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標準化與農產品安全生產培訓課件(78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57732
2023-09-26
78頁
3.54MB
1、農業標準化 與農產品安全生產,2012年2月28日,主要內容,第一個部分 農業標準化第二個部分 農產品安全生產,農業標準化生產圖,第一部分 農業標準化生產,農業標準化是現代農業發展標志,只有把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納入標準化軌道,才能加快農業從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才能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和經營水平,才能完善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管理體系和服務體系。,農業標準化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技術基礎,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前提,是實現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內容。,各方面的高度關注,(1989)-(1991)1999年,農業部、財政部啟動了“農業行業標準財政專項計劃”(3000萬)2003年5月,農業部2、啟動“農業七大體系”建設將農業標準化體系納入其中2006年7月,農業部部署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中指出,全面實行農業標準化已成為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主攻方向,各方面的高度關注,2001年,溫家寶總理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過程中指出,農業標準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2003年4月,回良玉副總理在關于全面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實施過程中指出,農業標準化和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治本之策。,各方面的高度關注,2007年4月23日,中央政治局組織集中學習,將“農業標準化和食品安全”作為主題,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解決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3、必須加快實施農業標準化。沒有農業標準化,就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食品安全保障。,總書記強調農業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性,農業標準化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技術基礎,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前提,是實現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內容。胡錦濤總書記強調:實施農業標準化,保障食品安全,是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任務。要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提高對實施農業標準化和保障食品安全重大意義的認識,扎扎實實做好工作,切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央一號文件每年都在提農業標準化2004年: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4、全水平。進一步加強農業標準化工作,深入開展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推進菜籃子產品標準化生產。發展園藝作物標準生產基地和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開展標準化創建活動,各方面的高度關注,農業標準化管理體系,質量技術監督機構,行業標準管理機構,國家質監局,省質監局:質量處、監督管理處、計量處、認證處等州農業標準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縣質監局:標準計量與認證科、質量監督科(稽查科)、標準化科等,國家農業標準化行業管理機構,省農業標準化行業管理機構,州農業局: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行政管理部門:法規司、質量管理司、執法督查司等,事業單位:標準化研究院、標5、準化管理委員會等,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漁業局、種 植業管理局、畜牧局、獸醫局、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等,林業局:植樹造林司、森林資源管理司、政策法規司、科學技術司,省農業廳: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省林業局:植樹造林司、森林資源管理司,縣農業局,一、農業標準化概念,1.