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安全技術及事故預防應急處理培訓課件(65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62272
2023-09-27
65頁
163.54KB
1、安全生產技術,交通運輸安全技術,第一節 鐵路運輸安全技術主要內容:鐵路運輸安全基本要求,主要事故隱患與有害因素,安全技術措施的實施一、鐵路運輸安全技術基礎知識1.車務安全知識,2.機務安全知識,列車運行監控記錄裝置 監控裝置記錄的運行信息,實行退勤、日常兩級分析和運用干部輔助分析。退勤分析由退勤調度員,對乘務員趟車文件中所記錄的非常信息進行核對并作好記錄;日常分析是按鐵道部規定的分析內容及要求,對列車操縱、行車安全、作業標準化和監控裝置使用中存在的共性問題,認真進行分析;指導司機對分管機班乘務員的制動機使用、列車操縱、監控盲區、標準化作業等信息進行重點分析;運用干部的輔助分析,由車隊車間和段技2、術管理等干部,實行逐級復檢、抽查的檢索分析。,機車乘務員待乘休息管理的基本要求,擔當夜間乘務工作并一次連續工作時間超過6h的乘務員,必須實行班前待乘休息制度。乘務員待乘臥床休息時間不得少于4h,待乘人員必須在規定時間持IC卡到達待乘室簽到,按指定房間休息,待乘室值班人員按規定辦理待乘人員的入、出待乘室手續;段、車間值班干部每天必須檢查乘務員待乘休息情況,并實行IC卡寫卡的檢查管理制度,鐵路局、分局應對管內各待乘室的管理工作進行不定期的抽查。,3.工務安全知識4.電務安全知識 5.鐵道車輛安全知識,列車中關門車的限制規定,編入貨物列車的關門車數不得超過現車總輛數的6%,超過時要計算每百噸列車重量3、換算閘瓦壓力,不得低于280kN。列車中關門車不得掛于機車后部三輛之內;在列車中連續連掛不得超過二輛;列車最后一輛不得為關門車;列車最后第二、三輛不得連續關門。旅客列車不準編掛關門車;運行途中臨時故障準許關閉一輛,但列車最后一輛不得為關門車。,紅外線軸溫探測設備設置的基本原則,在干線上。應設紅外線軸溫探測網,軸溫探測站的間距一般按3Okm設置,鐵路局設紅外線軸溫監控中心,鐵路分局設監測中心及紅外線軸溫行調復示終端,列檢所設復示中心6.牽引供電安全知識,二、鐵路運輸安全影晌因素及典型事故隱患分析,(一)鐵路運輸安全影響因素分析 鐵路運輸安全影響因素包括人員影響因素和設備影響因素兩大類。1.人員影4、響因素分析由于人在運輸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人的因素在運輸安全中起關鍵作用。影響鐵路運輸安全的人員包括運輸系統內人員和運輸系統外人員。,運輸系統內人員主要指車務、機務、工務、電務、車輛、安監、客運、貨運等部門的各級領導人員、專職管理人員和基層工作人員,他們是保證運輸安全的最關鍵因素,應具 有良好的思想品質、技術水平及心理素質.,運輸系統外人員主要指旅客、貨主以及鐵路沿線居民、機動車駕駛人員等。他們對運輸安全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旅客攜帶“三品”上車而釀成事故;貨主托運危險品而不如實申報導致事故;在鐵路公路平交道口,車輛行人強行過道導致事故;鐵路沿線人員拆卸鐵路設備以及在線路上放置障礙物威脅鐵路運輸5、安全。,2.設備因素分析,鐵路運輸設備是影響運輸安全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影響運輸安全的鐵路運輸設備包括運輸基礎設備和運輸安全技術設備兩類。運輸基礎設備有線路(路基、橋隧建筑物、軌道)、車站、信號設備、機車、車輛、通信設備等;運輸安全技術設備包括安全監控設備、檢測設備、自然災害預報與防治設備、事故救援設備等。,鐵路運輸事故按性質及所造成的損失,可分為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大事故、險性事故和一般事故等 5 個級別。典型的鐵路運輸事故有機車車輛沖突脫軌事故、機車車輛傷害事故、電氣化鐵路觸電傷害事故,以及營業線施工事故等。,(二)幾類典型事故主要隱患分析,1.