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0-2035年)(公眾版)(3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53125
2023-09-18
39頁
8.76MB
1、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公眾版泰寧縣自然資源局2023年1月卷首語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和福建省、三明市有關工作要求,科學謀劃泰寧縣新時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特制定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2-2035年)。本規劃是泰寧縣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制定的空間發展藍圖和戰略部署,是城市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施高效能空間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空間政策,是縣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行動綱領。縣域概況01泰寧縣被授予“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榮譽稱號,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森林覆蓋率77.57%2、,空氣質量總體優于二級標準,優良天數達到363天,優良天數達標率為99.5%,有著天然大空調的美稱。02泰寧縣旅游資源豐富,擁有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自然遺產及世界地質公園“雙世級”稱號的中國丹霞以及5A級景區大金湖、泰寧古城、上清溪等自然景觀。03泰寧縣是革命老區和中央蘇區,周恩來、朱德、彭德懷、楊尚昆曾在此指揮作戰,現仍保存紅軍街、紅軍總部、東方軍司令部等大批革命歷史遺跡,有濃厚的紅色文化。04泰寧縣歷史悠久,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脈絡悠久,歷史遺存豐富,傳統聚落眾多,素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的美譽;更有包括客家文化、穴居文化、民俗文化等多元內涵融匯。05泰寧縣鐘靈毓秀、人才輩出,孕3、育了一批批名留史冊的歷史人物和彪炳青史的賢才志士。包括唐末武將鄒勇夫、北宋吏部尚書葉祖洽、南宋太子少保鄒應龍、南宋名醫鄒鉉等。目錄C O N T A N T S規劃總則010203戰略目標國土開發格局04050607強化支撐體系創新產業發展建設宜居城區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01規劃概述PLANNING OVERVIES1.1 指導思想1.2 規劃原則1.3 規劃范圍與期限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年)1.1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認4、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的各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將兩個百年發展奮斗目標計劃戰略安排作為國土空間建設的發展目標和時間節點。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科學劃定“三區三線”,有序布局生態、農業、城鎮空間,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整體謀劃新時代國空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構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為發展規劃落地實施提供空間保障。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年)1.2規劃原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集約節約,高效發展區域協同,融合發展文化傳承,特色發展多規合一,智慧發展多方參與,共享發展泰5、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年)1.3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期限:2020-2035近期至2025年遠期展望至2050年規劃范圍示意圖規劃范圍:1528.8239平方公里為泰寧縣全域,涵蓋3個鎮6個鄉(即杉城鎮、朱口鎮、下渠鎮、上青鄉、新橋鄉、大田鄉、梅口鄉、開善鄉、大龍鄉)02戰略目標STRATEGIC TARGET2.1 總體定位2.2 規劃目標2.3 發展戰略2.4 區域協同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年)目標愿景:中國丹霞世遺勝地、生態康養山水綠城、文旅創智活力古城戰略定位:中國文旅康養勝地生態產業化創新發展示范區兩6、岸鄉村融合振興試驗區中央蘇區發展振興區2.1總體定位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年)構建生態綠色、魅力人文、品質高效、安全韌性的高品質國土空間 建成“美麗中國山水城市”建成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區域山水旅游度假城市 初步形成較完整的特色農產品深加工、新能源、生物醫藥、精密鑄造等四大產業群,形成-批有競爭力的骨干企業 建成集中展示百姓富裕、生活幸福的樣板城市 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全面建成國際化旅游勝地 