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制造公司醫用電氣設備安全知識培訓課件(133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57501
2023-09-26
133頁
7.13MB
1、醫用電氣設備的安全理念培訓,建立醫用電氣安全防護理念的意義,指導相關人員研發出有效、安全及價格合理的醫用電氣設備。,一、安全理念,安全的相關定義安全是指遠離危險或者風險。安全通常是指遠離令人難以接受的風險。在醫用電氣設備的安全標準中,“安全”是指在由于設計或者使用不恰當,或者設備出現故障而產生的,對患者、操作者、設備或者環境造成的物理損害條件下,與“直接”風險相關的“基本”安全。,基本安全,基本安全是在正常狀態和單一故障狀態下不會引起(可以合理預見到的)安全方面的危險而提供的基本安全防護。,基本安全,正常使用:按使用說明書運行,包括由操作者進行的常規檢查和調整以及待機狀態。正常狀態:所有提供的2、安全防護措施都處于完好的狀態。單一故障狀態:設備內只有一個安全方面危險的防護措施發生故障,或只出現一種外部異常情況的狀態。安全方面的危險:直接由設備引起的對患者、其他人、動物或周圍環境的潛在有害影響。,危害的來源,能量性危害包括電、熱、輻射、機械、超聲等;,危害的來源,生物學危害(生物污染、毒性、過敏等);環境危害(廢液、廢氣、放射性污染和電磁污染等),危害的成因,1.設計之始未能進行充分論證。2.生產之前,未對包括硬件和軟件在內設計的有效性進行充分評估。3.生產過程中,未能保障良好的加工工藝有效實施。4.培訓不足。5.未能充分考慮附件的兼容性。,危害的成因,6.與使用環境的不匹配(德標插頭)3、。7.預防性維護未能有效實施。8.維修過程中未能使用規定的零部件。,危害的來源舉例,醫用電氣設備出現了零部件故障,例如:漏電過大、爆炸、零部件飛脫;由于設備功能異常、泄漏或者暴露時間過長而導致的電離或非電離輻射過量;接觸表面溫度過高,發生燃燒;在正常和故障條件下,出現了機械故障。,危害的來源舉例,醫用電氣設備使用了易燃材料,由于該材料被點燃而發生火災或者爆炸。醫用電氣設備的不正確安裝,例如:I類結構的醫用電氣設備未能充分保護接地;存在可導致危險的粗糙表面、銳邊、尖角;物理狀態不穩定。,危害的來源舉例,醫用電氣設備的選擇不正確例如:進行心內手術時,使用了BF型或者B型應用部分的醫用電氣設備。醫用4、電氣設備的使用方法不正確例如:在使用植入式心臟除顫器的過程中,選擇了不正確的能量測量裝置。醫用電氣設備執行預期功能時出現故障例如:呼吸機出現患者通氣故障,呼吸暫停,監測器出現報警故障等。,危害的來源舉例,性能參數不準確例如:嬰兒培養箱溫度高于設定值、生理參數測量不準確。在正常工作需要提供能量的情況下,例如:心臟除顫器或者高頻手術設備產生了漏電,或非預期的功能電流流過患者或者操作員等;患者或操作者暴露在非預期輻射環境下,患者和操作者根本沒有能力感知到這些危險的存在。,危害的來源舉例,電磁干擾例如:心電圖機的顯示器受到高頻手術設備的干擾,顯示器產生的強磁場對附近的醫用電氣設備產生干擾。產生腐蝕性、5、有毒或者灼熱的液體或者氣體,或者接觸到可導致生物學危害的材料。暴露于由于使用醫用電氣設備而接觸到的材料和副產品面前例如:暴露在核醫療所使用的放射性材料面前)。,二、安全防護原則,避免危險源的存在;危險源的存在不可避免,則應采用有效防護措施;,100V,1M,200C,230V,安全防護原則,如果不可避免接觸到危險源,則應在接觸到危險源前切斷危險源能量的來源;如果無法切斷危險源能量來源,則應限制危險源的能量和接觸時間;,1.5V,50C max,安全防護原則,對于僅允許專業人員維護產品的特殊情況下,可以適當放寬要求,但前提是同樣不能造成永久性傷殘的情況出現。