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安全生產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估與控制培訓課件(41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62450
2023-09-28
41頁
1.51MB
1、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估培訓,目 錄,危險源辨識概述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風險控制,1,01,危險源辨識概述,2,危險源識別目的,識別各項作業活動中,有導致人員受傷、財產損失、工作場所環境損害,或上述各項組合的潛在的來源或狀況,從而根據其危害及特性,來制定消除、控制或改善的方法,以保證作業活動的安全。,危險源識別目的,3,術語定義,危險源,可能導致傷害或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或這些情況組合的根源或狀態或行為或其組合。,危險源辨識,識別危險源的存在并確定其特性的過程。主要是對危險源的識別及其性質的判斷,對可能造成的危害、影響進行提前預防,風險,某一特定危險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和隨之引發的人身傷害或健康2、損害的后果的組合。,風險評價,對危險源導致的風險進行評估、對現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慮以及對風險是否可接受予以確定的過程、,健康損害,可確認的、由工作活動和(或)工作相關狀況引起或加重的身體或精神的不良狀態,可容許的風險,根據組織的法律義務和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已降至組織可接受程度的風險,4,危險源的認識,第一類危險源(根源),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可能發生意外釋放的能量或危險物質:如帶電導體、遇水自燃物質、運動的機械、行駛的汽車、壓力容器、懸吊物的勢能、有毒品、粉塵、噪聲等。,第二類危險源(狀態),導致能量或危險物質的約束或限制措施破壞或失效的各種因素,包括: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環境3、因素、管理因素。,如“維修電工”在進行“檢修電氣設備”時,第一類危險源是“帶電導體”,第二類危險源可能有“外漏線路絕緣層皮損”“設備漏電”“不按規定監控,停電檢修過程中合閘通電”等。,5,前提條件,第一類危險源是第二類危險源出現的前提,第二類危險源的出現是第一類危險源導致事故的必要條件,他們分別決定事故的嚴重性和可能性大小,兩類危險源共同決定危險源的危險程度。免費獲取更多安全精品資料,請關注公眾號安全生產管理。,第一類危險源是傷亡事故的能量主體,決定事故發生的嚴重程度,必要條件,第二類危險源是第一類危險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條件,決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一起傷亡事故的發生往往是兩類危險源共同作用的結果4、,危險源的認識,6,危險源與隱患之間有內在聯系,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危險源屬自然常態,隱患屬不正常狀態。一般來說,危險源可能存在事故隱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隱患。對于存在事故隱患的危險源一定要及時加以整改,否則隨時都可能導致事故。,隱患,事故隱患是指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環境因素、管理缺陷。它是引發事故的直接原因。它可以是一種狀態、可以是一種行為、可以是一種缺陷。,危險源,具有潛在危險的源點或部位,是爆發事故的源頭。,危險源的認識,7,危險源的認識,危險源的描述方式,8,危險源的認識,判斷一下:,你覺得一下哪些是危險源?,9,02,危險源辨識,10,危險源辨識要求,集思廣益、互幫互學、5、發動全員參與,提高主人翁意識,變“要我安全”為“我要安全”,加強危險源辨識工作結果的審查,確保辨識、評價及控制措施的質量,要將危險源與各類檢查、隱患整改、崗位操作、日常辦公等密切聯系,達到明確危險、危害,控制風險、預防控制事故發生的目的,依靠全員開展危險源辨識工作要教育和動員全體員工積極參加,辨識和查找身邊的危險,保證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資金領導支持、全員參與,危險源辨識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的協調配合,各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和支撐等,11,危險源辨識要素,辨識要素,辨識范圍,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管理因素,全員參與所有生產服務的全過程考慮相關方活動涉及所有進入工作場所的人員,12,6、危險源辨識內容,物的不安全狀態,物理性如:設備、設施缺陷,防護缺陷,運動物危害,高溫灼傷,低溫凍傷,電危害,噪聲危害,粉塵危害,震動危害等?;瘜W性如:易燃、易爆性物質,有毒物質,腐蝕性物質等。