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傷害安全事故專項應急預案及現場處置方案(1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54574
2023-09-20
14頁
42.68KB
1、機械傷害專項應急預案1. 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事故類型:機械傷害。1.2危害程度:人員輕傷、機械設備輕微損壞或輕微財產損失;人員重傷、機械設備嚴重損壞或一般財產損失;人員死亡、機械設備重大損壞或重大財產損失。2. 應急處置基本原則2.1 迅速行動、靈活應對。處理事故險情時,由應急小組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啟動本預案并實施;2.2以人為本。險情處理應首先保證人身安全(包括救護人員和遇險人員);2.3 強化防護。迅速疏散無關人員,防止次生事故發生。3. 組織機構及職責3.1 應急組織體系應急小組事故應急救援組織體系由應急小組行政主管領導和分管安全生產的領導與辦公室、工程部、設備部、物資部2、安質環保部、財務部、施工單位應急組織機構的負責人組成。3.2 指揮機構及職責3.2.1 指揮機構應急小組怒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由搶險組、救護組、疏導組、保障組、善后組、調查組和現場應急組織機構組成。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安質環保部,值班電話: 。應急小組事故應急自救辦公室應設在辦公室,明確24小時值班、值班人員和固定電話。搶險組:安質部和工程部、設備部、物資部和應急小組自救領導小組和應急救援隊伍組成。救護組:由安質環保部負責人和事故所在地醫療機構組成。疏導組:由安質環保部負責人和部門人員組成。保障組:由辦公室、工程部、設備部、物資部、財務部負責人組成,必要時邀請技術專家參加。善后組:應急3、小組辦公室、計劃部、財務部負責人組成。調查組:由工程部、設備部、物資部 負責人組成。現場應急組織機構:由現場施工單位有關人員組成。3.2.2 事故應急指揮部職責A 總指揮的職責:a 貫徹國家、地方、行業等上級有關安全應急管理的法律法規、標準和規程;b 組織實施單位應急預案,掌握單位事故災害及險情情況,解決應急工作中的重大問題;c 根據事故現場的情況,下令進入相應級別的應急狀態,必要時向上級(相關單位)應急救援機構報告有關情況;d 確保應急資源配備投入到位,組織應急小組總體應急演練,指揮應急小組總的應急行動。B 副總指揮的職責:a 協助總指揮開展應急指揮工作,總指揮不在位時,代行其職責;b 組織4、編制應急預案,監督落實應急小組應急行動程序,督促檢查主管部門搞好培訓、演習;c 進入應急狀態時,負責事故現場指揮,并根據險情發展情況,提出改進措施;d 組織指揮善后現場恢復。C 應急辦公室職責:a 掌握應急小組事故災害及險情情況,及時向總指揮報告;b 負責應急小組應急處置所需資源的統一調配,傳達應急各項指令;根據總指揮指令負責向當地人民政府(相關單位)應急機構報告險情及信息溝通。D 搶險組職責:實施應急處置時,將人員和設備迅速撤離危險地點,根據現場情況,適時調整并調集人員、設備和物資搜救被困人員。E 救護組職責:負責現場傷員的醫療搶救工作,根據傷員受傷程度做好轉運工作。F 疏導組職責:維護現場5、,將獲救人員轉至安全地帶;對危險區域進行有效的隔離。G 保障組職責:負責應急救援方案的制訂,并保證應急處置的通訊、物資、設備和資金及時到位及后勤保障。更多免費課件,關注公眾號:生產安全管理網。H 善后組職責:妥善安置傷亡人員和接待傷亡人員的家屬,按有關規定做好理賠工作。I 調查組職責:收集事故資料,掌握事故情況,查明事故原因,評估事故影響程度和損失,分清事故責任并提出相應處理意見,提出防止事故重復發生的意見和建議,寫出應急處置報告并做好相關工作的移交。4. 預防與預警4.1 危險源的監控4.1.1 制定機械設備安全管理制度,監督檢查落實情況。4.1.2 機械設備的購置和安裝符合國家和行業規定,6、隨時檢查和定期檢查相結合。認真記錄機械設備運轉情況,掌握機械設備安全管理情況,對不符合要求的及時整改。4.1.3 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4.2 預警行動。發現有機械設備運轉異常、機械部分聯接松動、失效、主要承重構件焊縫開裂、扭曲變形、整機傾斜、鋼絲繩鋼絲斷裂以及大風、大霧、雨雪等惡劣天氣施工、操作人員思想麻痹等事故前兆時,按照現場處置方案及時確定應對,并通知有關部門、單位采取相應行動預防事故發生。根據災情預警,對可能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及時做出必要的預警或向應急小組應急辦提出相應的預警建議。事發單位和有關部門做好啟動應急預案的準備。5. 信息報告程序5.1 報警系統及程序。當發生險情時,7、值班人員或安全員立即組織危險區域人員撤離,并迅速報告應急自救領導小組,應急自救領導小組應迅速評估險情,判斷是否啟動現場處置方案,同時上報應急小組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確定等級并上報屬地應急指揮機構。