對于技術和經濟因素不能實現的安全防護,6、則應該提供明確的警示。,三、防電擊類型分類,根據目前使用的電氣設備防電擊類型的結構,可以分為0類、I類、II類和III類等四類。0類設備0類設備是指其防觸電僅靠基本絕緣的結構來實現。,防電擊類型分類(續),I類設備對電擊的防護不僅依靠基本絕緣,而且還提供了與固定布線的保護接地導線設施連接的附加安全預防措施,使設備在可觸及金屬部分即使在基本絕緣失效時也不會帶電,即使用基本絕緣保護接地雙重防護 來實現安全防護。,防電擊類型分類(續),II類設備II類設備對電擊的防護不僅依靠基本絕緣,而且還有如雙重絕緣或加強絕緣那樣的附加安全防護措施,但沒有保護接地措施,也不依賴于安裝條件的設備,即設備的結構為基本7、絕緣輔助絕緣,或者使用加強絕緣來實現,防電擊類型分類(續),III類設備III類設備的防觸電保護依靠安全特低電壓(SELV)供電,且設備內可能出現的電壓不會高于安全特低電壓值。,應用部分防電擊程度的分類,應用部分分類的意義應用部分作用于患者時,可能會與人體產生接觸,由于與人體接觸的部位及接觸的程度不同,其可能帶來的危害也有很大的差異。為了建立一個簡單的、統一的標準來區別應用部分對電擊危害的防護能力,引進了應用部分防電擊程度的分類方法。,應用部分防電擊程度的分類(續),應用部分的范圍,應用部分防電擊程度的分類,B型應用部分應用部分符合醫用電氣設備對電擊防護能力的要求,即具有雙重防護措施,尤其是關8、于漏電流容許值要求的應用部分。注:B型應用部分不適合直接用于心臟。,型應用部分結構示意圖,應用部分防電擊程度的分類,BF型應用部分應用部分對電擊防護能力和漏電流的允許值均不低于B型應用部分,而且應用部分和其他帶電電路及大地進行F型浮動隔離。,F型和B型應用部分電路示意圖,應用部分防電擊程度的分類,CF型應用部分CF型應用部分在結構上和BF型應用部分是一致的,由于其可以直接接觸到心臟部位,要求能夠提供更高防電擊程度等級,例如容許流過心臟部位的交流漏電流為BF應用部分的十分之一。,應用部分防電擊程度的分類,防電擊程度的選擇 應用部分的電流作用于人體,引起危害的嚴重程度主要取決于以下因素:電流流過人9、體的部位;流過電流的強度;電流作用于人體的時間;電流的頻率。是否直接作用于患者心臟或血管部分的應用部分?對于非心內用途的,應考慮:與患者的連接阻抗是否特別低?例如接觸到粘膜或穿透皮膚。是否采用固定方式和患者進行連接?例如多參數監護儀的心電電極和人體連接。使用的環境是否常有多種設備共存?考慮是否會引入其他危險因素。是否預期用來向患者接收或傳輸電能、生理信號?該設備是否有一種可以不存在任何技術困難、或者不需花費過多費用就可以提供F型應用部分?,應用部分的標識,四、接地,接地的目的為實現電氣安全防護的接地,例如防電擊,叫保護接地;為實現某種功能而進行的接地,例如減少電磁干擾,這種目的的接地叫功能接地10、。,接地的種類,保護接地,目的為了實現防電擊目的而把可觸及的導體部件與建筑物接地系統或大地相導通的一種系統結構。當電氣設備絕緣損壞或產生漏電流時,保護接地能引起所配置的過流保護裝置切斷發生故障部分的供電,使人接觸到外露的可導電部件時能免受到電擊危險。另外保護接地還能將靜電荷導入大地,防止由于靜電荷的積聚造成對設備或人員的傷害。,保護接地原理分析,B 網電源T 醫用電氣設備網電源部分Z 設備電源和保護接地外殼之間的絕緣網絡R1 保護接地阻抗R2 人體等效阻抗Rz 設備電源和保護接地外殼之間的絕緣阻抗,保護接地的設計,耗能較大,體大量重,電路復雜,不經常移動的設備,盡可能設計為I類設備。