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工安全技術操作及觸電事故防治培訓課件(49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62056
2023-09-27
49頁
1.83MB
1、電工作業安全技術培訓,第一章 電力系統簡介,電能在生產、輸送、分配、使用及控制方面,都較其它形式的能量優越,所以在工農業生產、科學實驗及人民生活等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一、電工的任務和作用 電工主要是為電力系統投入運行及應用服務。從發電到用電的許多環節中,都包含了電工的辛勤 勞動。電工承擔著供電線路、電力設備、生產設備的 電氣 安裝和維修以及變配電系統的值班工作等。,(一)電能的生產、輸送和分配 1、發電 發電即電能的生產,生產電能的工廠稱為發電廠。發電廠按所用的能源不同,可分為火力發電廠、水力發電廠和原子能發電廠。目前,世界上由電廠提供的電力,絕大多數是 交流電。電力的質量指標除電壓外,2、尚有對頻率的質量要求。我國規定電力系統的交流電標準頻率為50赫茲,它被稱為工頻。,2、用電 根據用戶用電的性質不同,負荷分為三級:(1)一級負荷:對于該級負荷的用戶,中斷供電將造成人身傷亡,或將損壞主要設備且長期難以修復,會給國民經濟帶來巨大損失。如大型醫院、煉鋼廠、石油提煉廠或礦井等。(2)二級負荷:對于該級負荷的用戶,中斷供電將會造成大量產品報廢,或致使復雜的生產過程出現長期混亂,或致使生產上造成重大損失,以及中斷供電將造成重要公共場所秩序的混亂。如化纖廠、大型體育館、劇場等。,(3)三級負荷 除一、二級負荷以外的其它用戶,均屬三級負荷。對一、二級負荷,要求供電系統在線路發生故障時,仍保證3、其連續供電。對三級負荷所提供的電力,允許供電系統在線路發生故障時可暫時停電。,(二)電工在為電力系統服務的過程中必須做到以下三個保證:(1)確保人身安全,避免觸電事故發生。(2)確保設備安全,避免設備燒毀。(3)確保電網安全,避免出現大面積停電或電網癱瘓。,第二章 觸電與急救,用電事故最常見的是觸電和觸電引起的傷亡事故。近年來的職工因工死亡事故統計資料表明:全國觸電死亡人數約占工傷死亡總人數的1015。在觸電死亡人數中,電工約占15,而用電人員約占85。,第一節 觸電事故種類與方式,觸電事故是由電流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其結構方式和傷害方式有很多不同之處,總體上可劃分為兩類觸電事故、六種觸電方4、式。一、觸電事故種類 按照觸電事故的結構方式,觸電事故可分為電擊和電傷。1、電擊 電擊是電流對人體內部組織的傷害,是最危險的一種傷害,絕大多數(大約85以上)的觸電死亡事故都是由電擊造成的。,電擊的主要特征有:傷害人體內部。在人體的外表沒有顯著的痕跡。致命電流較小。按照發生電擊時電氣設備的狀態,電擊可分為直接接觸電擊和間接接觸電擊:直接接觸電擊:是指觸及設備和線路正常運行時的帶電體發生的電擊,也稱為正常狀態下的電擊。間接接觸電擊:是指觸及正常狀態下不帶電,而當設備或線路故障時意外帶電的導體發生的電擊,也稱為故障狀態下的電擊。,2、電傷 電傷是由電流的熱效應、化學效應、機械效應等對人體造成的傷害5、。電燒傷 是電流熱效應造成的傷害,分為電流灼傷和電弧燒傷。電流灼傷是人體與帶電體接觸,電流通過人體由電能轉換成熱能造成的傷害。電流灼傷一般發生在低壓設備或低壓線路上。電弧燒傷是由弧光 放電造成的傷害,分為直接電弧燒傷和間接電弧燒傷。