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十四五”畜禽糞肥利用種養結合建設規劃方案(2021-2025年)(18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53147
2023-09-18
18頁
53.15KB
1、山西省“十四五”畜禽糞肥利用種養結合建設規劃山西省農業農村廳2022年4月目 錄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基本情況- 1 -(一)建設成效- 1 -(二)存在問題- 3 -二、總體要求- 4 -(一)指導思想- 4 -(二)基本原則- 4 -(三)主要目標- 5 -三、區域重點- 5 -(一)晉北地區- 5 -(二)晉中地區- 6 -(三)晉東南地區- 7 -(四)晉南地區- 8 -四、主要任務- 9 -(一)優化種養產業布局- 9 -(二)聚焦重點流域建設- 10 -(三)加快整縣推進步伐- 10 -(四)提升設施裝備水平- 11 -(五)加強糞肥還田管理- 11 -五、保障措施- 12 -(一2、)加強組織領導- 12 -(二)加大政策支持- 12 -(三)強化技術支撐- 12 -(四)開展宣傳引導- 13 -山西省沿黃縣域和“七河”流域涉及92個縣統計表- 14 -山西省“十四五”畜禽糞肥利用種養結合建設規劃 畜禽糞肥利用種養結合是解決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問題的根本之路,是耕地地力提升、種植業節本增效的治本之策,也是推進農牧綠色循環發展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做好生態環境保護的“大文章”。為加快構建我省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發展格局,根據農業農村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制定的“十四五”全國畜禽糞肥利用種養結合建設規劃,結合我省實際,編制本規劃3、。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基本情況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十三五”以來,各地各有關部門多措并舉,合力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取得顯著成效,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一)建設成效一是利用水平明顯提高。“十三五”以來,我省利用中央和省級財政扶持資金約5.8億元,支持7個縣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支持建設76個畜禽糞污集中處理中心,支持7951個規模養殖場完成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其中4731個大型規模養殖場全部配套糞污處理設施裝備。截至2020年底,全省畜禽糞污產生量約為6831萬噸,資源化利用量約為5260萬噸,綜合利用率達到77%,規4、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二是種養結合扎實推進。“十三五”以來,全省累計建設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130萬立方米,配套糞肥還田管網55.5萬米,廣泛應用于玉米、果樹、蔬菜等作物,糞肥就地就近種養結合利用逐漸成為主渠道。同時積極組織蘋果、梨等種植大縣和牛、羊等養殖大縣開展點對點對接,累計調運20余萬噸羊糞、牛糞等原料,用于當地有機肥加工,為構建種養結合農牧循環新格局打下了堅實基礎。三是技術能力顯著提升。我省在全國率先出臺了生豬、奶牛等5個畜種的糞污處理設施建設省級地方標準,指導規模養殖場配套糞污處理設施建設;出臺了規模豬場糞水還田技術規程畜禽糞污沼渣基質制備技術規程及禾谷作物、果園、5、設施蔬菜等5個沼渣沼液施用省級地方標準,為畜禽糞污科學還田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撐。四是典型模式廣泛推廣。針對不同區域特點,我省總結提煉出了草食畜糞肥還田、集約型糞肥綜合利用、豬果肥生態循環和豬沼菜結合模式。積極推廣“畜禽沼渣沼液還田”和“豬糞污全量還田”等典型模式,有效指導全省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五是生態效益逐漸凸顯。積極推廣清潔養殖和糞肥就近就地利用,有效解決了養殖場(戶)糞污處理難題,養殖環境明顯改善,化肥施用量明顯降低,耕地質量顯著提升,畜牧業領域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溫室氣體排放大幅減少,扎實推進農牧業綠色循環發展,積極助力水污染防治及重點流域治理攻堅,有效促進黃河、“七河”流域生態修復保護。(6、二)存在問題一是糞肥利用水平仍需提高。目前我省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大幅提高,但部分規模場畜禽糞污處理設施建設不規范、處理能力與養殖規模不匹配,部分配套設備因運行成本高而使用不充分,無害化不徹底、臭氣排放等問題仍然突出。