對于一些設11、備功率小,體積小,內部電路所占的空間不多,經常改換使用地點的設備,受環境制約較多的設備,設計為II類設備更能實現安全,特別是家用的醫用電氣設備。內部電源類設備,盡可能不設計為保護接地形式。,保護接地的連接要求,保護接地端子應有一個總的保護接地端子和建筑物保護接地系統相連接,能確保設備在電源接通前接通,電源切斷之后才能切斷。保護接地導體載流性能每根保護導體截面積的載流能力至少應滿足在過流保護器件動作前,不會影響其工作的連續性。,保護接地的連接要求,保護接地連接 固定電源導線的各個觸點,應是使保護接地線不受外部機械應力的影響,即使是相線或中性線中任何一根斷開也不會影響到保護接地線的連續性。,五、漏12、電流,電流對人體的效應人體的體液富含電解質,是良好的導電性物質,當人體構成電路中的一部分時,電流就會通過人體,引起人身的電擊危險。,漏電流,根據造成人體效應的不同程度可分為四種形式:感知、反應、擺脫和電灼傷。正弦波的電流效應 15Hz100Hz的正弦波電流對人體危害最大。研究認為正弦波電流值達到0.5mA時,多數人會有感知,這個通過人體能引起任何感覺的最小電流叫感知閾。當將電流增加到一定程度時,人會出現喪失擺脫能力。根據統計數據推算,擺脫閾的平均值低于10mA。據相關研究資料指出,99.5的男女擺脫閾值分別為9mA有效值和6mA有效值,而且預見到小孩的閾值更低,對于一些重癥病患者閾值則更低了。13、,漏電流,15Hz100Hz正弦交流電的時間/電流效應區域劃分,漏電流,漏電流,不同電流通路所引起心室纖維性顫動的風險 Ih=Iref/F式中:Iref 左手到雙腳心室纖維性顫動電流;Ih 某一通路的心室纖維性顫動電流;F 某一通路相應的心臟電流系數。,漏電流直流電效應,一般情況來說,直流電流比交流電流要安全得多。當直流電作用于心臟時,也只是在縱向電流時,才會有心室纖維性顫動的危險,橫向電流(如從手到手之間)不大可能發生心室纖維性顫動。在低阻抗和長時間的作用下,直流電比交流電的危害更大,,漏電流高頻電流效應,在理論情況下,高頻電流不會引起神經肌肉興奮而產生收縮反應,基本上不會引起心室纖維性顫動14、的危險。高頻電流在組織內可產生較好的熱效應。由于高頻電流的波長非常短,只能在人體表面皮膚流過,所以會對皮膚表面有灼傷的作用。,漏電流限值的確定(續),確定原則參考相關標準和進行實驗得出。(例如IEC60479等。患者漏電流和患者輔助電流是參考了一些文獻得出的數據。注:人體對電流的敏感性,取決于與設備接觸的程度和性質,所以根據接觸的程度和性質應分成B型、BF型和CF型應用部分。,漏電流,確定漏電流限值的因素包括:電流強度的大小;作用時間的長短;流經人體的路徑;電流的波型(頻率);患者的身體狀況;產生危害的概率。,漏電流限值的確定(續),1、對地漏電流的限值 正常狀態0.5mA;單一故障狀態1mA15、。目的:避免因為對地漏電流過大可能損壞建筑物的接地系統,甚至導致醫療場所的漏電開關動作而停電。注1:IEC60364-7-710建筑物電氣裝置醫療場所的特殊要求里規定,在醫療場所中,額定電流不大于30A的終端回路,應采用最大剩余動作電流為30mA的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漏電開關)作為附加防護。注2:特殊設備的對地漏電流限值見標準表4,漏電流限值的確定(續),2、外殼漏電流(接觸電流)正常狀態0.1mA;單一故障狀態0.5mA目的:防止設備在通電使用的情況下,從設備能觸及的部件(應用部分另作要求)所產生的電流經外部導電連接(即患者或操作者)而不是保護接地流入大地或其他能觸及的部件的電流,或經操作者16、到患者身上甚至心腔內。導致操作者或患者觸電。