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組長施工安全管理主體責任危險預知及對策培訓課件(25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52431
2023-09-18
25頁
215.54KB
1、班組施工安全管理主體責任,班組是企業的最基層單位,處在企業施工(生產)安全工作的第一線,也是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工作的落腳點。常言道,施工(生產)安全不安全,關鍵在班組,班組安全工作搞得好不好,班組長的作用至關重要,班組長的職能作用發揮得如何,直接關系和影響班組的各項工作。,班長是班組效應的“龍頭”,班長是施工(生產)第一線的指揮官,應履行其“一帶頭、二認真、三檢查、四堅持”的崗位工作職責。即:“一帶頭”在工程處(分公司)/項目部的直接領導下,帶頭組織、指揮本班的生產(施工)和工作,對全班組負責,完成本班組的生產(施工)任務;“二認真”認真開好班前會,進行施工安全交底,認真落實本班組當天應完成的工2、作任務;“三檢查”(班前)每天安排工作前,先檢查施工(生產)環節,作業場所環境是否有隱患,班中檢查施工(生產)進度,工程施工質量情況,班后檢查是否有遺下隱患;“四堅持”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堅持按施工安全標準化作業,堅持按技術交底工藝導則施工,堅持把好確保工程質量、施工安全關口。,強化班組安全責任,形成班組安全管理互?;ゲ橐粭l線,班組長若不能正確認識安全與生產的關系,滋生為了追求速度和效益,放松安全管理,重生產,輕安全的錯思想,班組員工勢必會效妨,導致作業人員的不良安全行為產生誘發質量安全事故,成為事故的“標兵”人物,并影響班組的施工(生產)進度和效益。,強化班組安全責任,形成班組安全管理互3、?;ゲ橐粭l線,班組要想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必須強化班組安全責任,成立以班組長為首的安全管理小組,形成班組管理互保互查一條線,以班長全面負責,各作業組協助的管理方式,對當班的工作承擔責任,不留后患,自覺抓好各項規定,反三違、查隱患、堵漏洞,共同營造保施工質量安全的氛圍。,對此,班組長在施工(生產)現場管理中,要把當天的工作任務,現場安全狀況同班組員工的進行掛鉤,促使班組員工樹立“先安全后生產,以安全促效益”的思想意識,共同把施工(生產)把質量安全關,不讓事故苗頭萌芽在自己的班組出現。,搞好班組危險預知活動,降低事故發生比率,“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觀點啟示我們,根據事故征兆,可以預知事故的來臨。例如4、:誘發火災、觸電、中署等事故的特點,各類不安全不衛生的危險因素是客觀存在的,給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危害。,危險預知,班組開展危險預知活動是作業前的預測,通過對各種危險因素的預測,成為作業人員的作業指南。如果每一名員工積極參與社會使每一位員工都真正參與到現代安全管理中來,便可以使預防事故的發生,把發生事故的可能降低到最小限度。,危險預知,1、班組危險預知活動是群眾性的事故預測活動。要調動全體員工參與此項活動的積極性,班組長要啟發誘導激發員工參與此項活動的熱情,讓所有組員自由發揮,踴躍發言、毫無顧忌,使得班組危險預知活動,總是在一種活躍、興奮的氣氛中進行,讓每一位員工都能自覺自愿積極參與活5、動。,危險預知,2、開展危險預知活動要穩步、細致、扎實在落實四個階段四個階段:即發現問題 研究重點提出措最終確定各階段不應混淆,要循序漸進,從“人機環境管理”四個方面排查,可能出現的危險因素,設想危險因素可能引起哪些現象發生,有什么危險”?