生物性如:致病微生物(細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傳染病媒介物;致害動物;致害植物;其他,人的不安全行為,生理、心理性如:負荷超限(體力、聽力、視力、其他負荷超限);健康狀況異常;從事禁忌作業;心理異常(情緒異常、冒險心理、過度緊張、其他);辨識功能缺陷(感知延遲、辨識錯誤、其他);其他。行為性如:指揮錯誤(指揮失誤、違章指揮、其他);操作失誤(誤動作、違章作業、其他操作失誤);監護失誤;.其他錯誤;其7、他,環境因素,室內作業環境不良室外作業環境不良地下作業環境不良水下作業環境不良其他作業環境不良如:作業環境不良、基礎下沉、安全過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風不良、給排水不良、涌水、強迫體位、氣溫過高、氣溫過低、氣壓過高、氣壓過低、高溫高濕、自然災害、其他作業環境不良,管理缺陷,安全組織機構不健全安全責任制未落實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投入不足職業健康管理不完善如:無安全生產責任制,未落實一崗雙責,未對接害人員進行職業健康體檢,未為員工進行有效勞動防護,未進行有效安全環保培訓等,13,危險源辨識方法,1,2,基本分析法對于某項作業活動、依據涉及的人員、活動、設備設施、物料,對照危害分類和職8、業病的分類,確定本項活動中的具體危害,工作安全分析(JSA)把一項作業活動分解為幾個步驟,識別整個作業活動及每一步驟中的危害及危險程度,3,安全檢查表(SCL)根據相關標準、規章、制度、國內外事故案例系統分析及研究的結果,結合運行經歷,歸納總結所有的危害,確定檢查項目并按順序編制成表,以便進行檢查或評審,4,5,預先危險性分析(PHA)對于某項作業活動、依據涉及的人員、活動、設備設施、物料,對照危害分類和職業病的分類,確定本項活動中的具體危害,事件樹分析(ETA)從一個初始事件開始,按照順序分析實踐向前發展中各個環節成功與失敗的過程與結果,逐步向結果方面發展,直到達成系統故障或事故止,6,事故9、樹分析(SCL)運用邏輯推理對各項系統的危險性進行辨識和評價,不僅能分析出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且能深入揭示出事故的潛在原因,14,工作安全分析(JSA),1,選定作業活動:確定作業場所、活動、設施,2,劃分作業步驟:將活動分解為若干個相連的工作步驟,3,危險源辨識:對每個作業活動危險源進行辨識,4,確定危險源特性:是否屬于是非判定法,5,危險源匯總,評審辨識的充分性,JSA分析步驟:,15,工作安全分析(JSA),作業活動信息收集:,01,03,05,02,04,06,任務所執行任務的期限、人員、實施頻率,包括崗位名稱、所屬工段班組、在崗人數、工作制度等,作業環境包括作業場地及有關人員、車輛通行10、條件,作業過程中的環境溫度、濕度、能見度、視線、噪聲、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及其他情況,設備、物料進行活動時可能用到的機械、設備、工具、附件進行活動時接觸到的物料、能量的危險情況,如易燃、易爆、有毒、物料貯存/運輸/使用等異常情況,能力工作人員的能力和已接受的任務培訓,程序作業程序或作業指導書,包括:國家及行業法規、標準、規范;企業安全操作規程、安全管理制度;設計說明書,工藝流程圖、設備設施布置圖,操作原始記錄等,事故發生過與該作業活動有關的事故經歷。包括工傷事故、險肇事故、非正常停工事故、火災及火警記錄、設備故障機維護檢修記錄等,16,工作安全分析(JSA),作業活動劃分:,對作業劃分的總要求是:11、所劃分出的每個作業活動既不能太復雜,如包含多達幾十個作業活動或作業內容;也不能太簡單,如僅有一、兩個作業步驟或作業內容構成,17,工作安全分析(JSA),作業活動劃分:,例:按生產流程階段劃分,生產任務,生產流程,作業活動,凸輪軸加工,粗車,精車,粗磨,精磨,收料,上料,啟動機床,18,工作安全分析(JSA),作業活動劃分:,例:按作業任務名稱劃分,作業,作業任務,作業活動,機床檢修,機械檢修,電氣檢修,液壓站檢修,空調檢修,潤滑系統檢修,19,工作安全分析(JSA),作業活動劃分:,例:按工藝裝置控制名稱劃分,用人單位,工作系統,作業活動,生產三四部,1凸輪軸線,2凸輪軸線,車床,加工中心,12、磨床,20,工作安全分析(JSA),作業步驟劃分:,1,2,常規工作重復的,循環的體現該崗位核心價值的如:精磨工件(磨工),非常規工作輔助工作突發的臨時的工作如:換夾具、設備維修,重點關注工作:可能或曾經發生嚴重事故(或險情)的作業;員工暴露于的有毒有害物質存在的環境;從未做過的工作或遇到技術問題的復雜作業;需要員工單獨在隔離區域進行的作業,21,危險源辨識需要考慮的問題,磚頭掉落,因果關系,砸傷,靠邊放置,過高滾落,意外踢下,下方通過,缺少防護,據臨邊1米,臨邊5cm高防護踢腳板,無關人員禁止入內,佩戴安全帽,整齊碼放,不超高,先舉個栗子:,22,危險源辨識需要考慮的問題,需考慮的問題識別范13、圍:,廠址、廠區平面布局 建(構)筑物 生產工藝過程 生產設備、裝置 粉塵、毒物、噪聲、振動、輻射、高溫、低溫等有害作業部位 工時制度、女職工勞動保護、體力勞動強度 管理設施、事故應急搶救設施和輔助生產、生活衛生設施,23,危險源辨識需要考慮的問題,需考慮的問題識別關鍵點:,所有活動中存在的危險源。