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化廠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培訓課件(36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57374
2023-09-26
36頁
7.49MB
1、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培訓氣化廠安健環部,相關術語及風險流程,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風險控制措施的制訂,一、相關術語及及風險流程,需要記住相關術語,并明白其意義!,(一)、相關術語,可能導致人身傷害和(或)健康損害、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或其他損失的根源、狀態。,識別健康、安全與環境危險源的存在并確定危險源特性的過程。,某一特定危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與后果的組合。,評估風險程度以及確定風險是否可容許的全過程。可承受的風險/可接受的風險:風險程度降底到組織依據其法律義務和職業;安全健康方針認為可接受的風險。,(二)、術語的解釋,危險源在我國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中也被稱之為危險因素或危害因素;可能導致健2、康損害的危險源,也被稱為職業病危害因素。根據能量意外釋放理論,危險源可分為根源危險源(第一類危險源)和狀態危險源(第二類危險源)。根源危險源是直接引起人員傷害、財產損失或環境破壞的根本原因,是能量、能量載體或危險物質;這類危險源是導致事故發生的主體,并決定事故后,果的嚴重程度;比如:輸送合成氣的管道,內部的合成氣是危險物質會造成人員中毒、著火爆炸;距地面10米高處作業的人員所具有的勢能;狀態危險源是指導致根源危險源保護條件破壞或失效的因素,從而造成事故。比如:合成氣管線閥門法蘭處墊片損壞,會導致合成氣發生泄漏,從而引來起人員中毒或著火爆炸;高處作業人員因腳手架護欄未固定,導致高處墜落;操作人員3、違反操作規程操作。危險源辨識就是找出根源危險源,確定有哪些狀態危險源,狀態危險源如何導致根源危險源發生作用,造成事故的過程。,(二)、術語的解釋,(二)、術語的解釋,也就是說風險是可能性與嚴重程度的乘積。無論是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還是事件發生的后果嚴重性都是主觀預測或判斷的,具有主觀性。一旦事件發生就成了現實就不再是風險。根源危險源決定后果的嚴重程度,狀態危險源決定著發生的可能性,兩類危險源決定了風險的大小。,(二)、術語的解釋,危險源與風險的最大區別是危險源不是以人的意志轉移的客觀存在,而風險是人員對危險源導致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嚴重程度的主觀評價。對危險源來說我們要發現它、找到它,才能進行4、防控,應此危險源辨識需要全員參加;風險是需要我們能客觀、公正評價其危險程度,以便決定是否防控、如何防控,應此風險評價需要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評價。,(三)、風險控制流程(七步法),1、危險源辨識2、風險評價3、制定風險控制標準和措施4、執行風險控制標準和措施5、危險源監測監控6、判定風險是否可承受7、風險預警和隱患治理,編制作業活動表,并收集有關信息。,辯識與各項作業活動有關的所有危險源,明確根源危險源、狀態危險。考慮誰會受到傷害 以及如何受到傷害。,評價現有(或擬定)控制措施情況下的風險(考慮在特定危害因素中的暴露、控制措施失敗的可能性、傷亡或財產損失的潛在后果)。,與風險評價準則判斷現有的控制5、措施是否足以把風險控制住并符合法律的要求。,(四)、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的步驟,二、危險源辨識,我們明白了危險源、風險的相關概念后,就要開始危險源辨識。那為什么要進行危險源辨識?危險源辨識主要有什么方法?需要注意什么?,(一)、為什么要進行危險源辨識?,為什么要進行危險源辨識?,避免事故,使風險受控!為什么要保證風險受控?,保護自己,不被傷害!,保護他人,不被傷害!,保護企業,不受損失!,找出導致事故的根源、狀態或行為,加以控制,(二)、危險源辨識的主要方法,危險源辨識的主要方法,詢問和交流,現場觀察,利用專家的經驗判斷,查閱有關記錄,獲取外部信息,作業任務分析,安全檢查表,直觀經驗分析法,H6、AZOP分析,常用的有工作任務分析、安全檢查表、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HAZOP)等方法。