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礦山常見生產安全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培訓課件(70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63607
2023-10-07
70頁
3.37MB
1、非煤礦山常見生產安全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非煤礦山,1,事故類型,2,事故產生原因及防范措施,3,隱患整改(閉環管理),事故類型,1,事故類型,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1986),綜合考慮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誘導性原因、致害物、傷害方式等,將危險因素分為20類。,事故類型,事故類型,火災,高處墜落,透水,灼燙,坍塌,冒頂片幫,事故類型,事故類型,容器爆炸,1a,中毒窒息,其他爆炸,其他傷害,事故類型,事故產生原因及防范措施,2,事故產生原因及防范措施,1,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總量分別占63.4%和61.2%,較大事故分別占80.3%和80.0%,重特大事故分別占94.7%和94.6%。,2、透 水,爆 炸,冒頂坍塌,尾礦庫事故,事故類型,墜罐跑車,中毒和窒息事故,近5年中毒和窒息較大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占總量25.2%和26.2%,僅次于坍塌事故,排在第2位,在地下礦山中排在第1位。,典型中毒和窒息事故sp,中毒和窒息事故,云南省昆明東川區落雪銅礦4.25中毒窒息事,中毒和窒息事故,1引發中毒窒息事故的主要原因(1)礦井通風系統不完善,通風安全管理混亂。一是以自然通風代替機械通風。沒有建立完善的機械通風系統,采用自然通風,容易出現風流不穩。二是已經建立機械通風系統的礦山要么機械通風基本不使用,機械通風系統形同虛設。導致突發事件發生后,有毒有害氣體難以在短時間或正常作業周期內排除3、。三是通風設施管理不到位,井下漏風現象嚴重或出現風流短路或形成循環風,有毒有害氣體得不到有效排除。,中毒和窒息事故,(2)未按規定檢測有毒有害氣體濃度,作業人員擅自進入采掘工作面、天井等作業場所導致事故發生。3)救援人員未攜帶個人防護用具盲目施救引發傷亡擴大。一是對工人安全教育培訓不到位,在采掘施工隊伍中存在親屬被困,引發本能性救援沖動;二是礦山企業不按規定建立救援隊伍或與專業救援隊伍簽訂救援協議,也沒有配備個人防護裝備,一旦事故發生,就會造成事故擴大。,中毒和窒息事故,2防中毒窒息事故的關鍵措施,安裝主要通風機,設置風門、風橋等通風構筑物,獨頭采掘工作面和通風不良的采場要安裝局部通風機,措施4、二:配備自救器和有毒有害氣體檢測裝備,按規定為每位入井人員配備自救器并隨身攜帶,進入放炮后的工作面必須攜帶便攜式氣體檢測報警儀,中毒和窒息事故,一是明確通風安全管理職責,建立通風管理機構或配備專職通風安全管理人員,并定期進行培訓。二是根據井下生產變化,及時調整完善礦井通風系統,按照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監測監控系統建設規范加強對通風效果的監測監控,防止風流短路,防止微風和循環風作業。三是及時封閉井下廢棄巷道,并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防止人員誤入。四是加強事故應急管理,完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定期組織應急演練,提高職工應急處置和逃生能力。