標準 為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行為活動或其結果共用的和重復使用的規則、指導原則或特性進行規定的文件,必須是經協商一致制定并經一個公認機構批準。以科學技術和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以促進最大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為目的,2、農業標準 評價農產品質量的技術依據,是農產品生產加工、質量檢驗、分等定價、選購驗收、洽談貿易的技術準則6、。(生產經營行為)3、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制定和發布的,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強制性技術規范。,農業標準化概念,農業標準化概念,4.農業標準化 包括組織制定農業標準、實施推廣農業標準和對農業標準的實施進行監督的全過程。涵蓋 產地環境的檢測檢驗 農業投入品的選用 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儲運等技術規程 產品質量檢測檢驗等環節產品質量安全的管理技術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一項綜合性技術基礎工作,農產品標準化生產 按照標準要求,對農產品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進行全過程規范和控制。,二、農業標準化的作用與分類,(一)功能作用 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的重要支撐(標準、監管、執法、認證、檢測7、五大體系)規范和統一農產品生產經營管理行為的技術依據評價農產品安全水平高低和質量優劣的重要尺度農業行政執法的重要保障引導農產品生產、加工和消費的重要指南消除國際貿易中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重要技術手段,(二)農業標準的分類按層級分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按行業分種植、畜牧、漁業、林業、水利、煙草等按執行性質分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農業標準化的作用與分類,(三)按農業標準自然屬性和功能定位分類安全衛生類標準農殘、獸殘、重金屬污染和病源微生物限量標準及檢驗檢測方法標準農業資源環境類標準動植物資源、農業水資源、耕地資源、草地資源、農產品產地環境(含養殖環境)、生態環境等標準農業投入品類標準8、種苗、農藥、肥料、畜禽品種、漁用苗種、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標準,農業標準化的作用與分類,動植物防疫檢疫類標準動植物檢疫與防疫、診斷與防治等方面的標準管理規范類標準農業投入品安全使用準則,農產品安全控制規范(GAP、GMP、GVP、HACCP),農產品包裝、標識、貯運等方面的標準品質規格類標準制定大宗農產品、優勢農產品質量要求、規格的分等分級,質量安全評價方法標準,農業標準化的作用與分類,生產規程類標準規范農業生產、加工過程種植、養殖、采摘、捕撈、保鮮加工等操作技術規程分析測試方法類標準農業生態環境、農藥肥料等農業投入品、農產品成分等的分析與測試技術標準名詞術語類標準包括農產品質量及其安9、全的名詞、術語等方面標準,農業標準化的作用與分類,三、關于標準化生產的認識問題,長久以來,農業標準化工作重制定、輕實施重產品抽檢、輕標準的宣傳與推廣追根溯源還是一個認識問題推廣和引導農產品生產者實施標準則是政府和各相關職能部門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也是各級農業部門的重要工作和職責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法定要求(安全法),發展:事物由小到大、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變化,發展(Development)是哲學術語,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簡到繁,由低級到高級,由舊物質到新物質的運動變化過程。事物的發展原因是事物聯系的普遍性,事物發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即事物的內因。唯物辯證法認為,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10、是物質的根本屬性,而向前的,上升的,進步的運動即是發展。發展的本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即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發展的重要內涵,生物學上,發展指自出生到死亡的一生期間,在個體遺傳的限度內,其身心狀況因年齡與學得經驗的增加所產生的順序性改變的歷程,發展一詞的內涵有四個要點:(1)發展包括個體身體與心理兩方面的變化;(2)發展的歷程包括個體的一生;(3)影響個體身心發展者有遺傳、年齡、學習經驗等因素;(4)個體身心發展是順序性的,順序只是由幼稚到成熟的單向性,而無可逆性。