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企業安全風險辨識清單表格(2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59215
2023-09-27
23頁
108.58KB
1、醫院企業安全風險辨識清單序號場所/環節/部位危險因素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L事故發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C事件后果嚴重性D風險等級判定主要防范措施依據1門診、急診、住院部出入口處就診高峰期在大范圍停電、 其他異常人為因素影響下在扶梯、樓梯口等人員異常擁擠情況下,或出入口設計不合理等可能發生擁擠踩踏而導致群死群傷。其它傷害(擁擠踩踏)(1). 制定完善的應急預案體系與應急管理措施, 每層均應配置安保人員進行引導控制。(2). 人員密集場所設置應急廣播、 疏散指示標志有效可靠,應急廣播全覆蓋。(3). 疏散門不應設置門檻, 其凈寬度不應小于 m, 且緊靠門口內外各 m范圍內不應設置踏步。2、 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的室外疏散通道的凈寬度不應小于 m, 并應直接通向寬敞地帶。(4). 醫院供電宜采用二路供電, 有條件設置自備柴油發電機組等應急自備電源, 并定期檢查和巡檢自動啟動和切換條件, 并確保可靠。(5). 門診、急診、住院應分別設置出入口,每個分區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 (JGJ49-88)第條、 條、條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第條2樓梯、平臺、疏散通道人流高峰期在發生火災爆炸、 異常恐慌事件時人員擁擠、 跌到等可能發生擁擠踩踏事故。其它傷害(擁擠踩踏)(1). 主樓梯寬度不得小于, 踏步寬度不得小于, 高度不應大于;(2). 主樓梯和疏散樓梯的平臺深度,不宜小于3、2m;(3). 醫療用房應設疏散指示圖標; 疏散走道及樓梯間均應設事故照明;(4). 開向疏散走道及樓梯間的門扇開足時, 不應影響走道及樓梯平臺的疏散寬度。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 (JGJ49-88)第條, 條,條3門診部、住院部、手術室等區域該區域內可燃物內較多,吸煙、電器設備、電暖氣、 空氣凈化器等人不安全行為、 使用不到可能引燃或高溫自燃導致火災。火災(1). 在醫院內張貼醒目的禁止吸煙、 禁止明火的安全標識, 制定管控措施。(2). 禁止使用違章電器, 醫療電氣設備周圍禁止有可燃物。(3). 手術室、 放射科室等設置通風設備, 并保證機器設備有效散熱。(4). 采用不燃材料進行裝修, 配4、備必要消防設施,如滅火器、 便攜式呼吸機。(5). 病房樓的疏散樓梯間應為封閉式樓梯間; 高層病房樓應為防煙樓梯間。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 (JGJ49-88)第條, 條,條4放射科、核醫療科放射性物 質 管 理不當、 防護措施不當等導致工作人員、 病人等收到放射性傷害其他傷害(放射性傷害)(1). 對診斷室、 治療室的墻身, 樓地面、 門窗、 防護屏障、 洞口、嵌入體和縫隙等所采用的材料厚度、 構造均應按設備要求和防護專門規定, 設置安全可靠的防護措施;(2). 污染區應設于盡端,并應有貯運放射性物質及處理放射性廢棄物的設施,污染區人員出入口處應設衛生通過;(3). 高、 中活性實驗室應設通風5、柜, 通風柜的位置應有利于組織實驗室的氣流不受擴散污染。 通風柜排氣口應高出50m范圍內最高建筑物高度34m, 并應設過濾裝置;(4). 貯源、分裝、標記、高、中活性實驗室、洗滌室、注射室、照相機室和治療病房的防護,均應符合有關規定要求。實驗室的地面、墻面、頂棚和實驗臺的臺面、通風柜的內襯。均應采用易清潔、不吸附、無縫隙的材料。 照相機室應設專用侯診處; 其面積應使侯診者相互間保持1m的距離;(5). 