,措施三:加強通風和應急管理,火災事故,近5年來發生火災較大事故25、起、死亡11人,重大事故發生3起、死亡36人,分別占重大事故的42.9%和39.1%,排在第2位。火災事故總量雖小,但易造成群死群傷,因此控制火災事故是杜絕重特大事故的關鍵之一。,典型火災事故sp,火災事故,1引發火災事故的主要原因(1)井下違規動火作業,安全 防護措施不落實。2004年河北省邢臺市李生文鐵礦“11.20”特別重大火災事故中,就是在盲豎井違規實施電焊作業,焊渣引燃護幫的荊笆和木支護,造成70人中毒窒息死亡。2014年吉林老金廠金礦“1.14”重大火災事故造成10人死亡,也是違規電焊作業造成的。,火災事故,(2)井下部分電器設備設施嚴重老化,使用非阻燃材料。2010年山東省招遠市6、嶺南礦業有限責任公司“8.6”重大火災事故中,盲豎井低壓電纜在使用中發熱老化引發電纜自身起火燃燒,并引燃附近的非阻燃玻璃鋼隔板,火勢蔓延,造成16人中毒窒息死亡。,火災事故,典型事故:遼寧葫蘆島“5.7”較大火災事故 2015年5月7日,當班入井作業人員共13人,其中6人到井下-400米中段進行巷道鋼支護改造作業;2015年5月7日15時30分左右,440米斜坡底部起火,并順斜井向上蔓延,導致在400米中段進行維護作業的5名礦工中毒死亡。,火災事故,遼寧葫蘆島“5.7”較大火災事故(一)直接原因 火災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南山井口-400米至-440米的斜井底部變坡處巖石冒落砸毀水泵空氣開關,產生電7、弧引發電纜線、風筒及木支護棚著火,并順風蔓延至-400米中段,導致-400米中段正在從事巷道維護的5名礦工因火災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中毒身亡。,火災事故,燒毀電纜,燒毀風筒,火災事故,事故的部分間接原因:施工單位未給井下作業工人隨身配備自救器、作業場所未設便攜式氣體檢測報警儀等安全防護設備。施工單位安全培訓教育不到位。作業人員安全意識差、應急反應能力低、措施不得力。,火災事故,(3)井下違規使用電器、明火。工人在提升機操作間、變配電室、水泵房、井下值班室等地點,違規使用電爐、燈泡取暖、烘烤現象普遍。一些地下礦山井下吸煙現象非常嚴重,隨處吸煙、流動吸煙;更有甚者,在存有油料的設備硐室吸煙。,火災事8、故,防火災事故的關鍵措施,一要盡量減少井下可燃物。新建和改擴建礦井要使用具備阻燃特性的動力線、照明線、輸送帶、風筒等設備設施,生產礦井要及時淘汰非阻燃電纜、非阻燃風筒、非阻燃輸送帶、主要井巷木支護等易燃物。二要強化井下油品管理。將其單獨儲存在安全的地方,避開火源和電氣火花,不得與其他可燃物質混存;裝油的鐵桶應有嚴密的封蓋,防止油類揮發遇到火源引發火災;儲存動力油的硐室應獨立回風,避免一旦著火所產生的廢氣直接進入回風巷道,可以減少對井下其他區域的影響。,火災事故,1,一要嚴格井下動火作業。動火作業必須經過嚴格審批,在確保不會引發火災的情況下,方可進行動火作業。二要加強機電設備的維修管理和巡視檢查9、。保證其正常運行;重點防范因開關、電纜短路、過載等引發電纜著火,電機過負荷引起電機過熱著火,注意避免井下柴油設備或油壓設備出現漏油引發著火等。三要強化井下明火管理。嚴禁在井下吸煙,嚴禁使用電爐、燈泡等進行防潮、烘烤、做飯和取暖,嚴禁用火爐或明火直接加熱井內空氣,或用明火烤熱井口凍結的管道等。,火災事故,一要設置消防設施,儲備足夠的消防用水。二要制定火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并定期進行演練。三要對職工進行定期安全培訓,每一個職工應熟悉井下的逃生路線、滅火設施的使用以及如何自救、互救。