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法規要求、主要作用及要素培訓課件(76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57685
2023-09-26
76頁
2.83MB
1、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介紹,主要要素,一、標準化建設相關法規要求二、標準化與OHSMS的區別三、標準化主要作用四、標準化主要要素,一、標準化建設相關法規要求,(一)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3號)全面開展安全達標。深入開展以崗位達標、專業達標和企業達標為內容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凡在規定時間內未實現達標的企業要依法暫扣生產許可證和安全生產許可證,責令停產整頓;對整改逾期未達標的,地方政府要予以關閉。,(一)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通知(國發201023號)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部門、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有關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要按職責分工,對當地企業包括中2、央和省屬企業實行嚴格的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和管理,組織對企業安全生產狀況進行安全標準化分級考評評價,評價結果向社會公開,并向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擔保業等主管部門通報,作為企業信用評級的重要參考依據。,(一)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通知(國發201023號)建立完善企業安全生產預警機制。企業要建立完善安全生產動態監控及預警預報體系,每月進行一次安全生產風險分析。出現事故征兆要立即發布預警信息,落實防范和應急處置措施。,(二)國務院安委會關于深入開展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安委20114號)煤礦要在2011年底前,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企業要在2012年底前,非煤礦山和冶金、機3、械等工貿行業(領域)規模以上企業要在2013年底前,冶金、機械等工貿行業(領域)規模以下企業要在2015年前實現達標,(三)關于深入開展全國冶金等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安委辦201118號)全面實現安全達標。工貿企業全面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實現企業安全管理標準化、作業現場標準化和操作過程標準化。2013年底前,規模以上工貿企業實現安全達標;2015年底前,所有工貿企業實現安全達標。,(四)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做好安全生產許可證延期換證工作的通知”(安監總政法2008127號)明確要求:“要結合換證工作,積極推動生產企業安全標準化活動。對已經取得安全標準化企業證書的企業4、,當其提出安全生產許可證延期申請時,可直接辦理延期換證手續”。,區安監安排公司12年第三季度末前完成標準化建設,二、標準化與OHSMS的關系,(一)相同點:都是現代安全生產管理模式 PDCA動態循環 要素化管理 第三方審核 頒發證書,Page 13,(二)不同點:,三、標準化主要作用,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規范安全生產工作的必要途徑 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規定明確要求,要嚴格企業安全管理,全面開展安全達標。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也是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主體,要通過加強企業每個崗位和環節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充分調動企業及其主要負責人在內的全體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自覺承擔安全生產管理的5、各項工作和相應的責任,不斷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進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到位。進一步明確了安全生產工作干什么和怎么干的問題,能夠更好地引導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持續改進提高安全管理水平。