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安全生產行政處罰自由裁量規則與標準培訓課件(66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57550
2023-09-26
66頁
451.04KB
1、安全生產行政處罰自由裁量規則和標準培訓,一、立法必要性 二、適用與定位 三、基本要求 四、法律適用原則 五、自由裁量實施規則 六、正確合理計算違法所得 七、自由裁量的內部審核 八、行政處罰案件的備案審查 九、對自由裁量權的監督 十、自由裁量的基準原則,一、制定規則和標準的必要性 1、現行安全生產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的數量較多,相關法律規定的自由裁量權很大,迫切要求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規范行政處罰行為。,2、根據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要求,嚴格規范行政執法機關及行政執法人員正確、合理地行使行政處罰權,是推進依法行政工作的需要。3、目前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空間大,如無明確的行使規則和裁量標2、準,在具體工作中容易導致執法人員利用自由裁量權以權謀私,產生腐敗。,二、適用與定位 1、縣級以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或其委托實施行政處罰的組織或者機構(以下統稱安全監管執法機關)依照安全生產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作出行政處罰行使自由裁量權的,適用本規則。具體實施行政處罰需要自由裁量的,參照安全生產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執行。,2、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對煤礦安全生產違法行為作出行政處罰行使自由裁量權的,適用煤礦安全監察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實施標準(試行)。3、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對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4、原國家安全監管局、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公布的部門規章與本規則不3、一致的,適用本規則。,三、行政處罰自由裁量的基本要求 1、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應當遵循程序法定原則,嚴格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規定的程序。2、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過罰相當的原則和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依法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確保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行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3、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應當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全面分析違法行為的主體、客體、主觀方面、客觀方面等因素,綜合裁量,合理確定應否給予行政處罰或者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種類、幅度。給予行政處罰的種類、幅度應當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認知態度以及社會危4、害程度相當。,4、對同一類違法主體實施的性質相同、情節相近或者相似、危害后果基本相當的違法行為,在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時,適用的法律依據、處罰種類應當基本一致,處罰幅度應當基本相當。,四、法律規定的適用原則 規則對行政處罰中有關法律規定的適用從五個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1、對于同一個違法行為違反不同法律、行政法規或者部門規章規定的,在適用具體法律條文時遵循:一是優先適用法律效力高的規定的原則。二是法律效力相同,屬于特別規定的優先適用的原則。三是法律效力相同,生效時間在后的優先適用的原則。,2、同一法律規定實施某個違法行為應當(可以)處以罰款的行政處罰確定的,參照標準對其罰款幅度予以細化。例如,5、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超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違法行為,根據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第四十七條規定細化標準為:,(1)工作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超標3%以下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2)工作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超標3%以上5%以下的,處10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的罰款;(3)工作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超標5%以上的,處1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3、同一法律規定實施某個違法行為應當(可以)處以不同種類(包括警告、沒收違法所得、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等)的行政處罰的,參照標準給予相應種類的行政處罰。例如,對于未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擅自進行6、生產的違法行為,根據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第十九條規定細化標準為:責令停止生產,沒收違法所得,并按以下標準處以罰款:,(1)違法所得不足10萬元的,處10萬元的罰款;(2)違法所得1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處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3)違法所得3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處2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4)違法所得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處30萬元以上40萬元以下的罰款;(5)違法所得100萬元以上的,處4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4、同一法律規定實施某個違法行為根據情節輕重不同處以不同行政處罰的,參照標準確定的情節給予相應種類的行政處罰。