,措施三:加強火災應急管理,透水事故,近5年透水較大事故共發生5起、死亡26人,分別占較大事故的3.3%和4.4%;重10、大事故發生3起、死亡43人,分別占重大事故的42.9%和46.7%,排在第1位。透水事故也極易造成群死群傷,控制透水事故是杜絕重特大事故的關鍵之一。,典型透水事故sp,透水事故,1引發透水事故的主要原因,透水事故原因,(1)對礦區水文地質情況特別是對老空積水情況掌握不清,這是多年來導致透水事故發生的最重要原因。(2)破壞防水礦柱或未按設計要求留設防水礦(巖)柱。(3)沒有堅持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制度。,透水事故,2009年具有較強技術和管理水平的老牌國有企業西石門鐵礦“3.28”較大透水事故,暴露出企業對老空積水敏感性不高,對上部已經出現的透水征兆沒有引起足夠的警覺,盲目相信已有的探測信11、息數據,礦山施工過程中超前探水工作不力等問題。2013年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914”較大透水事故就是由于企業未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導致掘進爆破時貫通老采空區,積水潰入井下發生的。2014年河北邢臺沙河市“14”較大透水事故發生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企業作業過程中未嚴格落實探放水的規定,導致巖溶水涌出。2014年貴州開陽縣“114”較大透水事故也是由于企業沒有開采設計,違章采掘礦柱,造成礦柱強度降低,在事發前幾天發現礦體裂紋突現水流的情況下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最終導致事故的發生。,透水事故,一是摸清老空積水情況;二是必須保護防水隔離礦柱;三是要求建立較為完善的排水系統;四是落實探放水制度,嚴格12、按照“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原則,落實“防、堵、疏、排、截”綜合治理措施;五是加強應急演練,確保緊急情況下人員有效撤離。,2防透水事故的關鍵措施,爆炸事故,近5年共發生爆破和火藥爆炸較大事故12起、死亡50人,分別占較大事故的8.0%和7.7%,排在第4位。,爆炸事故,地下礦山爆炸事故主要原因和主要危害。,事故主原因在6個方面,河北石人溝鐵礦“7.11”重大火藥爆炸事故,典型爆炸事故sp,4方面主要防范措施,爆炸事故,重點要加強爆破器材的井下領用、運送環節的管理。一是爆破材料必須用專車運送,嚴禁用電機車或鏟運機運送爆破材料,嚴禁炸藥、雷管同車運送,嚴禁在井口或井底停13、車場停放、分發爆破材料。二是嚴禁雷管等起爆器材與炸藥在同時同地進行裝卸、一人同時攜帶雷管和炸藥,雷管和炸藥應分別放在專用背包(木箱)內,不應放在衣袋里。,爆炸事故,三是井下工作面所用炸藥、雷管應分別存放在加鎖的專用爆破器材箱內,嚴禁亂扔亂放。四是嚴禁在井下炸藥庫30米以內的區域進行爆破作業,在距離炸藥庫30100米區域內進行爆破時,禁止任何人在炸藥庫內停留。,墜罐跑車事故,近5年墜罐跑車較大事故共發生15起、死亡52人,分別占較大事故的9.9%和8.8%;重大事故發生1起、死亡13人,墜罐跑車事故在較大以上事故中占比較大,是遏制較大以上事故的主要環節。主要類型:一是豎井墜罐事故、二是鑿井吊筒墜14、落事故、三是斜井跑車事故。,墜罐跑車事故,1墜罐跑車事故的主要原因(1)使用不符合標準規定的提升機、絞車,保護設施存在重大安全隱患。2012年3月16日,云南麻栗坡縣天銀豐礦業有限公司,企業使用不符合規定的礦用設備,礦車插銷無防脫落裝置,因掛鉤脫落導致鋼絲繩與礦車分離發生斜井跑車事故的發生,造成3人死亡。,湖北宜昌殷家溝“1.19”斜井跑車事故sp,墜罐跑車事故,2013年3月14日,安徽六安市霍邱縣大昌礦業集團有限公司,提升信號閉鎖裝置不全,加之礦工未及時關閉井口阻車器、搖臺、安全門等安全設施導致推車工和礦車同時墜井,造成3人死亡。