包括工作過程中所有人員的活動、外來人員的活動;常規活動(如正常的工作活動等)、異常情況下的活動和緊急狀況下的活動(如火災等)有工作場所的設施設備(包括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險源,如建筑物、車輛等有采購、使用、儲存、報廢的物資(包括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險源,如食品、辦公用品、生活物品等各種工作環境因素帶14、來的影響,如高溫、低溫、照明等識別危險源時要考慮六種典型危害和三種狀態,24,危險源辨識需要考慮的問題,需考慮的問題識別關鍵點:,六種典型危害化學傷害:各種有毒有害化學品的揮發、泄漏所造成的人員傷害、火災等;物理危害:造成人體輻射損傷、凍傷、燒傷、中毒等;機械危害:造成人體砸傷、壓傷、倒塌壓埋傷、割傷、刺傷、擦傷、扭傷、沖擊傷、切斷傷等;電器危害:設備設施安全裝置缺乏或損壞造成的火災、人員觸電、設備損害等;人體工程危害:不適宜的作業方式、作息時間、作業環境等引起的人體過度疲勞危害;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細菌、真菌等造成的發病感染。,三種狀態正常情況:作業活動或設備等按其工作任務連續長時間進行工作15、的狀態;異常情況:作業活動或設備等周期性或臨時性進行工作的狀態,如設備的開啟、停止、檢修等狀態;緊急情況:發生火災、水災、交通事故等狀態。,25,危險源辨識需要考慮的問題,需考慮的問題判斷:,不是所有危險源都是通用的,都是一成不變的,同樣的問題在不同的環境下,可能會發生質的改變。,分享一則故事:諾曼底登陸時,美軍101空降師副師長唐普拉特準將乘坐的是滑翔機。起飛前,有人自作聰明,在副師長的座位下,裝上厚厚的鋼板,用來防彈。由于滑翔機自身沒有動力,與牽引的運輸機脫鉤后,必須保持平衡滑翔降落,沉重的鋼板卻讓滑翔機頭重腳輕,一頭扎向地面,普拉特準將成為美軍在當天陣亡的唯一將領。,26,03,風險評估16、,27,風險評價方法,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是一種定量計算每一種危險源所帶來的風險的方法。,計算公式:D=L*E*C 其中:“D”代表“風險值”“L”代表“發生事故的可能性”(0.1L10)“E”代表“暴露在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0.5E10)“C”代表“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1C100),28,風險評價方法,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29,風險評價方法,暴露在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E),30,風險評價方法,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C),31,風險評價方法,風險等級劃分(D),32,04,風險控制,33,控制 物,行為:正確的作業行為檢查:檢查設備及安全裝置的有效性防護:佩戴個17、人防護用品,現場處置:危險暴露或事故后對策,風險控制措施的制定,取消:取消危險作業或物質替代:無危害或低危害替代高危害,隔離:將危險部位隔開,無法觸及限制:超壓、超限控制或報警,規范 人,本質安全,工程技術,行為管理,應急對策,34,風險控制措施的制定,制定風險控制措施的注意事項,預防措施必須是有效地,是針對性的具體要求規范人行為的對策,要“事實化”,不要“觀點化”對策要平衡可靠性和財務支出預防措施必須可執行的或現實可實現的預防措施要馬上能起作用,可以分臨時措施與永久措施,35,風險控制措施的制定,預防措施的有效轉化,技術對策,檢查對策,行為對策,制定行動計劃驗證風險控制效果,編制檢查基準融入點檢表,崗位安全培訓形成作業指導書,36,危險源識別與風險評價舉例,舉個栗子,37,注意更新,危險源識別及風險評估的更新,注:采取措施后要對風險進行重新評估,38,下個任務,各部門于3月7日前完成對各部門危險源識別及風險評估表,生產運營部組織其他部門及本部門評審人員進行現場復評(完善、改正、確定控制措施),按復評要求修改完成后,由部門負責人簽字,報生產運營部備案。,任務,39,分享結束,歡迎提出批評與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