大及以上事故均存在著違反操作規程、無資格人員作業等違反法規要求的情況。部分發生事故的設備出現違法拼裝、拼湊的現象。2.建筑起重機械自身的安全根據使用說明書的要求制作基礎、附著、安裝和使用進場安裝前的必要檢查(基礎符合說明書要求,結構件完好,連接件的數量充足)安裝質量(安裝自檢、第三方檢驗、聯合驗收),3.輔助工具(吊具、鋼絲繩)和被吊運物料的安全吊具的制作和安裝4.施工作業方案是現場監督工作的指導,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2022版)(第八條),(一)塔式起重機、施工升降機、物料10、提升機等起重機械設備未經驗收合格即投入使用,或未按規定辦理使用登記,根據建筑起重機械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建設部令第166號)第十六條“建筑起重機械安裝完畢后,使用單位應當組織出租、安裝、監理等有關單位進行驗收,或者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檢驗檢測機構進行驗收。建筑起重機械經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使用。”根據建筑起重機械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建設部令第166號)第十七條“使用單位應當自建筑起重機械安裝驗收合格之日起30日內,將建筑起重機械安裝驗收資料、建筑起重機械安全管理制度、特種作業人員名單等,向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辦理建筑起重機械使用登記。”,(二)塔11、式起重機獨立起升高度、附著間距和最高附著以上的最大懸高及垂直度不符合規范要求;(三)施工升降機附著間距和最高附著以上的最大懸高及垂直度不符合規范要求,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 33-2012)2.0.2條(強制性條文)“機械必須按出廠使用說明書規定的技術性能、承載能力和使用條件,正確操作,合理使用,嚴禁超載、超速作業或任意擴大使用范圍”。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機安裝、使用、拆卸安全技術規程JGJ 196-2010第5.0.7條(強制性條文)“拆卸時應先降節,后拆除附著裝置”的規定也是針對此問題。2018.12.10較大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塔吊附著以上自由端高度達 25.5m,超過安裝使用說12、明書規 定達 13.33%,塔身自由端穩定性下降。”,(四)起重機械安裝、拆卸、頂升加節以及附著前未對結構件、頂升機構和附著裝置以及高強度螺栓、銷軸、定位板等連接件及安全裝置進行檢查,根據起重機械發生的較大事故分析,在安裝過程中發生和由于安裝原因造成的較大事故(34起)占總數量(46起)的73.9%,充分說明了安裝環節是起重機械較大事故的重要管控節點。,安裝塔吊起重臂時發生傾覆,造成2人死亡,2人受傷。事故原因初步分析為安裝工人未按規范流程及時安裝固定銷軸,安裝單位現場檢查人員未及時發現隱患,制止后續作業。,西雅圖塔機倒塌事故:作業人員沒有按照塔式起重機廠家的指導書進行作業,而是為了省時提前拆13、下了標準節的聯結銷軸。結果當一陣風吹過時穩定性變差的塔機直接倒塌。,1.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 33-2012)2.0.2條(強制性條文)“機械必須按出廠使用說明書規定的技術性能、承載能力和使用條件,正確操作,合理使用,嚴禁超載、超速作業或任意擴大使用范圍”。2.起重機安全規程 第1部分:總則GB 6067.1-2010中15.1“總則”和15.2“起重機械豎立或支撐條件”中的第1個要求就是對起重機械支撐位置安全狀態的主要考查因素。基礎的承載能力不足直接可以導致起重機發生整機傾翻的事故,特別是汽車起重機和履帶起重機在使用過程中的傾翻事故很多是由于地基基礎承載能力不足或變形過大導致,雖14、然事故的傷亡人數未達到較大及以上事故(整機傾翻的過程都要經過傾翻的臨界點,因此持續的時間較其它類型的事故更長,相關人員較容易躲避),但由于數量多實際導致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數量也很大。各種起重機械均在使用說明書中對基礎的承載能力給出了明確的約束條件,汽車起重機、履帶式起重機還特別安裝了相應的監控裝置。,(七)建筑起重機械的地基基礎承載力和變形不滿足設計要求。,1.當雙吊點平臺延伸出懸掛點。安全工作載荷位于懸臂部分時。平臺自身的穩定系數應大于2.0,以保證足夠的穩定性。2.屋面機構的前支架做吊點,應當校核整機的穩定性和結構的強度。3.吊籃的鋼絲繩應時刻保持垂直,工作鋼絲繩也應有足夠的力。,1.起15、重機械產權單位應保證機械設備的“良好”狀態,機械設備的“真實”情況是目前行業的“痛點”。建議:充分發揮起重機械制造企業的作用,解決特殊方案(基礎、附著)、對現場管理人員培訓和專業技術等現實工作中的問題。2.“危大工程”是“技術”與“安全”的有機整體,應相互協調。建議:深化落實施工方案的可操作性,技術人員進入施工一線。3.現場管理的重點是“從業人員”建議: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對機械設備、特種作業人員進行有效的管理。4.先進的技術手段是“輔助”。建議:數據采集的目的是分析,是給出安全作業的建議,不是數據的堆砌和轉移,1.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對機械設備、特種作業人員進行有效的管理。2.充分發揮起重機械制16、造企業的作用,解決特殊方案(基礎、附著)、對現場管理人員培訓和專業技術等現實工作中的問題。,高度(安裝高度、吊裝高度),高差吊點和安裝位置,吊裝重量(注明是否含吊、索具),相關的附件。,施工方案的編制應考慮現場實際操作,新增加的“標準節”數量更便于現場的監督工作。,“監控”系統1.“監”為主,為“操作人”和“管理者”提供實時的數據信息2.“控”是以數據為基礎的計算過程并給出結果,核心是算法的能力(例如:群塔)3.防干擾,適應復雜環境4.適應操作者的“視角”5.不是簡單的器件疊加,未按要求使用支腿造成施工過程中發生的安全事故,施工升降平臺拆卸作業過程中平臺發生傾斜,造成3人死亡,充分發揮起重機械使用單位的管理能力,提高現場的專業技術水平,明確起重機械設備的權、責,找到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