機車車輛沖突事故的主要隱患 機車車輛沖突事6、故的隱患主要是車務機務兩方面:車務方面主要是作業人員向占用線接入列車,向占用區間發出列車,停留車輛未采取防溜措施導致車輛溜逸,違章調車作業等;機務方面主要是機車乘務員運行中擅自關閉“三項設備”盲目行車,作業中不認真確認信號盲目行車,區間非正常停車后再開時不按規定行車,停留機車不采取防溜措施。,2.機車車輛脫軌事故的主要隱患,機車車輛脫軌事故的主要隱患有:機車車輛配件脫落,機車車輛走行部構件、輪對等限度超標,線路及道岔限度超標,線路斷軌脹軌,車輛裝載貨物超限或墜落,線路上有異物侵限等。,3.機車車輛傷害事故的主要隱患,機車車輛傷害事故的主要隱患有:作業人員安全觀念淡薄,違章搶道,走道心、鉆車底;7、自我保護意識不強,違章跳車、爬車,以車代步,盲目圖快,避讓不及,下道不及時;作業防護不到位,作業中不加保護措施,線路上作業不設防護或防護不到位等。,4.電氣化鐵路接觸網觸電傷害事故的主要隱患,電氣化鐵路接觸網觸電傷害事故的主要隱患有:電化區段作業安全意識淡薄,作業中違章上車頂或超出安全距離接近帶電部位;接觸網網下作業帶電違章作業;接觸網檢修作業中安全防護不到位,不按規定加裝地線,或作業防護、絕緣工具失效;電力機車錯誤進入停電檢修作業區等。,5.營業線施工事故的主要隱患,營業線施工事故的主要隱患有:施工組織缺乏安全意識和防范措施,施工安全責任制不落實,施工人員缺乏資質;施工前準備工作滯后,施工中8、安全防護不到位,施工后線路開通條件不具備,盲目放行列車;施工監理不嚴格,施工質量把關不嚴,施工監護不落實等。,三、鐵路運輸安全技術措施,鐵路運輸安全技術措施包括三大類:鐵路運輸安全設計技術鐵路運輸安全監控與檢測技術鐵路運輸事故救援技術,(一)鐵路運輸安全設計技術,通過鐵路運輸安全設計來消除和控制各種危險,是減少鐵路運輸人員傷亡和設備損壞的最佳手段。常用的鐵路運輸安全設計技術方法有強化運輸設備的安全性、隔離、閉鎖等等。,(二)鐵路運輸安全監控檢測技術,鐵路運輸安全監控與檢測技術有鐵路列車檢測、鐵路列車超速防護、鐵路車輛探測系統等。,(三)鐵路運輸事故救援技術,鐵路運輸事故救援包括兩部分:事故調查9、處理救護救援,(四)幾種典型事故的安全防范措施,1.機車車輛沖突脫軌事故防范嚴格執行行車作業崗位的標準化作業,認真落實非正常行車安全措施,強化機車作業安全聯控,加強機車車輛檢修和機車出庫、車輛列檢的檢查質量,提高線路道岔養護質量,落實工務防折、防脹和施工安全措施,加強貨物裝載加固措施和商檢檢查作業標準等。,2.機車車輛傷害防范,分類等級凡在鐵路列車運行和調車作業中,發生火車撞軋行人、與其他車輛碰撞等情況,招致人員傷亡或其他車輛破損,均列為路外傷亡事故。路外傷亡事故分兩個等級:事故造成一次死亡和重傷5人及以上的;火車與其他車輛碰撞后傷亡人數雖未達到,但鐵路損失達到鐵路行車事故處理規則(簡稱事規)10、規定的重大、大事故條件的;火車與牲畜碰撞后達到事規規定的重大、大事故條件的;以上3種情況都列為重大路外傷亡事故。凡傷亡人數不足5 人,鐵路損失達到險性及一般事故的,列為一般路外傷亡事故。,有人看守道口安全防范措施,3.電氣化鐵路安全4.營業線施工事故防范 基本要求 嚴格按施工計劃組織施工,實行施工組織單一指揮,按規定距離設置防護信號,保證施工聯系暢通,根據不同施工等級安排施工防護員、聯絡員,落實施工監護措施,加強施工中相關工作的聯系協調,嚴格落實施工安全措施。,施工前準備和施工后開通的基本條件及規定施工前準備工作嚴禁超范圍,施工后必須嚴格確認具備放行列車的開通條件,方可按允許運行速度放行列車,11、原則上施工后放行第一趟列車不安排旅客列車,線路允許速度必須根據運行條件逐步提高,嚴禁盲目臆測放行列車。,施工機具、設備管理的規定施工機具、設備必須統一管理,專人負責檢修、保養及使用,保證狀態良好,嚴禁帶病運行,機具、設備下道必須存放穩妥,嚴禁侵入限界,機具、設備上道使用必須落實專人防護措施。,四、事故調查處理及救護救援,1.事故責任判定的基本原則事故責任依次劃分為全部責任、主要責任、重要責任、次要責任和無責任。重大事故由鐵路局調查判定,報鐵道部審查批復;大事故由鐵路局調查判定,并報告鐵道部備案;險性事故和一般事故由發生事故的鐵路分局或單位調查判定。,2.