,我們主要使用的是工作任務分析法,主要用于識別作業活動中的人的不安全行為,其結果可用于指導安全操作規程,操作票的制訂完善。,(三)、作業任務分析法的步驟,1 首先根據生產、工藝、工序等不同劃分各作業活動。一般以生產工藝流程為主線,明確所有流程、工藝、工序、具體作業活動,并根據以上內容劃分一級、二級、三級作業活動。要求作業活動劃分到最基礎的可以實現風險控制的單元。作業活動的分類方法可包括:生產過程的各階段(如:開車前確認、開車、工藝調整、停車、工藝交出等);計劃和非常規工作(如清渣、動火、動土、消防應急等),7、5 根據以上危害因素辨識情況,編制完成本單位(部門)的危害因素調查評價表。,2 根據實際作業情況劃分每個作業活動的具體步驟。從起步準備階段直至作業完畢,確定相應的作業步驟,作業步驟劃分到具體的操作節點(即閥門、管線、儀表),據此編制作業活動清單。,3 識別每項作業步驟中可能存在的根源危險源和狀態危險源。分析有哪些因素,可能如何發生作用,導致什么后果(事故)。,4 針對辨識出的相關危險源,明確其可能產生的后果。主要是事故、設備、財產損失,具體按照國家有關事故分類標準進行描述(風險后果)。,(四)危險源辨識應考慮的內容,危險源辨識應考慮的內容,(五)、危險源產生的后果(各類傷亡事故),1、物體打擊8、:指物體在重力或其他外里的作用下產生運行,打擊人體,造成人身傷亡事故,不 包括機械設備、車輛、起重機械、坍塌等引發的物體打擊2、車輛傷害:指企業機動車輛在行駛中引起的人體墜落和物體倒塌、下落、擠壓傷害事故,不 包括起重設備提升、牽引車輛和車輛停駛時發生的事故3、機械傷害:指機械設備運動(靜止)部位、工具、加工件直接與人體接觸引起的夾擊、碰撞、剪切、卷入、絞、碾、割、刺等傷害,不包括車輛、起重機械引起的機械傷害。、起重傷害:指各種起重作業(包括起重機安裝、檢修、試驗)中發生的擠壓、墜落、(吊具 和吊物)物體打擊和觸電傷害、觸電傷害:包括雷擊傷害事故、淹 溺:包括高處墜落湖泊,不包括礦山、井下透水9、淹溺、灼燙;、火災;、高處墜落:10、坍塌;12、透水;3、放炮;4、火藥爆炸;6、鍋爐爆炸;17、容器爆炸;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傷害;,參照GB6441-86企業傷亡事故分類,將風險后果分為20類,(五)、危險源產生的后果(各類職業病),職業病防治法規定中的職業病范圍,共包括10類、108項。,1、塵肺 132、職業性放射性疾病 113、職業中毒 56 4、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 5 5、生物因素所致職業病 3,6、職業性皮膚病 8 7、職業性眼病 3 8、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39、職業性腫瘤 810、其他職業病 5,(五)、危險源產生的后果(各類環境影響),環境影響的定10、義:全部或部分由組織的活動、產品或服務給環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變化。主要有以下幾類:,1、水體污染2、大氣污染3、土壤污染4、噪聲污染,5、資源消耗或浪費6、能源消耗或浪費7、野生動植物與自然保護區破壞,(六)危險源辨識中應考慮的因素,1、物理性危險和危害因素,共15種:1)設備、設施缺陷 2)防護缺陷 3)電危害 4)噪聲危害 5)振動危害 6)電磁輻射 7)運動物危害 8)明火 9)造成灼傷的高溫物質 10)造成凍傷的低溫物質 11)粉塵與氣溶膠 12)作業環境不良 13)信號缺陷 14)標志缺陷 15)其他2、化學性危險、危害因素,共5種:1)易燃、易爆性物質 2)自燃性物質 3)有11、毒物質 4)腐蝕性物質 5)其它,3、生物危險、危害因素,共5種:1)致病微生物 2)傳染病媒介物 3)致害動物 4)致害植物 5)其它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共5種:1)負荷超限:體力、聽力、視力、等其它負荷超限;2)健康狀況異常;3)心理異常:情緒異常、冒險心理、過度緊張等;4)辨識功能缺陷:感知延遲、辨識錯誤;5)其它。5、行為性危害因素,共4種:1)指揮錯誤:指揮失誤、違章指揮等;2)操作失誤:誤動作、違章作業等;3)監護失誤;4)其它。6、其他危險因素和危害因素,(六)危險源辨識中應考慮的因素,(七)例:用作業任務分析法辨識危險源,(八)其它危險源辨識方法安全檢查表,所謂安全檢查表12、,就是為系統地辨識和診斷某一系統的安全狀況而事先擬好的問題清單。具體地講,就是為了系統地發現工廠、車間、工藝過程或機械、設備、產品以及各種操作、管理和組織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事先把檢查對象加以分解,把大系統分解成小的子系統,找出不安全因素,然后確定檢查項目和標準要求,將檢查項目按系統的構成順序編制成表,以便進行檢查,避免漏檢,這種表就叫安全檢查表。