狹義言之,發展指自出生到青年期(或到成年期)的一段期間,個體在遺傳的限度內,其身心狀況因年齡與學得經驗的增加所產生的順序性11、改變的歷程。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五個統籌”,“五個統籌”,統籌城鄉發展就是要更加注重農村的發展,解決好“三農”問題,堅決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實行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一般是指以社會化生產為主要特點的城市經濟和以小生產為主要特點的農村經濟并存的經濟結構。我國城鄉二元12、經濟結構主要表現為:城市經濟以現代化的大工業生產為主,而農村經濟以典型的小農經濟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衛生和教育等基礎設施發達,而農村的基礎設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費水平遠遠高于農村;相對于城市,農村人口眾多等。這種狀態既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結構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這些國家相對貧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進程,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實現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向現代經濟結構的轉換。,提高認識,1、實施推廣標準是制定標準的根本目的制定農業技術標準,首先,要做廣泛的調查研究第二,要進行深入的實驗驗證第三,要大范圍地征求意見標準制定的過程,也就是各種技術選擇、優化和集成的過程,更是各種技術滿足大范13、圍、大面積推廣示范和發揮群體效應的過程。,提高認識,2、實施推廣標準是一項重要的科普活動我國農業生產個體小,規模不大,廣大生產者技能差先進的科技知識和成果難以短時間大面積推廣使用使用過程中常因使用者技能差異而導致效果差距大,將各種先進的農業科技知識和最新的農業科技成果統一制定成技術標準,是消除各種先進技術和科技成果在實施推廣過程中變形、走樣的重要措施,也是解決實施推廣行為主體資質不一的有效辦法。,提高認識,3、實施推廣標準是確保質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措施安全優質的農產品是生產出來的,而不是檢驗出來的農產品的安全保證,除品種原因和環境條件,主要取決于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規范化程度,即標準化水平如果:農14、業投入品都能符合標準規定并嚴格按照標準合理使用所有的生產過程和農藝活動都能按照生產技術規范操作產品上市銷售前都嚴格按照標準規定的休藥期、間隔期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應當說是有保障的,4、實施推廣標準是實現農業“三增”的重要途徑農業增效的途徑產品增加;質量提高農民增收的途徑增產提質,實現高產優質優價;節本降耗,減少支出農產品競爭力增強的途徑按標生產,競爭力增強;優等品率高,價高暢銷,提高認識,四、推進農業標準實施推廣的前置條件,1.過程標準要全首先,農產品生產全過程和每個環節須有統一標準其二,各個環節標準之間必須相互配套和銜接第三,標準之間的技術水準和對接口徑要高度一致,防止在實施過程中標準脫節,技15、術脫鉤,讓生產者難以選擇和把握(如餃子標準),前置條件,2.操作性要強簡化明了,通俗易懂,一目了然 如農獸藥使用技術規范必須明確農產品及病蟲害類型,藥物及施用濃度、時間、間隔期、次數等過去的教訓缺少標準的使用者即農民的參與脫離實際,操作性差 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不高,前置條件,3.推廣效益要顯著從產量上講,應當比傳統常規方法增產10-15從品質角度講,優等品率應提升20從生產成本上講,應當比傳統方法節約5-10從人力耗費上講,應當節約勞動力10從資源利用上,應當是可持續合理的開發利用;食用農產品的安全合格率應達到或95 100,前置條件,4.要便于相互借鑒 中國國情農業生產活動依靠傳、幫、帶和16、互相學習借鑒 要求標準化的生產技術簡明扼要,不需專門培訓成功典范地膜覆蓋技術,拋秧技術科技含量高操作簡便效益顯著適用范圍廣配套措施到位,五、做好標準實施推廣的政策導向問題,1.必須與農業生產方式相適應 宜以行政區域或生態環境相近的地域為界線進行須圍繞地方的主導產品或支柱產業進行須結合糧、棉、油等農業生產基地建設進行須圍繞農業產業化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進行,政策導向問題,2.必須與農業行政執法工作相結合農業的標準,帶有技術法規性質 農獸藥、飼料、種子等質量安全標準為強制性標準農獸藥使用準則、動植物防疫檢疫規范等是農藥條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實施細則無公害食品行業標準,其產地環境和產品安全為強制性17、標準,是農產品生產的前提和市場準入的條件,農業強制性的技術標準,作為農業行政執法的技術依據和技術支撐,要充分利用行政執法手段,予以實施和推廣,確保農業標準的全面貫徹和全程實施,政策導向問題,3.