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城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3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53121
2023-09-18
38頁
16.75MB
1、朔城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等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強化對各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部署。按照國家、省、市要求,我區組織編制了朔城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注:本版本為公示稿,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批復和公布為準。注:本版本為公示稿,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批復和公布為準。主要內容1234總則規劃目標與戰略國土空間格局要素支撐5規劃實施保障措施1.總則總則11.12、編制目的編制目的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建立統一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體系,依據朔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圍繞“打造三區一高地,奮力建設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朔城”,編制朔城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作為朔城區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藍圖和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1)戰略引領、全域統籌(2)底線思維,綠色發展(3)民生優先、城鄉協調(4)文化傳承、彰顯特色(5)一張藍圖、協同實施1.2規劃原則規劃原則總則11.3規劃期限規劃期限本規劃期限為2021-3、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本次規劃范圍為朔城區全部行政管轄范圍,包括下轄的4個街道辦2鎮8鄉,即南城街道辦、北城街道辦、北旺莊街道辦、神頭電廠街道辦、神頭鎮、利民鎮、下團堡鄉、小平易鄉、滋潤鄉、南榆林鄉、賈莊鄉、沙塄河鄉、窯子頭鄉和張蔡莊鄉,總面積1779.69平方公里。1.4規劃范圍規劃范圍2.規劃目標與戰略戰略定位2.12.1市域宜居市域宜居宜業核心宜業核心區區塞上生態文塞上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化旅游示范區區晉西北服務晉西北服務保障供給區保障供給區內陸改革開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放新高地打造三區一高地,奮力建設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社會主4、義現代化新朔城規劃目標2.22.2規劃至2035年,全區經濟總量達到全省中上游水平,與全省同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構建富有特色的生態格局和生態網絡系統,形成穩定的以綠色清潔能源為主的供應體系,確立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柱產業的高質量產業體系,架構城鄉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融合發展體系,創建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發展戰略2.32.3產業轉型提升戰略城鄉融合發展戰略文旅創新發展戰略生態保育崛起戰略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3 3“一核一核”即中心城區發展的動力核,包括中心5、城區、小平易鄉和下團堡鄉的部分地區,以全面提升區域中心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和輻射功能為重點,打造市域旅游發展的服務基地和輻射市域北部的重要服務節點;“一脈一脈”即依托桑干河水系構成的生態廊道;“兩軸兩軸”即呼朔軸線和元朔軸線,以元朔高速為軸線,主動融入大運主動脈,向南連通省會城市太原,向北連通大同城鎮群,以呼朔高速為軸線,南北貫穿內蒙、朔州和忻州地區,形成重要的生態產業集聚區域;“三區三區”指以提供生態資源為主,通過生態修復提升生態功能,發展生態休閑旅游產業的呂梁山(管涔山)生態保育區;以中心城區、神頭鎮為核心的北部城鎮發展區,以農業和畜牧業生產主的東部農牧交錯示范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一核6、聚力一脈傳承兩軸傳送三區聯動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3 3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一核聚力一脈傳承兩軸傳送三區聯動總體格局圖3.國土空間格局生態保護空間1“兩帶兩帶”指沿桑干河(七里河、恢河)形成的兩條濱水生態綠帶;“三屏三屏”指圍繞北部洪濤山、西部呂梁山(管涔山)、和南部紫荊山形成的天然生態屏障;“多多心心”指西山森林公園、金沙植物園、麻家梁沙漠公園、神海濕地公園、恢河濕地公園、神頭泉域、紫荊山自然保護區、太平窯水庫和東榆林水庫等生態綠核,依托這些重要的生態綠核,點亮生態格局的多節點,打造朔城生態空間底色的靚麗明珠。