前者是帶電體與人體之間發生電弧,有電流通過人體的燒傷;后者是電弧發生在人體附近對人體的燒傷,包含熔化了的熾熱金屬濺出造成的燙傷。,電弧溫度高達8000以上,可造成大面積、大深度的燒傷,甚至燒焦、燒掉四肢及其它部位。大電流通過人體,也可能烘干、燒焦機體組織。高壓電弧的燒傷較低壓電弧嚴重,直流電弧的燒傷較工頻交流電弧嚴重。發生直接電弧燒傷時電流進、出口燒傷最為嚴重,體內6、也會受到燒傷。與電擊不同的是,電弧燒傷都會在人體表面留下明顯痕跡,而且致命電流很大。,皮膚金屬化:是在電弧的作用下,金屬熔化、汽化,金屬微粒滲入皮膚,使皮膚粗糙 而張緊的傷害。皮膚金屬化多與電弧燒傷同時發生。電烙印:是在人體與帶電體接觸的部位留下的永久性斑痕。斑痕處皮膚失去原有彈性、光澤,表皮壞死,失去知覺。機械性損傷:是電流作用于人體時,由于中樞神經反射和肌肉強烈收縮等作用導致的機體組織斷裂、骨折等傷害。電光眼:是發生弧光放電時,由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二、觸電方式 按照人體觸及帶電體的方式和電流流過人體的途徑,電擊可分為單相觸電,兩相觸電和跨步電壓觸電。其它還有,間接接觸電7、壓觸電、感應電壓觸電和剩余電荷觸電。1、單相觸電 是指人體的某一部位觸及單根帶電體。此時流過人體的電流路徑為:相線人體大地中性點。低壓電網通常采用變壓器低壓側中性點直接接地和中性點不直接接地的接線方式。,(1)中性點直接接地方式Ir=Ux/(Rg+Rr)=Ux/Rr(RrRg)與人體電阻比接地體電阻很小,電壓幾乎全部加在人體上。如果穿上絕緣鞋或站在絕緣墊上,通過人體電流就會很小。,Rg,(2)中性點不接地方式 電流經過人體與其他兩相的對地阻抗Z而形成回路,通過人體的電流Ir取決于電壓、人體電阻和導線對地絕緣阻抗。如果導線對地絕緣較好,通過人體的電流就會較小。,2、兩相觸電 人體的兩個部位同時接8、觸帶電設備或線路中的兩根導線。此時,電流從一根相線通過人體流入另一根相線,構成一個閉合回路。當發生兩相觸電時,如線電壓為380V,則流過人體的電流高達268mA,只要經過0.186s就可能致人于死地。(50mA.s)但一般發生的幾率較小。,3、跨步電壓觸電 當電氣設備發生接地或線路一相落地時,故障電流就會從接地點向四周擴散,形成電壓梯度。離接地點越近,電位越高,電位梯度越高;離接地點20米外,電位近似為0。在20米內,人體兩腳之間(0.8米)電位差形成跨步電壓觸電。跨步電壓流過人體兩腿,人體兩腿抽筋倒地,電流流過人體重要器官2秒可能死亡。“安規”規定,發生接地后,室內不得接近故障點4米內,室外9、不得接近故障點8米以內;進入時必須穿絕緣靴,戴絕緣手套。,4、間接接觸電壓觸電 是指人站在發生接地短路故障設備旁邊,觸及漏電設備的外殼時,其手腳之間所承受的電壓。由接觸電壓引起的觸電稱為接觸電壓觸電。如圖:中間電動機絕緣損壞,外殼帶電電位相同,但地電位不同,右邊人承受的接觸電壓等于電動機外殼電位與地電位差,接近于零;左邊人承受的接觸電壓幾乎為相電壓。,在安裝接地網時,應考慮一個車間、一個變電站和生產裝置的所有設備均設接地體,或在地面下埋設接地網,這是防止接觸電壓觸電的有效措施。,20m,對地電壓(),距離(m),100,接觸電壓,電位分布,5、感應電壓觸電 由于帶電體的電磁感應和靜電感應作用,10、會在靠近帶電體停電設備或金屬導體感應出一定的電壓,它的大小決定帶電體的電壓強度和靠近帶電體的平行距離。感應電壓觸電在實踐中常有發生,甚至可能造成死亡。在強、弱電系統互相靠近的線路上,由于形成感應電壓,可能引起弱電系統設備燒毀。