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與事故預防及安全措施培訓課件(96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57733
2023-09-26
96頁
2.95MB
1、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與事故預防及安全措施,主要內容,事故預防理論與安全管理措施,安全生產標準化的概念,安全生產標準化 work safety standardization 通過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排查治理隱患和監控重大危險源,建立預防機制,規范生產行為,使各生產環節符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要求,人、機、物、環處于良好的生產狀態,并持續改進,不斷加強企業安全生產規范化建設(AQ/T9006 3.1),1,“安全標準化”是在吸收、借鑒國內外先進安全管理理念的基礎上,如發達國家OSHA、HSE管理體系、國內GB/T28001認證體系等,采用體系化的思想,遵循P2、DCA動態循環的運行模式,以風險管理為安全標準化的核心理念,強調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規范化、系統化、標準化,達到企業安全管理、安全技術、安全裝備、安全作業標準化及持續發展的目的,使企業安全管理真正上新臺階,實現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安全標準化的內容,采用的模式戴明模式(PDCA循環)(計劃、實施、檢查、改進),實施安全標準化的意義,國家的要求: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國發20042號)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3號)明確要求:企業全面開展安全達標。深入開展以崗位達標、專業達標和企業達標為內容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企業發展的需要:安全標準化體系是一個3、現代的、先進的、與國際接軌的以及企業持續發展所必須的新型管理模式。社會責任:企業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命脈,要建立社會發展,以人為本的理念,2,安全生產三個階段性目標Three steps objective,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2004)2007:穩定好轉stably change better礦山、危險化學品、建筑等事故多發狀況得到扭轉工礦事故死亡人數、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等指標均有一定幅度下降2010:明顯好轉obviously change better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數有較大幅度的下降2020:根本性好轉essential4、ly change better億元國內生產總值死亡率、十萬人死亡率等指標達到或者接近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安全生產標準化標準體系,3,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AQ/T 9006-2010,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通用規范AQ3013-2008,涂料生產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實施指南AQ 3040-2010,安全標準化評審標準體系,具體見安監總管三201193號及粵安監管三201159號,4,安全標準化評審標準體系要素統計,A級要素:12項(其中第12項為開放要素)B級要素:56項+若干開放性B級要素C級要素:175項+若干開放性C級要素否決A級要素條款:39項否決B級要素條款:26項二級企5、業增加條款:8項一級企業增加條款:4項,三級企業達標評審條件,1.已依法取得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相應安全生產行政許可;2.已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1年(含)以上,并按規定進行自評,自評得分在80分(含)以上,且每個A級要素自評得分均在60分(含)以上;3.