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化學品儲存、生產使用企業安全風險辨識分級管控清單.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56263
2023-09-22
8頁
22.02KB
1、危險化學品(儲存、生產、使用)企業安全風險清單序號場所/環節/部位較大危險因素易發生的事故類型主要防范措施依據責任人(一)儲存場所1化學品倉庫(專用儲存室、專用場所)(1)易燃、有毒化學品(如油漆、天拿水等)(2)腐蝕性化學品(硫酸、硝酸、氫氧化鈉等)火災爆炸中毒和窒息灼燙(1)應儲存在陰涼通風的倉庫內,防止泄漏或受熱。應按其危險特性進行分類、分區、分庫貯存,嚴禁超存、混存、露天堆放。易燃、易爆的場所和倉庫,嚴禁煙火。(2)倉庫應消防設施齊全,通道暢通。庫內有隔熱、降溫、通風、防泄漏等措施。(3)危險化學品倉庫與其他建筑物之間應符合防火間距。(4)電氣設施應采用相應等級的防爆型電氣;做好防雷防2、靜電措施。(5)安裝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氣體報警裝置。(6)不得在倉庫內分裝作業。(7)按規定發放、正確佩戴符合規定的勞動防護用品(包括應急眼罩、空氣呼吸器、乳膠手套等),現場安裝洗眼器、沖洗淋浴裝置。(8)倉庫設置安全警示標識。(9)人員應佩戴相應防護用品,做好崗前、崗中、離職后的健康體檢。常用化學危險品儲存通則(GB15603-1995)易燃易爆性商品儲藏養護技術條件(GB 17914-2013)腐蝕性商品儲存養護技術條件(GB 17915-2013)2儲罐區(罐區)(1)易燃、有毒化學品(如甲苯、丙酮等)(2)腐蝕性化學品(硫酸、硝酸等)火災爆炸中毒和窒息灼燙(1)甲、乙、丙類液體儲罐區,3、液化石油氣儲罐區,可燃、助燃氣體儲罐區,可燃材料堆垛,應與裝卸區、輔助生產區及辦公區分開布置。(2)儲罐區及管線應做好防雷、防靜電、防泄漏等措施,并確保完好有效。(3)儲罐區及裝卸作業區應安裝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氣體泄漏報警系統。(4)可燃液體的儲罐應設液位計和高液位報警器。(5)儲罐應配備罐內滅火設施。(6)危險化學品儲罐區的檢維修作業,作業前辦理相應的作業票。(7)接觸腐蝕性等有毒有害的場所應設置應急沖淋裝置。(8)儲罐區設置安全警示標識及裝卸操作安全規程。(9)易燃易爆液體溶劑應從槽車等大型容器底部注入,若不得已在上部灌裝時,應將注入管伸入容器內離其底部不大于200mm處,在注入管未浸入液4、面前,其流速應限制在1m/s以內。(10)作業人員應佩戴適合作業場所安全要求和作業特點的勞動防護用品,做好崗前、崗中、離職后的健康體檢。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石油庫設計規范(GB 50074-2014)石油化工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設計規范(GB 50493-2009)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GB50160-2008)危險化學品儲罐區作業安全通則(AQ3018-2008)3危險化學品工業管道及管道附近區域管道內易燃易爆氣體和液體、有毒有害危險化學品火災爆炸中毒和窒息(1)危險化學品管道應當設置明顯標志。(2)應當建立、健全危險化學品管道巡護制度,配備專人進行日常巡護5、。(3)應按照有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進行定期檢測、維護,確保其處于完好狀態。危險化學品輸送管道安全管理規定(安監總局令43號)4危險化學品裝卸、搬運作業場所危險化學品裝卸、搬運作業場所內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險化學品,遇火源可能導致火災、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火災爆炸中毒和窒息(1)制訂危險化學品裝卸、搬運作業操作安全規程。