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方案(2022-2035年)(公眾意見征詢)(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53223
2023-09-18
6頁
2.50MB
1、2一、規劃對象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的長江江段上,屬于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長江江豚及其生境,是目前唯一在大型城市水域建設的長江豚類自然保護區,具有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技術規程(GBT 20399-2006)等法律法規和相關文件的指導下,本規劃重點優化保護區功能分區,謀劃中長期發展目標,提出針對性保護措施,著力提升保護區生態系統健康水平。二、現狀情況近年來,南京市不斷加強長江江豚保護,完善管理機制,構建立體監測體系,建設救護基地,形成科學有效的保護體系。打造特色科普宣傳品牌,營造全民2、參與長江大保護良好氛圍。保護區水域環境持續改善,生物多樣性不斷豐富,主要保護動物長江江豚的種群數量呈現持續增長,目前估算約 62 頭,主要分布在潛洲、三橋和子匯洲附近水域,分布模式呈聚集分布。3三、規劃范圍規劃范圍即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 80.38 平方千米。為更好地與全省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成果銜接,此次規劃范圍與全省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最新成果的范圍保持一致(保護區范圍、界線最終以國家批復的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方案明確的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和界線為準)。四、規劃原則與目標(一)規劃原則保護優先;生態示范、可持續發展;因地制宜、合理區劃;保護與宣教相結合;統籌規劃、分步實3、施。(二)規劃目標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圍繞保護區發展目標,進一步完善管理和保護體系。建立完備的保護管理、科研監測、宣傳教育體系,努力把保護區建設成生態系統完整、生態效益不斷提高、具有自身特色和示范作用的自然保護區,使保護區成為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和長江江豚等水生生物的重要陣地。整體目標是:建成長江大保護和長江生態環境修復的先行示范區、人與自然和建成長江大保護和長江生態環境修復的先行示范區、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中國樣板、水生動物保護區智慧管理的技術標桿。諧發展的中國樣板、水生動物保護區智慧管理的技術標桿。規劃范圍圖4五、功能區劃本次規劃充分考慮該區域的自然地形、水文特征、行政區劃、周邊社會經濟狀況等4、因素,依據長江江豚及其適宜棲息地的分布,根據區劃原則,將保護區劃分為核心區、實驗區 2 部分,具體詳見圖紙。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圖六、規劃內容(一)保護管理規劃1 1保護管理體系規劃保護管理體系規劃。根據保護區資源分布情況,結合保護區的行政區劃,需建立自然保護區管理站、保護區管理分站、長江江豚救護恢復基地和智慧化監測和管理系統平臺。52 2勘界立標勘界立標。在保護區與周邊地區界線設立標志和圍欄等。規劃在保護區范圍內設置 8 個界碑、30 塊限制性標牌、30 個解說性標牌及 44 個水陸交界的界樁。3 3濕地植物資源保護濕地植物資源保護。加大封育和補植力度,恢復植被。重點放在洲灘消5、落帶等地區,根據當地的水熱條件,選擇鄉土物種,擴大植被覆蓋面積,恢復其生態功能。4 4野生動物資源保護野生動物資源保護。需加強棲息地保護、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和加強管理。(二)科研監測規劃1 1科研項目規劃科研項目規劃。開展常規性科研工作,包括本底調查、綜合科學考察和社會經濟調查。除此之外,在本底調查基礎上,結合監測工作,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一些專題性科研項目,例如對保護區長江江豚的種群數量、活動規律和生境質量進行長期系統研究等。2 2構建天空構建天空-地面地面-水下立體監測體系,加強江豚及水環境實時監測。水下立體監測體系,加強江豚及水環境實時監測。完善目前的天空-地面-水下的立體監測技術體系,覆6、蓋整個保護區。加強應用新一代的水下聲學觀察技術,實現對江豚及水下環境的實時傳輸和監測,并通過水下噪聲分析,實時預警江豚生存威脅。3 3加強岸帶利用和濕地保護綜合規劃技術建設加強岸帶利用和濕地保護綜合規劃技術建設。加強港口碼頭及過江通道等工程區域生態環境的監測,開展支汊水道和濕地規劃、濱江公園和人文景觀規劃。6(三)宣傳教育規劃通過開展長江江豚保護主題宣傳月、長江科普館、廣播、實物展示、標本陳列、圖片資料展覽、生態環境教育、宣傳手冊、錄像及影視片播放、講座、internet 網頁、野外觀測等方式加強對保護區及周邊地區群眾的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其對長江江豚及長江生物多樣性的認識。(四)基礎設施規劃17、 1界牌界牌、界樁和標牌規劃界樁和標牌規劃。界碑設在自然保護區區界與進出自然保護區的主要道路相交處,起警示和宣傳作用;界樁設在保護區及功能區需標界的邊緣,主要是人為活動較頻繁的地點和轉向點;規劃限制性標牌主要設置在重點保護地段(核心區)周圍和人為活動頻繁的交通路口。2 2通訊規劃。通訊規劃。根據保護區實際情況,為確保區內日常工作和對外交流,采用有線通訊和無線通訊相結合的方式建設保護區通訊工程網絡。保護區位于南京市,通訊信號良好,只需利用目前的通訊線路,即可解決通訊問題。3 3辦公設備規劃辦公設備規劃。除信息管理系統外,管理站、管理分站、長江江豚救護恢復基地還需配備適當的辦公的設備(依據南京市政8、府的相關規定執行)。(五)社區共管規劃為協調保護區與社區的關系,處理涉及社區的自然保護日常事務,規劃在保護區管理站下設綜合管理科,溝通協調與社區的融合發展。(六)生態旅游規劃設施建設設施建設7(1)觀豚平臺:在豚類活動頻繁的區域、游客眾多的旅游區等區域建設觀豚平臺,并配備游客指示牌等標識及宣傳標牌或宣傳欄等。(2)濱江觀豚步道:在保護區周邊的岸邊,結合社區規劃,建設濱江生態觀豚步道。增加周邊社區對保護區主要動物的了解,促進地方旅游的發展,有助于提升保護區整體管理效果,促進保護區與社區和諧發展。(3)江豚驛站及平臺:在觀豚平臺附近建設江豚驛站,供觀豚游客休憩。驛站內展示江豚保護和長江大保護科普知識、保護情況及江豚和長江生態攝影作品。科普項目科普項目保護區管理站的宣傳教育培訓中心展示保護區的動植物、生態、科學研究以及長江江豚的信息,不僅可以用于宣傳教育,也可以作為生態旅游的一部分,讓游客在游玩的同時提高保護意識。規劃南京保護區新建以“美麗中國,生命長江”為主題的宣教科普培訓中心,圍繞長江大保護,展現長江環境、生物和保護全貌,促進水生生物保護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