靠近高壓的未做接地的金屬體,如:金屬門窗、金屬導線等,由于在強電場的作用下,也會產生感應電壓。,6、剩余電荷觸電 電容器以及具有一定電容的設備,都有“存儲”電荷的能力,停電時,如果人觸及就會形成放電回路,“存儲”的電荷放電產生的電流流經人體而使人觸電。下述設備其電容性不可忽視(1)電容器(2)電力電纜(3)容量較大的電動機、發電機、變壓器等。對于上述設備,在以下幾種情況時11、,其相間或相對地間,所存在的殘余電荷是不可忽視的。(1)在它們剛退出運行時(2)對它們剛做過絕緣測試后(3)對它們剛做過耐壓實驗后,從安全防護角度而言,對它們進行檢修或測試前,先要放電。放電時,一般方法是用放電棒先做各極對地放電,在做極間放電。在做各極對地放電時要輪流反復進行,對于剛退出運行的電容器組,要在原有的自動放電裝置上,經過不少于三分鐘的自動放電,然后再補充上述的人工放電,以使殘余的電荷放掉。,第二節 電流對人體的危害,1、電流作用機理 電流通過人體時破壞人體內部細胞組織的正常工作,主要表現為生物學效應。電流作用還包括熱效應、化學效應、機械效應。2、作用征象 小電流通過人體,會引起麻感12、針刺感、壓迫感、打擊感、痙攣、疼痛、呼吸困難、血壓異常、昏迷、心律不齊、窒息、心室顫動等癥狀。數安以上的電流通過人體,還可能導致嚴重的燒傷。,低壓觸電事故,在各用電部門時有發生,一旦發生觸電事故,患者往往迅即進入“假死”狀態(心跳、呼吸停止),若搶救不及時,就會導致死亡。所以系統地分析影響觸電危險程序的因素,熟練掌握正確的現場急救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觸電者的現場急救:一是要爭分奪秒,二是救治方法要得當,三是醫生診斷為死亡之前,救治必須堅持不間斷地進行。,3、影響觸電危險程度的因素 觸電的危險程度同很多因素有關:通過人體電流的大小;電流通過人體的持續時間;電流通過人體的不同途徑;電流的種13、類與頻率的高低;人體電阻的高低。其中,以電流的大小和觸電時間的長短為主要因素。,通過人體的電流量對電擊傷害的程度有決定性的作用。通過人體的電流越大,人體的生理反應越明顯,引起心室顫動所需的時間越短,致命的危險就越大。對于工頻交流電,按照通過人體的電流大小不同,人體呈現不同的狀態,可將電流劃分為三級:感知電流(成年男性1.1mA;女性 0.7mA)是指在一定的概率下通過人體引起人有任何感覺的最小電流。人對電流最初的感覺是輕微麻抖和刺痛。,擺脫電流(成年男性16mA;女性 10.5mA)在一定概率下人觸電后能自行擺脫帶電體的最大電流。電流大于感知電流時,發熱、刺痛的感覺增強。電流大到一定程度,觸電14、者將因肌肉收縮,發生痙攣而緊抓帶電體,不能自行擺脫電源。致命電流(30mA以上有生命危險;50mA以上可引起心室顫動;100mA足可致死)在較短時間內危及生命的電流。電擊致死的主要原因,大都是電流引起心室顫動造成的。心室顫動的電流與通電時間的長短有關。,電流通過人體的持續時間對人體的影響 通電時間愈長,愈容易引起心室顫動,電擊傷害程度就愈大,這是因為:通電時間愈長,能量積累增加,就更易引起心室顫動。在心臟搏動周期中,有約0.1秒的特定相位對電流最敏感。因此,通電時間愈長,與該特定相位重合的可能性就愈大,引起心室顫動的可能性也便越大。通電時間愈長,人體電阻會因皮膚角質層破壞等原因而降低,從而導致15、通過人體的電流進一步增大,受電擊的傷害程度亦隨這增大。,通電時間長短,觸電電流大小與觸電時間的乘積(稱為電擊能量)來反映觸電的危害程度,一般超過50mA.s(毫安.秒)時人就有生命危險。,電流通過人體不同途徑的影響 電流流經心臟會引起心室顫動而致死。