生態保護空間格局:兩帶相擁三屏環抱多心點綴生態系統保護規劃圖農業生產空間2“一一區7、區”:桑干河現代農業示范區。“三園”:高品質城郊農業園區、高質量特色農業園區、高標準生態循環農業園區。“七基地”:綠色果蔬基地、小雜糧基地、農產品交易及倉儲物流基地、商品豬生態養殖基地、藥茶產業基地、優質牧草基地、優質奶源基地。現代農業生產空間格局:一區、三園、七基地農業空間規劃圖城鄉發展空間33.1人口城鎮化趨勢預測3.1人口城鎮化趨勢預測2020年全區總人口56.51萬人 城鎮人口39.38萬人 城鎮化水平69.68%規劃至2025年 常住人口達到64萬人,城鎮總人口44.8萬人,城鎮化水平約70%;趨勢外推法GM人口預測趨勢外推法GM人口預測城鎮化發展路徑城鎮化發展路徑(1)推進農業規模8、化經營,引導農業人口轉移(2)改善土地資源的利用績效,引導要素流動(3)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小鎮 規劃至2035年 常住人口達到80萬人,城鎮總人口63.2萬人,城鎮化水平約79%。城鄉發展空間33.23.2城鎮體系城鎮體系城鎮形成“中心城區重點鄉鎮一般鄉鎮”3個等級,承擔相應的城鎮職能。1)中心城區:朔州中心城區(包含市區、下團堡鄉和小平易鄉部分);2)重點鄉鎮:神頭鎮;3)一般鄉鎮:包括利民鎮、沙塄河鄉、滋潤鄉、南榆林鄉、賈莊鄉、窯子頭鄉和張蔡莊鄉。城鎮體系規劃圖城鄉發展空間33.33.3村莊分類指引村莊分類指引集聚提升類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城郊融合類搬遷撤并類搬遷撤并類特色保護類特色保護9、類改造提升類改造提升類村莊分類發展指引圖三線劃定4生態保護紅線35019.4851公頃永久基本農田劃定面積62562.2489公頃城鎮開發邊界8601.8405公頃 其中:城鎮集中建設區 8567.006公頃 城鎮彈性建設區34.8345公頃國土空間控制線規劃圖規劃分區5規劃六大分區:農田保護區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其他用地區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圖4.要素支撐綜合交通1發展定位:1)樞紐之城:朔州中心城市、晉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2)公交都市:高效率、高品質、高適應性的一體化公交都市;3)暢達之城:構建中心城區“半小時交通圈”的暢達都市。發展戰略:1)“區域一體”戰略;2)“公交都10、市”戰略;3)“綠色交通”戰略;4)“城鄉統籌”戰略。綜合交通1u規劃建設-航空l朔州桑干河機場朔州桑干河機場u規劃建設-鐵路l集大原高速鐵路集大原高速鐵路l朔山聯絡線朔山聯絡線l呼朔高速鐵路呼朔高速鐵路l朔州至靈丘鐵路朔州至靈丘鐵路綜合交通規劃圖鐵路綜合交通1u規劃建設-公路l神朔高速神朔高速l朔州至寧武高速公路朔州至寧武高速公路l朔州北環快速路朔州北環快速路l朔州至廣武快速路朔州至廣武快速路l高鐵站至208國道快速路高鐵站至208國道快速路lS235店坪神池S235店坪神池lS306下社陽方口S306下社陽方口lS308朔州巡鎮鎮S308朔州巡鎮鎮lS531馬跳莊油坊頭線S531馬跳莊油坊11、頭線lS305朔州山陰縣S305朔州山陰縣綜合交通規劃圖公路區內綜合交通規劃圖基礎設施2(1)供水規劃將市區、下團堡鄉、小平易鄉以及城區周邊村莊納入城區供水管網,供水水源為朔城區南磨水源地、朔城區平朔生活區水源地、朔城區耿莊水源地、朔城區劉家口水源地,同時以引黃工程為輔助供水水源。規劃其他村莊結合住宅布局選擇“規模化”、“聯村”、“單村”的供水方式,根據需要設置雨水收集利用設施,緩解水資源壓力。(2)排水根據國家相關政策的要求,為了改善城市水環境,保證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不受到污染,并確保城市雨水排放順暢,規劃本區中心城區采取雨污完全分流的排水體制。根據實際情況,將中心城區劃分為兩個污水分區12、,以七里河為界。其中七里河以北的區域為第一污水分區,將本區域的污水統一收集后分別排入平朔污水處理廠和城區污水處理二廠進行處理和回用;七里河以南為第二污水分區,將本區污水統一收集后排入城區污水處理一廠進行處理和回用。基礎設施2(3)電力u規劃擴建辛莊220KV變電站,增容一臺180MVA主變;u擴建鋪上220KV變電站,將2臺120MVA主變增容至2臺180MVA;u規劃新建朔州西220KV變電站,規模為2臺180MVA主變;u新建朔城區辛寨220KV變電站;u新建110KV化莊站,新增主變2臺,新增容量126兆伏安;u新建賀家河、城區新田家窯110KV變電站;u新建高鐵35KV變電站;u新建113、0KV城北開關站、南垣開關站。基礎設施規劃圖電力基礎設施2(4)燃氣u規劃到2025年,朔城區城區燃氣普及率達到96%,建制鎮達到30%,鄉村達到10%;u規劃到2035年,朔城區燃氣普及率達到98%,建制鎮達到50%,鄉村達到30%。基礎設施規劃圖燃氣基礎設施2(5)供熱l規劃到2025年城區建成區清潔取暖覆蓋率達到100%,農村地區達到50%。l規劃擴建朔南電廠,城區采用華電朔州熱電廠、神頭二電廠;l小平易鄉、神頭鎮以及沙塄河鄉靠近熱電廠的村莊接入集中供暖管網;l鄉(鎮)政府所在地建設區域鍋爐房,同時為周邊村莊提供熱源;其余村莊建議因地制宜采取分散采暖的方式。(6)環衛l不斷完善垃圾收運、14、處理設施“適當集中、連片治理、區域共享”。l加快推進分類收集、資源回收、無害化處理,加快推進“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區處理”的城鄉一體化處理模式落實,優先選擇焚燒發電、綜合處理、熱解氣化等垃圾處理工藝。l推進垃圾處理設施共建共享,合理統籌規劃跨區域垃圾處理設施項目建設,減少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的投入。l規劃每個鄉鎮各建一座垃圾轉運站。安全韌性與綜合防災3u防洪防洪規劃中心城區的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鄉村能有效應對不低于20年一遇的洪水。