,漏電流限值的確定(續),外殼漏電流限值確定依據接觸電流主要接觸的人員為操作者或其他相關人員;(CF型、BF型和B型應用部分的設備對操作者來說,風險是一樣的,所以接觸電流要求一樣)接觸的部位主要是手,接觸時間不會太長;患者意外接觸的機率不大,即使接觸,時間也會很短,接觸部位為皮膚或隔著衣物接觸;可能出現電流從操作者流向患者的情況,但機率很小,而且經過操作者的人體阻抗后,電流值會下降。,漏電流限值的確定(續),由大量實驗數據表明,從外殼進入胸腔的1A電流在心臟部位才會產生的電流密度為50A/mm2的電流,且只有電流大于50A/mm2時才會導致較高的風險17、;而500A進入胸腔的電流在心臟部位產生的電流密度為0.025A/mm2(1:2000)。現在國際電工委相關的IEC標準對醫用設備的接觸電流限制值一般是在正常狀態為100A,單一故障狀態下的限制值為500A,這限值就使得接觸電流的風險性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了。,漏電流限值的確定(續),患者漏電流限值的確定 應用部分與患者的接觸部位、接觸程度和接觸時間等不同情況,其不同的應用情況漏電流具有不同的要求。患者與醫用電氣設備接觸構成回路的途徑:通過設備的應用部分與患者接觸構成回路;患者無意或有意接觸到設備外殼而構成回路;操作者同時接觸到設備和患者,操作者和設備都在設備回路中。注:第二、第三點無論是具有型18、或型應用部分的設備,其外殼漏電流的風險和患者漏電流的風險是一致的,所以型或型應用部分的設備外殼漏電和患者漏電流的限值是相同的。,電流作用于心肌的室顫概率,患者漏電流的限值,漏電流限值的確定(續),患者輔助電流限值的確定患者輔助電流是設備正常使用時,流入處于應用部分部件之間的患者電流,此電流預期不產生生理效應。產生機制:一是醫療不可避免的,例如心電圖機的呼吸導聯,導聯間存在數十微安偏置的直流恒流源;另一種是因為兩個應用部件的電位不一致導致的。患者輔助電流和患者漏電流的產生機制和流動的途徑不同,但對患者的作用是相同的,所以限值是一致的。,漏電流的產生原理,漏電流的產生主要存在兩種形式,一種是容性電19、流,即電流跨過電容器流經過的電流;一種是阻性電流,即電阻兩端存在電壓差,而形成的電流。,漏電流的產生原理(續),容性漏電流f 為帶電部分的頻率C為帶電部分和被測 部分的電容量V為電壓,漏電流的產生原理(續),阻性電流產品設計時為了防止電流過大,可以在回路中加限流電阻,對于我們經常接觸到的外殼,一般采用隔離的手段來限制漏電流,另一種也可以用高阻抗進行限流。見17g5)對于一些應用部件,例如用電流來采集生理信號的,這個電流如果過大就會產生危險,通常會用限流的方式來防止電流過大。(此例子屬于患者輔助電流)見17a5),對地漏電流的形成,正常狀態時的對地漏電流,對地漏電流的形成(續),單一故障狀態下等20、效電路,外殼漏電流的產生,外殼漏電流等效電路,患者漏電流的產生,患者輔助電流等效電路,患者漏電流和患者輔助電流的異同,相同點:作用于人體的電流所產生的生理效應是相同的,同類型的應用部分要求的電流限值一致。不同點:生產機制不同,患者漏電流是非功能性電流;患者輔助電流有可能是功能性電流,但預期不產生生理效應。電流路徑不同,患者漏電流是通過應用部分經患者到大地或其他部分的電流,或通過患者經應用部分到大地或其他部分的電流;患者輔助電流是應用部分的電流經患者到其他應用部分的電流,要求至少要有兩個應用部分。