至申請之日前1年內未發生人員死亡的生產安全事故或者造成1000萬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爆炸、火災、泄漏、中毒事故。,二級企業達標評審條件(行業先進),1.已通過安全生產標準化三級企業評審并持續運行2年(含)以上,或者安全生產標準化三級企業評審得分在90分(含)以上,并經市級安全監管部門同意,均可申請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企業評審;2.從事危險化學6、品生產、儲存、使用(使用危險化學品從事生產并且使用量達到一定數量的化工企業)、經營活動5年(含)以上且至申請之日前3年內未發生人員死亡的生產安全事故,或者10人以上重傷事故,或者1000萬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爆炸、火災、泄漏、中毒事故。,一級企業達標評審條件(國內先進),1.已通過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企業評審并持續運行2年(含)以上,或者裝備設施和安全管理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經集團公司推薦、省級安全監管部門同意,均可申請一級企業評審;2.至申請之日前5年內未發生人員死亡的生產安全事故(含承包商事故),或者10人以上重傷事故(含承包商事故),或者1000萬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爆炸、火災、泄漏、中毒事7、故(含承包商事故)。,18,1,2,轉變意識 強制性、自身需求 全員參與,3,實施考評 對照標準,梳理查找,自評、評審,持續改進,制定規劃 進度安排,資源保證,4,組織培訓 成立領導小組,職能分解,專業培訓,安全標準化建設程序及相關工作,1.初始評審1.委托服務2.貫標動員大會3.企業情況初步調查診斷4.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5.報告編制6.危險源辨識,評價,2.策劃6.法律法規識別、評價7.制定安全生產方針和目標8.安全生產職能分配9.安全標準化文件策劃10.安全標準化文件編寫培訓11.安全標準化文件編寫12.安全標準化文件修改和定稿,4.實施與運行15.安全標準化實施與運行,5.檢查與自評8、16.安全標準化內審員培訓17.安全標準化檢查與自評,3.培訓13.安全生產標準化通用規范及有關專業規范培訓14.安全標準化文件培訓,安全標準化建設程序及相關工作,6.改進與提高18.安全標準化改進與提高,7.申請外部評審19.提出考評申請20.考核準備21.考核及整改,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納入評審的危險化學品企業范圍1、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2、納入危險化學品安全使用許可的化工生產企業;3、劇毒化學品、易制爆危險化學品的經營企業;4、有固定儲存設施的其他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包括運輸工具加油站)。,5,評審程序(針對二、三級),整個程序為:,自評,申請,受理,評審,審核,公告,發證,企9、 業,評審組織單位,評審單位,1自評,企業應成立以主要負責人牽頭的自評工作組(不得少于3人,其中自評員不少于1人),對照評審標準開展自評,形成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自評報告,向評審組織單位報送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評審申請材料清單所列的文件、資料。,自評(現狀進行診斷),危化品企業可組織專家或自主選擇評審單位為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提供咨詢服務,對照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標準(安監總管三201193號,以下簡稱評審標準)對安全生產條件及安全管理現狀進行診斷,確定適合本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具體要素,編制診斷報告(見附件2),提出診斷問題、隱患和建議。危化品企業應10、對專家組診斷的問題和隱患進行整改,落實相關建議。,自評(自評報告),危化品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運行一段時間后,主要負責人應組建自評工作組,對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與評審標準的符合情況和實施效果開展自評,形成自評報告。自評工作組應至少有1名自評員。