中小散戶糞污分布面較廣,在收集、貯存、利用等環節缺乏必要的設施和設備。二是還田利用方式有待提升。目前我省糞肥還田利用方式較為粗放,固體糞肥以人工撒施為主,液體糞肥以漫灌、溝灌等方式為主。畜禽糞肥還田利用監測體系不完善,監測制度不健全,信息化監管和服務手段缺乏,難以管控糞肥質量和利用量。三是種養結合程度不夠緊密。當前我省種養主體分離、種養規模不匹配、種養結合不緊密等問題7、仍然突出,糞肥還田“最后一公里”尚未打通。第三方社會化服務組織管理不規范,經營規模小,對接種養主體的橋梁紐帶作用發揮不足。二、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省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圍繞農業高質量發展戰略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以畜牧業綠色循環發展、耕地質量提升為主要目標,以沿黃縣域及“七河”流域為主要陣地,以種養合理布局、畜禽糞肥就地就近科學還田利用為主攻方向,堅持政府支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提升設施裝備水平,壯大社會化服務組織,完善種養主體有效對接機制,實現畜禽糞污由“治”向“用”的轉變,加快構建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綠色8、發展格局,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支撐。(二)基本原則統籌生產環保。統籌畜禽糞污土地承載力、畜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能力,協同推進畜禽養殖和環境保護,擴大綠色產能,促進畜牧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協調種養發展。按照以地定畜的原則,合理確定養殖業布局和規模,提高種養匹配度。以糞肥還田利用為紐帶,助力耕地質量提升,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分區分類施策。綜合考慮不同區域地勢、氣候、種養業發展基礎等因素,以沿黃縣域及“七河”流域縣域為重點,因地制宜推進畜禽糞污肥料化利用,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模式,提高利用水平。堅持兩手發力。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加強政府支持和引導,培育壯大社會化服務9、組織,推動各方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形成利益共享、成本共擔的市場化運行機制。(三)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省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糞肥還田利用取得階段性成效,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沿黃縣域及“七河流域”涉及的92個縣(詳見附表)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5%,整縣推進項目縣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穩定在98%以上,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水平明顯提升,糞肥施用機械化水平穩步提高,糞肥還田利用監測體系初步建立,以糞肥還田利用為紐帶的種養結合、綠色循環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三、區域重點統籌考慮各地區域地勢、氣候、河流生態保護與發展、種養業生產實10、際、畜禽糞污土地承載力等特點,合理選擇并積極探索多樣化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模式,推廣適宜糞肥還田施用方式,提升糞肥還田利用水平。(一)晉北地區區域范圍:主要包括大同、朔州、忻州、呂梁北部等地區。涉及流域:黃河忻州、呂梁段,汾河忻州、呂梁段,桑干河,滹沱河忻州段,大清河。區域特點:該區域地勢復雜多樣,丘陵山地多,平川盆地少。年降雨量少,四季分明,溫差懸殊,降水高度集中。畜禽養殖以牛、羊、生豬為主,是草食畜牧業優勢產區。作物種植以玉米、牧草、雜糧、薯類等為主,戶均耕地面積較大,耕地質量較差,畝均耕地糞污負荷中等,具備一定的畜禽糞肥機械化施用條件。主推模式:以玉米、牧草、雜糧、薯類為重點,結合溫11、室大棚蔬菜,推進糞肥就地就近還田利用。推廣畜禽養殖節水型清糞工藝,奶牛養殖推行固體糞污墊料化利用+液體糞污貯存發酵就近還田模式,肉牛和羊養殖推行糞污堆漚肥利用模式,生豬養殖推行水泡糞和貯存發酵就近還田利用模式。重點支持購置一批現代化堆肥發酵設備、固體糞肥運輸車和撒肥機,推行固體糞肥機械撒施、液體糞肥拖管式施用。(二)晉中地區區域范圍:主要包括太原、晉中、陽泉、呂梁中南部等地區。涉及流域:汾河太原、晉中段,滹沱河陽泉段,漳河晉中段。區域特點:該區域地勢復雜多樣,平川盆地占比相對較高。年降雨量少。