,1,體現安全管理先進思想、提升企業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 安全生產標準化是在傳統的質量標準化基礎上,根據我國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企業生產工藝特點和中國人文社會特性,借鑒國外現代先進安全管理思想,強化風險管理,注重過程控制,做到持續改進,比傳統的質量標準化具有更先進的理念和方法,比引進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有更具體的實際內容,形成了一套系統的、規范的、科學的安全管理體系,是現代安全管理思想和科6、學方法的中國化,有利于形成和促進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促進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2,強化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工作的長效制度 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涵蓋了增強人員安全素質、提高裝備設施水平、改善作業環境、強化崗位責任落實等各個方面,是一項長期的、基礎性的系統工程,有利于全面促進企業提高安全生產保障水平搞好安全生產的基礎保障、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徑。,3,有效預防控制風險、防范事故發生的重要手段 有效防范事故發生的重要手段。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能夠進一步規范從業人員的安全行為,提高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升了設備設施的本質安全程度,促進現場各類隱患的排查治理,推進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建設,有效防7、范和堅決遏制事故發生,促進全國安全生產狀況持續穩定好轉。,4,四、標準化主要要素,(一)考評分級標準,(二)考評審核公告,一級企業由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審核公告;二級企業由企業所在地省級安全監管部門審核公告;三級企業由所在地設區的市級安全監管部門審核公告。,(三)考評程序,(四)政府頒發的證書及牌匾,(五)證書有效期,安全生產標準化企業證書和牌匾有效期為3年。期滿前3個月,企業可按規定申請延期,換發證書、牌匾。,(六)等級撤銷,取得標準化證書的企業,在證書有效期內發生下列行為的,由原審核單位公告撤銷其安全生產標準化企業等級:1.在評審過程中弄虛作假、申請材料不真實的;2.不接受檢查、抽查的;3.遲8、報、漏報、謊報、瞞報生產安全事故的;4.大型企業集團、上市集團公司一級企業發生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或所屬成員企業10%以上發生死亡生產安全事故的;一級、二級、三級企業發生人員死亡生產安全事故,半年內須申請復評,復評不合格的;6.企業再次發生人員死亡生產安全事故的。,(七)取證后保持,企業取得安全生產標準化證書后,每年應對本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實施情況至少進行一次自我評定,并形成自評報告,及時發現和解決生產中的安全問題,持續改進,不斷提高安全生產水平。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年度自評報告須按有關規定抄送相應的安全監管部門。,(八)標準化建設步驟,1、建立標準建立健全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規章制度9、和安全操作規程;2、落實標準各生產環節和相關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規、規章、規程等規定;3、完善標準各生產環節和相關崗位的安全工作,達到和保持規定的標準,做到持續改進。,13 績效評定和持續改進,核心要求,根據實際,制定總體和年度安全生產目標;按照職能,制定安全生產指標和考核辦法。,1 目標,規范要求,2 組織機構和職責,2.1 組織機構,規范要求,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2 組織機構和職責,2.2 職責,規范要求,企業主要負責人全面負責安全生產工作,并履行安全生產義務。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各級單位、部門和人員的安全生產職責。,3 安全生產投入,規范要求,建立安10、全生產投入保障制度;按規定提取安全費用,專款專用;建立安全費用臺賬。,建立識別獲取適用的法規標準的制度,明確主管部門,確定獲取的渠道、方式,及時識別和獲取;各職能部門及時識別和獲取,及時提供并匯總;及時傳達給從業人員;及時轉化為本單位的規章制度。,4 法律法規和安全管理制度,規范要求,4.1 法律法規、標準規范,4 法律法規和安全管理制度,4.2 規章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發放到相關工作崗位;規范從業人員的生產作業行為。,規范要求,4 法律法規和安全管理制度,4.2 規章制度,安全生產職責安全生產投入文件和檔案管理隱患排查與治理安全教育培訓特種作業人員管理設備設施安全管理,建設項目安11、全設施“三同時”管理生產設備設施驗收管理生產設備設施報廢管理施工和檢維修安全管理危險物品及重大危險源管理作業安全管理相關方及外用工管理職業健康管理防護用品管理應急管理事故管理等,4 法律法規和安全管理制度,4.3 操作規程,編制崗位安全操作規程;發放到相關崗位。