(2)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增強員工安全意識。(3)在裝卸現場應設有“禁止煙火”的明顯標志,周圍遠離火種,禁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禁止攜帶火柴、打火機等進入裝卸現場,禁止吸煙和打手機。(4)裝卸過程中要做好靜電接地措施,控制液體輸送流速,在注入管未浸入液面前,其流6、速應限制在1m/s以內。(4)搬運過程中應防止野蠻操作,避免摔碰、撞擊、拖拉、摩擦、顛簸、震蕩、翻滾,以防引起爆炸,不得使用非防爆叉車進入甲乙類倉庫。(二)涂料、油漆生產場所1生產車間(1)生產設備防護不全或帶電,可能造成人員機械傷害或觸電事故;(2)作業現場內的易燃易爆氣體和有毒氣體,導致爆炸和人員窒息。機械傷害觸電火災爆炸中毒窒息(1) 甲、乙類廠房離周圍民用建筑物之間防火間距不應小于25m,距明火或散發火花的地點不應小于30m,距重要的公共建筑不應小于50m。(2) 生產作業場所的設備、設施布置,原料、產品堆放,人、車行道布置,都不應妨礙安全作業。設備設施安全防護裝置齊全有效。(3)車間7、安全疏散門不少于兩個,通道和出入口應保持通暢。(4)安裝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氣體報警裝置。(5)設置防雷防靜電措施,并定期檢測合格。(6)設置安全警示標志。(7)設置機械通風裝置。(8)員工做好崗前、崗中、離職后的健康體檢。涂料生產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實施指南(AQ 3040-2010)涂料生產企業安全技術規程(AQ5204-2008)2研磨機、三輥機、攪拌機、分散機(1)設備在運轉過程防護不全或帶電,可能造成人員機械傷害或觸電事故;(2)作業現場內的易燃易爆氣體和有毒氣體,導致爆炸和人員窒息。機械傷害觸電火災爆炸中毒和窒息(1)研磨機、三輥機、分散機、攪拌機除短時間調試、洗機外不得空轉;停機時分8、散機、攪拌機應設置防護罩。(2)安裝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氣體報警裝置。(3)應采用防爆型研磨機、三輥機、攪拌機、分散機。(4)作業過程中控制流速,做好防靜電措施。(5)設置崗位操作安全規程及安全警示標志;員工佩戴相應防護用品;做好崗前、崗中、離職后的健康體檢。涂料生產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實施指南(AQ 3040-2010)涂料生產企業安全技術規程(AQ5204-2008)3危險化學品充裝、計量作業場所充裝、計量作業場所內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險化學品火災爆炸中毒和窒息(1)應按照所生產樹脂的工藝技術規程(或作業指導書)要求操作。(2)應按照工藝技術規程的要求配料,計量要準。(3)注意投料順序、加料9、速度,輕拿輕放,防止液體物料四濺或固體粉料飛揚,保持崗位的環境衛生。涂料生產企業安全技術規程(AQ5204-2008)4樹脂合成反應釜二層平臺防護缺失或作業環境不良高處墜落(1)作業面操作平臺結構應堅固、可靠, 臺面應采取防滑措施,平臺周邊應設置護欄。并設置“當心墜落”安全警示標志。(2)護欄的結構尺寸應符合工業梯臺的規定, 銹蝕時應及時修復和更換。(3)樓梯間做好防滑措施。涂料生產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實施指南(AQ 3040-2010)涂料生產企業安全技術規程(AQ5204-2008)固定式鋼梯及平臺安全要求(GB 4053-2009)5作業現場內的易燃易爆氣體和有毒氣體,導致爆炸和人員窒息。10、反應釜在運轉過程中溫度較高,工人觸碰釜體,可能導致灼燙事故。火災爆炸灼燙中毒和窒息(1)制訂反應釜操作安全規程,反應釜的裝料量不應大于釜體容積的70%,以防物料漲溢出釜。(2)樹脂生產過程的反應溫度應按產品工藝技術規程嚴格控制,防止超溫超壓。(3)操作反應釜之前要檢查,檢查設備是否有異狀。