例如,對于安全培訓機構未按照統7、一培訓大綱組織教學培訓的違法行為,根據安全生產培訓管理辦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細化標準為:,(1)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給予警告,并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2)有3門課程以上未按規定組織教學培訓,有違法所得的,暫扣或者吊銷相應的資質證書,并按以下標準處以罰款:違法所得5000元以下的,處違法所得1倍的罰款,1倍罰款數額低于1萬元的,處1萬元的罰款;,違法所得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處違法所得2倍的罰款,罰款數額低于2萬元的,處2萬元的罰款;違法所得1萬元以上的,處違法所得3倍的罰款,最高處3萬元的罰款。(3)有3門課程以上未按規定組織教學培訓,沒有違法所得的,暫扣或者吊銷相應的資質證書。,58、生產經營單位及其有關人員違反不同的法律規定,或者違反同一條款的不同違法情形,有2個以上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的,應當適用不同的法律規定或者同一法律條款規定的不同違法情形,分別裁量,合并處罰。,五、實施自由裁量權的規則 為了規范安全監管執法機關及執法人員正確實施行政處罰和行使自由裁量權,規則對實施行政處罰從9個方面作出了具體規定:,1、法律、行政法規或者部門規章規定應當先予責令改正或者責令限期改正的,應當先予書面責令當事人在規定期限內予以改正;當事人逾期不改正的,再依法決定行政處罰。2、法律、行政法規或者部門規章規定的多種處罰應當并處的,不得選擇適用;規定可以并處的,可以選擇適用。,3、法9、律、行政法規或者部門規章明確規定的處罰種類可以單處也可以并處的,可以選擇適用,但應分清主罰項和次罰項。4、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先予沒收物品、沒收違法所得,再作其他處罰的,不得直接選擇適用其他處罰。,5、法律、行政法規或者部門規章已經規定處罰種類的,實施自由裁量權時,不得改變行政處罰種類。6、法律、行政法規或者部門規定罰款幅度的,其罰款額不得高于法律、行政法規或者部門規章規定數額的上限,也不得低于其規定數額的下限。,7、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從輕處罰:(1)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公民實施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2)主動消除或者減輕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危害后果的;(3)受他人脅迫實施安全10、生產違法行為的;(4)配合安全監管執法機關查處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5)主動投案,向安全監管執法機關如實交待自己的違法行為的;(6)具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從輕處罰情形的。有從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處罰幅度的中檔以下確定行政處罰標準,但不得低于法定處罰幅度的下限。,8、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從重處罰:(1)危及公共安全或者其他生產經營單位及其人員安全,經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2)一年內因同一種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受到兩次以上行政處罰的;(3)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力,其違法行為處于持續狀態的;,(4)拒絕、阻礙或者以暴力威脅行政執法人員的;(5)在處置突發事件期間11、實施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6)隱匿、銷毀違法行為證據的;(7)違法行為情節惡劣,造成人身死亡(重傷、急性工業中毒)或者嚴重社會影響的;(8)故意實施違法行為的;,(9)對舉報人、證人打擊報復的;(10)未依法排查治理事故隱患的;(11)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后逃匿或者瞞報、謊報的;(12)具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從重處罰情形的。有從重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處罰幅度內選擇較高或者最高幅度確定處罰標準,但不得高于法定處罰幅度上限。,國務院23號文件中規定的從重處罰:第3條 進一步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凡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組織生產的,要責令停產停工整頓,并對企業和企業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規定上限的經12、濟處罰。第5條 強化生產過程管理的領導責任。發生事故而沒有領導現場帶班的,對企業給予規定上限的經濟處罰,并依法從重追究企業主要負責人的責任。,第11條 進一步加大安全監管力度。對拒不執行監管監察指令的企業,要依法依規從重處罰。第17條 賦予企業生產現場帶班人員、班組長和調度人員在遇到險情時第一時間下達停產撤人命令的直接決策權和指揮權。因撤離不及時導致人身傷亡事故的,要從重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第20條 專業服務機構對相關評價、鑒定結論承擔法律責任,對違法違規、弄虛作假的,要依法依規從嚴追究相關人員和機構的法律責任,并降低或取消相關資質。第30條 加大對事故企業負責人的責任追究力度。對非法違13、法生產造成人員傷亡的,以及瞞報事故、事故后逃逸等情節特別惡劣的,要依法從重處罰。,9、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處罰:(1)證據不足,安全生產違法事實不能成立的;(2)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3)不滿14周歲的公民實施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4)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實施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5)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在兩年內未被發現的,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6)具有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定的其他情形的。前款第(5)項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六、正確合理計算違法所得 如何界定安全14、生產違法行為中的違法所得,是安全監管執法機關和行政執法人員正確實施行政處罰的基礎。一般有兩種計算方法:一是實施違法行為所取得的總收入,包括錢幣、財物等,不扣除成本。二是實施違法行為扣除合理成本后的總收入,包括錢幣、財物等。