主要行車設備破損鑒定和直接經濟損失估算方12、法行車事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系指機車、車輛、線路、橋隧、通信、信號、信息系統、給水、供電等技術設備損失費用及事故救援、傷亡人員處理費用。設備報廢時,按報廢設備賬面價值減除折舊及殘值計算;破損的設備按修復費用計算。,3.事故調查處理報告的編寫原則發生重大、大事故的基層單位,應于事故發生后7日內向分局提出重大、大事故報告,分局接到報告后10日內向鐵路局提報重大、大事故調查處理報告,鐵路局接到報告后7日內報送鐵道部重大、大事故調查處理報告。險性事故發生后,由主要責任單位在事故發生后3日內,向分局提出事故處理報告,分局于7日內公布處理結果,并報鐵路局。一般事故發生后,責任單位5日內處理完畢,將“行車13、事故處理報告”(安監報2)報分局。,4.行車事故救援設備,救援列車應編組成出動時不需改編的完整車列并配備一定的人員、機具、器材,經常保持完備狀態,隨時準備出動。軌道起重機應置于救援列車的一端。軌道起重機是以柴油機為動力的起吊設備,起吊噸位從 60160t不等,具體作用是將脫軌、顛覆的機車、車輛吊起復位。復軌器是事故救援的基本器具,一般用鑄鋼制造,其特殊的形狀可使脫軌車輛在牽引機等設備的牽拉下,車輪由地面沿復軌器斜坡面滾動升高至鋼軌頂部復軌。液壓破切設備也是救援列車的基本設備之一。其工作原理是由電動機帶動液壓泵,產生高壓油,驅動液壓剪,剪開破損變形的機車、車輛鋼板或鋼梁,救出被困的受傷人員。柴油14、發電機組的作用是,在無外接電源的事故現場向各種救援機具提供電源。,五、鐵路運輸安全技術規程與規范,第二節 公路交通和運輸安全技術,主要內容:公路運輸安全基本要求,主要事故隱患與有害因素,安全技術措施的實施。,一、道路交通安全基礎知識,(一)道路交通系統的三要素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人、車、路 人駕駛員、行人、乘客及居民 車客車、貨車、非機動車 路公路、城市道路、出入口道路及其相關設施 在三要素中,駕駛員是環境的理解者和指令的發出和操作者,它是系統的核心,路和車的因素必須通過人才能起作用。三要素協調運動才能實現道路交通系統的安全性要求。,(二)各種車輛的安全運行要求,要求包括:客貨運輸車輛安全運行15、要求 特種車輛或特殊用途車輛的安全運行要求 超限運輸車輛的安全運行要求,(三)道路交通安全設施,交通安全設施對于保障行車安全、減輕潛在事故程度,起著重要作用。良好的安全設施系統應具有交通管理、安全防護、交通誘導、隔離封閉、防止眩光等多種功能。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包括:交通標志、路面標線、護攔、隔離柵、照明設備、視線誘導標、防眩設施等。,二、道路交通安全影響因素分析,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包括三大類:人員因素設備因素管理因素,(一)人員因素,人員因素是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最關鍵因素,包括駕駛員、行人、乘客等。,1.駕駛員,駕駛員在駕駛車輛過程中,通過感官(主要是眼、耳)從外界接受信息,產生感覺(主要是16、視覺和聽覺),然后經過大腦一系列綜合反映產生知覺,在此基礎上形成所謂“深度知覺”。駕駛員就是憑借這種“深度知覺”形成判斷(如目測距離、估計車速等)。可見,駕駛員的生理、心理素質及反應特性對保障交通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據統計,大約90%的道路交通事故與駕駛員有關。機動車駕駛員必須取得從業資格證書才能從事道路運輸,并嚴禁酒后駕車。,2.行人,行人的遵章意識、交通行為會對道路交通安全產生明顯影響。一些交通事故就是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規則而導致的。加強行人的法律法規教育,規范他們的行為,將會對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產生重要作用。,3.乘客,乘客的行為也會對道路交通安全狀況產生影響。