,2申請及受理,申請二級企業標準化的,經所在地市級安全監管部門同意,向二級評審組織單位提出申請;申請三級企業標準化的,向企業所在地三級評審組織單位提出申請。評審組織單位對企業的申請材料進行審核,符合評審條件的予以受理,并將申請材料轉交給企業委托的評審單位進行評審(企業委托的評審單位不得與為企業提供自評咨詢服務的中介機構相同),申請及受理(企業提供資料),危化11、品企業申請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評審時,應提交:1.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申請書(見附件3)。2.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自評報告(見附件4)。,申請及受理(評審組織單位),評審組織單位收到危化品企業的達標評審申請后,應在10個工作日內完成申請材料審查工作。經審查符合申請條件的,予以受理并告知企業;經審查不符合申請條件的,不予受理,及時告知申請企業并說明理由。評審組織單位受理危化品企業的申請后,應在2個工作日內選定評審單位并向其轉交危化品企業提交的申請材料,由選定的評審單位進行評審。,3評審,評審單位應根據企業類型及規模成立由評審人員和相關技術專家組成的評審小組(其中:危險化12、學品生產、使用企業的評審小組不得少于5人,至少有3名評審人員;其他企業的評審小組不得少于3人,至少有2名評審人員),對照評審標準和省局制定公布的涂料生產、乙炔生產等企業相應標準化評審補充條款或加油站等專項評審標準進行審驗和評分,確定企業標準化達標等級,出具并向評審組織單位提交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評審報告(以下簡稱評審報告)和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情況記錄表(附件3),評審(時間要求),評審單位應在接到評審組織單位的通知之日起40個工作日內完成對危化品企業的評審。評審完成后,評審單位應在10個工作日內向相應的評審組織單位提交評審報告(見附件5)。,評審(過程要求),評審單位13、應根據危化品企業規模及化工工藝成立評審工作組,指定評審組組長。評審工作組至少由2名評審人員組成,也可聘請技術專家提供技術支撐。評審工作組成員應按照評審計劃和任務分工實施評審。評審單位應當如實記錄評審工作并形成記錄文件;評審內容應覆蓋專家組確定的要素及企業所有生產經營活動、場所,評審記錄應詳實、證據充分。,評審(內容要求),評審工作組完成評審后,應編寫評審報告。參加評審的評審組成員應在評審報告上簽字,并注明評審人員培訓合格證書編號。評審報告經評審單位負責人審批后存檔,并提交相應的評審組織單位。評審工作組應將否決項與扣分項清單和整改要求提交給企業,并報企業所在地市、縣兩級安全監管部門。,評審(資料14、檔案要求),評審單位應將評審資料存檔,包括技術服務合同、評審通知、診斷報告、評審計劃、評審記錄、否決項與扣分項清單、評審報告、企業申請資料等。,評審(其他),初次評審未達到危化品企業申請等級(申請三級除外)的,評審單位應提出申請企業實際達到等級的建議,將建議和評審報告一并提交給評審組織單位。初次評審未達到三級企業標準的,經整改合格后,重新提出評審申請。,4審核與公告,評審組織單位對評審單位提交的評審報告等資料進行審核,形成審核報告,審核結果經單位負責人批準后向社會公告,并通報企業所在地相應安全監管部門。,審核,評審組織單位應在接到評審單位提交的評審報告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形成審核報告15、,報相應的安全監管部門。對初次評審未達到申請等級的企業,評審單位可提出達標等級建議,經評審組織單位審核同意后,可將審核結果和評審報告轉交提出申請的危化品企業。,公告,公告單位應定期公告安全標準化企業名單。在公告安全標準化一級、二級、三級達標企業名單前,公告單位應分別征求企業所在地省級、市級、縣級安全監管部門意見。,5發證,評審組織單位對公告后無異議的達標單位,發給相應等級的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證書。安全生產標準化證書、牌匾的有效期為3年,自評審組織單位審核通過之日起算。,事故極其產生的原因分析事故致因理論事故預防控制,七事故預防理論與安全管理措施,一、事故極其產生的原因分析,(一)幾個有關概念 16、1、事故 事故是可能涉及傷害的、非預謀性的事件。事故是造成傷亡、職業病、設備或財產的損壞或損失或環境危害的一個或一系列事件。事故是違背人的意志而發生的意外事件。,事故是人(個人或集體)在為實現某種意圖而進行的活動過程中,突然發生的、違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動暫時或永久停止的事件。,事故是已經引起或可能引起傷害、疾病和(或)對財產、環境或第三方造成傷害的 一件或一系列事件。