形成山河秀美、文化醇美、產業臻美、百姓富美、空間精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城市范例 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格局 旅游影響力進一步擴7、大,山水旅游度假城市品牌初步樹立 形成主導產業明晰,產業鏈完整,具有較強聚集力和較高經濟開放度的產業轉移承接地 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優化,城鄉人居環境品質顯著提升 加強新農村建設,城鄉統籌格局基本形成,城區增容提質,鄉村振興有序推進立足2025年規劃2035年展望2050年2.2規劃目標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年)城鄉統籌共繪藍圖以生態優先和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水平治理為總遵循,按照全域統籌思路,統籌劃定三區三線,保障生態和糧食安全,預留城鎮發展空間,通過剛性指標層層傳導落實,實現全域國土開發保護利用一張藍圖干到底。精明收縮精準供給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8、理念,按照生態文明體制總要求,制定新時代縣域國土開發保護和利用總思路,不斷提升國土使用效率和效益,推進低效用地、閑置等存量用地使用。將新增建設用地指標進行精準供給,保障發展所需空間。山海聯動區域協同山海聯動(泰寧龍海)、區域協同(武夷泰寧)、板塊整合(四縣一市),融入大福州都市圈、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對接產業、人才、公共服務、歷史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全域旅游和綜合交通,與福州、莆田、龍海對口協作,提升區域發展地位,借力跨越式發展。文創賦能全域旅游創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整合自然與文化資源,開創文旅產業全域化發展新局面,實現了全景打造、主客共享的愿景:2017中國靜心之地2019中國旅游影響力9、年度縣2020“12345”(森林康養、特色民宿、影視文化、研學培訓、運動休閑)2035全域化旅游縣。龍頭帶動轉型升級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幫扶、“山海協作”為契機,持續對接龍頭企業,打理培育發展比較優勢明顯、成長潛力大的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加快縣域內產業轉型升級和聯動項目落地,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內涵培育特質不斷挖掘和發揮泰寧“生態文明、丹霞世遺、金湖名勝、歷史保護、紅色文化”等特色資源優勢,通過“+旅游”、“智慧+”等方式,培育獨特魅力的泰寧城市品格,提升城市生態、歷史和文化等品牌價值。2.3發展戰略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10、年)生態環境共保聯治。依托寧德、福州、莆田、泉州、漳州等海岸帶生態屏障與三明、南平等內陸城市的陸域生態屏障。產業拓展對口協作。加強泰寧省級開發區、龍海泰寧產業園區的建設,打造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的重要極核。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對外大通道,對接市域大網絡,打造一體化大交通體系。推進內河航運發展,完善航道、碼頭設施。2.4區域協同03國土開發格局PATTERN OF TERRITORIAL SPACE DEVELOPMENT3.1 總體空間格局3.2 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3.3 生態空間3.4 農業空間3.5 城鎮空間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年)3.1總體空間11、格局構建“一核驅動、兩軸拓展、雙翼齊飛、多點并重”空間開發格局。兩軸拓展:即以泰寧縣城為中心結點,由杉城向西聯結大田鄉開拓交通發展軸,由杉城向南北鏈接下渠、朱口兩鎮形塑產業聚合軸。雙翼齊飛:即以東西向交通發展軸為分界,北翼整合大田、新橋、上青、朱口等鄉鎮,培育生態農業與高山休閑養生區;南翼囊括下渠、開善、大龍、梅口等鄉鎮,發展全產業鏈特色農業與鄉村旅游集聚區。多點并重:即將泰寧縣特色小鎮、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美麗鄉村等打造為城鎮體系中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一核驅動:即以泰寧縣城為核心,深化“護古城、優老城、拓新城”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大城關小城鎮”建設模式,逐步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配套,12、打造“山水城”融合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縣城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格局圖(2020-2035年)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年)3.2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三條線不交叉、不重疊、不沖突多規合一、協調落實底線思維、保護優先統籌推進、分類管控從嚴核實優化永久基本農田科學評估調整生態保護紅線合理適度確定城鎮開發邊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底線,永久基本農田實行永久特殊保護,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在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在一定時期內因城鎮發展需要,可以集中進行城鎮13、開發建設,以城鎮功能為主的區域邊界,涉及城市、建制鎮以及各類開發區等。