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電站動力車間員工職業健康安全培訓課件(32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54844
2023-09-21
32頁
431.54KB
1、動力車間職業健康安全培訓,主 要 內 容,一、員工相關安全生產權利和義務二、我國職業病現狀三、職業性有害因素來源及其分類四、職業病的特點五、粉塵危害與控制六、物理因素的危害與控制七、110kv及以上變電站電磁輻射危害因素八、職業危害防范措施,二、企業員工相關安全生產權利和義務,應當享有的權利:在集體合同、勞動合同中,載明勞動安全、防止職業危害和工傷社會保險等事項;了解其作業場所、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及防范、應急措施,獲得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批評、檢舉和控告;拒絕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的要求,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時,可以停止作業或者采2、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后撤離作業場所;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損害后提出賠償要求;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二、企業員工相關安全生產權利和義務,應當履行的義務:嚴格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及時報告事故隱患和不安全因素;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業務。,我國職業病現狀,2010年4月28日,衛生部向社會公布了2009年全國職業病報告情況:2009年新發各類職業病18128例。職業病病例數列前3位的行業依次為煤炭、有色金屬和冶金,分別占總病例數的41.38%、9.33%和6.99%。2009年共報告塵肺病新病例1.4萬例,死亡病例748例。在塵肺病新病例中,煤工塵肺和矽肺占93、1.89%。目前塵肺病仍是我國最嚴重的職業病,2009年報告塵肺病例數占職業病報告總例數的79.96%;塵肺病發病工齡縮短,群發性塵肺病時有發生;中、小型企業塵肺病發病形勢嚴峻,超過半數的塵肺病分布在中、小型企業。職業中毒方面,2009年共報告各類急性中毒272起,中毒552例,死亡21例。引起急性職業中毒的化學物質近50種,引起中毒例數最多的物質為一氧化碳,主要分布在冶金、煤炭、建設和建材行業。66.74%的急性職業中毒病例發生在小型企業。2009年全國共報告慢性職業中毒1912例。引起慢性職業中毒的化學物質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鉛及其化合物、苯、砷及其化合物,只要分布在冶金、有色金屬和機械行業4、。新中國成立以來至2009年底,累計報告職業病722730例。,職業病分類,職業性有害因素按其來源可分為下列三類:(一)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二)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三)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一)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1.化學因素(1)有毒物質:如鉛、汞、錳、苯、一氧化碳、硫化氫、有機磷農藥等;(2)生產性粉塵:如矽塵、石棉塵、煤塵、水泥塵、有機粉塵等。,(一)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2.物理因素(1)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高濕、低溫;(2)異常氣壓:如高氣壓、低氣壓;(3)噪聲、振動;(4)非電離輻射:如紫外線、紅外線、激光等;(5)電離輻射:如X射線、r射線等。,5、(一)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3.生物因素 如附著于皮毛上的炭疽桿菌、甘蔗渣上的真菌、醫務工作者可能接觸到的生物性傳染病源物。,(二)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1.勞動組織和制度不合理,勞動作息制度不合理等;2.精神(心理)性職業緊張;3.勞動強度過大或生產定額不當,如安排的作業與勞動者生理狀況不相適應等;4.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如視力緊張等;5.長時間處于不良體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二、職業病概念,醫學上所稱的職業病是指當職業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體的強度與時間超過一定限度時,人體不能代償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質性病理改變,從而出現相應的臨床征象,影響勞動能力,這類疾病通稱職業病。