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賬】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責任協議書(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59647
2023-09-27
5頁
553.50KB
1、更多免費課件,關注公眾號:生產安全管理網。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協議甲方(總包):乙方(分包):為了加強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管理,規范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行為,預防和控制急性中毒事故發生,切實保護施工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和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規范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范標準,明確關于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管理內容及甲乙雙方的安全管理責任和管理義務,甲乙雙方經過協商達成如下協議。一、有限空間作業相關內容1、有限空間是指在密閉或半密閉,進出口較為狹窄,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2、不足的空間。如:深基坑的肥槽、地下工程、隧道、管道、容器等。2、有限空間作業是指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實施的施工作業活動。二、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一)、甲方的責任和義務:施工現場總承包單位委托專業分包單位進行有限空間作業時,應嚴格分包管理,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并不得將工程發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存在多個分包單位時,總承包單位應對進行統一協調、管理。不服從總承包單位安全管理導致事故發生時,分包單位承擔主要責任。(二)、乙方的責任和義務:有限空間作業施工單位主要負責人應加強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管理,履行以下職責:1、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2、組織制定專項施工方案、3、安全操作規程、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安全技術措施等管理制度;3、保證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風、檢測、防護、照明等安全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4、督促、檢查本單位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生產工作,落實有限空間作業的各項安全要求;5、提供應急救援保障,做好應急救援工作;6、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7、有限空間作業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應組織制定專項施工方案、安全作業操作規程、安全技術措施等,根據相關規定組織審批和專家論證等工作,并督促、檢查實施情況。8、有限空間作業施工單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加強日常的監督檢查,檢查內容包括有限空間作業各項規定、規范的落實情況,有限空間作業施工現場的隱患排查情況以及安4、全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的配備、檢測、維護等情況。9、有限空間作業施工單位應明確作業負責人、監護人員和作業人員。嚴禁在沒有監護人的情況下作業。(1)作業負責人職責:掌握整個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確認作業環境、作業程序、防護設施、作業人員符合要求后,方可作業;及時掌握作業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條件變化,當有限空間作業條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時,立即終止作業。(2)作業人員職責:接受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培訓;遵守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正確使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設施與個人防護用品;與監護者進行有效的操作作業、報警、撤離等信息溝通。(3)監護人員職責:接受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培訓;全過程掌握作業者作業期5、間情況,保證在有限空間外持續監護,能夠與作業者進行有效的操作作業、報警、撤離等信息溝通;在緊急情況時向作業者發出撤離警告,必要時立即呼叫應急救援,并在有限空間外實施緊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經批準的人員進入。10、凡進入有限空間作業的,施工總承包單位應實行作業審批制度,填寫建設工程有限空間危險作業審批表(附件),報項目負責人審批。未經審批的,任何人不得進入有限空間作業。11、有限空間作業施工單位,應配備符合國家標準的通風設備、檢測設備、照明設備、通訊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品。防護裝備應妥善保管,并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檢驗、維護,以保證安全有效。12、從事有限空間作業的特種作業人員應持有相應的資格證書,方可上崗6、作業。(三)、有限空間作業應遵循的原則1、有限空間作業前,必須嚴格執行“先檢測,后作業”的原則,根據施工現場有限空間作業實際情況,對有限空間內部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進行檢測。在作業環境條件可能發生變化時,施工單位應對作業場所中危害因素進行持續或定時檢測。2、對隨時可能產生有害氣體或進行內防腐處理的有限空間作業時,每隔30分鐘必須進行分析,如有一項不合格以及出現其他情況異常,應立即停止作業并撤離作業人員;現場經處理并經檢測符合要求后,重新進行審批,方可繼續作業。3、實施檢測時,檢測人員應處于安全環境,未經檢測或檢測不合格的,嚴禁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進行施工作業。4、檢測指標應當包括氧濃度、易燃易爆7、物質濃度值、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值等。檢測工作應符合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GBZ159)。5、有限空間作業危害因素檢測可由施工單位自行檢測,檢測時應認真填寫特殊部位氣體檢測記錄(表AQ-C6-5),相關人員簽字;臨時作業或施工單位缺乏必備檢測條件時,也可聘請專業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填寫特殊部位氣體檢測記錄,并由檢測單位負責人審核并簽字。6、根據檢測結果,施工單位現場技術負責人組織對作業環境危害情況進行評估,制定預防、消除和控制危害的措施,確保作業期間處于安全受控狀態。危害評估依據為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GB8958)、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1部份:化學有害因素(GB/Z2.18、)和有毒作業分級(GB12331)。7、有限空間作業的施工單位應在有限空間入口處設置醒目的警示標志,告知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防控措施。8、有限空間作業前和作業過程中,可采取強制性持續通風措施降低危險,保持空氣流通。嚴禁用純氧進行通風換氣。9、當有限空間作業可能存在可燃性氣體或爆炸性粉塵時,施工單位應嚴格按上述要求進行“檢測”和“通風”,并制定預防、消除和控制危害的措施。同時所用設備應符合防爆要求,作業人員應使用防爆工具,配備可燃氣體報警儀器等。10、呼吸防護用品的選用應符合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與維護(GB/T18664)的要求。缺氧條件下作業,應符合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GB8958)要求。19、1、進入密閉空間作業時,應當至少有兩人同行和工作。若空間只能容一人作業時,監護人應隨時與正在作業的人取得聯系,作預防性防護。(四)、安全教育及事故處理1、有限空間作業施工單位每年應對作業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和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有限空間存在的危險特性和安全作業的要求;進入有限空間的程序;檢測儀器、個人防護用品等設備的正確使用;事故應急救援措施與應急救援預案等。培訓應有記錄,參加培訓的人員應簽字確認。2、有限空間作業工程施工前,施工單位安全生產部門應對監護人和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教育內容包括作業空間的結構和相關介質、有限空間內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質,作業中可能遇到的意外情況以10、及處理、救護方法等。3、有限空間施工單位應制定有限空間作業專項應急救援預案,提高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應急救援演練。4、有限空間作業施工單位應配備應急救援裝備,包括全面罩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長管面具等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應急通訊報警器材、現場快速檢測設備、大功率強制通風設備、應急照明設備、安全繩、救生索和安全梯等基本裝備。5、有限空間發生事故時,施工單位應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在搶救中毒人員的同時,迅速查清有毒氣體泄露源,制定應對措施。救援人員應做好自身防護,配備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嚴禁盲目施救,導致事故擴大。此協議一式兩份,甲乙雙方各持一份。此協議至簽字之日起生效。甲方單位名稱(章): 負責人簽字: 年 月 日乙方單位名稱(章): 負責人簽字: 年 月 日安全資料一站式,無限制下載,直達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