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年)3.3維育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生態格局:一心兩帶兩區,四廊多點一心:金湖生態核心;兩帶:古城-地質公園-金湖沿金溪流域的生態綠帶;峨眉峰-貓兒山-金鐃山-君子峰以山體以屏的生態綠帶;兩區:西南部生態屏障與水源涵養區;西北部自然保護區;四廊:是指串聯兩條生態綠帶上景區節點的山體脊部生態廊道和溪流水岸生態廊道;多點:是指兩條生態綠帶上的景區節點:上清溪、九龍潭、狀元巖景區;峨眉峰景區;古城景區、世界地質公園;寨下大峽谷景區;金湖景區;貓兒山自然保護區;金鐃山景區14、;君子峰景區;八仙崖景區。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年)3.4營造特色鮮明的農業空間農業空間格局:一環、兩區、三園、多基地一環:即環大金湖農旅融合帶,拓展農業生態休閑與旅游功能;兩區:打造北翼農業與高山休閑養生區、南翼特色農業與鄉村旅游區;三園:統籌規劃種植業產業園、現代茶業農業園、金湖烏鳳雞生態放養產業園;多基地:壯大培育金湖烏鳳雞、漁業、小籽黑籽花生、茶油、錐栗、種桑養蠶、洋芋等種養基地和游漿豆腐、小蔗紅糖等生產基地。泰寧茶產業(泰寧生態茶旅、觀光型茶園等)中藥材產業(泰寧鐵皮石斛草等)其他特色優勢農業(食用菌、筍竹、煙草等)畜禽產業(金湖烏鳳雞等特15、色畜禽養殖)漁產業(大金湖有機魚)制種產業(優質稻種)南部特色農業與鄉村旅游集聚區北部農業與高山休閑養生區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年)3.4營造特色鮮明的農業空間特色農業培育:依托特色“五個一”、構建農旅新格局突出各地農業種養殖特色,依托國家級和省級農業產業園,重點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培育“五個一”特色農業。引導現代農業特色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聚焦“五個一”特色農業:茶產業、禽畜產業、制種產業、漁產業、中藥材產業緊扣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提升農業產業鏈整體競爭力。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年)3.5做優16、宜居宜業的城鎮空間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打造國內一流生態風景旅游城市、縣域的,發展為的第三產業,。,適當發展輕污染工業的工貿型集鎮,同時發展旅游業,以為主的集貿型集鎮以農業為主,接受朱口工業為輔旅游型集鎮,結合獨特的群落,建特色旅游型集鎮。04強化支撐體系STRENGTHEN THE SUPPORT SYSTEM4.1 綜合交通體系4.2 公共服務體系4.3 市政基礎設施體系4.4 公共安全與綜合防災體系4.5 歷史文化保護體系4.6 全域旅游體系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年)構建“一橫兩縱”鐵路網絡、“一縱一橫一聯”高速公路網絡。4.1綜合交通體系17、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年)全民共享、便捷實用,規劃人居有溫度的城市社區生活圈。強化縣城中心綜合服務職能 強化重點鎮、中心村的輻射服務,部分設施合并設置,減少配置浪費 構建“城鎮鄉村”社區生活圈,促進城鄉協調發展。4.2公共服務體系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年)集約高效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給水系統排水系統電力系統通信系統燃氣系統規劃形成以天然氣為主、液化石油氣為輔的供氣格局。市政基礎市政基礎設施體系設施體系按照水資源高效利用的要求,提高用水效率,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建立設施齊全、配套完善、利用高效的水資源高效利用體18、系,建設節水型社會。保留擴建現狀泰寧縣污水處理場,設計處理規模5萬t/d,規劃工業污水集中處理廠,設計處理規模7萬t/d。提升電力供應保障能力。以清潔、低碳為發展方向,穩步開發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構建多元化清潔能源供應體系。強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5G 建設為抓手,構建高速、移動、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擴大網絡覆蓋范圍,提升網絡供給能力,形成萬物互聯、人機交互的網絡空間。環衛系統建立完善的環衛基礎設施體系,逐步實現垃圾分類收集、清運、處理,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4.3市政基礎設施體系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年)實施區域-縣域-鄉鎮/社區-19、村層級傳導的韌性安全防災體系策略一:構建復合多元性的城鎮空間安全格局策略二:建設多功能組團式的全縣醫療衛生防疫中心設施策略三:管控具備可作應急用途的公共設施策略四:新增消防站點,疏通消防通道,加強配套消防設施建設策略五:推進地災點治理,結合避災點場地,完善地災工程體系策略六:提升現狀防洪設施設防等級,形成防洪閉環體系;推進超標洪水防御工程體系建設。4.4公共安全與綜合防災體系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年)打造“一帶三軸九區”的歷史文化保護格局4.5歷史文化保護體系峨眉峰景區丹霞文化體驗區原鄉文化體驗區環大金湖景區基于泰寧歷史文化及旅游資源空間分布特征,充20、分結合泰寧十四五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將各種文化產業保護與差異化發展模式融入縣域實際條件,對泰寧縣域歷史文化進行空間布局。