較大的電流還會使心臟即刻停止跳動,在通電途徑中,以從手經胸到腳的通路為最危險,從一只腳到另一只腳危險性較小。電流縱向通過人體要比橫向通過人體時,更易發生心室顫動,因此危險性更大一些。電流通過中樞神經系時,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失調而造成呼吸抑制,導致死亡。電流通過頭部,會使人昏迷,嚴重時會造成死亡。電流通過脊髓時會使人截癱。,電流種類、電源頻率對人體的16、影響 相對于220V交流電來說,常用的5060Hz工頻交流電對人體的傷害最為嚴重,頻率偏離工頻越遠,交流電對人體的傷害越輕。在直流和高頻情況下,人體可以耐受更大的電流值,但高壓高頻電流對人體依然是十分危險的。,電流頻率一般來說,5060Hz工頻交流電對人體傷害最為嚴重。,人體電阻高低的影響 人體觸電時,流過人體的電流(當接觸電壓一定時)由人體的電阻值決定,人體電阻越小,流過人體的電流越大,也就越危險。人體電阻包括體內電阻和皮膚電阻。體內電阻基本上不受外界影響,其數值一般不低于500。皮膚電阻隨條件不同而有很大的變化,使人體電阻也在很大范圍內有所變化。一般人的平均電阻值是10002000。,人體17、電阻,一般認為人體電阻為10002000歐姆(不計皮膚角質層電阻)與電壓的關系 不同條件下人體電阻,4、觸電事故規律,(1)觸電事故季節性明顯,69月事故最多;(2)低壓觸電事故多;(3)攜帶式設備和移動式設備觸電事故多;(4)電氣連接部位觸電事故多;(5)錯誤操作和違章作業造成的觸電事故;(6)不同行業、不同年齡、不同地域觸電事故各不相同。,第三節 觸電急救、觸電急救的原則 現場搶救觸電者的經驗原則是八字方針:迅速、就地、準確、堅持。迅速爭分奪秒使觸電者脫離電源。就地必須在現場附近就地搶救,千萬不要長途送往供電部門、醫院搶救,以免耽誤搶救時間。從觸電時算起,5min以內及時搶救,救生率90左18、右。10min以內搶救,救生率60。超過15min,希望甚微。準確人工呼吸法的動作必須準確。堅持只要有百分之一希望就要盡百分之百努力去搶救。,、脫離電源 觸電急救,首先要使觸電者迅速脫離電源,越快越好。因為電流作用的時間越長,傷害越重。脫離電源就是要把觸電者接觸的那一部分帶電設備的開關、刀閘或其他斷路設備斷開;或設法將觸電者與帶電設備脫離。在脫離電源時,救護人員既要救人,也要注意保護自己。觸電者未脫離電源前,救護人員不準直接用手觸傷員,因為有觸電的危險;如觸電者處于高處,解脫電源后會自高處墜落,因此,要采取預防措施。對各種觸電場合,脫離電源采取如下措施。,1、低壓設備上的觸電 觸電者觸及低壓帶19、電設備,救護人員應設法迅速切斷電源。如:拉開電源開關或刀閘、拔除電源插頭;使用絕緣工具,如干燥的木棒、木板、繩索等不導電的東西解脫觸電者;也可抓住觸電者干燥而不貼身的衣服,將其拖開,切記要避免碰到金屬物體和觸電者的裸露身軀;也可戴絕緣手套或將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絕緣后解脫觸電者;救護人員也可站在絕緣墊上或干木板上,絕緣自己進行救護。,為使觸電者與導電體解脫,最好用一只手進行。如果電流通過觸電者入地,并且觸電者緊經握電線,可設法用干木板塞到其身下,與地隔離,也可用干木把斧子或有絕緣柄的鉗子等將電線剪斷。剪斷電線要分相,一根一根地剪斷,并盡可能站在絕緣物體或干木板上進行。2、高壓設備上觸電 觸電者觸20、及高壓帶電設備,救護人員應迅速切斷電源,或用適合該電壓等級的絕緣工具(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靴并用絕緣棒)解脫觸電者。