5.2 報警方式。當現場發生機械傷害后,施工人員或安全員通過警報器、喊話或其它方式來疏散人員,并采用電話向現場值班室報警。5.3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應及時與地方政府、應急救援隊伍、公安、醫院等相關部門取得聯系,確保24小時聯絡暢通,聯絡方式采用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5.4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通過上述聯絡方式向有關部門報警,報警的內容主要是:機械設備傷害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以及機械類型、造成8、的損失(包括人員傷亡數量、情況、機械設備損失情況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已采取的處置措施和需要救助的內容。5.5 應急反應人員主要以電話向外進行求援。6. 應急處置6.1響應分級。根據發生機械傷害的性質、危害程度將其劃分二個級別:二級機械傷害事故定義為一次可能導致死亡2人以下,或直接影響施工,應急小組能自己處理的;一級機械傷害事故定義為一次可能導致死亡3人以上,直接導致施工中斷,應急小組不能完全自己處理,需上級、地方人民政府救援的。更多免費課件,關注公眾號:生產安全管理網。6.2 響應程序。應急小組應急自救領導小組獲取機械傷害的險情報告后,迅速啟動現場處置方案,同時報告應急小組應急救援指揮部,9、應急小組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接到信息后上報應急小組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領導,立即對險情進行評估,根據險情評估結果確定應急響應等級并啟動預案。6.3 處置措施6.3.1 二級應急行動A 當施工現場發生二級機械傷害事故時,應急救援自救領導小組啟動機械傷害應急現場處置方案,搶險組將遇險人員迅速撤離危險地點,根據現場情況,適時調整并調集人員、設備和物資搜救被困人員。B 疏導組負責維護現場,將獲救人員轉至安全地帶;對危險區域進行有效的隔離。C救護組負責現場傷員的醫療搶救工作。根據傷員受傷程度,立即對受傷人員進行緊急處理和做好送往就近醫院救治轉運工作。D 保障組負責應急救援方案的制訂,并保證應急處置的通訊、物10、資、設備和資金及時到位及后勤保障。E 善后組妥善安置傷亡人員和接待傷亡人員的家屬,按有關規定做好理賠工作。F 調查組收集事故資料,掌握事故情況,查明事故原因,評估事故影響程度和損失,分清事故責任并提出相應處理意見,提出防止事故重復發生的意見和建議,寫出應急處置報告。6.3.2 一級應急行動A 機械傷害重大事故發生時,現場負責人立即組織現場作業人員撤離危險地帶,并同時立即將災情上報應急小組、上級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和屬地應急救援組織機構。B 應急小組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立即組織有關部門人員和專家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配合政府救援指揮機構做好救援工作。6.3.3緊急救援注意事項A 首先停機,保證救援人員11、自身的安全和防止次生事故的發生;B 在就近安全地帶緊急搶救受傷人員,必要時及時轉送醫院救治;C 搶救是緊急搶險的重點工作之一,必須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進行。D 緊急搶救時要有信心和耐心,不要因一時搶救無效而輕易放棄搶救。E 若出現財產損失,在優先搶救人員的前提下,搶救組及時搶救財物,最大限度的減少財產損失。7. 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7.1 應急小組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安排保障組負責組織應急小組應急物資、裝備的儲備管理和應急處置時的調配。7.2 按照平戰結合的原則,確定應急物資、設備機具、防護用品的品種、規格和標準,報送需求計劃,由相關專業主管部門審核匯總后,根據物資、裝備類別報送應急小組事故應急救援12、指揮部的保障組,保障組對需求計劃再進行審核并組織實施,確保應急所需物資、裝備及時供應、補充和更新。7.3 各部門、各單位應根據應急小組專項應急預案的要求,對應急物資、裝備的儲備情況進行檢查和核實。8. 附件(見專項應急預案后的圖表式樣附件)專項應急預案圖表式樣附件 附件1現場應急自救領導小組組織機構框圖保障組應急小組經理應急小組書記應急小組副經理應急小組總工自救組救護組疏導組調 查組善后組機械傷害現場處置方案1. 事故特征1.1 機械傷害可能導致人員受傷、死亡;設備損壞、報廢;財產損失等。1.2 事故發生在施工現場。1.3 現場環境復雜或氣候惡劣;機械設備違規操作,易發生傾覆等事故。