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年)以“丹霞+古城”為特色,整合世遺、山水、古城、紅色文化、鄉村文化及產業類型等獨具泰寧特色的全域旅游資源。中國靜心之地福建泰寧清新福建最氧三明靜心泰寧4.6全域旅游體系(泰寧縣文旅康養產業主題)(泰寧縣文旅康養品牌定位)05主導產業發展DEVELOPMENT OF MAJOR INDUSTRY 5.1 產業發展戰略5.2 產業空間布局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年)優先大力21、發展全域旅游發揮全域旅游群民參與效應;“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路徑;點線面融匯貫通,旅游資源整合開發;構建智慧旅游服務體系,改善旅游軟環境;產業發展戰略5.1提升發展現代服務業以培育“幸福型服務產業”為主導方向,重點發展康養、旅游度假等“健康+”產業類型;全面實施“清新美麗戰略”逐步形成信息、居民等領域的多元化現代服務業體系;推進集聚發展和轉型升級培育生態康養、影視文化、運動休閑產業集群;鞏固發展特色現代農業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年)5.2產業空間布局構建“一主一副、雙環、多點”的產業格局旅游業:一城服務、兩帶引領、三區連串、五朵金花;農業:特色五一:22、茶產業、畜禽產業、制種產業、漁產業、中藥材產業;工業:三大園區、在地五品、三大板塊。06建設宜居城區BUILD A LIVABLE URBAN AREA6.1 優化城區格局6.2 提升承載力和宜居度6.3 打造品質空間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年)優化城區格局6.1發展方向現狀建設約束條件交通引導護古城、優老城、拓新城空間格局構建“一軸兩脈、兩心多組”格局一軸:貫穿鐵路樞紐區與老城區、大洋坪工業片區交通發展軸;兩脈:山脈與水脈貫穿的風水格局;兩心:主城區綜合服務中心、鐵路樞紐產城綜合服務中心多組:指多組功能組團(主城區、鐵路樞紐組團、大洋坪工業組團、旅游23、組團、通航產業組團。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年)優化思路 根據村莊人口常住比例、資源組合、交通可達性、公共服務配套細化村莊分類 建立行政村-自然村兩級耦合分類的村莊居民點優化布局初步方案 根據地質災害點、歷史文化保護開發特性、村莊搬遷意愿完善村莊居民點布局方案 建立城、鎮、村三級遷并模式,測算評估土地流量,制定建議安置方案 完善公服設施配套,分類指引村莊差異化發展,明確管控規則優化城區格局6.1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年)提升承載力和宜居度6.2中心城區規劃路網主骨架呈“一環二橫二縱六射”的主干路結構布局外環通24、路 加快北外環路建設、加快西外環路道路等級提升(次干路主干路)構建外環路疏解過境交通快速通道“”干路網 加快和平街道路等級提升改建(次干路主干路),形成完善的中心城區主干路骨架結構組團片區銜接 加快新城西路和新城東路建設,連加強主城區與鐵路片區之間的聯系,緩解迎賓大道交通負荷 加快工業路延伸和環山路道路等級提升工程,加強工業片區和鐵路片區、主城區和工業片區之間的聯系改善路網密度 加快緯北路、緯中路、新寧路、新泰路等規劃道路的建設,提升城區路網規模中心城區綜合交通改善措施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年)打造品質空間6.3打造生態綠色空間系統,促進藍綠開敞空間25、均衡布局,提供便捷宜人的休憩場所,打造“山水護城,綠廊聯動;兩軸兩帶、四核多點”的綠地景觀結構。兩軸兩帶:以迎賓大道、和平街為載體,塑造串聯泰寧閩北古城風貌與縣道城市風貌的鏈接軸線;以茶花隘經峨嵋峰大洋嶂,直達城內爐峰山古城脈,以金系泰寧溪為城市水脈,打造山、水生態景觀帶。五核多點:結合各功能組團,形成古城人文核心、丹霞新城核心、南會旅游核心、北洲商務商貿核心等綠化景觀核心。山水護城:以環繞城區四周的自然山體及其景觀環境的城市山水格局,作為城區的藍綠生態屏障。綠廊聯動:以城區山體及金溪流域為依托來構建生態綠廊將山體、水系的自然環境與城市綠地相結合。07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PLANNING TRA26、NSMISSION AND IMPLEMENTATION GUARANTEE7.1 規劃傳導體系7.2 實施保障措施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年)規劃傳導體系7.1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泰寧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年)實施保障措施7.2強化組織領導制定國土空間規劃實施主體責任制度發揮人大、政協的監督作用完善規劃實施統籌決策機制完善法規政策建設信息平臺制定技術標準與規范完善公共參與機制建立長效管控機制從嚴管控三條控制線分區分類制定用途管制制度實施檢測評估加強用途管制應用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成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指標實時監測機制規劃定期評估機制動態維護機制戰略留白用地點狀供地建設發展相關政策自然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資源與環境保護相關政策監測預警體檢評估監督考核動態維護公眾參與實施評估的保障機制歡迎大家共同參與泰寧縣國土空間規劃,如您對本次規劃有建設性的建議與意見,請您通過以下途徑提交:電子郵箱:郵寄地址:泰寧縣自然資源局(來信請說明空間規劃意見與建議)本次規劃所有內容和數據以最終批復為準。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泰寧縣自然資源局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