,規范要求,4 法律法規和安全管理制度,4.4 評估,每年至少一次;安全法規標準、規章制度、操作規程的執行情況;檢查評估。,規范要求,4 法律法規和安全管理制度,4.5 修訂,及時修訂;確保有效和適用;保證各崗位所使用的為最新有效版本。,規范要求,4 法律法規和安全管理制度,4.6 文件和檔案管理,嚴格執行文件和檔案管理制度。建立主要安12、全生產過程、事件、活動、檢查的安全記錄檔案;加強對安全記錄的有效管理。,規范要求,5 教育培訓,5.1 教育培訓管理,確定主管部門,定期識別需求,制定、實施教育培訓計劃,提供相應的資源保證;做好教育培訓記錄,建立教育培訓檔案,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和改進。,規范要求,5 教育培訓,5.2 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教育培訓,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具備與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適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職。,規范要求,5 教育培訓,5.3 操作崗位人員教育培訓,對操作崗位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生產技能培訓,未經安全教育或培訓考核不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新入廠(礦)人員“三級”安13、全教育,“四新”人員,轉崗、離崗人員安全教育,特種作業資格。,規范要求,5 教育培訓,5.4 其他人員教育培訓,對相關方的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作業人員進入作業現場前,由作業現場所在單位對其進行進入現場前的安全教育培訓。外來參觀、學習等人員進行有關安全規定、可能接觸到的危害及應急知識的教育和告知。,規范要求,5 教育培訓,5.5 安全文化建設,采取多種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動,引導全體從業人員的安全態度和安全行為,逐步形成安全價值觀。,規范要求,6 生產設備設施,6.1 生產設備設施建設,所有設備設施符合有關法規標準要求,安全設備設施“三同時”;對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總體開工方案、14、開工前安全條件確認和竣工驗收等階段進行規范管理;執行變更管理制度,履行變更程序,隱患控制。,規范要求,6 生產設備設施,6.2 設備設施運行管理,專人負責管理,建立臺賬,定期檢維修,對安全設備設施制定檢維修計劃;檢維修前制定方案,檢維修過程中隱患控制措施并監督檢查;安全設備設施不得隨意拆除、挪用或棄置不用;因檢維修拆除的,采取臨時安全措施,檢維修完畢后立即復原。,規范要求,6 生產設備設施,6.3 新設備設施驗收及舊設備拆除、報廢,執行到貨驗收和報廢管理制度,使用質量合格、設計符合要求的設備設施;按規定拆除、處置生產設備設施。拆除涉及危險物品的設備設施,須制定危險物品處置方案和應急措施,嚴格按15、規定實施。,規范要求,7 作業安全,7.1 生產現場管理和生產過程控制,對生產過程及物料、設備設施、器材、通道、作業環境等存在的隱患進行分析和控制。對危險性較高的作業活動實施作業許可管理;爆破、吊裝等危險作業時安排專人進行現場安全管理。,規范要求,7 作業安全,7.2 作業行為管理,對作業行為隱患、設備設施使用隱患、工藝技術隱患等進行分析,采取控制措施。,規范要求,7 作業安全,7.3 警示標志,在有較大危險因素的作業場所和設備設施上,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在設備設施檢維修、施工、吊裝等作業現場設置警戒區域和警示標志,在檢維修現場的坑、井、洼、溝、陡坡等場所設置圍欄和警示標志。,規范要求,716、 作業安全,7.4 相關方管理,執行相關方管理制度,對其資格預審、選擇、服務前準備、作業過程、提供的產品、技術服務、表現評估、續用等進行管理。建立合格相關方的名錄和檔案,識別風險,采取控制措施;對進入同一作業區的相關方進行統一安全管理。項目協議明確規定雙方的安全生產責任和義務。,規范要求,7 作業安全,7.5 變更,執行變更管理制度,對永久性或暫時性的變化進行有計劃的控制;變更的實施應履行審批及驗收程序,并對變更過程及變更所產生的隱患進行分析和控制。,規范要求,8 隱患排查和治理,8.1 隱患排查,組織事故隱患排查工作,對隱患進行分析評估,確定隱患等級,登記建檔,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隱患排17、查的時機;隱患排查前應制定排查方案。,規范要求,8 隱患排查和治理,8.2 排查范圍與方法,范圍包括所有與生產經營相關的場所、環境、人員、設備設施和活動;采用綜合檢查、專業檢查、季節性檢查、節假日檢查、日常檢查等方式。,規范要求,8 隱患排查和治理,8.3 隱患治理,制定隱患治理方案(內容),對隱患及時進行治理(措施);重大事故隱患在治理前應采取臨時控制措施并制定應急預案;對治理情況進行驗證和效果評估。