(4)樹脂合成反應釜聚合系統的動力、儀表、照明和冷卻系統等應有備用電源,并應具備防止停電的安全措施。(5)樹脂反應釜溫度控制裝置應有冗余設計,宜使用兩套控制儀器,并定期校驗。樹脂反應釜的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測量調控裝置及有關附屬儀器應完整、齊全、有效。(6)作業過程中不能和釜體接觸,以免燙傷。(7)員工佩11、戴相應防護勞動用品;做好崗前、崗中、離職后的健康體檢。6鍋爐安全附件及保護裝置失效,導致鍋爐內超壓或缺水而引起爆炸。鍋爐爆炸(1)鍋爐投入使用前應辦理特種設備使用登記證;安全附件、安全裝置、測量調控裝置及有關附屬儀器儀表進行定期校驗、檢修,并做好記錄。(2)鍋爐工經專門安全培訓,取得特種設備作業操作證才能上崗。(3)鍋爐等明火設備與甲類生產裝置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30m鍋爐房設計規范(GB50041-2008)7蒸汽管道易燃易爆氣體泄漏,遇蒸汽管道的高溫產生爆炸。其它爆炸(1)蒸汽管道嚴禁與輸送易揮發、易爆、有害、有腐蝕性介質的管道和輸送易燃可燃氣體的管道敷設在同一地溝內。(2)設置安全警示標志12、。鍋爐房設計規范(GB50041-2008)8危險化學品試驗室作業現場內的易燃易爆氣體和有毒氣體,導致爆炸和人員窒息。電氣設備可能導致觸電事故火災爆炸中毒和窒息觸電(1)制訂試驗室操作崗位安全規程,做好作業人員培訓工作;禁止帶火種進入。(2)試驗設備應為防爆型。(3)安裝可燃有毒氣體濃度檢測報警裝置。(4)危險化學品樣品不得超量存放。(5)電氣設備應可靠接地,防止觸電。(6)做好通風措施。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591號)9烘箱、干燥箱等加熱設備烘箱、干燥箱等內的易燃易爆物質火災爆炸(1)噴涂等試驗產品經放置后才能放入烘箱或干燥箱內。(2)設置可燃氣體濃度檢測報警裝置。(3)定期對烘箱13、干燥箱進行安全檢查,確保通風排氣口暢通,防止易燃氣體積聚。(4)烘箱及干燥箱應設置超溫報警裝置。10包裝作業現場內的易燃易爆氣體和有毒氣體,導致爆炸和人員窒息。火災爆炸中毒和窒息(1)制訂包裝崗位操作安全規程,做好作業人員培訓工作。(2)在輸送和灌裝過程時,應防止液體的飛散和飛濺,以減少靜電產生。(3)作業人員應佩戴適合作業場所安全要求和作業特點的勞動防護用品,做好崗前、崗中、離職后的健康體檢。(4)包裝好的產品及時入倉庫存放,不得在車間儲存。(5)作業現場張貼安全警示標志。危險化學品管理條例(國務院令591號)涂料生產企業安全技術規程(AQ5204-2008)(三)危險化學品使用(涂裝)114、涂料調配通風不良導致中毒和窒息,電氣不防爆所產生的電火花導致可燃氣體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爆炸(1)室應采用不燃燒、不發火的地面, 其通風換氣次數應為15次/h25次/h。(2)室內所有電氣設備應為防爆型,并應安裝可燃氣體檢測報警裝置,大型調漆間應設置自動滅火系統。(3)溶劑型涂料量較少時(一般少于20Kg),可在涂漆區現場配制,但應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涂裝作業安全規程涂漆工藝安全及其通風凈化(GB 6514-2008)2噴漆室(1)電氣設備不符合防爆要求,火花引燃易爆氣體而產爆炸。(2)通風不良導致中毒和窒息火災爆炸中毒和窒息(1)漆室內表面應經常清理,以減少可燃物的沉積。(2)噴漆設備、供15、漆容器及輸漆管路均應有可靠的導除靜電裝置,進入噴漆室的人員應接受消除靜電處置。(3)噴漆室的可燃氣體濃度檢測和報警裝置應與自動停止供料、切斷電源裝置、自動滅火裝置等聯鎖。(4)與靜電噴漆室相連的通風管道應安裝自動防火調節閥。(5)通風裝置的過濾棉應及時更換,風管定期清理,防止污染物沉積, 保障涂裝室內微負壓。(6)爆炸危險1區、2區嚴格按照電氣整體防爆要求設置。作業人員按要求佩帶適合作業場所安全要求和作業特點的勞動防護用品,做好崗前、崗中、離職后的健康體檢。