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廠防火防爆應急預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56098
2023-09-22
16頁
59.09KB
1、XXX有限公司防火防爆應急預案編制:XXX審批:XXX 1.引言1.1 編制目的為建立健全公司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體制和機制,明確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的職責和程序,提高果斷應對突發事件的組織指揮、快速處置、協同配合能力,最大程度地控制事態擴大,避免或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切實保障人員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促進公司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特制定本預案。1.2 編制依據公司突發事件綜合應急預案編制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市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建筑設2、計防火規范 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 重大危險源辨識 用電安全導則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市安全生產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等國家、省、市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及工廠的風險分析結果。2.概況在社會生活中,火災是威脅公共安全,危害人們生命財產的災害之一。俗話說:“水火無情”;“賊偷一半,火燒全光”。當今,火災是世界各國人民所面臨的一個共同的災難性問題。它給人類社會造成過不少生命、財產的嚴重損失。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財富日益增加,火災損失上升及火災危害范圍擴大的總趨勢是客觀規律。據聯合國“世界火災統計中心”提供的資料介紹,發生火災的損失,美國不到7年翻一番,日本平均16年翻一番,中3、國平均12年翻一番。全世界每天發生火災1萬多起,造成數百人死亡。近幾年來,我國每年發生火災約4萬起,死2000多人,傷30004000人,每年火災造成的直接財產損失10多億元,尤其是造成幾十人、幾百人死亡的特大惡性火災時有發生,給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在化工生產中,由于高溫、高壓及易燃易爆物質等因素的存在,火災爆炸事故屢屢發生,特別是隨著生產規摸的擴大,火災爆炸事故的危險性及造成的損失也越大。近幾年的事故統計分析表明、火災爆炸事故一直高居各類事故之首,造成的死亡人數占死總數的26%以上。因此,防火防爆工作在化工生產中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化工人員,必須更多地了解物質燃燒、爆4、炸等基礎知識,掌握防火防爆基本措施,才能充分保障化工生產的安全運行。3.術語3.1 火災的定義火災的定義:在時間和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燃燒所造成的災害。3.2 火災的分類火災分為A、B、C、D、E、F類。 3.3 燃燒的條件要形成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俗稱燃燒三要素)。 (1)可燃物:凡能與氧或氧化劑起劇烈反應的物質,皆稱為可燃物。可燃物包括可燃氣體(如氫氣)、可燃液體(如汽油)和可燃固體(如木材)。 (2)助燃物 :凡能幫助和維持燃燒的物質,均稱為助燃物。如空氣、氯氣、高錳酸鉀等氧化劑。 (3)著火源 :凡能引起可燃物燃燒的能源,通稱為著火源 。著火源一般有以下幾種:明火、電弧、火花、5、熾熱物體、化學反應熱等。3.4 爆炸的定義物質自一種狀態迅速轉變成另一種狀態,并在瞬間以機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同時伴有巨大聲響的現象稱為爆炸。3.5爆炸的分類(1) 物理爆炸:由于物理因素(溫度壓力等)變化而引起的爆炸稱為物理爆炸。物理爆炸前后,物質的性質和化學成分均不發生變化,如鍋爐與鋼瓶的超壓爆炸。造成物理爆炸的原因,可以是高溫、振動、設計錯誤、制造缺陷、材質不苻或操作失控等因素。 (2) 化學爆炸:由于物質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產生高溫、高壓而引起的爆炸稱為化學爆炸。