畜禽養殖以牛、生豬為主,規模化程度較高,戶均耕地面積較小,畝均耕地糞污負荷較低。作物種植以玉米、小麥等12、為主,畜禽糞肥機械化施用條件中等。主推模式:以玉米、小麥為重點,兼顧蔬菜等經濟作物,推進糞肥就近就地還田利用。生豬養殖推行水泡糞和貯存發酵就近還田利用模式,奶牛養殖推行固體糞污墊料化利用+液體糞污貯存發酵就近還田模式。以提升畜禽糞肥施用水平為重點,建設一批符合用地要求的田間貯存設施和輸送管道,購置運輸罐車和小型撒肥機,推行管網式、小型機械撒施等施用方式。(三)晉東南地區區域范圍:主要包括長治、晉城等地區。涉及流域:漳河長治段,沁河長治、晉城段。區域特點:該區域地勢以盆地為主。年降雨量相對較大,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畜禽養殖以生豬為主,作物種植以玉米、小麥、果樹、蔬13、菜為主,耕地質量較高,畝均耕地糞污負荷高,沼氣生產運行效果較好,大部分地區可實現畜禽糞肥機械化施用。主推模式:以玉米、小麥、雜糧為重點,兼顧蔬菜等經濟作物,推進糞肥就近就地還田利用。推廣畜禽養殖節水型清糞工藝。重點推廣糞污沼氣發酵、異位發酵床等模式,積極引導液體糞肥就近還田利用。建設一批符合用地要求的田間貯存設施和輸送管網,購置運輸罐車和撒肥機,推廣管網式、溝灌、機械撒施等施用方式。(四) 晉南地區區域范圍:主要包括臨汾、運城等地區。涉及流域:黃河臨汾、運城段,汾河臨汾、運城段,沁河臨汾段,涑水河。區域特點:該區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氣溫較高,年均降雨量相對較大。畜禽養殖以生豬、禽類14、為主。作物種植以小麥、玉米、果樹、蔬菜為主,農業生產條件優勢明顯。耕地質量較高,畝均耕地糞污負荷較高,畜禽糞肥機械化施用條件較好。主推模式:以小麥、玉米、果樹和蔬菜為重點,推進糞肥就近就地還田利用。推廣節水型養殖模式和大田作物肥水協同種植模式,生豬養殖推行堆漚肥、沼氣發酵、貯存發酵就近就地利用等模式,家禽推行堆漚肥就近就地利用模式。鼓勵推行固體糞污反應器堆肥,液體糞污密閉覆蓋、酸化處理等臭氣減排措施。以提升糞肥機械化施用水平為重點,建設一批符合用地要求的田間貯存設施和輸送管網,購置運輸罐車和撒肥機,推廣管網式、溝灌、機械撒施等施用方式。專欄 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主推技術模式生豬。(1)漏縫地板水15、泡糞密閉貯存發酵或沼氣發酵就近農田利用;(2)漏縫地板刮糞板干清糞固液分離固體堆漚肥就近農田利用或加工商品有機肥/液體密閉貯存發酵后就近農田利用;(3)漏縫地板刮糞板干清糞異位發酵床堆漚肥就近農田利用或加工商品有機肥;(4)集中收集大型沼氣工程沼液沼渣就近農田利用。奶牛。(1)刮糞板清糞地溝收集固液分離固體生產牛床墊料或加工商品有機肥/液體密閉貯存發酵后就近農田利用;(2)干清糞固體堆漚肥/液體密閉貯存發酵后就近農田利用;(3)集中收集大型沼氣工程沼液沼渣就近農田利用。肉牛和羊。(1)干清糞固體堆漚肥就近農田利用或加工商品有機肥/液體密閉貯存發酵后就近農田利用;(2)墊料養殖堆漚肥就近農田利用16、或加工商品有機肥。蛋雞和肉雞。(1)傳送帶清糞固體堆漚肥就近農田利用或加工商品有機肥/液體密閉貯存發酵后就近農田利用;(2)刮糞板清糞固體堆漚肥就近農田利用或加工商品有機肥/液體密閉貯存發酵后就近農田利用。四、主要任務(一)優化種養產業布局各地要堅持以地定畜的原則,結合畜禽糞污土地承載力和生態文明建設,持續優化種養業布局,指導種養業適度新建、改擴建,確保布局協調、規模匹配。要科學調整禁養區、限養區,并嚴格執行有關政策,確保落實到位。要持續開展種養大縣對接,暢通糞肥供需渠道。高平市、澤州縣、太谷區、山陰縣、應縣等5個畜牧大縣和其他養殖污染問題較為突出的縣要優先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編制工作。(17、二)聚焦重點流域建設將沿黃縣域及“七河流域”92縣作為重中之重,持續提高利用水平。擇優選擇3個縣實施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項目,推動重點流域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選擇12個縣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全面帶動重點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選擇10個縣開展畜禽糞肥還田試點,探索低成本、低風險液體糞肥還田技術;選擇100個養殖污水量較多和糧食、蔬菜等農作物種植集中區域,通過管道或糞肥機械就近就地還田利用;支持1000個專業合作社、家庭牧場在種植業生產中施用糞肥;在畜禽散養較多、畜產品加工集中區域,支持建設100個畜禽糞污區域處理中心,建立“農戶收集、專業處理、公司收購、綜合利用”的運作模式,健全糞污收18、運體系。(三)加快整縣推進步伐堅持以用促治、利用優先,支持4個以上縣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改造提升糞污處理設施,建設糞肥還田利用基地,總結推廣種養循環技術模式,探索構建市場運行機制,帶動縣域糞肥就地就近利用。重點支持密閉貯存發酵設施、堆肥設施等建設,有條件的可建設厭氧消化、沼氣利用、沼液貯存、沼渣堆肥等設施;支持購置運輸罐車、撒肥機,配套建設糞污輸送管網、田間貯存設施等,購置糞肥計量、養分測定等分析檢測儀器;建設長期定位監測點。