,漏電流測量的注意事項,人體等效測試網絡(MD),漏電流的測量,人體等效測試網絡(MD)R1=10k21、5R2=1k1 強烈建議使用1W以上的金屬薄膜電阻C1=0.015F5 推薦使用具有延伸金屬箔結構的薄膜電容器,漏電流的測量(續),測量儀表要求1)具有響應直流、真有效值和峰值等電流形式的能力;2)輸入電阻不小于1M;3)在作交流測量時輸入電容不大于200pF;4)在作交流測量時頻率范圍從10Hz到1MHz;5)浮動或差動輸入在高達1MHz時共模抑制為60dB;6)測量儀表經計量所得到的視值誤差不超過5%。,六、隔離(絕緣),本節目的作為指導醫用電氣設備防電擊設計的重要準則。絕緣的意義在現行科學技術能力和社會經濟上能接受的水平限度下,根據設備的用途、使用環境和設備的預期壽命來選擇設備的電氣絕緣22、特性,只有在考慮了上述各種影響因素后,才能設計出安全的、經濟的絕緣配合。,隔離(續),17a)對應用部分的隔離要求:在正常狀態和單一故障狀態下,應用部分應與設備的帶電部件隔離到容許漏電流值不被超過。,17a)應用部分的隔離,1)應用部分和帶電部件的隔離程度為基本絕緣,但已經保護接地。,注:整個應用部分都應通過18f)中PE的測試。,17a)應用部分的隔離(續),2)應用部分用一個已保護接地的金屬部件與帶電部件隔離,此金屬部件可以是一個全封閉的金屬屏蔽。,17a)應用部分的隔離(續),3)應用部分未保護接地,但用一個中間保護接地電路與帶電部件隔離。,(此條款在IEC601-1_3ed中已刪除,理23、由是整個中間電路接地不太可能滿足PE低阻抗的要求,而且電路一端接地,另一端成了帶電部件,還要與外殼隔離,相應的,17g3外殼的隔離也被刪除),17a)應用部分的隔離(續),4)應用部分使用雙重絕緣或加強絕緣與帶電部分隔離。,例圖,17a)應用部分的隔離(續),5)用元件的阻抗來防止超過容許值的患者漏電流和患者輔助電流流向應用部分。,17c),應用部分不得與未保護接地的可觸及部件有導電的連接。(使用漏電流測試進行檢驗,外殼加網電)注:不考慮F型應用部分,見20章的B-d,17d)I類設備手持式軟軸的隔離,類設備手持式軟軸應用輔助絕緣與電動機軸隔離。由類防護電動機驅動的,在正常使用時可能與操作者或24、患者直接接觸,但又不可能保護接地的可觸及金屬部件,應用至少能承受與電機額定電壓相應的電介質強度試驗且具有足夠機械強度的輔助絕緣與電動機軸隔離。(例如:骨鋸、開顱鉆),17g外殼的隔離,1)可觸及部件僅用基本絕緣與帶電部件隔離,但要保護接地。,17g外殼的隔離(續),2)可觸及部件用保護接地金屬部件與帶電部件隔離,金屬部件可能是全封閉的導體屏蔽。,17g外殼的隔離(續),3)可觸及部件未保護接地,但用一任何絕緣失效都不會導致外殼漏電流超過容許值的中間保護電路與帶電部件隔離。,17g外殼的隔離(續),4)可觸及部分用雙重絕緣或加強絕緣與帶電部件隔離。,17g外殼的隔離(續),5)用元器件的阻抗防止25、超過容許值的外殼漏電流流到可觸及部件。,17h 防除顫應用部分和其他部分的隔離,1、與外殼的隔離,包括可觸及導線和連接器的外表面;2、與任何信號輸入、信號輸出端口的隔離;3、設備在規定時間內要恢復預期功能。概括起來就是在應用部分進行除顫放電期間,設備不能影響到使用人、設備本身和與其連接的設備。,共模試驗試驗注意事項:1、在正常條件下進行。2、設備不能接通電源。3、應用部分應該用金屬箔覆蓋或浸泡在鹽溶液中。4、斷開功能接地。5、Y1和Y2之間的峰值電壓差應不能大于1V。,差模試驗,注:當應用部件只有一個患者連接時不用進行差模試驗。,絕緣(隔離),影響絕緣的因素設備的使用條件;設備所處的環境;所采26、用的絕緣材料或結構方式。,絕緣(隔離),設備的使用條件與電壓的關系 額定的工作電壓 設備自身產生的高電壓 瞬態過電壓 與頻率和電場的關系 與應用部位的關系,環境對絕緣的影響:氣壓的影響,溫度和濕度對絕緣的影響微環境條件的影響,絕緣,絕緣材料及其結構方式:使用固體材料作為介質的絕緣;利用空氣作為絕緣介質的絕緣;利用液體材料作為介質的絕緣。