1.4 機13、械設備運轉異常;機械部分聯接松動、失效;主要承重構件焊縫開裂、扭曲變形;整機傾斜;鋼絲繩鋼絲斷裂;剎車失靈;大風、大霧、雨雪等惡劣天氣施工以及操作人員思想麻痹等事故前兆時,容易發生機械傷害事故。2. 應急組織與職責2.1 應急自救領導小組組織機構2.1.1 應急自救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2.1.2 自救組:副經理、各施工隊隊長及指定人員組成。2.1.3 救護組:應急小組書記、辦公室、各施工隊工班長指定人員組成。2.1.4 疏導組:由應急小組副經理、安質部、測量室、各施工隊值班人員組成。2.1.5 保障組:由應急小組總工、辦公室、工程部、物資部、設備部、計劃部、財務部、各施工隊技術負責人14、及指定人員組成。2.1.6 善后組:由應急小組書記、辦公室、計劃部、財務部、各施工隊指定人員組成。2.1.7調查組:由應急小組副經理、總工、工程部、安質部、設備部、物資部、各施工隊指定人員組成。2.2 應急崗位職責2.2.1 組長的職責:A 執行國家、地方、行業、上級有關安全應急管理的法律法規、標準和應急預案;B 隨時掌握應急小組現場事故災害及險情;C 根據事故現場的情況,啟動并組織實施應急小組現場處置方案,向應急小組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有關情況; D 確保應急資源配備投入到位,組織應急小組應急演練,指揮應急小組應急行動。2.2.2 副組長的職責:A 協助組長開展應急指揮工作,組長不在位時,15、代行其職責;B 組織編制現場處置方案,落實應急小組應急行動,組織搞好培訓和演練;C 負責現場應急處置,根據險情發展,提出改進措施;D 組織落實現場善后恢復。2.2.3 自救組職責:實施現場處置,將人員和設備迅速撤離危險地點,根據現場情況適時調整并調集人員、設備和物資搜救被困人員。2.2.4 救護組職責:負責現場傷員的醫療搶救工作,根據傷員受傷程度做好轉運工作。2.2.5 疏導組職責:維護現場,將獲救人員轉至安全地帶;對危險區域進行有效的隔離。2.2.6 保障組職責:提供技術保障,并保證應急處置的通訊暢通,物資、設備和資金及時到位及后勤供給。2.2.7 善后組職責:妥善安置傷亡人員和接待傷亡人員16、的家屬,配合應急小組做好理賠工作。2.2.8 調查組職責:按要求提供事故情況和相關資料,參與評估事故影響程度和損失,提出防止事故重復發生的意見和建議。評估險情,判斷是否啟動現場處置方案。3. 應急處置3.1事故應急處置程序3.1.1 當發生險情時,值班人員立即組織危險區域施工人員撤離,迅速報告應急自救領導小組組長,自救組長迅速上報應急小組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 3.1.2 報警方式采用對講機、喊話或其它方式。3.1.3 當事故有擴大趨勢時,應急自救領導小組組長向應急小組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申請啟動應急預案,及時與地方政府、應急救援隊伍、公安、消防、醫院等相關部門取得聯系,確保24小時聯絡暢通17、,聯絡方式采用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3.1.4 現場應急自救領導小組通過上述聯絡方式向有關部門報警,報警的內容主要是:機械傷害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造成的損失(包括人員受災情況、人員傷亡數量、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已采取的處置措施和需要救助的內容。3.2 事故應急救援程序(見應急處置方案后的圖表式樣附件)。3.3 機械設備事故應急處置措施為有效防止機械傷害事故的發生,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損失,機械設備事故處置措施如下:3.3.1 出現事故征兆時處置措施切斷電源,停機檢查,待排除故障后再行開機;在惡劣天氣情況下,停止機械的操作,天氣好轉后,恢復機械操作。3.3.2 事故發生時處置措施停機、斷18、電,迅速撤離所有作業人員,確保安全。進行機械設備搶修維護;待機械故障排除后再進行操作。3.3.3 有遇險人員時的處置措施遇險人員要積極自救,同時要想方設法通知救援人員自己所處的位置,以便得到及時救援;救援人員按規定穿戴好防護用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攜帶相關救援機具、物資(根據儲備物資裝備確定),對遇險人員進行搶救。4. 注意事項4.1 搶救受傷人員(特別是重傷人員),定要在現場或附近就地進行,切忌長途護送到醫院,以免延誤搶救時間。4.2 克服麻痹思想,把握重點,把機械設備災害帶來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4.3 做好善后工作,傷亡人員及家屬的撫恤工作,確保事故發生后傷亡人員及家屬思想穩定。做好受傷人員醫療救護的工作,協調處理醫療救護單位的相關矛盾。做好傷亡人員及財產損失的理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