,墜罐跑車事故,(2)鋼絲繩、松繩保護、防墜器等重要設施日常15、檢查維護不到位,未按規定定期檢測檢驗。,廣西南丹五一礦“5.3”較大斜井跑車事故sp,3)違規乘坐礦車,提升運輸系統信號工、卷揚工違規違章操作。2014年4月24日,遼寧省朝陽市鑫星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也是因工人違規開啟離合器調繩,超限下移過卷保護裝置引發罐籠墜落事故,造成了3人死亡。,山東濟鋼集團石門鐵礦“3.15”重大墜罐事故sp,墜罐跑車事故,防墜罐跑車事故的關鍵措施,一是地下礦山提升運輸系統必須符合規定要求。二是嚴格按照淘汰目錄的有關要求,限期淘汰相關提升設備。三是升降人員的罐籠必須安裝安全可靠的防墜器,提升系統必須安裝保護裝置和可靠的信號裝置。,墜罐跑車事故,四是提升礦車的斜井要設置常閉16、式防跑車裝置、阻車器或擋車欄,設躲避硐室并有明顯的標志,傾角大于10的斜井要設置軌道防滑裝置,斜井人車要裝設可靠的斷繩保險器,每節車廂的斷繩保險器應相互連結,各節車廂之間除連接裝置外還應附掛保險鏈。,墜罐跑車事故,一是強化檢測檢驗和維護保養,提升機、提升絞車、罐籠、防墜器、斜井人車、斜井跑車防護裝置、提升鋼絲繩等主要提升裝置,要由具有安全生產檢測檢驗資質的機構定期進行檢測檢驗。二是建立定期檢查維修制度,嚴格日常維護保養和安全檢查,健全檔案管理,將檢查結果和處理情況記錄存檔。,墜罐跑車事故,一是嚴格執行提升運輸設備設施安全運行管理制度。明確專人負責,督促從業人員嚴格執行安全作業規程和操作規程。二17、是加強對提升運輸系統操作人員的安全培訓。提升機司機、信號工等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專門的安全技術培訓并考核合格,持證上崗。,措施三:嚴格地下礦山提升運輸系統運行管理,墜罐跑車事故,三是加強提升運輸管理。豎井提升嚴格執行同一層罐籠嚴禁同時升降人員和物料,不得用普通箕斗升降人員;斜井運輸嚴格執行人員不得蹬鉤,不得在運輸道上行走,斜井用礦車組提升時,不得人貨混合串車提升的規定。,冒頂坍塌事故,近5年冒頂坍塌事故共發生835起、死亡990人,分別占總量的21.9和21.1%,排在第1位。較大事故共發生24起、死亡83人,分別占較大事故的15.9%和14.0%,僅此于坍塌和中毒窒息事故,排在第3位。因此,有18、效防范冒頂坍塌事故,是減少事故總量、遏制較大事故多發的重中之重。,冒頂坍塌事故,冒頂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1)小型礦山對復雜的地質條件認識不清。2013年云南省紅河州金平縣恒昊礦業公司“8.20”事故,由于頂板礦巖節理較發育,局部風化礦巖經水滲透引發頂板脫落造成4人死亡;同年云南瀾滄鉛礦公司老廠礦山“10.14”冒頂片幫事故,也是由于采場地質構造發育,礦體產于層間破碎帶中,穩定性極差,造成采場頂部突然冒落,大量泥石流體涌出,導致3人死亡。,冒頂坍塌事故,(2)頂板管理方法不當。,一是在采掘和井巷開掘過程中,遇有巖石情況變壞、有斷層破碎帶時,未及時進行支護,支護方式不當或有效支架數量不夠,易引起冒19、頂片幫事故。,二是沒有認真進行“敲幫問頂”,不遵守操作規程,檢查不周和疏忽大意,發現險情不及時處理。2012年云南省昭通金沙礦業公司“9.6”冒頂片幫事故,就是因為事發當日職工在從事礦巖清理過程中,未嚴格執行“敲幫問頂”,不遵守操作規程作業,導致冒頂造成3人死亡。,冒頂坍塌事故,主要是采用留礦法或空場法采礦的非金屬礦山(如石膏礦),未按設計留設保安礦柱或礦柱尺寸偏小,未按設計采礦造成采空區暴露面積過大,開采后未對采空區及時有效地處理。,河北邢臺尚汪莊石膏礦區“11.6”特別重大坍塌事故sp,冒頂坍塌事故,防冒頂坍塌事故的關鍵措施,一是確保井下檢查井巷和采場頂幫穩定性、撬浮石、進行支護作業的人員20、經專門的安全技術培訓并考核合格,持證上崗。