建立患者心理安全維護責任制, 職責、 分工、要求明確。患者的責任醫師和責任護士是患者心理安全責任人, 應熟悉并履行職責。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 (JGJ49-88)第、條5中庭、回廊臨 空高度超過6、2m及以上的空間可能導致人員高處墜落。高處墜落人流密集的場所臺階高度超過 m并側面臨空時, 應有防護設施。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2005第條6醫用液氧儲罐氣源站(1)液氧罐在充裝過程或使用、 維修檢查中, 操作不當或設施缺陷等, 出現超壓或充裝過大, 可能導致泄漏爆炸,或造成人員凍傷。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傷害(凍傷)(1). 液氧供應源應設有止回閥、 減壓閥、 安全閥和防爆膜、 放空閥、液位計、 壓力表及壓力監控報警系統, 且完好安全可靠, 并定期檢查。(2). 醫用氧氣設備和管道應有導除靜電的接地裝置, 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 。(3). 定期檢查操作人員均佩戴好低溫防護勞7、保用品, 嚴禁使用空帶油污的工具。(4). 制定完善的操作規程制度和站點安全管理措施。(5). 液氧氣源站宜布置成獨立建筑物, 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醫用氣體工程技術規范 GB 50751-2012(2)液氧儲罐區泄漏遇可燃物和火源可能導致猛烈燃燒。火災(1). 確保液氧儲罐周圍5m范圍內不應有可燃物和瀝青路面。(2). 液氧儲罐單罐容積不應大于5m3, 總容積不宜大于20m3,(3). 液氧儲罐與醫療公共建筑、 生命支持區域保持防火間距15m。(4). 配有嚴禁煙火等安全警示標志。(5). 液氧站內及周圍10m范圍不得有易燃易爆物質。(6). 站內配置必要的消防器材、 應急設備及工具, 且完8、好有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第條醫用氣體工程技術規范GB 50751-2012第條7液氧管道液氧儲罐各供應管道前減壓閥失靈無法有效調節管網壓力而超壓, 可能造成爆炸。其他爆炸醫用液氧儲罐氣源各供應支路應設置防回流措施, 輸送和供應的管路上, 兩個閥門間可能積存液氧的管道必須設置安全閥。醫用氣體工程技術規范 GB 50751-2012第條第條8醫用氧倉、重癥室等治療室艙內電氣設備短路、高溫可能導致火災。火災(1). 高壓艙內電氣設備應采用防爆型, 電器開關應裝在艙外。 純氧艙應采用艙外照明。(2). 電氣線路應設置電氣保護裝置(剩余電流保護和短路保護裝置等) 。爆炸性環境用防爆電氣設備 GB3839、69藥劑科、藥庫藥劑科的藥庫的易燃易 爆類藥 品 存 儲 不當、 搬運過程不慎發生 意 外 可 能 導 致火災, 造成人員傷亡火災其他爆炸其他傷害(1). 貴重藥、劇毒藥、限量藥,以及易燃、易爆藥物的貯藏處應有安全設施;應單獨存放。(2). 乙醇、 甲醇、 丙酮、 苯等易燃液體應放在試劑櫥的底層陰涼處。乙醚類試劑應避光貯存。(3). 藥庫應獨立建筑,不宜與門診部、 病房等人員密集場所毗連。(4). 門的寬度應適應運輸車的出入和冰箱的搬運;(5). 嚴格執行麻醉藥品、 精神藥品、 放射性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及藥品類易制毒化學品等特殊藥品的使用管理制度,存放、管理符合相應法律、 法規和規章的規定,10、專人負責,專柜加鎖,專用帳冊,專用處方,專用登記,定額管理,憑處方取用和補充。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 (JGJ49-88)第條電氣線路及設備7低壓電氣線路和設備電線布置不當、 端子接觸不當、 設備超負荷運轉造成高溫、 短路可能導致火災。