事故的特點:事故是一種發生在人們生產、生活活動中的特殊事件,人們的任何生產、生活活動中都可能發生事故;事故是一種突發的出乎人們意料的意外事件。事故是一種迫使進行著的生產、生活活動暫時或永久停止的事件。,事故這種意外事件除了影響人17、們的生產、生活活動順利進行之外,往往還可能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壞或環境破壞等形式的后果。,2、未遂事故 未遂事故是指有可能造成嚴重后果,但由于偶然因素,實際上沒有造成嚴重后果的事件。海因里希法則提出了嚴重傷害、輕微傷害和沒有傷害的事故件數之比為1:29:300,其中300起無傷害事故,即為未遂事故。,303000,1,29,300,日本的重型機械和材料加工工業的重、輕傷之比為1:8,輕工業為1:32。,3、二次事故 二次事故是指由外部事件或事故引發的事故。二次事故可以說是造成重大損失的根源,絕大多數重、特大事故主要是由于事故引發了二次事故造成的。4、事故調查 對發生的事故(包括未遂事故)在采取18、有效措施防止事態擴大的同時,為了防止類似事故再發生,要及時按照規定的程序采取有組織的勘察、取證、分析和技術鑒定等工作。,5、“四不放過”原則 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過;未制定防范措施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未得到處理不放過;員工未得到教育不放過。(二)事故分類 1、國際事故分類 按事故類別分類 執行企業職工傷害事故分類(GB6441-1986)標準。,按傷害原因的事故分類,按傷害程度分類 GB64411986標準中分為三類:輕傷:損失工作日低于105d的失能傷害。重傷:損失工作日等于或大于105d的失能傷害。死亡:發生事故后當即死亡,包括急性中毒死亡,或受傷后在30d內死亡的事故,死亡損失工作日為60019、0d。,按事故嚴重程度分類 輕傷事故 重傷事故 死亡事故 一次事故中死亡12人的事故。重大死亡事故 一次事故中死亡39人的事故。特大死亡事故 一次事故中死亡10人及10人以上的事故。特別重大死亡事故,按事故經濟損失程度分類 GB67211986標準中分為四類:一般損失事故 較大損失事故 重大損失事故 特大損失事故,2、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事故分類 按事故性質分 責任事故 非責任事故 按事故傷害程度分 輕傷事故 重傷事故 死亡事故 重大死亡事故 特別重大事故,按照事故等級分 小事故 一般事故 重大事故 特大事故 按傷害方式分類 與國標GB641186相同。,(三)事故產生的原因 1、事故的直接20、原因 物的不安全狀態方面的原因 防護、保險、信號等裝置缺乏或有缺陷。無防護 防護不當 設備、設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強度不夠 在非正常狀態下運行,維修調整不良 個人防護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產(施工)場地環境不良 照明光線不良 通風不良 作業場地狹窄 作業場地雜亂 交通線路的配置不安全 操作工序設計或配置不安全 地面滑 貯存方法不安全 環境溫度、濕度不當,人的不安全行為方面的原因 操作錯誤、忽視安全、忽視警告 造成安全裝置失效 使用不安全設備 手代替工具操作 物體存放不當 冒險進入危險場所 攀、坐不安全位置 在吊物下作業、停留 在機器運轉時加油、修理檢查、調整、焊接、清掃等 有分散注意力的行21、為 在必須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用具的作業或場合下,忽視其使用 不安全裝束 對易燃易爆危險品處理錯誤,2、事故的間接原因,技術上和設計上有缺陷 設計違反規范、標準、規程 設計錯誤 總體布局不合理 設備安全不符合設備安裝驗收規范等標準 的要求 工程施工技術水平差,質量達不到設計要求和驗收規范,檢測、檢驗技術落后,未能發現隱患 因操作人員操作不熟練,操作方法不當而造成的事故 教育培訓不夠 身體的原因 精神的原因 管理上有缺陷 教育的原因 社會歷史原因,3、事故的根本原因缺乏控制 管理人員對安全標準和管理失控程序進行專業管理 知道標準、計劃及如何組織工作以滿足標準 直接給人們提供要達到的標準 監測自己和他22、人的行為表現,(二)、事故致因理論 闡明事故為什么發生,是怎樣發生事故的,以及如何防止事故發生的理論,稱為事故致因理論。1、事故致因理論的發展過程 20世紀50年代以前,一切以機器為中心,工人是機器的附屬和奴隸。1939年英國人法默(Farmer)提出了事故頻發傾向的概念。基本觀點是:從事同樣的工作和在同樣的工作環境下,某些人比其他人更易發生事故,這些人即為事故傾向者。1936年美國人海因里希(W.H.Heinrich)提出了事故因果連鎖理論,認為傷害事故的發生是一連串的事件是按一定因果關系依次發生的結果。