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作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制度(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56159
2023-09-22
9頁
76.93KB
1、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制度 一、為進一步規范煤礦安全管理工作,全面體現預防為主的思想,明確安全風險的辨識范圍、方法、和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管控工作流程,實現對風險的超前預控,以預防事故的發生,根據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要求評分辦法,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領導組辦公室負責建立健全全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并嚴格監督落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包括:管理方針、風險預控管理、保障管理、員工不安全行為管理、生產系統安全要素管理、綜合管理、檢查審核與評審。安全風險預控責任體系應符合“PDCA”的運行模式。 注:PDCA分別表示:P-Plan(計劃);D-Do(實施);C-Check(檢查);A2、-Action(改進)。三、風險預控管理流程 (一)危險源辨識。 1、年度危險源辨識(1)每年底由礦長組織各分管負責人和相關業務科室、隊進行一次重點對瓦斯、水、火、粉塵、頂板及提升運輸系統,爆破、機電運輸等容易導致群死群傷事故的危險因素開展一次全面安全風險辨識; (2)危險源辨識前由培訓中心組織全體職工對相關知識進行培訓; (3)辨識范圍要覆蓋全礦所有生產及輔助系統作業場所、工序、流程; (4)各相關業務科室要對本科室負責的所有工作任務建立清冊并逐一進行危險源辨識,并對危險源辨識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整理、歸檔; 危險源辨識可采用安全檢查表法(SCL),也可由各相關業務科室根據具體情況提出建議,3、并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領導組確認后實施; 危險源辨識時考慮正常、異常和緊急三種狀態及過去、現在和將來三種時態 采掘系統、機電運輸系統、“一通三防”系統等應采用事故樹分析法對系統中存在的危險源進行辨識;(4)各相關業務科室要結合本年度的安全工作情況及下一年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風險對發生風險性質、危害、原因、易發地點、預兆、應采取的安全措施進行評估,并形成初評報告,并于當年10月15日完成分管領導與總工初步審查,上傳礦QQ工作群。(3)年度安全風險辨識工作由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領導組組織,所有礦領導、科隊長、技術員參加及相關隊職工代表參加。3、專項危險源辨識 (1)專項危險源辨識前由專項危險源辨識組織人安4、排相關科室組織相關職工進行相關知識培訓; (3)辨識范圍要覆蓋所有涉及到的生產及輔助系統作業場所、工序、流程; (4)各相關業務科室要對本科室負責的所有工作任務建立清冊并逐一進行危險源辨識,并對危險源辨識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整理、歸檔; 危險源辨識采用的方法和程序要與現場實際相符,具體由各相關業務科室根據具體情況提出建議,并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領導組確認后實施; 危險源辨識時考慮正常、異常和緊急三種狀態及過去、現在和將來三種時態; 采掘系統、機電運輸系統、“一通三防”系統等應采用事故樹分析法對系統中存在的危險源進行辨識 (2)新采區、新工作面設計前,由總工程師組織有關業務科室重點對地質條件和重大災5、害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1次專項辨識;(3) 生產系統、生產工藝、主要設施設備、重大災害因素等發生重大變化時,由分管負責人組織有關業務科室進行重點對作業環境、生產過程、重大災害因素和設施設備運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1次專項辨識;(4) 啟封火區、排放瓦斯、綜采工作面初放、收尾等高危作業實施前,新技術、新材料試驗或推廣應用前,連續停工停產1個月以上復產前,由分管負責人組織有關業務科室、隊重點對作業環境、工程技術、設備設施、現場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1次專項辨識;(5) 發生死亡事故、涉險事故、出現重大事故隱患或所在省份發生重特大事故后,由礦長組織分管負責人和業務科室對安全風險辨識結果6、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區進行1次針對性的專項辨識;(二)風險評估1、危險源辨識完成后相關負責人應及時組織職工對辨識出的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并確保:(1)各相關科室對職責范圍內所有辨識出的危險源要逐一進行風險評估,并對風險評估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整理、歸檔;風險評估應采用依據風險矩陣表或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MES)進行風險等級判定,各業務科室也可根據具體情況提出評估辦法建議,由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領導組確認后實施;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對辨識出的風險源分以下幾個等級:(3) 評估結果分級 藍色風險5級風險:輕稍危險,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崗位人員應引起注意。深藍色風險4級風險:輕度(一般)危險,可以7、接受(或可容許的)。班組、隊應引起關注。黃色風險3級風險:中度(顯著)危險,需要控制整改。(業務科室、安全科)應引起關注。 橙色風險2級風險:高度危險(重大風險),必須制定措施進行控制管理。煤礦對重大及以上風險危害因素應重點控制管理。