,規范要求,8.3 隱患治理,目標和任務方法和措施經費和物資機構和人員時限和要求,隱患治理方案,工程技術措施 本質安全管理措施 管理缺陷消除 教育措施 杜絕不安全行為防護措施 保障人員安全應急措18、施,隱患治理措施,8 隱患排查和治理,8.4 預測預警,根據生產經營狀況及隱患排查治理情況;運用定量的安全生產預測預警技術;建立體現企業安全生產狀況及發展趨勢的預警指數系統。,規范要求,8.4 預測預警,傳統的安全管理實質是被動的事后管理,過去企業的安全績效考評是根據各單位發生事故(尤其是傷亡事故)多少來評比的。現實可行的一種安全生產預警工作方法就是對企業定期排查出的安全隱患進行統計、分析、處理,并對隱患可能導致的后果進行定性分級,并結合安全投入、隱患治理、教育培訓、建章立制等因素,運用預測預警技術,建立預測模型,用數值定量化表示企業安全生產現狀和趨勢,這種數值可稱為安全生產預警指數,同時形成19、可直觀的、動態的表征企業當前安全生產狀況及未來安全生產發展趨勢的安全生產預警指數圖。,8.4 預測預警,1.與企業日常隱患排查工作相結合;,2.將隱患排查結果進行分析、計算,生成安全生產預警指數圖;,3.利用預測理論,建立數學模型,定量表示未來安全生產發展趨勢;,4.根據安全生產預警指數圖和安全生產趨勢圖,對事故征兆的發展趨勢采取不同措施;,對可能造成損失的事件及時進行整改,分析規律,防范同類事件的發生。,8.4 預測預警,數據判斷,等級判斷,統計值計算,系數修正,安全生產預警指數的計算,9 重大危險源監控,9.1 辨識與評估,規范要求,重大危險源辨識;重大危險源安全評估。,9.1 辨識與評估20、,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 182182009)關于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管協調字200456號)文件中對重大危險源的范圍進行了擴展,除危險化學品類的重大危險源外,還給出了壓力管道、鍋爐、壓力容器、煤礦(井工開采)、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和尾礦庫這六類重大危險源需要申報登記的標準。,9 重大危險源監控,9.2 登記建檔與備案,規范要求,對確認的重大危險源及時登記建檔;按規定備案。,9 重大危險源監控,9.3 監控與管理,規范要求,建立健全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技術措施。,10 職業健康,10.1 職業健康管理,規范要求,提供工作環境和條件,配備相適21、應的設施、工具;定期檢測,告知,存入檔案;設置報警裝置,制定應急預案,配置現場急救用品、設備,設置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存放地點,專人負責,定期校驗和維護;經常性檢維修,定期檢測。,10 職業健康,10.2 職業危害告知和警示,規范要求,訂立勞動合同時,告知,并在勞動合同中寫明;采取有效方式宣傳;設置警示標示和警示說明。,10 職業健康,10.3 職業危害申報,規范要求,按規定,及時、如實向當地主管部門申報生產過程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并依法接受其監督。,11 應急救援,11.1 應急機構和隊伍,規范要求,建立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構,或指定專人負責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建立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22、,或指定專兼職應急救援人員,可與附近具備專業資質的應急救援隊伍簽訂服務協議。,11 應急救援,11.2 應急預案,規范要求,制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針對重點作業崗位制定應急處置方案或措施;報當地主管部門備案,通報有關應急協作單位;定期評審應急預案,及時修訂和完善。,11 應急救援,11.3 應急設施、裝備、物資,規范要求,建立應急設施;配備應急裝備;儲備應急物資;進行經常性的檢查、維護、保養。,11 應急救援,11.4 應急演練,規范要求,組織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對演練效果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修訂完善應急預案。,11 應急救援,11.5 事故救援,規范要求,發生事故后,立即啟動相關應急23、預案,積極開展事故救援。,12 事故報告、調查和處理,12.1 事故報告,規范要求,按規定及時向上級單位、政府有關部門報告;妥善保護事故現場及有關證據;必要時向相關單位和人員通報。,12 事故報告、調查和處理,12.2 事故調查和處理,規范要求,成立事故調查組,明確其職責與權限,進行事故調查或配合上級部門事故調查;分析事故的直接、間接原因和事故責任,提出整改措施和處理建議,編制事故調查報告。,13 績效評定和持續改進,13.1 績效評定,規范要求,每年至少一次對安全生產標準化實施情況進行評定;主要負責人全面負責,形成正式文件,并將結果通報,作為年度考評的重要依據;發生死亡事故后重新進行評定。,13 績效評定和持續改進,13.2 持續改進,規范要求,根據安全生產標準化的評定結果和安全生產預警指數系統所反映的趨勢,對安全生產目標、指標、規章制度、操作規程等進行修改完善,持續改進,不斷提高安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