,1949年,葛登(Gorden)提出了“流行病學方法”,即對于事故,一要考慮人的因素,23、二要考慮環境的因素,三要考慮引起事故的媒介。1961年,吉布森(Gibson)提出了能量釋放論。1969年,由瑟利(J.Surry)提出了瑟利模型,以人對信息的處理過程為基礎描述了事故發生的因果關系。80年代初期,人們提出了軌跡交叉論。認為,事故的發生不外乎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兩大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即人、物兩大系列時空運動軌跡的交叉點就是事故發生的所在。,2、幾種常見的事故致因理論(1)事故因果連鎖理論 海因里希因果連鎖論 事故的發生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互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繼發生的結果。即:人員傷亡的發生是事故的結果 事故的發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24、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是由于人的缺點造成的;人的缺點是由于不良環境誘發的,或是由先天的遺傳因素造成的。認為,企業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為,消除機械的或物的不安全狀態,中斷事故連鎖的進程而避免事故的發生。,海因里希連鎖論,現代事故因果聯鎖論,管理失誤,不安全狀態,不安全行為,起因物,事故,行為人,物,人,現代事故因果聯鎖,(2)事故頻發傾向理論 是指個別人容易發生事故的、穩定的、個人的內在傾向。事故頻發傾向往往有如下性格特征 感情沖動 脾氣暴躁 厭倦工作沒有耐心 慌慌張張、不沉著;動作生硬而工作效率低;喜怒無常、感情多變;理解能力低;判斷和思考能力差;極度喜悅和悲傷;缺乏自制25、力;處理問題輕率;運動神經遲鈍,動作不靈活;,預防事故措施 人員選擇 人員調整(3)能量意外釋放理論 認為事故是一種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釋放。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使得能量或危險物質失去了控制,是能量或危險物質釋放的導火線。美國人扎別塔基期依據能量意外釋放理論,建立了新的事故因果連鎖模型。防止事故 技術改進,教育培訓,佩帶個體防護用品 不安全行為和不安全狀態 管理缺陷,控制不力,缺乏知識,對存在的危險估計錯誤。,基本原因 企業領導者的安全政策和決策;個人因素 環境因素;預防事故思路 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限制能量;防止能量蓄積;緩慢的釋放能量;設置屏蔽措施;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把26、能量與人隔離;信息屏蔽;4.生產場地環境不良 照明不足 煙塵彌漫視線不清 光線過強、過弱 通風不良 作業場地狹窄、雜亂 地面滑 工序設計和配置不合理 環境潮濕 高溫、低溫,(4)軌跡交叉理論,物的原因,人的原因,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發生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或者說相遇時,則將在此時間和空間發生事故。預防事故措施 在設計生產工藝時盡量減少或避免人與物的接觸;避免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同時出現;嚴格操作規程。,(5)金字塔模型,1起重傷,29起輕傷,300起無傷害事件,100000個不安全因素,金字塔模型,(6)系統安全理論 系統安全是指在系統壽命周期內應用系統安全管理及系統安全27、工程原理,識別危險源,并使其危險性減至最小,從而使系統在規定的性能、時間和成本范圍內達到最佳的安全程度。研究對象:人機環管 研究的問題:*機械的運行情況和環境的狀態如何,是否正常;*人的特性如何,是否正常;*人對系統中危險信號的感知,認識理解和行為響應如何;,*機械的特性與人的特性是否容配;*人的行為響應時間與系統允許的響應時間是否相容等;評價系統好壞的指標 性能:能力、速度產品質量指標;時間:產品提交的時間、方案提出的時間等;費用:研制費用、使用費用、停產損失等;可靠性:完成預定功能的概率、安全性、耐故障性;適應性:在運行期間環境發生變化的適應性。可靠性:系統、設備、元件等在規定的條件下和在28、預定的時間內完成預定的功能的性能;,可靠度:完成預定的功能的概率;故障:運行過程中性能低下而不能完成預定的功能;故障率:單位時間內發生故障的比率。