火災(1)電氣線路應安裝裝置電氣火災監控系統, 嚴格執行電氣安裝及操作規程;(2) 加強電氣安全檢查, 發現隱患及時由電工整理電氣裝置安裝工程低壓電器施工及驗 收 規 范 (GB50254)電氣設備安全設計 導 則 (GB/T25295)電氣設備安全技術規范 (GB19517)8( 臨時) 低壓電氣線路電氣線路和設備檢測檢修時操作不當、 線路絕緣不良可能導致觸電、11、 火災。觸電(1)應避開易碰撞 地面通道熱力管道 積水等易造成絕緣損壞的地方敷設, 禁止在易燃易爆場所敷設;(2)沿墻架空敷設的高度在室內應大于25m, 室外應大于45m, 跨越道路時應大于6m, 與其他設備門窗或水管的距離應大于。 (3)臨時低壓電器線路安裝前應辦理審批手續, 并由專人負責管理, 限期拆除;(4) 電纜或絕緣導線不應成束架空敷設, 不應直接捆綁在設備、 金屬構架等物品上; 埋地敷設時應穿管, 管內不應有接頭, 管口應密封。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第1部分:熱力和機械 第條9電氣設備操作操作不當或電氣線路接地保護措施失效等可能導致漏電造成人員傷害。觸電(1)應設置電氣設備接地保護或漏電12、保護裝置, 并確保可靠有效;(2)定期檢查安裝和定期檢查檢測保護器;(3) 制定完善的電氣安全操作規程, 并配備必要的電氣防護用品和工具。漏電保護器安裝和運行 (GB13955)10電氣線路和用電設備電氣線路和用電設備在接地保護、 防靜電裝置失效或損壞下短路、 過載、 超負荷或操作不當時可能導致火災或漏電。(1)電氣線路應設置防止超負荷短路接觸不良等符合國家規范要求的電氣保護裝置和系統, 線路敷設要穿管進盒。(2)電氣設備和線路應保險裝置應符合規定要求, 電氣裝置安裝防護箱罩;(3)制定完善的電氣定期安全檢查絕緣檢測制度和操作規定, 并記錄檔案。 配備必要的絕緣安全工器具、 檢修工具和測量儀表13、。 (4)可能發生爆炸危險區域的電氣設備裝置線路應符合防火防爆要求,電氣線路應穿金屬管防護, 電氣開關裝置應設置在室外, 安裝防護箱。(3)線路和設備布置周圍嚴禁有可燃物, 潮濕區域應穿管防潮保護措施。(4)線路穿墻樓板或埋地敷設時均應穿管或采取其他保護措施;穿金屬管時, 管口應裝絕緣護套;(5)電纜溝應有防火排水措施;電纜橋架和金屬線槽的PE線應連接可靠;(6)高壓電氣線路試驗區域應有可靠的封閉聯鎖裝置。電氣裝置安裝工程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氣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57)電氣設備安全設計導則(GB/T25295)國家電氣設備安全技術規范 (GB19517)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14、驗收規范(GB50169)低壓配電設計規范 (GB50054)第條11配電箱絕緣破壞或環境因素導致漏電、 散熱不良,及短路時保護裝置失效可能導致火災觸電火災(1)固定式配電箱的安裝位置應能夠有效防止雨水或其他液體滲入,應有足夠的安全操作與維修空間;(2)配電箱內應安裝防止操作時觸電的隔絕板, 防止帶電部位的裸露;(3)配電箱內應安裝專用的N線端子板和PE線端子板, 并有明顯的標志, 其連接方式應采用焊接壓接或螺栓連接; 同一端子上連接的電線不應多于2根。(4)GB13955-2005中第條規定的設備和場所必須安裝剩余電流保護裝置, 第條規定的場所必須安裝報警式剩余電流保護;(5) 高壓配電裝置15、應采用具有五防功能的金屬封閉開關設備。(6) 配電箱(柜) 周邊內不應有可燃物, 箱(柜) 體內和下方不應擱置和堆放可燃物。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303)第條剩余電流動作保護裝置安裝和運行 (GB13955)第條電氣防火檢測技術規范 DB11 065-2010第 條12室內變壓器、 高壓配電室高壓供配電室、 變壓器等由于短路、 高溫散熱不良可能導致火災。觸電火災(1) 設備間內不應有與其無關的管道和線路通過;(2) 設備區域內應配有溫、 濕度計;(3) 電工崗位人員應取得合格有效的電工作業操作資格, 操作證原件由電工人員上崗時隨身攜帶或由單位統一進行管理。 