乘客具備較強的安全意識,17、一旦事故發生能夠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有助于減少事故發生或降低事故的損害程度。,(二)設備因素,道路交通中的設備因素包括:道路車輛安全設施,1.道路,1)路面 路面狀況與交通事故發生率密切相關。為滿足車輛的安全運行要求,路面應具有以下性能:強度和剛度、穩定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耐久性。,2)視距,行車視距是指為了保證行車安全,司機應能看到行車路線上前方一定距離的道路,以便發現障礙物或迎面來車時,采取停車、避讓、錯車或超車等措施,在完成這些操作過程中所必需的最短時間里汽車的行駛路程。在道路平面和縱面設計中應保證足夠的行車視距,以確保行車安全。,3)線形,道路幾何線形要素的構成是否合理,線形組18、合是否協調,對交通安全有很大影響。(1)平曲線。平曲線與交通事故關系很大,曲率越大事故率越高,尤其是曲率大于10以上時,事故率急劇增加。(2)豎曲線。道路豎曲線半徑過小時,易造成駕駛員視野變小,視距變短,從而影響駕駛員的觀察和判斷,易產生事故。(3)坡度。據前蘇聯調查資料,平原、丘陵與山地3類道路交通事故率分別為7%,18%和25%,主要原因是下坡來不及制動或制動失靈造成。(4)線形組合。交通安全的可靠性不僅與平面線形、縱坡有關,而且與線形組合是否協調有密切的關系,即使線形標準都符合規范,但組合不好仍然會導致事故增加。,4)交叉口特性,當兩條或兩條以上走向不同的道路相交時便產生交叉口,分平面交19、叉口和立體交叉口兩類。立體交叉口上不同交通流在空間上是分離的,彼此之間不發生沖突,而平面交叉口由于存在不同車流的沖突,從而易導致交通事故。因此,為保障交通安全,減少事故發生,在車流量較大的交叉口應盡量設置立體交叉。,2.車輛,車輛具有良好的行駛安全性,是減少交通事故的必要前提。車輛的行駛安全性包括主動安全性和被動安全性。主動安全性指車輛本身防止或減少交通事故的能力。它主要與車輛的制動性、動力性、操縱穩定性、結構尺寸、視野和燈光等因素有關。被動安全性是指發生事故后,車輛本身所具有的減少人員傷亡、貨物受損的能力。提高車輛被動安全性的裝置有:安全帶、安全氣囊、安全玻璃、安全門、滅火器等。,3.安全設20、施,安全設施和道路交通安全有很大關系,交通安全設施包括交通標志、路面標線、護欄、隔離柵、照明設備、視線誘導標、防炫設施等。安全設施一方面能夠有效地對駕駛員和其他出行者進行引導和約束,使駕駛員對車輛的操縱安全而規范,使其他出行者與機動車流保持合理的隔離,從而降低事故的發生率;另一方面能夠在車輛出現操控異常后,有效地對車輛進行緩沖和防護,盡可能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三)管理因素,管理因素是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又一重要因素,科學健全的安全管理體制,是減少事故、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條件。我國目前的公路運輸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是按照中央、地方和經營業戶的“三級管理”模式,管理結構框圖如下圖所示。,我國公路21、運輸行業安全管理結構圖,交通部,地方交通部門(省、市、縣),經營業戶、客貨運站場,運輸生產活動,安全保障措施,從業人員(營運駕駛員),車輛設備(營運車輛),三、道路交通安全技術措施,道路交通安全技術包括三大類:(一)道路交通安全設計技術道路線形設計、路面設計、安全設施的設計(二)道路交通安全監控與檢測技術基于事故避免的監控與檢測技術、基于維護和維修的檢測與診斷技術,(三)道路交通安全救援技術,道路交通事故救援包括:事故調查和救護救援兩部分。1.交通事故調查,(1)事故的分類與等級劃分,中國公安部將交通交通事故類別按事故形態分為側面相撞、正面相撞、尾隨相撞、對向刮擦、同向刮擦、撞固定物、翻車、碾22、壓、墜車、失火和其他11種。按事故原因分為機動車、機動車駕駛員、非機動車駕駛員、行人與乘車人、道路和其他六大類。按事故嚴重程度分為特大、重大、一般和輕微4 類。