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市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方案(2021-2030年)(公開征求意見稿)(14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60260
2023-09-27
13頁
1.03MB
1、汕頭市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公開征求意見稿)汕頭市農業農村局 2022年11月一、編制背景為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進一步筑牢國家糧食安全保障基礎,貫徹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做好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修編工作的通知(農辦建 2019 3號)等文件精神及相關要求,加快統一編制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根據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 2021-2030年)廣東省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汕頭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汕頭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等重要規劃,結合汕頭市地域自然條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2、 “兩區 ”劃定和建設以及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工作,剖析汕頭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現狀與發展潛力,銜接國土空間、水利灌區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規劃,編制汕頭市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明確汕頭市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主要目標和建設任務,作為指導汕頭市各地區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依據。二、建設目標依據廣東省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 2021-2030年),結合汕頭市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及潛力等多方面因素,規劃期間,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主要指標如表 1所示。表1 汕頭市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主要指標序號指標目標值屬性1高標準農田建設到 2025年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34.53萬畝約束性到 2025年3、累計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2萬畝到 2030年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 34.53萬畝到 2030年累計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4萬畝2高效節水灌溉建設2021-2030年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000畝3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類型有建設任務區(縣)建設1個以上高標準農田示范項目4新增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新增高標準農田畝均產能達到910公斤預期性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產能不低于當地高標準農田產能的平均水平5新增建設高標準農田畝均節水率10%以上預期性6建成高標準農田上圖入庫覆蓋率100%預期性三、建設分區根據地形地貌、氣象水文、土壤類型等資源稟賦,并結合各地區產業特色以及汕頭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等相關規劃成果,按4、照自然資源稟賦與經濟條件相對一致、生產障礙因素與破解途徑相對一致、糧食作物生產與農業區劃相對一致、地理位置相連與行政區劃相對完整的要求,將汕頭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劃分為四個區域。以提升產能與生產條件為首要目標,結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需求,找準不同區域農田建設的發展瓶頸、主攻方向和建設重點,分區分類推進農田建設,切實提升農田的穩產保供能力。表2 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分區范圍劃分表分區名稱范 圍澄海精細農業區澄海區城市現代農業區龍湖區、金平區、濠江區兩潮高效農業區潮陽區、潮南區南澳生態農業區南澳縣三、建設重點(一)澄海精細農業區針對區域存在的春旱夏澇、土壤酸化、耕地質量偏低機械化5、程度不高等主要制約因素,澄海精細農業區以提高耕地質量與精細化作業水平為主攻方向,圍繞穩固提升水稻、蔬菜等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產能,立足規?;氜r業的發展優勢,規劃期重點開展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與農田水利建設,集成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智慧農業、綠色農業等先進農業科技,推動農田建設與農業生產的精細、高效、低碳化轉型升級。(二)城市現代農業區城市現代農業區建設科技引領、環境友好的高產都市農田。大力推進優質水稻、優質旱糧和特色農產品生產,創新農業科技、發展休閑農業,建設農業公園。規劃期高標準農田建設將碎片化整治作為重要建設內容,開展土壤改良與都市美麗田園等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發揮農田建設創新引領作用。(三)6、 兩潮高效農業區以糧食綠色高產高效為目標,依托潮陽區絲苗米產業園、潮南甘薯產業園和農民經濟合作社、種植專業戶,大力發展優質稻米,優質旱糧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生產經營。以高標準農田為載體,以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為手段,以品種、品質、品牌為引領,穩定提升稻谷生產能力,努力打造優質稻米現代產業示范區。發揮“雙季稻+”和水旱輪作傳統種植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糧油、糧菜輪作種植。榕江和練江流域平原內以“兩區”即水稻綠色高效生產示范區、水稻高產優質生產示范區為目標,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重點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做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大中型灌區的有效銜接,優先將大中型灌區有效灌溉面積建成高標準農田,實施耕地7、質量提升行動和適當推進已建高標準農田范圍內墾造水田建設。