必須與農業貿易相適應 標準是貿易的產物,為貿易服務農業標準的實施推廣,要滿足兩個基本需要國內貿易需要服務于農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服務于農業的市場化和商品化服務于農產品的優質化和品牌化 國際貿易需要符合國際慣例符合進口國的通行做法做到過程可追溯,質量可考核,貿易可對接,政策導向問題,4.必須與農業科技活動相一致 農業標準化的過程,就是先進農業科技成果和實踐經驗相互融合、相互優化的過程 農業標準實施推廣和18、農業科技推廣活動是互為支撐,互為前提,互為依存,互相促進,六、標準化生產主要模式,基地示范型 市場準入型 認證促進型 龍頭企業型 行業自律型 品牌創建型 產銷對接型 種養大戶型,1.基地示范型,特征以政府推動為主,以項目實施的方式進行方式“政府基地農戶”型“政府協會基地農戶”型“政府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型主要措施一是政府制定規劃二是科學選定標準三是廣泛進行培訓四是積極創辦樣板,適合由政府部門牽頭實施的商品糧、棉、油基地建設、優勢農產品產業帶開發、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主要模式,2.市場準入型,特征涉及安全、衛生方面的標準必須強制執行 在標準實施結果考核上達到法律、法規規定的最低準入條件對農產19、品的生產而言主要是農藥殘留、獸藥殘留方面的規定和市場準入要求基本方面一是標準強制二是實施自律三是檢查例行四是處罰嚴厲,主要模式,3.認證推動型,特征通過專門技術機構,按照相應程序,促進使用者推行標準,通過檢查做出科學評價,頒發證明貫標標志世界各國普遍推崇,國家積極倡導和推行 標準實施率和實施效果的到位率都接近100 主要環節一是科學選定標準二是全員培訓貫標三是全程考核驗收四是頒證與監督,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主要模式,4.龍頭企業帶動型,特征龍頭企業利用資金和品牌,通過標準化手段,將企業的加工、貿易行為和周邊的散戶農民生產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合約的方式,形成“生產技術品牌資金”相融20、的利益共同體主要的內容打造品牌、濃縮標準、簽約實施、按標收購適合商品化、產業化比較發達的地區和行業特別適合于出口基地、菜籃子產品生產基地,主要模式,5.行業自律型,特征行業協會通過標準將產銷有機銜接起來,運用協會的技術與組織資源,將規模做大、品牌作響,市場做活主要的措施第一,摸清行情和優勢第二,選準技術和標準第三,加強培訓和督導第四,統一品牌和銷售,主要模式,6.產地品牌創建型,特征圍繞知名品牌和產品,通過標準化的手段和統一的標準實施推廣,將品牌產品規模做大、質量做強、效益做高主要措施一是挖掘和打造品牌(三品一標)二是配套制定標準三是加強培訓和技術指導四是統一包裝上市和銷售,主要模式,7.市場21、產銷對接型,特征產銷雙方根據生產實際和市場需求,簽訂合作協議最為成功有效的標準實施推廣模式 通過消費拉動生產,通過市場需求促進生產標準化 主要措施首先是訂立合同第二步是建立相互檢查方式第三步是共同確認上市標識 第四步是加強監督和信息反饋,主要模式,8.專業合作社型,最具推廣價值,符合中國的國情和實際 是解決千家萬戶的散戶農產品生產者質量安全管理的最有效辦法主要做法有一是瞄準市場 二是選定標準 三是過程控制 四是分級銷售,主要模式,標準化的問題標準體系:數量少;水平低;適用性差;標準的實施:制定與實施嚴重脫節(一)標準的制修訂1、農業部從2010年起,每年400個以上,近三年將農殘標準從800個22、增達7000個。2、我省每年40個省級農業地方標準制修訂3、各市州縣進行“區域標準”的制修訂十二五規劃:按我省十大產業進行規劃,從種子種苗、生產加工到產后包裝儲運等,312項。,七、農業標準化現狀與任務,(二)標準的實施省質監局:國家、省、市縣、鄉鎮等各級示范基 地(驗收)省農業廳:農業部標準化示范區、園藝作物標準園、三品一標基地、高產創建活動(建設)的糧油標準化基地、高標準農田等2009年:啟動省級標準化基地項目2010年:現代農業產業基地2011年:整建制、全地域推進,現狀與任務,(三)標準的監督1、強制性標準必須嚴格實施-有關質量安全的生產技術規程、包裝等2、實施產地準出制度、追溯制度323、質檢體系的不斷健全和完善-國家十一五規劃啟動省、縣級質檢體系建設-國家十二五規劃將繼續加大能力建設的投入,現狀與任務,第二部分 農產品安全生產,主要內容,農產品品牌的基本理念農產品品牌的現狀與問題農產品安全生產及措施,一、基本理念,品牌的概念(是產品的靈魂)品牌是競爭力的象征品牌是信譽的保證品牌是價值的外在體現品牌是個性化優勢的彰顯品牌更是綜合實力的展示品牌是培育和穩定消費群體的重要措施,品牌是一個綜合概念,它可以是一個名字,一個術語,一個符號或一個特殊的標志。創建品牌的目的,是對產品和服務進行美化和升級,是一種無形資產增值的過程,最終目的是實現自我優勢與特點的充分展現,達到群雄獨樹一幟和唯24、我最佳的社會效果。,對一個企業來說品牌是競爭力品牌是管理、技術、人才、資金和發展潛力集中反映對一個地區來說品牌是資源優勢品牌是地域經濟和區位優勢的重要表達載體對一個國家來說品牌是綜合國力品牌是科學進步、管理先進和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象征對一個產業和行業來說品牌是引領產業發展的機車頭品牌是產業素質和行業水平的客觀反映對消費者來說買品牌就是買“放心”、買“身份”-,農產品主要品牌,三品一標(無公害、綠色、有機、地理標志)三標(中國馳名商標、四川著名商標、證明商標)名牌評定 1997年之前主要是評優農業部部優產品;農博會金獎、銀獎、銅獎和優秀獎1999年改革評優為名牌產品認定農業部關于創建名牌農產25、品的意見 1999年、2001年的中國農博會上認定了一大批名牌農產品,各地也相繼開展了省級名牌農產品的認定 中國名牌農產品:2006、2007年農業部認定196個,三年已到期 四川名牌產品:延續評選中,認證、登記、評估評選,國際通行的認證包括產品認證和體系認證 產品認證(如無公害、綠色、有機)是對終端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進行評價;體系認證(如GAP)是對生產條件保證能力進行評價。