涂裝作業安全規程涂漆工藝安全及其通風凈化(GB 6514-2008)涂裝作業安全規程噴漆室安全技術規定(GB14444-2006)3涂層烘16、干室可燃沉積物受高溫物體或火花影響而導致火災和爆炸。火災爆炸(1)噴漆設備、烘干設備和通風系統、電加熱系統應與檢測和報警裝置聯鎖,加熱系統應與溫度控制裝置聯鎖; 烘干設備處于運行或帶電狀態時, 噴漆設備應自鎖或整體移出。(2)烘干設備運行前應移走室內所有易燃可燃物品。(3)使用燃氣加熱系統的點火、熄火保護裝置應靈敏可靠。(4)應設置可燃氣體濃度檢測報警裝置。(5)烘干室應設置接地,外殼的各部件之間應保持良好的電氣連接。(6)設置在爆炸危險區內的電氣設備和元件,應滿足整體防爆的要求。(7)應設置可燃氣體報警裝置,且應定期試驗。(8)排放總管應定期清理,清除積存的可燃物。涂裝作業安全規程涂層烘干室17、安全技術規定(GB14443-2007)(四)危險化學品使用(清洗、蝕刻等)1清洗崗位部分企業的半成品及成品需要用到少量危險化學品清洗表面油污。由于不熟悉危險化學品特性或操作不當引起火災爆炸及急性中毒事故火災爆炸中毒和窒息(1)建立健全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制度并抓好落實。(2)制定危險化學品使用安全操作規程并嚴格執行。(3)不得向無資質的供應商購買危險化學品。(4)清洗時要放在遠離火種通風良好的場地。(5)作業現場張貼安全警示標志,清洗劑張貼合格的安全標簽。(6)禁止使用大量清洗劑清洗、清潔機械設備和場地。(7)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與培訓。(8)按規定配備和使用勞動保護用品。(9)定期對作業人18、員進行崗前、崗中、離職前體檢。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91號)2蝕刻崗位燒堿、硫酸、鹽酸在蒸發霧化后對皮膚、粘膜等組織有強烈的刺激和腐蝕作用, 嚴重時燒傷皮膚。灼燙(1)在作業點應設置醒目的警示標識和作業流程。(2)員工按要求佩帶個人勞動防護用品。(3)作業崗位設置洗眼器等應急器材。(4)車間存放量不得超過一晝夜使用量。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91號)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五)危險化學品使用(氣瓶)1氣瓶儲存場所使用天然氣、煤氣等氣體泄漏,遇火源、高溫可能導致火災爆炸、容器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火災爆炸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1)氧氣和乙炔鋼瓶在廠內19、存儲的地點必須遠離動火點,通風良好。(2)氣瓶放置應整齊,應保持直立放置,妥善固定,且應有防止傾倒的措施。(3)空瓶與實瓶應分開放置,并有明顯標志,毒性氣體氣瓶和瓶內氣體相互接觸能引起燃燒、爆炸、產生毒物的氣瓶,應分室存放,并在附近設置防毒用具或滅火器材。(4)氣瓶必須與爆炸物品、氧化劑、易燃物品、自燃物品、腐蝕性物品隔離貯存。(5)氣瓶安全附件齊全有效。氣瓶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 R0006-2014)2動火作業使用乙炔、煤氣與氧氣場所,由于操作失誤可導致火災、爆炸事故。火災爆炸容器爆炸(1)作業前應進行動火分析,并辦理動火作業票。(2)動火作業應有專人監火,作業前應清除動火現場及周圍的易燃物品,或采取其它有效安全防火措施,并配備消防器材,滿足作業現場應急需求。(3)動火期間距動火點30m內不應排放可燃氣體;距動火點15m內不應排放可燃液體;在動火點10m范圍內及用火點下方不應同時進行可燃溶劑清洗或噴漆等作業。(4)使用氣焊、氣割動火作業時,乙炔瓶應直立放置,氧氣瓶與之間距不應小于5m,二者與作業地點間距不應小于10m,并應設置防曬設施。(5)作業完畢應清理現場,確認無殘留火種后方可離開化學品生產單位特殊作業安全規范(GB 3087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