應穿全棉長袖工作服和16、絕緣鞋(4) 應設有通風散熱、 防潮排煙設備和事故照明裝置;(5) 室內地面的最低處應設有集水坑并配有自動排水裝置;(6) 制定完善的電氣檢查檢測管理制度, 確保引線接頭、 電纜、 母線應無過熱及火花放電痕跡。電氣防火檢測技術規范 DB11 065-2010第 條條13電網接地系統接地系統制式不對, 無接地保護或連接方法不對, 可能導致人員觸電。觸電(1)同一電源供電的低壓配電系統, 不應同時采用TN系統TT系統或IT系統; 2000年10月 1日以后建設項目 的TN低壓配電系統必須采用TN-S系統;(2)TN系統所有電氣裝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 均應通過保護導體與電源系統的接地點連接;(3)保17、護導體的截面積應滿足電氣系統間接接觸防護自動切斷電源的條件, 并能承受預期故障電流或短路電流; 其最小截面積應符合GB50054-2011表的規定。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 (GB50057)第條低壓配電設計規范 (GB50054)第條特種設備和場所14電梯、 自動扶梯等特種設備特種設備檢測、 維保管理制度不健全或人員不安全操作可能導致人員傷害。機械傷害(1) 制定完善的特種設備安全操作規程, 作業人員并持證上崗(2) 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建立特種設備臺賬,(3)制定完善維護保養制度和規定; 應對在用特種設備至少每月進行1次自行檢查, 保存檢查記錄, 特種設備的安全附件、 安全保護裝置應定期校驗檢定、18、 檢修, 并保存記錄。特種設備安全技術規范 (TSG)15簡易升降機電氣聯鎖裝置不全或失靈 , 致使層門未關閉 而 升 降 機啟 動 傷人起重傷害(1)每個層門應設電氣聯鎖裝置, 當任何一扇門開啟時貨廂不能啟動或繼續運行;(2)下行超速保護裝置應采用機械的動作方式, 并能使貨廂可靠制動和停止;(3)應根據實際情況設置運行阻礙保護限位開關極限開關緩沖器等安全保護裝置, 且靈敏可靠。簡易升降機安全規程 (GB28755)16電梯、 自動扶梯、 無障礙電梯、 醫用電梯電梯、 自動扶梯因機械故障、 維修不到位可能導致機械傷害。機械傷害高處墜落(1) 電梯的運營使用單位應將電梯安全使用說明、 安全注意事19、項和警示標志置于易于為乘客注意的顯著位置。(2) 保持電梯緊急報警裝置能夠隨時與使用單位安全管理機構或者值班人員實現有效聯系。(3) 急停止裝置應設置在位于自動扶梯出入口附近、 明顯并且易于接近的位置。 緊急停止裝置應為紅色, 應有清晰并且永久的中文標識。(4) 為防止人員跌落, 在自動扶梯與自動人行道的外蓋板上應裝設防爬裝置。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安裝安全規范GB16899-2011版第條、 第條17鍋爐房使用燃氣鍋爐可能因燃氣管道泄漏或控制失效導致火災、 爆炸。其他爆炸(1) 燃料供應管路應當采用無縫鋼管。 鍋爐房的燃氣調壓間、 油泵間及燃氣鍋爐間應設置可燃氣體濃度檢測報警裝置。 燃氣調壓間20、 燃氣鍋爐間的可燃氣體濃度報警裝置應與燃氣供氣母管總切斷閥和排風扇聯動。(2) 燃氣鍋爐房內應設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設施; 燃氣鍋爐房應選用防爆型的事故排風機;a) 當采取機械通風時, 機械通風設施應設導除靜電的接地裝置, 且燃氣鍋爐房的正常通風量應按換氣次數不少于6次/h確定, 事故排風量應按換氣次數不少于12次/h確定。b) 燃氣調壓間等有爆炸危險的房間, 應有不少于3次/h的換氣量。 當自然通風不能滿足要求時, 應設置機械通風裝置, 并應設換氣不少于12次/h的事故通風裝置。 通風裝置應防爆。城鎮燃氣管理條例 (國務院令第583號)鍋爐房設計規范 (GB50041) 第、 條18鍋爐房未21、配置防爆門或放散管, 可燃氣體積聚遇明火或高溫導致爆炸火災火災其他爆炸(1)燃油燃氣煤粉鍋爐的煙道上應裝設防爆門, 防爆門的位置應不危及相關人員的安全;(2)燃氣管道上應裝設放散管取樣口和吹掃口其設置部位應能滿足將管道內燃氣或空氣吹凈的要求。