救護人員在搶救過程中應注意保持自身與周圍帶電部分必要的安全距離。,3、架空線路上觸電 對觸電發生在架空線桿塔上時,如系低壓帶電線路,能立即切斷線路電源的,應迅速切斷電源,或者由救護人員迅速登桿,束好自己的安全皮帶后,用帶絕緣膠柄的鋼絲鉗、干燥的不導電物體或絕緣物體將觸電者拉離電源。如系高壓帶電線路,又不可能迅速切斷開關的,可采用拋掛足夠截面的適當長度的金屬短路線方法,使電源開關跳閘。拋掛前,將短路線一端固定在鐵塔或接地引下線上,另一端系重物,但拋擲短路線時,應注意防止電弧傷人或斷線21、危及人身安全。不論是何線電壓線路上觸電,救護人員在使觸電者脫離電源時要注意防止發生高處墜落的可能和再次觸及其他有電線路的可能。,4、斷落在地的高壓導線上觸電 如果觸電者觸及斷落在地上的帶電高壓導線,如尚未確證線路無電,救護人員在未做好安全措施(如穿絕緣靴或臨時雙腳并緊跳躍地接近觸電者)前,室內不能接近斷線點4米,室外不能接近斷線點8米的范圍內,以防止跨步電壓傷人。觸電者脫離帶電導線后亦應迅速帶至8-10m以外,并立即開始觸電急救。只有在確定線路已經無電時,才可在觸電者離開觸電導線后,立即就地進行急救。,、傷員脫離電源后的處理 1、觸電傷員如神志清醒者,應使其就地躺平,嚴密觀察,暫時不要站立或走22、動。2、觸電傷員神志不清者,應就地仰面躺平,確保其氣道通暢,并用5s時間呼叫傷員或輕拍其肩部,以判定傷員是否意識喪失。禁止搖動傷員頭部呼叫傷員。3、觸電者受的傷害較嚴重,無知覺,無呼吸,但心臟有跳動時,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如有呼吸,但心臟停止跳動,則應采用胸外心臟擠壓法。,4、如果觸電者受的傷害很嚴重,心跳和呼吸都已停止,瞳孔放大,失去知覺,則須同時采取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兩種方法。5、做人工呼吸和胸外擠壓要有耐心,并堅持搶救,直到把人救活,或者確診已經死亡時為止。6、在送醫院搶救途中,不能中斷急救工作。,、呼吸、心跳情況的判定 1、觸電傷員如意喪失,應在10s內用看、聽、試的方法,判定傷員23、的呼吸、心跳情況。看:傷員的胸部、腹部有無起伏動作。聽:用耳貼近傷員的口鼻處,聽有無呼氣聲音。試:試測口鼻有無呼氣的氣流。再用兩手指輕試一側(左或右)喉結旁凹陷處的頸動脈有無博動。2、觸電者死亡的幾個象征:(1)心跳、呼吸停止。(2)瞳孔放大。(3)尸斑。(4)尸僵。(5)血管硬化。這五個象征只要12個未出現,應作假死去搶救。,、心肺復蘇 觸電傷員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時,應立即采取心肺復蘇法正確進行就地搶救。心肺復蘇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種。1、通暢氣道 觸電傷員呼吸停止,重要的是始終確保氣道通暢。如發現傷員口內有異物,可將其身體及頭部同時側轉迅速用一個手指或兩手指交叉從口角處插入,取出異物。操作中要注24、意防止將異物推到咽喉深部。通暢氣道可采用仰頭抬頦法,用一只手放在觸電者前額,另一只手的手指將其下頜骨向上抬起,兩手協同頭部推向后仰,舌根隨之抬起,氣道即可通暢。嚴禁用枕頭或其它物品墊在傷員頭下,頭部抬高前傾,會加重氣道阻塞,并使胸外按壓時流向腦部的血流減少,甚至消失。,2、口對口(鼻)人工呼吸 在保持傷員氣道通暢的同時,救護人員用放在傷員額上的手的手指捏住傷員鼻翼,救護人員深吸氣后,與傷員口對口緊合,在不漏氣的情況下,先連續大口吹氣兩次,每次11.5s,如兩次吹氣后試測頸動脈仍無搏動,可定斷心跳已經停止,要立即同時進行胸外按壓。