安全檢查表必須由專業人員、管理人員和實際操作者共同編制。在這里,我們可以引用、借鑒行業制訂的相關安全檢查表。主要用于識別設備、物料、環境、管理方面的缺陷,其結果可用于指導設備設施管理、安全管理、職業衛生管理等方面的規章制度的修訂完善。,設備設施的不安13、全狀態;環境的不良條件;管理的缺陷。,安全檢查表法可用于排查:,(八)其它危險源辨識方法直觀經驗分析法,經驗法,類比法,上述直觀經驗分析法一般情況下,結合作業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檢查表法共同進行。,(八)其它危險源辨識方法 HAZOP分析法,HAZOP的基本概念 HAZOP(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中文的意思是“危險性和可操作性分析”,是以系統工程為基礎的一種可用于定性分析或定量評價的危險性評價方法,用于探明生產裝置和工藝過程中的危險及其原因,尋求必要對策。通過分析生產運行過程中工藝狀態參數的變動,操作控制中可能出現的偏差,以及這些變動與偏差對系統的影響及可能導致14、的后果,找出出現變動或偏差的原因,明確裝置或系統內及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險、危害因素,并針對變動與偏差的后果提出相應的措施。HAZOP分析是由有經驗的跨專業的專家小組對裝置的設計和操作提出有關安全上的問題,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研究中,連續的工藝流程分成許多片段,根據相關的設計參數指導詞,對工藝或操作上可能出現的與設計標準參數偏離的情況來提出問題,組長引導小組成員尋找產生偏離的原因,如果該偏離導致危險發生,小組成員將對該危險做出簡單的描述。,三、風險評價,風險評價包括了兩個階段:一是對風險進行分析評價,確定其大小等級;二是將風險與風險分級準則進行比較,判定其是否可容許。,(一)風險評價方法15、分類,1、定性評價:一般將風險性分成幾個定性等級,并規定達到哪個等級(以上或以下認為系統是安全的,通常根據人的經驗和判斷能力對生產工藝、設備、環境、人員、管理等方面的狀況進行評價,如安全檢查表等。2、定量評價:用系統事故發生概率和事故嚴重度來評價一般規定在某段時間內或某個空間范圍內事故發生的概率(或發生的次數)、事故損失(風險程度)低于確定的指標值由認為系統是安全的,如道化的火災爆炸指數平均法。3、半定量評價用一種或幾種可直接或間接反映物質和系統風險性的指數(指標)來評價系統的風險性大小。如LEC法、風險指數法等。,(二)常用的風險評價方法,03,01,02,04,05,06,07,08,0916、,訪談,觀察和測量,安全檢查表,工作任務分析,風險可操作性研究,LEC法,事故樹分析(ETA),事件樹分析(FTA),其他方法,我們目前使用LEC法,主要講解一下LEC法。,(三)風險分析方法(LEC),LEC法是一種半定量的風險分析方法。,D=L*E*CD危險性 L事故或危險事件發生可能性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率 C危險嚴重度,(三)風險分析方法(LEC),(四)風險分級準則,風險度(D)=L*E*C,D=70分以下 低度風險 D=70-160 中度風險D=160-319 高度風險 D=320以上 不可承受風險注:事故后果嚴重程度為100以上的,可直接列為高度風險;如后果嚴重程度為100,而其17、計算風險度為高度風險的,可直接列為不可承受風險。,(五)風險水平示意,不可接受的風險,盡可能降低的風險,可容許的風險,風險,低度風險,中度風險,不可容許風險,高度風險,四、風險控制標準及措施,知道風險后需制定風險控制標準及措施,對風險進行控制。,(一)編制風險控制措施的要求,(二)采取的風險控制措施的優先控制次序,1.消除風險如:用無毒、非可燃物代替高毒、高燃溶劑。2.降低風險(1)用低毒、低燃物替代高毒、高燃物。(2)將風險源與接受者隔離如:機器防護裝置,防手觸鋸床之刃;幕狀物以防眼觸焊弧之光;局部排風系統把工人呼吸區的有毒蒸氣抽走。(3)限制風險如:工程技術措施:刨床的自動喂料裝置;管理措施:輪班制以減少暴露時間;某些過程在現場無人時進行。3.使用個體防護裝置裝置。但個體防護裝置有如下缺點:(1)不能消除或降低風險;(2)如因任何原因裝置失效,則工人完全暴露于危害因素中;(3)如裝置妨礙了工人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則會形成新的問題。,(三)風險控制措施的評審,新的控制:是否達到可容許風險的水準?是否產生新的危害因素?最優安全經濟成本?員工的反饋意見: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實際工作中,是否會因工作壓力而遭到忽視?持續評審,必要時進行修改,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