u地質災害地質災害完善全區地質災害調查工作,建立群專結合的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體系,初步建成地質災害防治信息系統。u抗震抗震朔城區對應地震基本烈度為度,設計基本地震15、加速度值為0.15g,一般工程按地震基本烈度設防,生命線工程提高一度設防。u人防人防城區按照人均1m2的避難面積建設臨時避難場所,需完成40.58萬平方米應急避難場所的建設;按照人均2m2的避難面積建設長期應急避難場所,需完成81.16萬平方米應急避難場所的建設,以滿足規劃區100%人口的避難需求。u防疫防疫定期對各類公共衛生危險源進行排查;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定期檢查更新維護;合理劃定防疫防災分區,制定緊急時期的交通管制預案;加快智慧城市平臺建設,建立一套可快速響應的決策指揮系統。公共服務4級別公共服務類型公共文化設施教育公共體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社會福利設施圖書閱覽設施博物展覽與表演藝術設施群16、眾文化活動設施中小學校特殊教育學校中等職業學校高等院校市區級公共體育設施基層公共體育設施醫院基層醫療衛生設施專業公共衛生設施老年人社會福利設施兒童社會福利設施殘疾人社會福利設施市(區)級公共圖書館-中型1處、小型2處;綜合博物館中型1處、城市規劃展覽館中型1處、公共美術館中型1處、紀念館、劇院(或音樂廳)小型1處文化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中型1處小學服務半徑不宜超過500m;初級中學服務半徑不宜超過1000m。特殊教育學校1處中等職業學校根據城市或區域產業發展需求統籌布局高等院校依據教育部門規劃設置公共體育場公共體育館公共游泳館1個市級綜合醫院、2個區級綜17、合醫院、1個中醫類醫院、急救中心、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健康服務中心敬老院兒童福利院、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街道(鄉鎮)級文化活動中心-1處初級中學1處中型、小型球類場地/多功能運動場1處衛生院養老院社區兒童福利設施社區(村)級文化活動站-1處行政村小學1處室外健身場地行政村1處衛生室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歷史文化5文物保護單位共文物保護單位共3838處: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4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4處處;傳統村落18處傳統村落18處。歷史文化遺存分布18、圖歷史文化5“兩帶”即長城資源保護帶、馬邑墓群保護帶。“五圈”即以朔州市旅游綜合服務主中心為主導的中心保護圈、自然保護地保護圈、西山生態保護圈、神頭泉域保護圈、紫荊山自然保護圈。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國土綜合整治6整整治治潛潛力力整治潛力分布圖國土綜合整治6生態修復生態修復l開展礦山生態修復和開展礦山生態修復和土地復墾土地復墾;l全面開展水流域生態全面開展水流域生態修復治理;修復治理;l推進環市區綠色生態推進環市區綠色生態長廊建設;長廊建設;l加大城市綠地系統規加大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實施力度。劃實施力度。生態修復和綜合整治規劃圖5.規劃實施保障規劃實施保障1落實區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鄉鎮定位規劃目標規19、劃分區重要控制線要素配置明確產業發展方向構建鄉鎮總體發展框架結構生態保護區銜接和落實區級國土空間規劃大三線交通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確定鄉鎮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生態控制區落實市區兩級其他控制線公共服務設施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落實相關約束性指標農田保護區特色旅游提升優化三類用地布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礦產能源發展區1.11.1鄉鎮規劃指引鄉鎮規劃指引規劃實施保障1突出重點領域,突出重點領域,緊緊圍繞全局性,體現政府主導性、法定性;從區情出發,從區情出發,圍繞朔城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和需求;注重市場配置,注重市場配置,按照省和市級專項規劃編制要求,通過市場機制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的領域少編或者不編規劃。1.21.2專項規劃指引專項規劃指引規劃實施保障1依托現有行政邊界所處的區域位置用地功能屬性考慮自然地理界線及主要交通干道人口規模合理公共服務設施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布局軸線、建筑界面、綠地率、道路紅線、風貌等建立比較符合實際的開發強度分區模型確定容積率指標戰略定位與目標底線管控空間格局要素配置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劃分方案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劃分方案控制指標要求控制指標要求空間形態控制要求空間形態控制要求分解落實要求分解落實要求1.3詳細規劃指引1.3詳細規劃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