化學爆炸前后物質的性質和化學成分均發生了根本改變,如氫氣與空氣混合氣體引發的爆炸。化學性爆炸根據爆炸時所發生的化學變化可6、分為三類:簡單分解爆炸 、復分解爆炸、爆炸性混合物爆炸。3.6應急救援指在發生事故時,釆用的消除、減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惡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損失的措施。3.7預案指根據預測危險源、危險目標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別,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應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慮現有物質,人員及危險源的具體條件,能及時、有效地統籌指導事故應急救援行動。4.危險特性化工廠一旦發生火災和爆炸,不緊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人員傷亡,還會對周圍環境造成損失,后果不可估量。5.生產過程的控制5.1著火源的控制與消除(1)明火的控制生產和使用化學危險物品的企業,應按生產的火災危險度劃定廠區的禁火、禁煙區域,并設置安全標志。由于吸煙7、是流動火源,曾引發大量火災爆炸事故,因而對吸煙的控制應格外嚴格。其次,企業必須制定“動火制度”,嚴格執行動火施工安全措施和審批手續,禁止在0區、10區、21區內動火和設置明火爐灶。如果在禁火區內臨時設置明火爐灶,應按動火手續辦理。易燃物品加熱,應盡量避免使用明火。明火爐灶與生產裝置、儲罐設施的防火間距,應符合安全規定距離。 (2)避免火花、電弧的產生在散發較空氣重的可燃氣體、蒸氣的甲類生產車間及有粉塵、纖維爆炸危險的乙類生產車間應采用不發火地面,并不準穿帶鐵釘的鞋。以免鐵釘與地面、設備磨擦撞擊產生火花。禁火區域,特別是易燃易爆車間和儲罐區,都應當禁止電瓶車進入。在允許車輛進入的區域內,為防止汽8、車排氣管噴火引起火災,排氣管上應裝有火星熄滅器。0區、10區,21區嚴禁進行焊接、切割及砂輪打磨等產生火花的工作。高處焊接、切割應有兜接火花濺落的措施。在盛有可燃易爆介質的容器、設備管線上插盲板,不能使用鐵器工具,以免碰撞產生火花。在爆炸火災危險場所,應按安全規定選用防爆電氣設備。防爆電氣設備有:隔爆型(d)、增安型(c)、本質安全型(ia;ib)、正壓型(p)、充油型(o)、充砂型(q)、無火花型(n)和特殊型(s)。應根據危險場所的等級及所用的易燃易爆物質的不同,選用不同類別的防爆電氣設備。當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爆炸性混合物時,應按危險程度較高的選用電氣設備。在l區、1l區、22區臨時使用非9、防爆電氣設備時,應辦理動火證。為防止煙囪飛火引起的火災爆炸,要求爐膛內的燃燒要充分,煙囪要有足夠的高度,必要時可安裝火星熄滅器。為避免靜電火花引起火災爆炸,在易燃易爆生產車間禁止穿著不符合防靜電要求的化纖服裝。可燃氣體、易燃液體的設備、管線,空分氫分裝置、設備、管線應進行防靜電接地,并控制可燃、易燃的氣體、液體及氧氣的流速,禁止猛開猛關閥門 (3)其他火源的消除在0區、10區21區,不能攜帶或從事有烙鐵、熔融瀝青、金屬等熾熱物體的施工、檢修工作。在1區,11區、22區動火,要辦理動火手續,并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方可進行。易燃易爆場所嚴禁使用和安裝電熱器具及高熱照明器具。防止易燃物料與高溫設備10、管線表面接觸,可燃物的排放口應遠離高溫表面。高溫表面的隔熱保溫層應當完好無損,并防止可燃物因泄漏溢料、潑濺積聚在保溫層內。不允許在化工生產崗位的暖氣管(片)、高溫管道、設備上烘烤油污的手套、衣服等易燃物品或放置可燃物品。為防止物質自燃而引發火災,應將油抹布,油棉紗頭等放入有蓋的金屬桶內,放置在遠離易燃物品的安全地點并及時處理。 (4) 防止雷電火花 廠房、設備、管線應按要求安裝防雷裝置。防雷裝置要定期檢查,引下線與各接點要牢固可靠。每年雷雨季節前對接地電阻進行檢測,接地電阻應符合規定的范圍。防雷裝置的接閃器與接地體之間應牢固連接,如斷開,不但失去了防雷作用,反而成為一引雷裝置,引發更嚴重的雷11、擊事故。5.2可燃易爆物質的安全控制(1)惰性氣體的保護許多化工企業對具有著火爆炸危險的工藝裝置、儲罐、儀表等都配備氮氣置換管道,以備生產時使用。易燃易爆物料管線、設備在進料前應用惰性氣體進行置換,以排除系統中所有的空氣,防止形成爆炸性餛合物。停車、動火檢修時,應用惰性氣體進行吹掃和置換。在易燃固體的粉碎、研磨、篩分、混合以及粉裝物料在輸送過程中,為了安全生產,可采用惰性介質的保護。可燃氣體混合物的處理過程中,也可加入適量的惰性氣體,防止爆炸事故的發生。易燃液體壓送時,可采用惰性氣體(如氮氣)充壓輸送。在爆炸性危險場所中,非防爆電氣儀表等應充氮保護,可燃氣體排氣尾部使用氮封,當發生危險物料泄漏12、時,使用惰性介質進行稀釋。 (2)難燃或不燃的溶劑替代可燃溶劑在生產過程中通過工藝改革,以火災爆炸危險性較小的物質取代危險程度高的物質,從而降低火災爆炸危險性。(3)根據不同物質的危險特性采取措施對本身能自燃的油脂以及遇空氣自燃、遇水燃燒的物質等,應采取隔離空氣、防火、防潮或通風、散熱、降溫等措施,消除爆炸可能。相互接觸能引起燃燒的物質不能混存,遇酸、堿會分解爆炸的物質,應防止與酸、堿接觸。對機械作用較敏感的物質要輕拿輕放,搬運裝有可燃氣體、液體的鐵桶、氣瓶時要輕拿、輕放,嚴禁拋擲,防止相互撞擊。對易燃、可燃氣體和液體要根據他們的相對密度,采取相應的排污方法和防火防爆措施。并根據物質的沸點、飽13、和蒸氣壓考慮設備的耐壓強度、儲存溫度、保溫、降溫措施等。提高易燃物的自燃點,如在汽油中添加四乙基鉛等。 (4)密閉和通風措施為防止易燃氣體、蒸氣和可燃粉塵與空氣構成爆炸性混合物,應盡量使設備密閉,以防止氣體和粉塵溢出。定期對容器、設備、管線進行密閉性檢查,防止跑冒滴漏,保障安全生產。生產中,應注意廠房的通風,降低車間空氣內可燃物的含量。通風管道不宜穿過防火墻等防火分隔物,以免發生火災時,火勢順著管道通過防火分隔物而蔓延。通風設備所用的電機,必須符合防爆要求,并做好通風設備的維護保養工作。(5)負壓操作由于爆炸混合物的爆炸極限隨著原始壓力的增大而增大,因而在生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采用負壓操作有利14、于降低系統爆炸的危險性。但負壓操作時,應防止空氣進入系統。(6)燃燒爆炸危險物質的處理化工生產的污水中,往往含有易燃易爆物質,這樣既讓費了大量資源,污染了環境,也對安全生產構成威脅。因而,對可燃易爆物的排放應當嚴格控制,并注意廢氣、廢渣、廢水排放時由于性質相抵觸的物質相遇發生火災爆炸事故。1997年5月4日,重慶市某化工廠污水處理車間因違章動火,引燃了污水分配槽中的易燃物,在滅火過程中,又引發了污水調節池內可燃氣體的爆炸,造成12人死亡。事故教訓慘重,應引以為戒。6.應急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根據公司情況,成立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指揮部(以下簡稱“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統一領導和指揮全公司范圍內突發15、事件的應急救援工作。6.1 成立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6.1.1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組成:指揮長:總經理副指揮長:主管安全的副總經理、生產處負責人。成員:專項應急預案領導小組組長、生產處、財務處、銷售處、供應處、行政處、工會等部門負責人。6.1.2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職責(1)貫徹落實地方黨委、政府應急管理工作任務或下達的應急處置指示;根據地方黨委、政府及相關應急部門發布的預測、預警,落實預測、預警要求;(2)負責啟動本預案,組織實施應急救援工作;并依法向地方黨委、政府報告;必要時向地方黨委、政府,公司應急指揮部請求援助;(3)負責發布本預案的預警、應急響應、應急結束、預案恢復等指令;(4)組建日常辦16、事機構、應急處置工作機構;(5)調動應急響應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6)指揮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和善后處置等各項工作;(7)編制公司突發事件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報公司批準;并按規定報縣(市)應急中心審查備案;(8)簽發向公司董事會和地方黨委、政府的有關報告;(9)統籌安排全公司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經費預算。6.2 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工作機構組成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1室和5個專業組,即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搶救救援組、醫療 救護組、后勤保障組、善后處理組、調查評估組。6.2.1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由公司生產處辦公室和有關人員組成。公司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是17、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的日常辦事機構。