而在立6、法意義上,職業病卻有其特定的范圍,即指政府所規定的法定職業病。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將其定義為: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即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職業病必須具備四個條件:(1)患病主體必須是企業、事業或者個體經營組織的勞動者。(2)必須是在從事職業活動的過程中產生的。(3)必須是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4)必須是國家公布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所列的職業病。,三、職業病的特點,職業病具有下列五個特點:(1)病因明確(2)病因大多是可檢測的(3)有一定的發病率(4)大多數職業病如能早期診斷、處理,康復效果較好,但有些職業7、病(例如矽肺),目前尚無特效療法(5)治療個體無助于控制人群發病,四、職業病的三級預防原則,1.第一級預防 即從根本上消除或最大可能地減少對職業性有害因素的接觸。2.第二級預防 當第一級預防未能完全達到要求,職業性有害因素開始損及勞動者健康時,應盡早發現,采取補救措施。它的主要任務是早期檢測,及時處理,防止病損的進一步發展。3.第三級預防 指對已發展成職業性疾病的患者,作出正確診斷,及時處理,包括脫離接觸,實施治療,預防并發癥,促進康復等。,第二部分:粉塵危害與控制,一、粉塵及主要危害 生產性粉塵是指在生產中形成的,并能長時間漂浮在空氣中的固體顆粒。它是污染作業環境、損害勞動者健康的重要職業性8、有害因素,可引起多種職業性肺部疾患。塵肺是在生產過程中長期吸入粉塵而發生的以肺組織纖維化為主的疾病。生產性粉塵污染的產生與技術水平、生產工藝和防護措施等因素有關,可以通過采取適當的措施降低和防止其產生。,粉塵進入機體的途徑,粉塵通過呼吸道、眼睛、皮膚等進入人體,其中以呼吸道侵入為主要途徑。人體對吸入的粉塵具備有效的防御和清除機制。一般認為有三道防線:1.鼻腔、喉、氣管、支氣管的阻留作用 2.呼吸道上皮黏液纖毛系統的排除作用 3.肺泡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控制粉塵危害的主要技術措施,各行業根據其粉塵的產生特點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控制粉塵濃度的技術措施,防塵和降塵措施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9、)改革工藝過程,革新生產設備 改革工藝過程,革新生產設備是消除粉塵危害的主要途徑。(二)濕式作業,通風除塵和抽風除塵 除塵器、噴霧灑水、通風和負壓吸塵等方法經濟、簡單、使用。除塵器包括機械式除塵器、過濾式除塵器、濕式除塵器、靜電除塵器等。,個體防護措施,個體防護是對技術防塵措施的必要補救,在作業現場防、降塵措施難以使粉塵濃度降至國家衛生標準所要求的水平時(如井下開采的部分場所),必須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個體防塵用品包括:防塵口罩、送風口罩、防塵眼鏡、防塵安全帽、防塵服、防塵鞋等。1.防塵口罩:用于防塵的口罩主要有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過濾式防毒面具、氧氣呼吸器、自救器、空氣呼吸器、防微粒口罩等。210、.防塵安全帽:具備濾塵送風功能,佩戴舒適,阻塵效率高,但價格偏高。3.隔絕式壓風呼吸器:具有防塵、防毒雙重功能。但使用時需壓風供給,并且與佩戴者用供氣軟管連接,使活動范圍受限。4.防塵服:對防塵要求極高的場所配備。5.護膚霜和皮膚清洗液:預防和治療皮膚干燥等。,物理因素的危害與控制,第一節 噪聲一、噪聲的分類及危害(一)噪聲的概念與定義 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發聲的物體稱為聲源。聲音以聲波形式傳遞,聲音的頻率就是聲源振動的頻率。人耳能夠聽到的聲音頻率為2020000Hz;頻率低于20Hz的聲波為次聲,高于20000Hz的聲波為超聲,人耳聽不到次聲和超聲。衛生學給噪聲下的定義就是,凡是使人感到厭煩11、或不需要的聲音都稱為噪聲。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聲音頻率和強度沒有規律,聽起來使人感到厭煩,稱為生產性噪聲或工業噪聲。,(二)噪聲的分類,按照噪聲的來源,生產性噪聲可分為:1.機械性噪聲 由于機械的撞擊、摩擦、轉動所產生的噪聲,如沖壓、打磨等發出的聲音。2.流體動力性噪聲 氣體壓力或體積的突然變化或流體流動所產生的聲音,如空氣壓縮或施放(汽笛)發出的聲音。3.電磁性噪聲 如變壓器所發出的聲音。根據噪聲隨時間的分布情況,生產性噪聲又可分為連續聲和間斷聲。而連續聲按照隨時間的變化程度,又可分為穩態聲和非穩態聲。隨著時間的變化,聲壓波動小于5dB的稱為穩態噪聲,否則即為非穩態噪聲。間斷聲包括脈沖聲,聲音持12、續時間小于0.5秒,間隔時間大于1秒,聲壓有效值變化大于40dB者稱為脈沖噪聲。,(三)噪聲對人體的影響,噪聲對人體的影響是全身性的,既可以引起聽覺系統的變化,也可以對非聽覺系統產生影響。主要包括:1.噪聲對聽覺系統的影響。2.噪聲對神經系統影響。3.噪聲對心血管系統影響。4.噪聲對內分泌及免疫系統的影響。5.噪聲對消化系統及代謝功能的影響。6.噪聲對生殖功能及胚胎發育的影響。