鍋爐房設計規范 (GB50041) 第鍋爐房安全附件及保護裝置失效、 操作不當、 維護管理不到位可能導致鍋爐內超壓或缺水而引起爆炸火災鍋爐爆炸(1) 蒸汽鍋爐應裝設高、 低水位報警(高、 低水位報警信號應能夠區分) , 額定蒸發量大于或者等于2 t/h的鍋爐, 還應裝設低水位聯鎖保護裝置, 保護裝置應靈敏可靠;(2) 額定蒸發量大于或者等于6 t/h的鍋爐22、, 應裝設蒸汽超壓報警和聯鎖保護裝置, 超壓聯鎖保護裝置動作整定值應低于安全閥較低整定壓力值;(3) 鍋爐的過熱器和再熱器, 應根據機組運行方式、 自控條件和過熱器、 再熱器設計結構, 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防止金屬壁超溫; 再熱蒸汽系統應設置事故噴水裝置, 并且能自動投入使用;(5) 安置在多層或者高層建筑物內的鍋爐, 每臺鍋爐應配備超壓(溫) 聯鎖保護裝置和低水位聯鎖保護裝置;(6) B級承壓熱水鍋爐及額定熱功率大于或者等于7 MW的C級承壓熱水鍋爐, 應裝設超溫報警裝置和聯鎖保護裝置。 層燃鍋爐應裝設當鍋爐的壓力降低到會發生汽化或者水溫超過了規定值以及循環水泵突然停止運轉時, 能夠自動切23、斷鼓風、 引風的裝置;(7) 對于有分汽缸的蒸汽鍋爐, 分汽缸底部應裝設疏水器, 應根據蒸汽設備或蒸汽管道的冷凝水量選用疏水器規格, 且疏水器應裝上旁路水閥門(8) 定期檢查觀火孔防爆門人孔門的密封性, 防止鍋爐本身運行時震動造成泄漏。 安全附件定期檢查試驗, 保證安全可靠。蒸汽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鍋爐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G0001)第條20蒸汽管道地下敷設管道的易燃易爆氣體泄漏, 遇蒸汽管道的高溫產生爆炸。其他爆炸(1)地溝內敷設的蒸汽管道應符合GB50041-2008第至條的相關規定;(2)蒸汽管道嚴禁與輸送易揮發易爆有害有腐蝕性介質的管道和輸送易燃可燃氣體的管道敷設在同一地溝內。鍋爐24、房設計規范 (GB50041)21燃氣管道管道安全附件失效造成燃氣等易燃易爆截止 因 靜電 作 用 或 超壓, 可能導致爆炸、 引發火災。火災其他爆炸(1)輸送燃氣等助燃易燃易爆介質的管道中, 少于5枚螺釘連接的法蘭應接跨接線, 并定期測試;(2)可能產生超壓的管道應當設置安全泄放裝置, 并確保其靈敏可靠;(3)對于TSGD0001-2009第130條和第131條規定的管道應分別設置放空阻火器和管道阻火器, 并符合相關規定壓力管道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工業管道(TSGD0001)第130/131條特殊場所22柴油發電機房冷機啟動時機油缺乏,若操作不當造成缸蓋、氣缸套、 氣缸體等機件過熱高溫或油污過25、多可能引 發油品燃燒爆炸。火災其他爆炸(1) 制定完善的柴油發電機啟動、 停機的安全操作規程, 應培訓到位, 嚴格落實。(2) 定期維護、 保養, 發電機房內嚴禁放置雜物, 并保持干凈。(3) 不應布置在人員密集場所的上一層、 下一層或貼鄰。(4) 應設置火災報警裝置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5) 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 00h的防火隔墻和1 50h的不燃性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 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50016-2014第條23柴油發電機及儲油間油箱遇明火可能燃燒。火災(1) 儲油間其總儲存量不應大于1m 3 , 儲油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 00h的防火隔墻與發電機間分隔; 26、確需在防火隔墻上開門時,應設置甲級防火門。(2) 油箱應密閉且應設置通向室外的通氣管, 通氣管應設置帶阻火器的呼吸閥, 并安全可靠。(3) 應設置火災報警裝置。