輕微事故:1 次造成輕傷 12 人,或財產損失機動車不足1000元,非機動車不足200元的事故。一般事故:1次造成重傷 12 人或輕傷 3 人以上或財產損失不足 3萬元的事故;重大事故:1 次造成 l 2 人死亡或重傷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或財產損失 3 萬元以上 6萬元以下的事故。特大事故:1 次造成 3 人以上死亡或重傷 11 人以上或者死亡 1 人,同時重傷 8 人以上或者死亡 2 人,同時重傷 5 人以上或者財產撮失 6 萬23、元以上的事故。,(2)事故調查的目的,道路交通事故調查的總體目標是通過事故調查,研究道路交通安全狀況,并據此提出改善措施。其具體目的包括以下方面:研究整個路網的道路安全狀況,制訂路網安全改善戰略規劃;路網級的黑點鑒別與改造計劃;項目級黑點鑒別與改造技術設計;為道路安全評價及其他道路安全項目研究提供基礎數據,積累經驗。,(3)事故調查的方法,道路交通事故的調查方法有以下幾種:到有關管理部門收集數據資料(包括交警事故登記、保險公司、醫院等);現場觀測與沿線調研,問卷調查,專題試驗研究。,(4)事故調查的內容,事故調查的內容包括事故本身和環境兩部分。事故本身的調查內容有事故地點、對象、類型、結果、原24、因等;環境方面的調查涉及道路設施、交通設施與管理、天氣氣候條件、照明條件、路側環境、交通環境等多個方面。,2.事故的救護救援,1)事故救援的組織 根據我國國情,應由當地人民政府協調公安機關及保險公司,組織醫院和急救中心,建立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交通事故緊急救援系統。交通事故緊急救援系統的正常運行需要有快捷的通信網絡作保障,一般道路可使用 122交通事故專用報案電話。交通民警接到報案后,根據事故情況與醫療急救部、消防隊、環衛隊、養路隊等部門聯系,并赴現場進行事故救護、勘察及現場活動的指揮,使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2)事故救援的設備,道路交通事故救援設備,主要包括交通巡邏車以及破拆救援設備。交通25、巡邏車主要負責巡視交通狀況和事故報警,并及時處理一些輕度事故。車上人員應進行必要的急救培訓,熟悉基本的救援常識;車上應備有基本的救援器械、藥品、通信器材等。,3)事故救援的程序,道路交通事故救援包括以下程序:(1)考察現場情況。救援工作開始之前,急救人員應對事故現場進行考察,現場周圍如有損壞的電線或有毒氣體等,應先將其排除后再進行救援工作。(2)保護事故現場。在來車方向距事故現場100m處樹立警告標志,防止其他車輛進入事故現場。盡快將事故車輛固定下來,在車輪前后放上磚石塊或將車輪放氣,以保證車輪在救援過程中不能移動。,(3)檢查和急救受傷人員。救援人員要檢查受傷人員的傷勢以確定救援工作的速度和26、方法。如果汽車被撞變形,受傷人員無法移動,應使用專門的救援工具把汽車部件移動或去除,將車中被困人員救出。如果醫療救護人員未到現場,救援人員應對受傷人員進行必要的急救,如包扎傷口、人工呼吸等。(4)撥打緊急救援電話。從距離最近的電話撥打統一的急救電話 112,也可用移動電話呼救。撥打電話的人應說清以下4 個重要問題:事故地點、事故類型、受傷人數、傷勢輕重。(5)清理現場。當交通警察勘查完現場后,救援人員應拖走事故汽車并清掃路面,協助警察恢復正常的交通秩序。,四、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一)主要的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節 水運交通安全技術,主要內容:水運交通安全基本要求,主要事故隱患與有害因素,安全技術措施的實施,一、水運交通事故及其類別(定義、分類、等級)二、水運交通危險有害因素和隱患分析(外界條件、技術故障、不良的航行條件、導航失誤),三、水運交通安全技術措施(一)船泊航行定位與避碰(二)船泊交通管理系統(三)全球海上遇險與危險貨物運輸管理(四)特種貨物與危險物運輸管理(五)港口安全生產管理,四、水運交通安全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