紅色風險1級風險:不可容許的(巨大風險),極其危險,必須立即整改,不能繼續作業。(2)在以下情況時執行持續風險評估,并保留評估的記錄: 新改擴項目前; 新設備、設施、工藝和技術應用前或有重大改變時; 為特定項目(采煤工作面安裝、初次放頂、收尾、回撤,采掘工作面過構造、過沖刷帶、過富水區、過空巷,排放瓦斯、井下電氣焊、大型設備安裝與檢修等)制定安全措施前; 執行重大8、風險任務前; 執行特定檢查和實驗前; 審核發現重大不符合項; 調查事故(包括未遂)暴露的新風險。(4) 年度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由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領導組組織,所有礦領導、科隊長、技術員參加及相關隊職工代表參加。(5) 專項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由相關組織人員組織,有關有礦領導、科隊長、技術員參加及相關隊職工代表參加。 (三)風險管理對象、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1、在對危險源進行辨識、分析的基礎上,應提煉出相應的風險管理對象,并符合下列要求:風險管理對象的提煉應具體、明確,一般應按照人、機、環、管四種風險類型來確定;各業務科室組織對提煉出的風險管理對象制定相應的管理標準和措施并形成程序;管理標準和措施的制定應9、遵從全面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和全過程原則;管理標準和措施的制定應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管理制度的要求;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領導組或分管領導應組織相關專業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對管理標準和措施進行修訂和完善。(四)危險源監測煤礦應采取措施對危險源進行監測,以確定其是否處于受控狀態。并確保: 1、危險源監測方法適宜,并在風險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確; 2、危險源監測設備靈敏、可靠; 3、危險源監測信息傳遞暢通、及時,相關信息能及時錄入管理系統。 (五)公告警示1、由安全科負責在井口公示重大安全風險、管控責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2、由各相關科室負責在分管范圍內存在重大安全風險的區域的顯著位置地點公示重大安全風險10、管控責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3、由各相關隊負責在各崗位公布各崗位存在的安全風險及防范措施。 (六)分級管控 1、分級管控 藍色風險5級風險:輕微危險由崗位人員自己注意。深藍色風險4級風險:輕度(一般)危險由班組、隊應進行監管。黃色風險3級風險:中度(顯著)危險由業務科室、隊進行監管,安全科登記關注。 橙色風險2級風險:高度危險(重大風險),由各分礦領導、安全科對重大及以上風險危害因素應重點控制管理。紅色風險1級風險:不可容許的(巨大風險)必須立即停止作業進行整改。 2、各業業務科室應建立程序以確保風險管理標準、風險管理措施及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貫徹與執行,以實現對風險的控制。并符合: (1)11、對危險源及其風險的控制遵循消除、預防、減弱、隔離、聯鎖、警示的原則; (2)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風險管理標準與措施制定及隱患消除、控制效果評價等環節符合PDCA的運行模式; (3)制定年度生產作業計劃時應以上年度風險評估報告為依據,充分考慮本年度計劃實施時潛在風險; (4)根據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結果和相關規定,編制作業規程、操作規程、安全技術措施計劃、應急預案及其它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5)在進行重大以上風險任務時,應編制專門的安全措施,并明確安全工作程序。 3、及時完善相關標準、制度(1)各相關業務科室要根據年度安全風險辨識會議形成的決定及時編制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報告,建立可能引發重特12、大事故的重大安全風險清單,制定相應的管控措施;(2)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領導組要根據年度辨識評估結果確定下一年度安全生產工作重點,調度中心與技術科要根據辨識評估結果指導和完善下一年度生產計劃、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應急救援預案。 (3)新采區、新工作面設計前專項辨識評估完成后、各相關科室要及時補充完善重大安全風險清單并制定相應管控措施;根據辨識評估結果及時完善設計方案,科學合理選擇生產工藝、布置生產系統、對設備設備進行選型、確定勞動組織等。(4)生產系統、生產工藝、主要設施設備、重大災害因素等發生重大變化時專項辨識識評估完成后,各相關科室要及時補充完善重大安全風險清單并制定相應的管控措施;根據辨識評13、估結果重新編制或修訂完善作業規程、操作規程。(5)啟封火區、排放瓦斯、綜采工作面初放、收尾等高危作業實施前,新技術、新材料試驗或推廣應用前,連續停工停產1個月以上復產前專項辨識識評估完成后,各相關科室要及時補充完善重大安全風險清單并制定相應的管控措施,并將辨識評估結果作為編制安全技術措施依據。(6)發生死亡事故、涉險事故、出現重大事故隱患或所在省份發生重特大事故后的專項辨識完成后、各相關科室要及時補充完善重大安全風險清單并制定相應的管控措施,并根據辨識結果修訂完善設計方案、作業規程、操作規程、安全技術措施等技術文件。(七)風險管控 1、管控措施(1)每年由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領導組組織制定安全風險14、預控管理實施方案,確保人員、技術、資金有保障。(2)采取設計、替代、轉移、隔離等技術、工程手段,制定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并符合相關規定(3)對劃定的重大安全風險區,由風險管控領導組根據具體情況劃定作業上限人數。