,影響固體絕緣的因素,1.電場的不均勻程度2.作用電壓時間、電壓類型3.溫度4.固體電介質性能、結構5.電壓作用次數6.機械負荷7.受潮,改善絕緣性能的措施,主要措施有:改善電場分布,如電極邊緣的固體電介質表面涂半導電漆;調整多層絕緣中各層電介質所承受的電壓;對27、多孔性、纖維性材料經干燥后浸油、浸漆,以防止吸潮,提高局部放電起始電壓;加強冷卻,提高熱擊穿電壓;改善環境條件,防止高溫,避免潮氣、臭氧等有害物質的侵蝕。,部位的絕緣等級要求,只有在熟悉產品的結構和各部件的用途后,才能設計出安全而又經濟的絕緣配合。在下列部件之間的組合,應該考慮其隔離要求:帶電部件;分離電路;接地系統;可觸及的外殼;信號電路;患者回路。,對非應用部分的電氣元件的絕緣要求,帶電部件和保護接地之間的隔離,對非應用部分的電氣元件的絕緣要求(續),帶電部件和未保護接地外殼之間隔離,對非應用部分的電氣元件的絕緣要求(續),信號電路和非信號電路的帶電部件之間隔離,對非應用部分的電氣元件的絕28、緣要求(續),網電源部分相反極性之間,對非應用部分的電氣元件的絕緣要求(續),電源軟電線入口處和可觸及未保護接地部件的絕緣,對有應用部分的設備的要求,B-a在應用部分(患者電路)和帶電部分之間,對有應用部分的的設備的要求(續),F型應用部分和包括信號輸入輸出部分在內的外殼之間,對有應用部分的的設備的要求(續),有電壓輸出的F型應用部分和外殼之間的絕緣,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電氣間隙:指兩個導體部件之間的最短空氣路徑。爬電距離:指沿兩個導體部件之間絕緣材料表面的最短路徑。,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意義電氣間隙是為使絕緣承受可能在電路中出現的,由外部事件(例如雷擊或開關過渡過程)引起的,或者由設備運行引29、起的最大瞬態過電壓。如果瞬態過電壓不可能發生,則電氣間隙按最大工作電壓來規定。爬電距離是考核絕緣在給定的工作電壓和污染等級下的耐受能力。,絕緣圖,什么是絕緣圖?從絕緣圖上可以體現設備各部分之間需要何種程度的絕緣要求及相對應的工作電壓值。,絕緣圖(續),制作絕緣圖表的目的為:以圖表的形式識別絕緣類型和接地。用于確定絕緣距離和電介質強度試驗電壓用于描述可替換的結構用于向設計人員傳達要求鑒別是否與其他設備相連方便供應商和購買方的溝通,絕緣要求范例,心電圖機的分類及安全特征I類,內部電源類;具有防除顫的CF型應用部分;輸入220V AC,50Hz 或直流12V供電;輸入功率:30VA;具有信號輸入、輸30、出部分。,絕緣圖,絕緣圖參數表,七、機械危險的防護,機械危險的來源固體破碎所造成的危險;剪切危險;可能導致的絞纏危險;設備部件間可能導致的卡、夾危險;摩擦或磨損所導致的危險;高壓流體噴射出來導致的危險;飛濺物所導致的危險;設備或設備部件跌落所導致的危險;設備的機械不穩定性所帶來的危險;沖擊危險;設備的振動和產生的噪聲可能會帶來的影響。,機械危險的防護,機械危害的防護途徑:在危險源和人所能達到的位置之間提供充分的空間距離;把可能出現的機械性危害限制在規定的空間里面;在人和危險源之間,提供一個機械性或非機械性的屏障來隔離危害;確保操作者的操控能力來降低機械危險的出現;在控制系統失效時,通過提供獨立31、于控制系統的安全防護措施來達到實現安全。,機械危險的防護,運動部件的防護對卡、夾的防護 1.限制間隙距離 2.提供充分的安全距離 3.提供防護層或保護裝置4.設計成連續控制 5.