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58525
2023-09-27
4頁
20KB
1、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 編號:AQ-BZH-030-A1 目的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監督管理,防止重特大事故的發生,為本廠安全管理人員對重大危險源的辨識與管理提供依據,制定本制度。2 辨識與評估職責2.1 安全辦公室負責或者委托有資質的機構進行重大危險源的辨識,建立檔案、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及日常監管。2.2 生產經營單位是本單位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的責任主體,主要負責人對相關的重大危險源的安全負全面責任。2.3 安全辦公室負責制定重大危險源的應急預案,告知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2.4 安全辦公室負責建立健全重大危險源安全管2、理規章制度,制定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監控的實施方案。2.5主要負責人負責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檢測監控必要的設備、設施資金投入。3 規定內容3.1重大危險源辨識范圍根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標準,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是指長期地或者臨時地生產、加工、使用或者儲存危險化學品,且危險化學品的數量等于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貯罐區(貯罐);庫區(庫);生產場所;壓力管道;鍋爐;壓力容器;煤礦(井工開采);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尾礦庫。3.2重大危險源辨識方法和流程3.2.1 根據本廠的實際生產情況,本廠可能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場所、裝置如下:庫區;生產場所;鍋爐,其他場所、設施由于本廠生產過程中不涉及。3.23、.2 每年由安全辦公室組織人員,根據國家標準對本廠的生產、儲存設施是否構成重大危險源進行辨識。3.2.3 未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場所、設施時,應編制重大危險源辨識報告,寫出辨識過程,得出未構成重大危險源的結論,由安全辦公室存檔,以備相關部門檢查。3.2.4 有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場所、設施時,應編制重大危險源辨識報告,寫出辨識過程,得出已構成重大危險源的結論。3.2.5對于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場所、設施填寫“重大危險源申報表”,由安全辦公室報當地安監分局、東莞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備案。3.2.6由于生產活動變化或重大危險源辨識的標準變化,重大危險源不存在時,應及時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提出核消。3.3重大4、危險源評估3.3.1本廠的場所、設施構成重大危險源時,本廠會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文件要求及時委托有法定資格的中介機構對本單位的重大危險源進行安全評估,并將安全評估報告存檔。3.3.2重大危險源的生產過程、材料、工藝、設備、防護措施和環境等因素發生重大變化,或者國家有關法規、標準發生變化時,安全辦公室需要對重大危險源重新進行安全評估,并及時報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3.4重大危險源檔案建立3.4.1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重大危險源登記、建檔工作,實行分級報告制度。一級重大危險源應當逐級上報至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登記、建檔;二級重大危險源應當逐級上報至省安全生產監督5、管理部門登記、建檔;三級重大危險源應當逐級上報至地級以上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登記、建檔;四級重大危險源由所在地縣(市、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登記、建檔。3.4.2 重大危險源檔案的建立 由安全辦公室負責重大危險源檔案的建立及管理,本廠重大危險源檔案的主要內容有:1)物質名稱、數量、性質、存在位置、管理人員一覽表2)重大危險源相關安全設施一覽表3)重大危險源分布圖4)重大危險源管理規章制度5)重大危險源評估報告6)檢測報告7)重大危險源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及演練記錄8)重大危險源應急措施告知卡9)重大危險源監控記錄10)重大危險源日常檢查記錄11)重大危險源安全隱患整改跟蹤記錄等3.5 重大危險6、源應急救援預案演練按本廠已編制的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進行演練。3.6 重大危險源日常管理及控制原則3.6.1 安全辦公室及重大危險源所在部門對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狀況進行定期檢查,記入重大危險源檔案。3.6.2 安全辦公室組織對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培訓,培訓的內容主要有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3.6.3 負責重大危險源建檔工作的人員應參加專項業務培訓,并掌握相應的工作技能。3.6.4 在重大危險源現場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并加強重大危險源的現場檢測監控和有關設備、設施的安全管理。3.6.5 重大危險源所在部門負責安全警示標志、檢測、監控及有關設備、設施的維護,安全辦公室負責定期7、檢查。3.6.6發現重大危險源存在事故隱患,發現者應及時向安全辦公室人員報告,安全辦公室人員立即到現場核實,并安排責任部門立即排除;在排除前或者排除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責令作業人員從危險區域內撤出,暫停作業或者停止使用;難以立即整改的,要限期完成整改,并督促重大危險源所在部門采取切實有效的防范、監控措施。3.6.7 如生產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時,應重新進行重大危險源辨識,確定本廠的場所、設施是否構成重大危險源。3.6.8重大危險源辨識的標準或國家有新的要求時,應重新進行重大危險源辨識。3.7績效測量和持續改進績效測量包括安全管理活動和結果的測量。充足的監測與測量數據和結果的記錄,以便于隨后的糾正和預防措施分析,以達到持續改進的目的。為從根本上消除或降低職業安全健康風險,對于作業場所、工藝過程、機械、運行程序和工作組織的設計,包括它們對人的能力的適應有著直接的影響。持續改進方面所遵循的是PDCA運行模式,即策劃實施檢查改進。4 支持性文件4.1 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4.2 關于開展重大危險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5 記錄5.1 重大危險源管理臺賬5.2 重大危險源申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