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50016-2014第、 條24蓄電池間電池故障長時間高溫、釋放氫氣遇電弧或明火、 高溫時時可能導致電氣爆炸火災其他爆炸(1) 蓄電池間應設置可燃氣體探測系統、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2) 制定完善維護管理體系, 嚴格落實蓄電池日常維護巡檢(3) 蓄電池室應設置通風系統, 通風換氣次數應保證每小時不少于3次。(4) 配置相相宜的滅火器。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 JGJ_16-2008 第四部分第條25氣體滅火系統高壓氣瓶27、和管道維保不到位、 安全部件失效或誤操作、 布置不合理等可能超壓導致爆炸。容器爆炸中毒窒息其他傷害(1) 儲瓶間的門應向外開啟, 儲瓶間內應設應急照明; 儲瓶間應有良好的通風條件, 地下儲瓶間應設機械排風裝置。(2) 儲存容器或容器閥上, 應設安全泄壓裝置和壓力表, 安全閥、啟動管內低泄高封閥等安全附件可靠有效, 且泄壓裝置的泄壓方向不應朝向操作面。(3) 儲存裝置的布置應避免陽光直射。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 50370-2005第、 條_二氧化碳滅火劑GB 4396-2005第條26氣體滅火系統誤操作、人為原因造成氣體誤噴可能導致人員 中毒窒息。中毒和窒息(1) 有人場所的防護區應有保證人28、員在30s內疏散完畢的通道和出口。 用于疏散的門必須能從防護區內打開。(2) 防護區內的疏散通道及出口, 應設應急照明與疏散指示標志。防護區內應設火災聲報警器, 必要時, 可增設閃光報警器。(3) 防護區的入口處應設火災聲、 光報警器和滅火劑噴放指示燈,以及防護區采用的相應氣體滅火系統的永久性標志牌。(4) 滅火系統的手動控制與應急操作應有防止誤操作的警示顯示與措施。(5) 設有氣體滅火系統的場所, 宜配置空氣呼吸器。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 50370-2005第、 、 、 條27餐廳廚房餐飲使用的天然氣等有毒氣體因管道泄漏可能導致人員窒息、 火災爆炸。火災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1) 設置專用29、的封閉式燃氣調壓、 計量間應設置燃氣濃度檢測報警器。 檢測報警器與燃具或閥門的水平距離不應大于8 m, 安裝高度應距頂棚 m以內, 且不應設在燃具上方。(2) 設置在地下室、 半地下室(液化石油氣除外) 或地上密閉房間內時, 燃氣引入管應設手動快速切斷閥和緊急自動切斷閥, 停電時緊急自動切斷閥應處于關閉狀態。 并保障安全閥門安全可靠。城鎮燃氣體設計規范GB50028 第 條28煤氣罐使用 不當泄漏可能導致火災爆炸。火災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1) 醫院嚴禁使用煤氣罐直接供氣, 應采用管網供氣, 管道應設置手動快速切斷閥, 并保障安全可靠。(2) 煤氣罐應設置在專用氣瓶間內, 使用場所內設置燃氣濃度30、檢測報警器。 并具有良好的通風條件或機械通風裝置。29后廚煙道因清理不到位油污遇高溫、 明火可能導致火災。火災操作間的集煙罩和煙道入口處1米范圍內, 應當每日進行清洗。 排油煙管道清洗應當每60日至少清洗1次, 清洗應當做好記錄。餐飲經營單位安全生產規定第二十五條建筑防火和消防安全30建筑防火布局和耐火等級建筑耐火等級低、 防火間距不足可能導致火災蔓延。火災(1) 醫院建筑耐火等級一般不應低于二級, 當為三級時, 不應超過三層。 醫院和療養院的住院部分不應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醫院和療養院的住院部分采用三級耐火等級建筑時, 不應超過2層; 采用四級耐火等級建筑時, 應為單層;(2) 養老院、 福31、利院等宜設置在獨立的建筑內, 且不應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當采用一、 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筑時, 不應超過3層; 采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時, 不應超過2層; 采用四級耐火等級的建筑時, 應為單層。