確定必須要重點解決的重要危險因素的最佳方案,從而達到班組自我保護、自我管理的目的,便可大大降低作業人員不良安全行為所誘發的事故頻率。,作業危害分析法,作業危害分析法又稱為作業安全分析或作業危害分解,是一種定性風險分析方法。作業危害分析法是對作業活動的每一步進行分析,從而辨識潛在的危害,并制訂相應的安全措施。所謂的作業,是指特定的工作安排。如“操作磨光機、氣割6、”等。,作業危害分析法,一、分析步驟 確定(或選擇)待分析的作業 將作業劃分一系列的步驟 辨識每一步驟的潛在危害 確定相應的預防措施通過作業危害分析,能夠辨識原來未知的危害,完善更為合理的操作規程,并為不經常進行此項作業的人員提供指導。,分析過程,1、分析作業的選擇:對所有作業都要進行作業危害分析,但要先確保關鍵性的作業實施分析,應優先考慮以下作業活動:(1)嚴重事故的頻率和后果,頻頻發生或不經常發生但可導致災難性后果的;(2)嚴重的職業傷害或職業病,事故后果嚴重,危險的作業條件或經常暴露在有害物質中;,分析過程,(3)所增加的作業,由于經驗缺乏,明顯存在危害或危害難以預料;(4)變化的作業,7、可能會由于作業程序的變化而帶來新的危險;(5)不經常進行的作業,由于從事不熟悉的作業而可能有較高的風險。,分析步驟,2、將作業劃分若干步驟:選擇作業活動后,將其劃分若干步驟,每個步驟應是作業活動的一部分;步驟不能太籠統,也不宜太細。一般不超過10項,若步驟實在太多,可先將作業活動分為兩個部分,分別進行危害分析。重要的要保持各個步驟正確的順序。,分析步驟,注意:順序改變后的步驟在危害分析時,有些潛在的危害可能不會被發現,也有可能會增加一些實際并不存在的危害。按順序分析,只需記錄每一步驟說明它是什么,而不是記錄怎樣做。劃分步驟前,應仔細觀察操作人員的操作過程,觀察人通常是操作人員的直接管理者,關鍵8、是要熟悉這種方法,被觀察人應有工作經驗并熟悉整個作業工藝流程,觀察的時間應是正常的時間在正常狀態下進行。,危害辨別,應根據對作業活動的觀察,了解曾發生過的事故(危害),依照危害辨別清單,依次對每一步驟進行危害辨別。危害辨別應思考的問題是:可能發生的故障或錯誤是什么?其后果如何?事故是怎樣發生的?其它的影響因素的哪些?發生的可能性?,危害辨別,供參考的部分危害辨別清單的內容:(13點)1、是否穿著個體防護服或配配戴個體的的防護器具?2、操作環境、設備、地基、坑及危險的操作是否是有效的防護?3、維修設備時,是否對相互連通的設備采取了隔離?4、是否有引起傷害的固定物體,如鋒利的設備邊緣?5、操作者能9、否觸及機器或在機器部件之間操作?,危害辨別(續),6、操作者是否受到運動部件或移動物料的傷害?7、操作者是否會處于失去平衡的狀態?操作者是否管理著帶有的潛在危險的裝束?8、操作者是否需要從事可能使頭、腳受傷或被扭傷的活動(往復運動的危害)?,危害辨別(續),9、操作者是否會被物體沖撞(或撞擊)到機器或物體?10、操作者是否會跌倒?11、操作者是否會由于提升、拖拉物體或運送笨重物品而受到傷害?12、作業時是否有環境因素的危害如粉塵、化學物質、放射線、電焊弧光、熱、噪聲?,確定相應的對策,1、危害辨別以后,需制定制定或控制危害的對策;2、確定對策時,應從施工控制、管理措施和個體防護三方面考慮;(110、)消除危害是最有效的措施。用危害較小的物質替代,改善環境(通風),完善或改換設備及工具。(2)控制危害:當危害不能消除時,采取隔離、機械防護、工作鞋等措施控制危害。,對策(續),(3)修改作業程序:完善危險操作步驟的操作規程,改變操作步驟的順序以及增加一些操作程序。(4)減少暴露:是沒有其它解決辦法時的一種選擇。該辦法是減少在危害環境中暴露的時間。,對策(續),3、確定的對策要填入分析表中對策的描述應具體,說明應采取何種做法以及怎樣做,以避免過于原則的摸述,如:“小心”/“仔細操作”等。作業危害分析表(式樣),對策(續),4、把作業危害分析后果傳遞到所有從事作業的人員,是消除和控制危害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