產品認證突出檢測,體系認證重在過程考核。農業方面主要是終端產品質量安全認證。登記保護(知識產權范疇)原產地保護、農產品地理標志評估評選 研究機構,專家委員會,網絡、行業協會評選等,國內農產品認證基本類型,國際通行的認證包括26、產品認證和體系認證產品認證是對終端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進行評價體系認證是對生產條件保證能力進行評價產品認證突出檢測,體系認證重在過程考核農業方面主要是產品認證,即終端產品質量安全認證“三品”認證無公害農產品 綠色食品 有機食品,國內農產品認證基本類型,體系認證:“三P”認證GAP(Good Agriculture Practic,良好農業操作規范):適用于種植業產品的生產過程認證,打造知名生產基地和企業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良好生產規范):適用于農產加工品和獸藥等農業投入品的生產過程認證,培育知名生產加工企業HACCP(Hazard Analysis an27、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與關鍵點控制):適用于畜禽水產養殖業及其加工業生產過程認證,打造知名生產基地、養殖大戶和龍頭企業,無公害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是指使用安全的農業投入品,按照規定的技術規范生產,產地環境、產品質量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并使用特有標志的安全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新定位-是農業部門的重要工作職責,無公害農產品已成為一個國家品牌,是政府對農產品質量的安全承諾,是農業部門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一個重要推動載體和管理績效表達平臺,代表著農業部門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一個基本法制管理要求 和基本市場準入標準,綠色食品,綠色食品,是指產自優良環境,按照規定的技術規28、范生產,實行全程質量控制,產品既安全又優質并使用專用標志的食用農產品及加工品。,有機食品,在農業領域,即有機農產品是指按照規定的技術規范生產,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獸藥、肥料、飼料添加劑等物質,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品,并使用特定標志的農產品及加工品。,有機食品生產,是一種親環境、追求農產品生產消費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業生產方式,農產品地理標志,指來源于特定地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征主要取決于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因素,通過有關部門登記,許可使用農產品地理標志,并以地域名稱冠名的初級農產品。,2008/2/1農業部部長令: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三品一標發展方向,二、現狀與問題,現狀(截29、止2010年底)“三品一標”、商標注冊量穩步上升 優勢特色效益農業品牌知名度增強 地理標志推動特色效益農業發展,問題:,普通牌子多,知名品牌少;企業品牌多,區域品牌少;品牌數量多,產業規模小。,思維不寬,手段不多(誤區:商標、農事節慶、展覽會、包裝)認識不足,知識不夠(有意識,無認識),1、農業品牌最具有國家競爭力 品牌的根本是差異化。豐富的農業資源,最時尚最能提供優質生活環境、方式和品質的農業產業,與工業品牌相比更具優勢。2、品牌消費是社會發展的趨勢 后工業時代、后城市化消費時代是生活在現實和虛幻世界之中,符號(即品牌)和文化消費將成為21世紀消費的主流 3、改變“三農”現狀的需要 擺脫農產30、品低價,獲得品牌附加值,甚至成為奢侈品。4、農業部門是培育農業品牌的主體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八條(發展優質農產品):國家引導、推廣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鼓勵和支持生產優質農產品。國務院三定方案(農業部):對農產品進行培育、保護。,優勢和意義,三、農產品安全生產,思路:以“三品一標”引領農業品牌化,通過農業品牌化推動農業標準化,提升農產品質量和效益。原則:政府推動、部門引導、企業為主體目標:圍繞當地主要農特產品,以“三品一標”(無公害、綠色、有機、地理標志)為主要載體,以“三品農業”(品種、品質和品牌)為主線,輔以品牌評估和宣傳等活動,經過五至十年,培育和打造一批當地農產品知名品牌。