(3) 公共建筑之間防火間距應符合GB50016中第條規定。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 第條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50016)第條、 第條。31建筑裝修材料人員密集場所建筑裝修材料采用大量的可燃材料遇明火、 高溫可能導致火災擴大。火災(1) 人員密集場所建筑保溫材料、 頂棚應采用A級不燃性材料。(2) 墻面、 地面、 隔斷等應采用B1級裝修材料。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50016)第條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32、GB50222第3 2條32具有爆炸危險的房間未設置泄爆口或泄爆口設置不合理時爆炸氣體泄漏爆炸可能導致爆炸危險加大。其他爆炸(1)有爆炸危險的廠房或廠房內有爆炸危險的部位應設置泄壓設施,泄壓設施宜采用輕質屋面板輕質墻體和門窗, 門窗應向外開啟;(2)泄壓面積應經過計算, 并符合GB50016-2014中第條的要求。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第條33安全疏散安全出口不足、疏散通道堵塞、 占用或防火安全裝置失效均可能導致火災時人員傷害。中毒和窒息其他傷害(1) 制定完善的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并嚴格落實,(2) 疏散通道、 樓梯口內嚴禁防止人員疏散的障礙物。(3) 每個防火分區的安全出不33、應少于2個, 當建筑面積不大于200且人數不超過50人的單層公共建筑或多層公共建筑的首層, 可設置1個安全出口或1粗疏散樓梯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第條34消防設施和系統消防設施失效或故障可能導致火災失控而蔓延。火災(1) 應對建筑消防設施每年至少進行1次全面檢測, 確保完好有效;不具備檢測條件的應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 并保存檢測記錄。(2) 制定完善的消防設施檢查、 巡查、 管理制度, 應定期進行消防日常巡查, 并保存檢查記錄。35消防安全救援通道消防救援車道距離過小可能因火災時外墻裝飾、 幕墻等墜落導致人員傷害。其他傷害(1)消防車道距離建筑的距離不應小于5m。(34、2)設置在幕墻下水泵接合器等設施應設置防護裝置。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50016)第條裝修施工現場36動火作業動火作業由于操作制度未嚴格落實可能引發火災。火災(1) 建立動火作業安全管理制度, 并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 及動火審批范圍、 程序和要求及崗位資格及其職責。(2) 動火作業區應劃分固定動火和禁火區, 動火區內及空間下部區域禁止有可燃物或采取安全防火措施。(3) 動火作業場所專人監火, 并配置滅火器。機關、 團體、 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公安部令第61號)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消防安全技術規范_GB 50720-201137氣瓶使用不當或措施不 到 位可 能 造成 爆炸。火災容器爆炸(1) 氧氣瓶與乙炔瓶的工作間距不應小于5m, 氣瓶與明火作業點的距離不應小于10m。(2) 氣瓶嚴禁橫躺臥放, 禁止暴曬, 并應采取防傾倒措施。(3) 氣瓶及按附件合格、 完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