,安全生產違法所得按照下列規定計算:(1)生產、加工產品的,以生產、加工的產品及其銷售收入作為違法所得;(2)銷售商品的,以銷售收入作為違法所得;(3)提供安全生產中介、租賃等服務的,以服務收入或者報酬作為違法所得;,(5)銷售收入無法計算的,按照當地同類同等規模的生產經營單位的平均銷售收入計算;(6)服務收入、報酬無法計算的,按照當地同行業同種服務的平均收入或者報酬計算。,15、七、自由裁量的內部審核 除當場行政處罰外,行政處罰自由裁量結果實行內部審核制度。案件調查終結后,案件承辦人員應當對擬作出行政處罰的種類和幅度提出建議,并說明行使自由裁量權的事實、理由和依據;案件審核人員應當對處罰依據、額度等提出審核意見,并將審核意見報送安全監管執法,機關負責人審查決定;安全監管執法機關已經成立行政處罰案件審核委員會的,審核意見報案件審核委員會審查決定。對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給予從輕或者從重處罰的自由裁量結果,應當由安全監管執法機關的負責人集體討論決定。,八、行政處罰案件的備案審查 行政處罰案件實行備案審查制度。各級安全監管執法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負責本機關行政處罰案件的備案審查16、工作,對各類安全生產行政處罰案件的實體內容、執法程序、自由裁量的合法性、適當性以及相關證據進行事后審查,并定期對行政執法案卷進行復查和監督。,九、行政處罰自由裁量的監督 行政監察機關對安全監管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實施監察。安全監管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明顯不當的,必須及時予以糾正;對有關責任人員依照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職責和行政執法責任追究的暫行規定處理。,十、確定自由裁量的基準原則 標準結合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不同形態,根據實施行政處罰的相關法律規定,確定了七項裁量基準,供自由裁量時參考。1違法所得的裁量基準。對于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中規定按照違法所得17、數額處以罰款的條款,按照違法所得的多少,劃分不同的處罰檔次。具體裁量時,分為違法所得固定數額和按照違法所得的倍數處以罰款兩種情形分別設定。,例如,對于承擔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工作的機構,出具虛假證明的違法行為,根據安全生產法第七十九條規定,具體細化標準為:(1)沒有違法所得的,對機構處5000元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各處5000元的罰款;,(2)違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沒收違法所得,對機構并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各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3)違法所得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沒收違法所得,對機構18、并處違法所得2倍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各處1萬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4)違法所得2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沒收違法所得,對機構并處違法所得3倍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各處2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5)違法所得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沒收違法所得,對機構并處違法所得4倍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各處3萬元以上4萬元以下的罰款;,(6)違法所得10萬元以上的,沒收違法所得,對機構并處違法所得5倍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各處4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2事故或者職業危害程度的裁量基準。對于法律19、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中規定事故責任者處罰的條款,按照不同的事故等級和行為、情節等因素,劃分不同的處罰檔次。對于職業危害的處罰,借鑒衛生部門有關處罰細化的規定,按照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輕重程度,劃分不同的處罰檔次。,例如,對事故發生單位主要負責人在事故調查處理期間擅離職守的違法行為,根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具體細化標準為:(1)發生一般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罰款;(2)發生較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70的罰款;(3)發生重大、特別重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罰款。,又如,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超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違法行為,根據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20、督管理暫行規定第四十七條規定細化標準為:(1)工作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超標3%以下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2)工作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超標3%以上5%以下的,處10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的罰款;(3)工作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超標5%以上的,處1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3項目投資額的裁量基準。對于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中規定建設項目違法的條款,按照建設項目的投資額度大小,劃分不同的處罰檔次。,例如,對礦山建設項目或者用于生產、儲存危險物品的建設項目沒有安全設施設計或者安全設施設計未按照規定報經有關部門審查同意的違法行為,根據安全生產法第八十三21、條規定,具體細化標準為:(1)礦山建設項目或者用于生產、儲存危險物品的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設計未按照規定報有關部門審查同意,建設項目投資額1000萬元以下的,處2萬元以下的罰款;,(2)礦山建設項目或者用于生產、儲存危險物品的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設計未按照規定報有關部門審查同意,建設項目投資額1000萬元以上的,處2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3)礦山建設項目或者用于生產、儲存危險物品的建設項目沒有安全設施設計,建設項目投資額1000萬元以下的,處3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4)礦山建設項目或者用于生產、儲存危險物品的建設項目沒有安全設施設計,建設項目投資額1000萬元以上的,處5萬元的罰款。