,、無公害農產品31、基礎要求1、產地環境要符合相應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的標準要求;2、產品符合無公害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3、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技術規程管理和生產農產品。,、綠色食品所具備的條件1、產品或產品原料產地必須符合綠 色食品生態環境質量標準;2、農作物種植、畜禽飼養、水產養殖及食品加工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3、產品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產品標準;4、產品的包裝、貯運必須符合綠色食品包裝貯運標準。,有機產品生產的基本要求1、生產基地在最近三年內未使用過農藥、化肥等違禁物質;2、種子或種苗來自于自然界,未經基因工程技術改造過;3、生產基地應建立長期的土地培肥、植物保護、作物輪作和畜禽養殖計劃;4、生產基32、地無水土流失、風蝕及其他環境問題;5、作物在收獲、清潔、干燥、貯存和運輸過程中應避免污染;6、從常規生產系統向有機生產轉換通常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新開荒地、撂荒地需至少經12個月的轉換期才有可能獲得頒證;7、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必須有完善的質量控制和跟蹤審查體系,并有完整的生產和銷售記錄檔案。,以綠色食品為例,安徽省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 生產基地管理技術規程由安徽省農委綠色食品管理辦公室提出。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發布1 范圍2 規范性引用文件3 術語和定義4 基地管理5 栽培管理6 收獲、運輸、儲藏 7 組織管理 8 技術培訓服務9 產業化經營,1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綠色食品原料(水稻)33、標準化生產基地管理中水稻的有關術語、定義、生產和管理,以及收獲、運輸、儲藏等的要求。本標準適用于安徽省綠色食品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的管理。,2 規范性引用文件GB3095-1996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15618-1995 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5084 農田灌溉水質量標準GB9137 保護農作物的大氣污染物最高允許濃度GB4404.1 糧食作物種子、禾谷類NY/T391 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NY/T393 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394 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NY/T1056 綠色食品 貯藏運輸準則NY/T419 綠色食品 大米NY/T 658 綠色食品 包裝通用準則,3 術語和定義3.134、 綠色食品3.2 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是指產地環境質量符合綠色食品有關技術條件要求,按綠色食品技術標準、生產操作規程和全程質量控制體系實施生產和管理,并具有一定規模的種植區域或養殖場。3.3 農家肥料系指各種有機肥料。它由含有大量生物物質、動植物殘體、排泄物、生物廢物等積制而成的。包括堆肥、漚肥、廄肥、沼氣肥、人畜糞、綠肥、作物秸稈肥、泥肥、餅肥等。施用的農家肥必須經過高溫發酵。3.4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及其代謝產物防治植物病原菌、害蟲和雜草的方法。3.5 農業防治運用各種農業調控措施,壓低病原物數量,提高植物抗病性,創造有利于植物生長發育而不利于病蟲草害發生的環境條件。3.635、 有機合成農藥 由人工研制合成,并由有機化學工業生產的商品化的一類農藥,包括中等毒和低毒類殺蟲殺螨劑,殺菌劑,除草劑,可在A級綠色食品生產上限量使用。,4 基地管理4.1 基地環境:大氣、灌溉水、土壤4.2 農田基礎設施:基地集中連片,規劃合理,規模種植。4.3 邊界和保護:基地與外界設立明顯的邊際界限。基地及各生產單元在顯要位置設置基地標識牌。對基地地塊進行統一編號,基地分布圖詳細明了。4.4 管理及信息平臺:制定基地保護區管理辦法,建立相互制約的監督機制和獎懲制度。,5 栽培管理5.1 品種:禁止使用轉基因品種5.2 種子處理:曬種、選種、浸種消毒、催芽 5.3 育秧:秧田、適期播種、播種量、秧苗管理 5.4 本田栽秧:人工栽插、人工拋栽 5.5 肥水管理:基肥、追肥、水管 5.6 病蟲草害防治:防治原則、農藥選擇和使用,6 收獲、運輸、儲藏7 組織管理7.1 組織機構:成立領導小組、制定操作規程 7.2 管理制度:文檔管理、投入品管理、監督管理“五統一”生產管理制度:統一優良品種、統一生產操作規程、統一投入品供應和使用、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收獲,8 技術培訓服務培訓制度、培訓計劃。加快新技術,新品種推廣應用 9 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簽定收購合同,促進農民增收。基地對縣域經濟發展帶動作用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