系統安全的三條命題 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險源或危險;可以減少來自現有危險源的危險性;寧可減少總的危險性而不是只徹底去除幾種選定的危險。,創新概念 改變人們只注重操作人員的不安全行為而忽視硬件的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傳統觀念;沒有一種事物是絕對安全的;預防事故措施 嚴格系統的生命周期;控制危險源;從人、機、環綜合考慮事故預防措施。,三、事故預防控制,事故預防控制是指通過采用技術和管理的手段使事故不發生。事故控制是通過采用技術和管理手段,使事故發生后不造成嚴29、重后果或使損失盡可能的減少。(一)事故預防與控制的基本原則 3E原則,即工程技術、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三個方面的措施。,*安全技術對策著重解決物的不安全狀態的問題;*安全教育對策主要使人知道應該怎樣做;*安全管理對策則是要求人必須怎樣做。,3E對策,1、安全技術對策的基本原則 評價一個設計、設備、工藝過程是否安全,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防止人失誤的能力;對人失誤后果的控制能力;防止故障傳遞的能力;失誤或故障導致事故的難易;承受能量釋放的能力;防止能量蓄積的能力。,(二)安全對策,生產設備的事故防止對策 防止能量意外釋放的措施 消除、預防設備、環境危險和有害因素 的基本原則,2、安全技術對策的基本手30、段,控制能量危險最小化設計隔離閉鎖、鎖定和聯鎖故障安全設計故障最小化警告,3、預防事故的安全技術,隔離 個體防護 能量緩沖裝置 薄弱環節 逃逸、避難與營救,4、避免和減少事故損失的安全技術,1、安全教育的意義 容易為大多數人所接受,能從根本上起到消除和控制事故的作用。通過教育,人們會逐漸提高其安全素質,面對新環境、新條件時,仍有一定的保證安全的能力和手段。,(三)安全教育對策,2、安全教育的內容安全態度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和態度教育思想教育包括:安全意識、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和法規教育安全知識教育安全管理知識教育安全技術知識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安全教育的類型管理人員安全教育生產崗位職工安全教育提高安全31、教育的效率,1、安全檢查安全檢查的內容 查思想 查管理 查隱患 查整改,(四)安全管理對策,安全檢查的方式 一般性檢查 每年24次 專業性檢查 季節性檢查 節假日前后的檢查 按檢查方式分,則可分為定期檢查,連續檢查,特種檢查等 按檢查的手段分,又可分為儀器測量、照相攝影、肉眼觀察、口頭詢問等,2、安全審查 可行性研究審查 是針對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勞動安全衛生部分的內容,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及行業標準,分析預測建設項目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的種類和危險的種類和危險的有害程度,提出科學、合理及可行的勞動安全衛生技術措施和管理對策,作為該建設項目初步設計中勞動安全衛生設計和建設32、項目勞動安全衛生管理的主要依據,供國家安全生產管理部門進行監察時參考。,、初步設計審查 設計依據 工程概述 建筑及場地布置 生產過程中職業危害因素的分析 職業安全衛生設計中采用的主要防范措施 預期效果評價 安全衛生機構設置及人員配備情況 專用投資概算 存在的問題與建議,3、安全評價 采用系統科學的方法辨識系統存在的危險因素,并根據其事故風險的大小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以達到實現系統安全的目的。評價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是兩個方面,即實現即定目標的情況和客觀的評價企業的安全水平。,竣工驗收審查 是工程技術效果和竣工驗收的依據,對查出的隱患,由建設單位訂出計劃,限期整改。,4、管理方式與HSE業績,互助型,原始型 對安全的認識和管理順其自然;無力控制或是任事故發展;只對死亡事故給予重視;亡羊補牢被動的事后管理;生產力水平低下;沒有規則,不遵守規則;安全目標得不到分解。,依賴型 管理者承諾;制定HSE政策;制定目標;制定規則和程序;嚴格管理,重懲罰;提高設備安全性能。,獨立型 個人知識;人員安全責任;組織自身安全需要;自我管理;安全的工作慣例和工作習慣;注重自身的表現。,互助型 互相關心;保護他人;團隊一分子;關愛他人;注重集體的榮譽;團隊目標(“0”目標)。,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