22、,4違法行為期限的裁量基準。對于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中明確規定申請許可證的有關手續辦理期限或者周期的條款,按照違法行為的逾期長短,劃分不同的處罰檔次。,例如,對地質勘探單位、采掘施工單位在登記注冊地以外進行跨省作業,以及跨省(自治區、直轄市)運營的石油天然氣管道管理的單位,未按照規定登記備案的違法行為,根據非煤礦礦山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實施辦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具體細化標準為:(1)超過規定期限10日以內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的,處1萬元的罰款;,(2)超過規定期限10日以上30日以內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的,處1萬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3)超過規定期限30日以上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的,處2萬元以上3萬元23、以下的罰款。,5違法行為方式的裁量基準。對于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中規定不同違法行為方式或者程度明顯不同、可以分解的違法行為的條款,通過具體細化和分解相應的違法行為方式或者危害程度,劃分不同的處罰檔次。,例如,對事故發生單位謊報或者瞞報事故的違法行為,根據法律規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具體細化標準為:(1)沒有貽誤事故搶救的,按以下標準處以罰款:發生一般事故的,處100萬元以上150萬元以下的罰款;發生較大事故的,處15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的罰款;發生重大事故的,處200萬元以上250萬元以下的罰款;發生特別重大事故的,處250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的罰款。,(24、2)貽誤事故搶救或者造成事故擴大或者影響事故調查的,按以下標準處以罰款:發生一般事故的,處300萬元以上350萬元以下的罰款;發生較大事故的,處350萬元以上400萬元以下的罰款;發生重大事故的,處400萬元以上450萬元以下的罰款;發生特別重大事故的,處45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罰款。,6違法行為當事人數量的裁量基準。對于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中明確規定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從業人員等當事人的教育培訓、持證上崗、配發勞動防護用品等的條款,按照當事人的數量多少,劃分不同的處罰檔次。具體裁量時,分為固定人數標準和按照比例確定人數標準兩種情形分別設定。,例如,對生產經營單位未按照規定對從25、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違法行為,根據安全生產法第八十二條規定,具體細化標準為:(1)有3名以下從業人員未按照規定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2)有3名以上5名以下從業人員未按照規定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3)有5名以上從業人員未按照規定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處1萬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又如,對未按規定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的違法行為,根據安全生產法第八十三條規定,具體細化標準為:(1)有1名從業人員未配備符合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的,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2)有2名以上5名以下從業人員未配備符合標準的勞26、動防護用品的,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3)有5名以上10名以下從業人員未配備符合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的,處2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4)有10名以上從業人員未配備符合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的,處3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7構成違法行為的場所、設備等構成要素的裁量基準。對于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中沒有可以按照構成要素作為裁量標準的條款,通過細化違法行為的發生頻次、違法設備數量、安全投入數額、違法行為內容等構成要素的數量作為具體量化的標準,劃分處罰幅度或者不同檔次。,例如,對隱瞞技術、工藝、材料所產生的職業危害而采用的違法行為,根據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第四十八條規定,具體27、細化標準為:(1)發現1處隱瞞技術、工藝、材料所產生的職業危害而采用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2)發現2處隱瞞技術、工藝、材料所產生的職業危害而采用的,處10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的罰款;(3)發現3處以上隱瞞技術、工藝、材料所產生的職業危害而采用的,處1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又如,對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設備或者材料的違法行為,根據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第四十八條規定,具體細化標準為:(1)使用1臺(套)明令禁止使用的設備或者材料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2)使用2臺(套)明令禁止使用的設備或者材料的,處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3)使用3臺(套)以上明令禁止使用的設備或者材料的,處2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請指正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