7.噪聲對工作效率的影響。,(三)噪聲對人體的影響,目前,噪聲危害的評價以及噪聲標準的制定等主要是以聽覺系統損害為依據。其損害有:暫時性聽閾位移和永久性聽閾位移。聽閾:人耳所能感受的聲音,其強度范圍很大,以1000Hz聲13、音為例,正常青年人剛剛能引起音響感覺的、最低可聽到的聲音強度。1.暫時性聽閾位移:是指人或動物接觸噪聲后引起聽閾變化,脫離噪聲環境后經過一段時間聽力可恢復到原來水平。2.永久性聽閾位移:是指噪聲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復到正常水平的聽閾升高。這種情況下,聽力損傷不能完全恢復,聽閾位移是永久性的。根據損傷的程度,永久性聽閾位移又分為聽力損傷以及噪聲性耳聾。噪聲性耳聾是噪聲對聽覺器官的長期影響結果,是法定職業病。,二、噪聲的主要控制措施,二、噪聲的主要控制措施1.制定工業企業衛生標準 現行標準工作場所職業危害接觸限值 物理因素(GBZ2.2-2007)對作業現場噪聲職業危害作出規定,其職業接觸限值規14、定為85dB(A)。2.控制噪聲源 3.控制噪聲的傳播 4.個體防護 最常用的是耳塞,隔聲效果可達2035dB。耳罩的隔聲效果可達3040dB,但佩戴時不夠方便,成本也較高。5.健康監護 6.合理安排勞動和休息,110kv及以上變電站電磁輻射危害因素:,世界衛生組織(WHO)從1998年,分別以“國際電磁場研究計劃”信息發布文件(Fact Sheets)形式,以多國文字公布了不同頻率電磁源對公眾健康有何影響的官方意見,分別闡述了暴露于不同頻率電磁源對人體產生影響的作用機理及安全限值。電磁環境對生物系統產生的影響,決定于電磁源的波長(頻率)及其能量的大小,頻率越高能量越大,對人體的影響也就越大。15、“離子輻射”是極高頻的電磁波(X射線與射線),它具有足夠的光子能量來斷開細胞遺傳物質分子中的DNA化學鍵,即產生電離化。,110kv及以上變電站電磁輻射危害因素:,“非離子輻射”是電磁頻譜中頻率和能量較低頻段部分的通用術語,指該頻率段中光子能量太微弱,不足以斷開細胞分子間的化學鍵。它們包括紫外線(UV)輻射和可見光波、紅外線波、射頻與微波,以及極低頻與靜止的電場和磁場。不論“非離子輻射”的強度有多高,都不能在生物系統中引起電離化。輸變電設施會產生工頻電場、磁場、無線信號干擾和一些噪音,而引起人們恐慌的主要是電場和磁場。當電氣設備接通電源(即加上“電壓”)時,其導體就帶有低頻的交變電荷,同時在導16、線與大地之間形成一個低頻電場。我國輸變電工程采用的電力頻率為50赫茲。在電力或動力領域中,通常將50赫茲頻率稱為“工業頻率”,屬于極低頻電場。,110kv及以上變電站電磁輻射危害因素:,在輸電線路或電力設施周圍環境中,電場與磁場單獨存在,并不類似高頻電磁場那樣以電磁波形式形成有效的電磁能量輻射或形成體內能量吸收。因此,國際權威組織在極低頻環境健康影響領域內,只涉及電場與磁場分析,而不使用“電磁輻射”這一籠統模糊的概念,更沒有任何國際權威組織會在該領域誤用“電磁輻射”這一術語。事實上,我國對輸變電電磁場的環境標準限定比國際標準更為嚴格。WHO推薦的國際權威組織頒布的旨在保護公眾健康的工頻電場強度17、暴露限值為5千伏米,工頻磁場強度暴露限值為0.1毫特斯拉;而我國對公眾的保護限值為電場4千伏米,磁場為0.1毫特斯拉,在實際施工中,往往還低于這些標準。,110kv及以上變電站電磁輻射危害因素:,事實上,在我們的生活中,電磁場無處不在。據測算,當我們欣賞美麗的月光時,當我們在家中打開電視時,身邊的電磁場強度已遠遠高于輸電線路。地球本身也具有地磁場,將地球上存在的地磁場與輸變電設施產生的磁場相比較,也可以得出有趣的結論:在北京觀測到的地磁場數據為54微特斯拉,當磁場反轉時,強度最大值約為100微特斯拉,是輸變電設施電磁場的50100倍。這說明,人們生活在幾十微特斯拉的電磁場里幾乎是沒有任何感覺的18、,即使是在變電站內24小時值班的工作人員,其健康也不會受到影響。,圖1-1 職業衛生的內涵,職業危害防范措施,1、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和安全規程規定,進入工作區域必須按要求佩戴安全帽;2、電氣運行人員操作時必須穿穿絕緣鞋、戴絕緣手套,使用合格的安全工器具;3、綜自班人員和電氣運行人員進入精鋁車間作業必須戴防塵防毒口罩,遠離精鋁槽防止鋁液噴濺,造成傷害;4、在電氣設備周圍配備數量足夠且合格的滅火器等消防設備;5、定期進行職業衛生培訓和安全教育培訓。,倒班的人怎么樣才能睡好覺,據統計,中國有7000萬人過著晨昏顛倒的倒班生活。經常倒班的人會因各種因素補不好覺,比如沒有人會在凌晨2點鐘打電話給白班工作者19、,但在下午2點給夜班工作的人打電話就很常見。生活習慣方面下班后常常睡不著覺,就會看電影、上網或者吃宵夜,這樣更會使難以入睡。上夜班,最好上午能夠鍛煉一下,三四十分鐘的慢跑等有氧運動都可以。常倒班的人臥室要少用紅色裝飾,因為紅色對神經有興奮作用.飲食方面經常倒班的人應該多吃黃瓜、西紅柿、香蕉、胡蘿卜可有效改善睡眠。盡量減少影響消化的動物脂肪和甜食的攝入。不要攝入含咖啡、酒精和尼古丁的食物或飲料,這些只會暫時給人造成一種身體活動正常的錯覺,使睡眠時間更加紊亂。,高溫作業的防護措施,高溫作業的職業禁忌癥:,心血管系統器質性疾病、持久性高血壓。中樞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明顯的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或內分泌疾病。明顯的肝、腎疾病。,粉塵危害的防護,革、水、密、風、護、管、教、查,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