其職責是:(1)負責日常應急管理工作和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應急值班,保證24小時通訊暢通;(2)接受地方黨委、政府相關部門的信息、指示和各部門突發事件、事故的報告;(3)及時核實信息并做出判斷后,迅速向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長報告并跟蹤突發事件與事故的發展勢態;(4)保持上下溝通,及時傳達地方黨委、政府或廠應急指揮部的指示、指令,組織協調應急處置人員及時趕赴現場,組織調配現場應急處置所需物資;(5)負責與地方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和有關新聞媒體的聯絡、協調工作,根據授權,對外發布信息;(6)負責公司應急指揮部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上報、下發材料的起草、審核工作,并做好有18、關會議記錄以及信息的匯總和綜合協調工作;(7)組織制定和修訂公司突發事件和生產事故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8)組織實施公司綜合應急預案或專項應急預案的培訓和演練,并進行總結、考核,提出改進意見;(9)指導、監督、檢查所屬部門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的落實;(10)審核所屬部門突發事件生產事故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經費預算。審核有關救援設備、器材、物資及備用物品的配置。(11)應急救援指揮部主管電話,XXX:189XXXXXXXX6.2.2 搶救救援組:由生產處負責,、財務處、銷售處、供應處、行政處組成。職責:負責組織指揮搶救人員和財產,疏散現場遇險人員,清理和維護現場治安秩序。6.2.3醫療救護組19、:由工會負責,生產處等部門組成。職責:負責組織現場救護與醫療單位聯系,及時將受傷人員送到醫院治療,減少人員傷亡。6.2.4 后勤保障組:由公司行政處負責,財務處、銷售處、供應處、行政處、工會等部門組成。職責:負責應急救援車輛、救援物資、救援裝備及時到位;確保應急處置過程中通訊網絡暢通;做好參與應急救援人員的后勤保障,安排傷亡人員及家屬的食宿,應急處置的費用支出結算工作。6.2.5善后處理組:由公司生產處辦公室,財務處、工會等部門組成。職責:負責做好傷員家屬的思想政治工作,維護企業的穩定,按國家規定做好有關傷亡人員的善后工作。6.2.6調查評估組:由生產處負責、行政處、工會、財務處等部門組成。職20、責:負責調查突發事件和事故的起因、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性質、影響,總結經驗教訓。對應急處置工作中采取的應急處置措施,救援物資調配及處置經費的落實情況進行調查。對負有責任的部門和有關人員提出處理建議,向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提交調查評估報告6.2.7 專項預案組織機構及職責專項預案應成立主要負責人為組長,其他班子成員為副組長,相關骨干為成員的應急領導小組。其職責是:(1)根據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發布的突發事件或事故預警要求,實施應急響應;(2)編制、審定本部門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3)負責本部門日常應急工作,保證24小時通信暢通;(4)接受所屬部門突發事件或事故報告,并迅速做出判斷,在組21、織先期應急處置的同時,按有關規定和程序及時報告;(5)組建應急救援隊伍,定期組織開展應急管理培訓和應急演練;(6)組織、指揮、協調、監督本部門應急管理、應急處置、善后處置和恢復重建等工作的落實;(7)組織對本部門突發事件或事故的調查、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8)在重點部位、重點場所醒目處公布報警電話及本公司應急值班電話;(9)負責審批本部門突發事件應急經費方案,有關救援設備、器材、物資及備用物品的配置。7.報警裝置7.1 24小時有效報警的固定電話。7.2防爆對講機7.3 專用緊急報警電鈴7.4通訊聯絡流程: 8. 發生事故后的處理措施對在滅火救援中做出貢獻的部門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在滅火救援中致傷殘、死亡的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補助與撫恤。對于不服從指揮、貽誤戰機、救援不力而導致事態擴大,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按相關規定,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門進行處理。XXX有限公司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