小北山和大南山丘陵山區,田塊坡度大、較分散,連片面積小,結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林草地墾復、墾造水田、節水灌溉項目,開展農田整治建設,在穩定水稻面積的基礎上,發展旱糧和特色農產品,促進農業向二、三產業延伸。濱海砂地區包括潮陽區海門鎮、西臚鎮,潮南區井都鎮、隴田鎮,區域內由于地勢較低容易淹浸,主要是改造完善低洼區排水設施,加強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等方面建設力度,做好項目后期管護。同時做好跟蹤監測耕地質量變化情況,針對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土壤鹽堿化等糧食生產主要制約因素,嚴格落實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責任,加大耕地質量8、保護與提升行動的投入,探索合理耕作制度,實行用地養地相結合,加強后續培肥,防止地力下降。該地區可以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榕江綠色生態田園觀光帶,練江都市創意田園觀光帶。(五)南澳生態農業區南澳生態農業區在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建設綠色農田,大力穩定糧食生產,做大做強“南澳金薯”產業并把綠色農田建設與旅游服務、農業景觀建設以及休閑娛樂活動密切融合起來,形成集教育、體驗、觀光、展示為一體的現代鄉村旅游業。四、示范工程按照“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標準,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等八個方面建設要求,結9、合當地特色,每個區(縣)打造1-3個以上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各類示范工程可疊加建設。(一)宜機化改造示范。引領推動農田宜機化改造,合理改善農業機械通行和作業條件,切實提高農業機械道路和下田作業通達率,有效擴展大中型農業機械運用空間,加快提升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優先選擇連片程度高、已流轉經營的平原區耕地開展格田宜機化改造。按照農田機械化作業需要,進一步優化田塊布局,通過田塊小并大、短并長、彎變直、陡變平等歸并修筑,提高田塊歸并程度;完善田間路網與下田坡道等附屬設施,實現路與路、路與田、田與田之間銜接順暢互聯互通。因地制宜配套土壤改良、灌溉排水、農田防護、農田輸配電等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期澄10、海、潮陽、潮南可以通過高標準打造糧食生產基地規模化宜機化示范工程,高質量鞏固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能力。(二)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選擇1-2個潛力大、基礎好、積極性高的鎮(街道),以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實施“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為抓手,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區域內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高標準農田全覆蓋。通過整區推進,集聚要素、創新機制、樹立典型、總結經驗,引領帶動高標準農田建設高質量發展。潮陽區以提高糧食生產效益為目標,遵循“提品質、優結構、樹品牌、增效益”的發展思路,依托潮陽區絲苗米產業園,大力發展優質稻米,建立以品牌為引領、以品種為紐帶、以加工企業為龍頭,11、推進整鎮打造優質稻米產業示范區建設。(三)都市美麗田園示范。中心城區金平、龍湖和濠江大力發展集田園觀光、農耕體驗、文化休閑、科普教育、健康養生等功能于一體的休閑農業田園綜合體。有機結合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建設,打造農村形態之美,結合周邊文旅項目合理規劃田塊布局,開展土地平整工程,推動田塊小并大、短并長、彎變直,融入景觀美學等設計概念,合理布設田間道路和灌排工程,完善農田景觀等基礎設施;開展農田林網建設和景觀改造,與周邊鄉村景觀、休閑產業發展相融合,突出潮汕地區農田美麗景觀特色,豐富美麗潮汕農耕文化內涵,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打造全省鄉村振興的樣板。(四)綠色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在潮陽小北山12、潮南大南山和南澳島等地區選擇1-3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按照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要求,突出“護綠、增綠、用綠”建設內容,加強耕地地力、生態系統保護,強化農田面源污染防控,推行生態林網、生態路網和生態水網建設,集成推廣綠色高質高效技術,提升耕地自然景觀水平,打造集耕地質量保護提升、生態涵養、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園生態景觀改善為一體的高標準綠色生態農田。(五)土壤改良示范。集成推廣土壤改良與地力培肥技術,推動耕地質量穩步提升。優先選擇土壤酸化、鹽漬化等危害嚴重的區域,強化土壤改良與耕地健康保護核心技術的集成創新與研究推廣。遵循問題導向、因地制宜、綜合施策,統籌土、肥、水及栽培等要素,注重工程措施13、農藝措施、生物措施的有機結合,有效遏制耕地退化,切實提升耕地質量,大力推動糧食高產穩產和農業綠色發展。同時集成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體化技術,優化種植結構,合理輪作,改善耕作層土壤理化性狀,促進土壤養分平衡,優化耕地土壤環境,提升耕地地力。規劃期以澄海區土壤酸化改良,濠江、潮陽和潮南濱海砂地區鹽漬化治理為重點打造土壤改良示范點。(六)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工程。優先于潮陽、潮南和澄海集中連片、灌溉保證率較高的現代化水平和土地流轉率較高的水稻區,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科學確定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發展目標。按照集約化、規?;l展要求,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積極引進和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因地制宜推行管道輸水灌溉、噴灌、滴灌、噴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配套完善蓄水池、集雨水池、泵站、塘壩等小型水源設施,同時加強高效節水灌溉工程與農藝、農機、生物、管理等措施的集成與融合。配合節水節肥節藥等生態友好型農技與農機裝備的推廣應用,助推水肥藥一體化模式的發展與灌溉自動化水平的提高。規劃期充分發揮規?;Z食蔬菜產區的先行示范作用,高標準引領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全面鋪開。11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10
1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