優先支持產糧大縣、耕地面積較大的縣實施項目。(四)提升設施裝備水平支持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改造雨污分離系統,購置機械清糞、干濕分離設備,持續完善規模養殖場糞污19、處理設施裝備配套。創建20個以上國家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實現設施裝備現代化、飼養管理精細化。升級改造50個沼氣項目,完善原料收集處理和沼氣使用等設施設備。升級改造50個養殖糞便生產有機肥料項目,主要建設原料處理、收集設施、生產車間、成品庫等。引導30000個小型養殖場與家庭牧場配備必要的糞污收集、貯存、處理、利用設施設備。提煉推廣中小散戶糞污收集利用典型模式。培育壯大一批運行好、模式新的專業糞肥處理服務隊、收運公司及糞肥經紀人等社會化服務主體,推動畜禽糞肥還田利用好實施、可落地。(五)加強糞肥還田管理完善畜禽糞污還田利用標準體系,研發推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輕簡化實用技術和設施裝備,研究示范20、畜禽糞肥科學精細化還田利用方式,建立因地適宜的糞肥還田利用制度。推進糞肥還田利用監測體系建設,提升糞肥和耕地質量監測服務能力。鼓勵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將糞肥還田作為增加土壤有機質、培肥地力、提升耕地質量和等級的重要建設措施,示范建設高標準綠色農田。加強規模養殖場和中小散戶糞污資源化利用計劃和臺賬管理,規范養殖場檔案記錄,明確畜禽糞肥去向。規范規模養殖場直聯直報系統填報,真實客觀反映情況,為糞肥種養結合利用提供合理數據支撐。五、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精神,堅持省委省政府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按照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領導小組、河長辦等相關21、工作要求,統籌研究解決實際問題,推進任務的組織落實、跟蹤調度、績效評價。各市縣要加大工作力度,抓緊制定和完善具體政策措施,形成各環節協同推進的良好局面。(二)加大政策支持各市縣要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支持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鼓勵開展畜禽糞肥還田試點,協調落實項目建設有關土地、水、發電上網等條件,為項目有序實施提供服務保障。擴展農機補貼品目,加大農機購置補貼支持力度。探索糞肥施用補助、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發放與畜禽糞肥施用效果相掛鉤等政策。(三)強化技術支撐積極壯大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和推廣團隊力量,加強產、學、研、企合作交流,深入開展糞肥還田、養分保存、臭氣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完善覆蓋畜禽糞污22、收集、處理、利用各環節的標準體系。鼓勵開展全鏈條監測,開展畜禽糞肥施用長期定位實驗,加強環境風險管控。(四)開展宣傳引導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相關技術培訓,提高基層專業化服務水平。利用網絡、電視、報紙等媒體,開展多種形式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宣傳活動,營造良好社會輿論氛圍。系統總結種養結合典型案例、典型模式,加快推廣應用。附件:山西省沿黃縣域和“七河”流域涉及92個縣統計表 - 14 -附件山西省沿黃縣域和“七河”流域涉及92個縣統計表所屬區域涉及流域地市名稱縣、區名稱晉北地區黃河忻州(3)河曲縣、保德縣、偏關縣呂梁(4)興縣、臨縣、柳林縣、石樓縣汾河忻州(3)寧武縣、靜樂縣、神池縣呂梁(4)文23、水縣、交城縣、孝義市、汾陽市桑干河朔州(6)朔城區、平魯區、懷仁市、山陰縣、應縣、右玉縣大同(6)平城區、云岡區、新榮區、云州區、陽高縣、左云縣滹沱河忻州(6)忻府區、原平市、定襄縣、五臺縣、代縣、繁峙縣大清河大同(2)渾源縣、靈丘縣晉中地區汾河太原(10)小店區、迎澤區、杏花嶺區、萬柏林區、尖草坪區、晉源區、古交市、清徐縣、陽曲縣、婁煩縣晉中(7)榆次區、祁縣、平遙縣、介休市、靈石縣、昔陽縣、壽陽縣滹沱河陽泉(1)盂縣漳河晉中(4)榆社縣、左權縣、和順縣、昔陽縣晉東南地區漳河長治(9)潞州區、上黨區、潞城區、襄垣縣、平順縣、黎城縣、長子縣、武鄉縣、沁縣沁河長治(1)沁源縣晉城(3)澤州縣、陽城縣、沁水縣晉南黃河臨汾(4)吉縣、鄉寧縣、大寧縣、永和縣運城(8)永濟市、河津市、臨猗縣、萬榮縣、垣曲縣、夏縣、平陸縣、芮城縣汾河臨汾(6)堯都區、侯馬市、霍州市、曲沃縣、襄汾縣、洪洞縣運城(4)河津市、萬榮縣、稷山縣、新絳縣沁河臨汾(1)安澤縣涑水河運城(6)鹽湖區、永濟市、臨猗縣、聞喜縣、絳縣、夏縣- 15 -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2
29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