2、監督檢查(1)定期檢查礦長每月組織對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和管控效果進行一次檢查分析,針對管控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調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結合年度和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布置月度安全風險管控重點,明確責任分工。 分管負責人每旬組織對月度安全風險管控重點實施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分析,檢查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完善改進管控措施。 2、現場檢查 (1)所有帶班礦領導要嚴格執行煤礦領導帶班下井及15、安全監督檢查規定與礦領導下井帶班制度,跟蹤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并填報重大安全風險管控表。(2)各級安全管理人員要對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責令立即或限期整改。(3)場安全員、瓦斯員要對當班所管區域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責令立即或限期整改 (八)保障措施 1、信息與溝通煤礦應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確保員工與相關方能夠及時獲取風險預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溝通、告知,煤礦應確保: (1)各級要保證職工參與風險預控管理方針和程序的制定、評審; (2)各級要保證職工參與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及管理標準、管理措施的制定; (3)班組長要明確16、現場或當班急救人員,并確保不職工了解誰是現場或當班急救人員; (4)班組長必須組織當班職工進行班前、作業前風險評估,作業中存在不符情況,應及時匯報,并組織班后或作業后評估,并留有記錄。 (5)各級應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實現對安全風險記錄、跟蹤、統計、分析等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 2、教育培訓(1)所有入井人員安全培訓內容包括年度和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及本崗位相關的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 (2)培訓中心每半年至少組織參與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工作的人員學習1次安全風險辨識評估技術,第二次必須于10月份前完成。 3、資金保障煤礦應建立并保持安全投入資金管理與控制程序,為實施和改進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提17、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并符合: (1)礦長對安全投入資金進行統一決策、管理、支配; (2)財務科對安全專項資金的提取、使用應遵循“統籌安排、突出重點、注重實效、規范使用”的原則,確保??顚S?; (3)后勤副礦長負責對安全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確保投入的安全資金有效使用。 4、安全文化保障 (1)煤礦應加強安全文化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動。 (2)培訓中心要認真組織各科隊推行一崗雙述安全工作法。 5、員工不安全行為管理(1)員工準入管理勞資科應建立并保持員工準入管理標準,員工準入管理標準應,明確崗位設置要求和崗位需求計劃和準入條件(包括員工身體條件、專業技能、文化水平等)。(2)員工不安18、全行為分類 安全科要認真制定三違處罰管理辦法,對煤礦可能出現的不安全行為進行分類,并嚴格監督實施。 (3)員工培訓教育培訓中心要建立健全職工培訓檔案,認真制定年度培訓方案,并嚴格進行落實。6、制度保障 (1)各相關科室要認真組織制定與全風險預控管理相關的目標、責任、獎懲、舉報、投入保障、風險控制、員工行為、文化建設、安全會議、教育培訓、技術審批、安全監測、人員操作、設備使用、應急救援、監督檢查、考核評審、災害預防、人員入井、跟班帶班、班組建設、衛生健康、環境保護等管理制度,并確保: 各相關科室負責相關制度的制定、修訂。各項規章制度制定、修訂完成后相關科室要及時與培訓中心聯系對全體職工進行培訓。19、培訓中心要加強對各項制度的培訓監督。質量標準化辦公室負對相關制度的制定、修訂、培訓的監督檢查進行考核。 2、煤礦應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識別適用的法律、法規、標準和相關要求,并確保: 煤礦相關活動遵守適時的法律、法規、標準和相關要求; (2)每年至少評價一次本單位對在用的法律、法規、標準和相關要求的遵守情況,并形成評價報告; (3)及時更新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和相關要求的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傳達給員工和其他有關的相關方; (4)資料齊全完善,有目錄清單。 (三)辦公室應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規范體系文件、記錄的管理,保證在體系運行的各個場所、崗位都能得到相關有效的文件、記錄,并確保:(1)文件收發、傳達、歸檔;(2)文件收發、歸檔應有記錄,并形成目錄清單;(3)作廢文件有標識,銷毀文件有記錄,無在用的無效、失效文件;(4)與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相關的各種記錄應字跡清楚、標識明確,并可追溯相關的活動; (5)記錄保存和管理應便于查閱,避免損壞、變質或遺失,并明確記錄保存期限。7、技術保障技術科應建立并保持安全技術管理與控制程序,以消除和控制重大危險源。并符合: (1)應優先采用國際、國內先進安全技術標準、方法、工藝、設備、設施; (2)及時根據生產作業過程中的實際制定或安排相關科隊專項安全技術方案 8、各業務科室要加強對各生產要素的管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