對運動部件速度的控制 運行超程的防護,機械危險的防護,機械危險的防護,機械危險的防護,不穩定性的防護 位置的不穩定性 運輸的不穩定性 運輸位置外的不穩定性 受力導致的不穩定性 與腳輪相關的不穩定性 把手和提拎裝置,機械危險的防護,壓力容器及受壓部件 壓力容器的定義 正常使用時所受壓力大于50kPa;容器中的最大壓力和容器容積的乘積大于200kPa.L 壓力容器導致的危害 氣體過壓或失真空所導致的危害 液體泄漏所導致的危32、害 對過壓部件的防護 在氣體和液體壓力系統中,安裝壓力釋放裝置來防護超壓是簡單有效的方法之一,機械危險的防護,支承和懸掛系統的防護 一個用來懸掛物體的懸掛裝置:;用來懸吊或固定物體的柔性物體;用來傳動的驅動系統;支承系統。拉伸安全系數支承和懸掛患者或操作者的系統,機械危險的防護,與設備表面相關的防護 飛濺物的防護 噪聲與振動,機械防護的舉例,機械防護的舉例,防護重點:工作載荷對粗魯搬運的防護運動部件的防護對患者卡住的防護穩定性,八、輻射防護,輻射是指物質以熱、光、粒子或電磁波等形式向四周傳播能量的一種狀態。特點:輻射本意是為說明從中心點向各個方向沿直線延伸的特性;而且輻射具有一定的穿透或繞過障33、礙物的能力;輻射帶有能量,可以導致生理效應的出現。,輻射防護,輻射的形式:分為聲頻輻射;射頻輻射;紅外線輻射;紫外線和電離輻射;高強度可見光或激光輻射等。,輻射防護,輻射的常見防護方法:限制潛在輻射源的能量等級;屏蔽輻射源;使用安全聯鎖裝置;如果不可避免暴露于輻射危險中,提供警告標識以告誡相關人員。,X射線輻射防護,X射線的產生的基本條件:產生電子的源部件;能把電子進行加速的高壓電場;受高速電子撞擊產生X射線的靶。,韌致輻射示意圖,X射線輻射防護,非功能射線防護使用屏蔽手段;使用新技術替代可產生射線的舊技術。,輻射防護三原則,實踐正當性原則除非輻照能給個體和團體產生足夠的益處,并足以補償由于該34、輻射所能引起的傷害,否則,有關輻照的實踐是絕對不能接受的。,輻射防護三原則,防護最優化原則 輻射實踐相關的各種情況,包括個體劑量的大小,接受輻射人們的數量以及在不能確定接受輻射卻可能遭到輻照的情況等,對此,應做到合理、經濟、盡可能的低,同時還應考慮社會的各種因素。當有潛在輻射的情況下,應通過對每一個體劑量的限制(劑量限制)或其風險的限制(風險限制),對該過程加以制約,以減少可能由于內部經濟和社會評價所引起的非議。,輻射防護三原則,個體劑量與風險限制原則 由所有相關實踐的組合所引起的每次曝光,應以劑量的限制為條件,或者當存在潛在輻照的情況下,應以對風險的控制作為條件。,九、溫度防護,超溫的危害設35、備能觸及的表面溫度過高會灼傷人體組織或使操作者感到不適;加速絕緣體老化,降低電氣絕緣能力;超過材料的燃點,導致冒毒煙或著火;超過元件規定的工作溫度(例如CPU,溫度過高會導致失控或者死機),從而產生不可接受的風險。,溫度防護,燒傷燒傷閾是指在規定的接觸時間內,皮膚與熱表面接觸無燒傷和引起表層部分燒傷間的溫度界限定義的表面溫度。燒傷分三個層次:表皮燒傷;深層燒傷;全層燒傷。,溫度防護,與燒傷相關的因素:設備表面的溫度;與皮膚接觸表面的材料;皮膚與熱表面接觸的時間;其他因素:接觸點的皮膚厚度、皮膚表面的濕度(出汗),皮膚的沾染物(例如潤滑油)和接觸力等。,溫度防護,外殼和控制部件的溫度限值,溫度防護,應用部分的溫度限值,溫度防護,低溫凍傷的限值,溫度防護,設備內部部件超溫 電源線組件接觸電高溫絕緣材料的超溫電源變壓器電氣絕緣材料耐熱性等級 防護措施 使用熱斷路器 過流防護裝置 選用高級別的耐熱絕緣材料 絕緣漆的均勻性,電解電容 電池 電動機 啟動電容 加熱器 電源開關和熔斷器座 開關電源,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