除開始時大口吹氣兩次外,正常口對口(鼻)呼吸的吹氣量不需過大,以免25、引起胃膨脹。吹氣和放松時要注意傷員胸部應有起伏的呼吸動作。吹氣時如有較大阻力,可能是頭部后仰不夠,應及時糾正。觸電傷員如牙緊閉,可口對鼻人工呼吸。口對鼻人工呼吸吹氣時,要將傷員嘴唇緊閉,防止漏氣。,3、胸外按壓(1)按壓位置。正確的按壓位置是保證胸外按壓效果的重要前提。確定正確按壓位置的步驟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觸電傷員的右側助弓下緣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接合處的中點。兩手指并齊,中指放在切跡中點(劍突底部),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另一只手的掌根緊挨食指上緣,置上胸骨上,即為正確按壓位置。,(2)按壓姿勢。正確的按壓姿勢是達到胸外按壓效果的基本保證,正確的按壓姿勢應符合以下要求:使觸電傷員仰面躺在26、平硬的地方,救護人員或立或跪在傷員一側肩旁,救護人員的兩肩位于傷員胸骨正上方,兩臂伸直,肘關節固定不屈,兩手掌根相疊,手指翹起,不接觸傷員胸壁。以髖關節為支點,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將正常成人胸骨壓陷35cm(兒童和瘦弱者酌減)。壓至要求程度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放松時救護人員的掌根不得離開胸壁。按壓必須有效,有效的標志是按壓過程中可以觸及頸動脈搏動。,(3)操作頻率。胸外按壓要以均勻度進行,每分鐘80次左右,每次按壓和放松的時間相等。胸外按壓與口對口(鼻)人工呼吸同時進行,其節奏為:單人搶救是,每按壓15次后吹氣2次(15:2),反復進行;雙人搶救時,每按壓5次后另一人吹氣1次(5:1),反復進27、行。按壓吹氣1min后,應用看、聽、試方法在57s時間內完成對傷員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復的再判定。若判定頸動脈已有搏動但無呼吸,則暫停胸外按壓,而再進行2次口對口人工呼吸,接著5s吹氣一次。如脈膊和呼吸均未恢復,則繼續堅持心肺復蘇方法搶救。在搶救過程中,要每隔數分鐘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時間均不得超過57s。在醫務人員未接替搶救前,現場搶救人員不得放棄現場搶救。,五、搶救過程中傷員的移動與轉院 心肺復蘇應在現場就地堅持進行,不要為方便而隨意移動傷員,如確有需要移動時,搶救中斷時間不應超過30s。移動傷員或將傷員送醫院時,除應使傷員平躺在擔架上并在其背部墊以平硬闊木板外,移動或送醫院過程中還應繼續搶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繼續心肺復蘇法搶救,在醫務人員未接替救治前不能終止。如傷員的心跳和呼吸搶救后均已恢復,可暫停心肺復蘇方法操作。但心跳呼吸恢復的早期有可能再次驟停,應嚴密監護,不能麻痹,要隨時準備再次搶救。初期恢復后,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跳動,應設法使傷員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