,冒頂坍塌事故,二是堅持回采作業前,必須“敲幫問頂”,處理頂板和兩幫的浮石,確認安全后方可進行作業,大力推廣撬毛臺車代替人工撬毛作業;嚴禁在同一采場同時鑿巖和處理浮石。三是發現冒頂預兆,應停止作業進行處理,發現大面積冒頂危險征兆,應立即通知井下人員撤離現場,并及時上報。,冒頂坍塌事故,一是加強工作面頂板的支護與維護,及時進行永久支護和臨時支護,杜絕空頂下作業。二是對所有支護的井巷定期進行檢查,及時更換和維修變形的支架。,冒頂坍塌事故,一是所有礦山企業必須摸清礦區范圍內的采空區,禁止人員進入老窿及采空區采礦。二是采用留礦法、空場法采礦的礦山,特別是非金屬21、礦山,要按照設計及時對采空區進行處理,嚴禁出現大面積未處理的采空區。三是嚴禁擅自回采保安礦柱。,冒頂坍塌事故,四是要加強地壓監測工作,工程地質復雜、有嚴重地壓活動,以及800米以上的深井礦山要建立并嚴格執行采空區監測預報制度和定期巡查制度;必須建立地壓監測系統,發現大面積地壓活動預兆,應立即停止作業,將人員撤至安全地點。五是地表塌陷區要設明顯標志并柵欄阻隔人員進入,通往塌陷區的井巷必須封閉,人員不得進入塌陷區。,尾礦庫潰壩事故,近幾年隨著深入開展尾礦庫綜合治理行動,尾礦庫安全保障能力逐漸提高,生產安全事故大幅度下降。但應該看到違章指揮、違規作業時有發生,停用庫大量存在,“頭頂庫”、“三邊庫”、22、廢棄庫治理難度大,必須時刻引起高度警覺。,尾礦庫潰壩事故,尾礦庫潰壩事故的主要原因(1)壩體受到破壞引起尾礦庫潰壩。一是在筑壩過程中違規筑壩,或擅自加高壩體,堆積邊坡過陡,導致壩體穩定性不足。,尾礦庫潰壩事故,如:2007年11月25日,遼寧省鞍山市海城西洋鼎洋礦業有限公司選礦廠5號尾礦庫發生潰壩事故,致使約54萬m3尾礦下泄,造成該庫下游約2公里處的甘泉鎮向陽寨村部分房屋被沖毀,17人死亡,直接原因是:該庫擅自加高壩體,改變坡比,造成壩體超高、邊坡過陡,超過極限平衡,致使壩體失穩,引發深層滑坡潰壩。,尾礦庫潰壩事故,二是在放礦過程中違反均勻放礦的原則,采取“獨頭放礦”方式,致使細粒級尾礦集中23、于一端,造成壩體穩定性降低。三是礦庫庫容小,服務年限短,與選礦處理量不配套,超量排放尾砂,造成壩體升高過快,尾砂不能及時固結,尾礦庫壩體穩定性降低。,尾礦庫潰壩事故,如:2000年10月18日,廣西南丹縣大廠鎮鴻圖選礦廠尾礦庫發生重大垮壩事故,共造成28人死亡,56人受傷,70間房屋不同程度毀壞,就是因為企業急功近利,降低安全投入,超量排放尾砂,人為使庫內蓄水增多,造成壩體升高過快,尾砂固結時間縮短導致事故發生。,尾礦庫潰壩事故,四是浸潤線過高,導致壩體抗滑穩定性不足,受地震力作用,尾砂如液體一樣流動,導致潰壩或者因滲透破壞,出現管涌和流土等情況,引起壩體坍陷,最終導致潰壩等。,2008年山西24、襄汾縣新塔礦業有限公司“9.8”尾礦庫潰壩事故sp。,尾礦庫潰壩事故,(2)洪水漫頂導致潰壩。一是由于客觀情況形成的,在遭遇了超設計標準洪水,排洪設施全負荷工作仍不能有效排除庫內洪水,安全超高不足,導致洪水漫頂、潰壩。如:1985年8月25日,湖南柿竹園有色金屬礦牛角垅尾礦庫發生洪水漫頂潰壩事故,致49人死亡,就是因遇到超設計標準的洪水造成的。,尾礦庫潰壩事故,二是由于設計或建設不符合標準規范,排水井等排洪設施設計斷面過小,不能有效排出防洪標準對應的洪水總量,導致洪水漫頂、潰壩。三是由于日常運行管理不到位,排洪系統排水井、排水斜槽或排水管、隧洞坍塌、堵塞,降低泄水能力,導致洪水漫頂、潰壩。,尾25、礦庫潰壩事故,如:2007年5月18日,山西寶山礦業有限公司尾礦庫發生潰壩事故,直接原因是:由于回水塔堵塞不嚴,從回水塔漏出的尾礦將排水管堵塞,庫內水位通過回水塔和排水管,從已經埋沒的處于尾礦堆積壩外坡下的回水塔頂滲出,從而引起尾礦的流土破壞,造成最終垮壩。,尾礦庫潰壩事故,四是由于汛期前管理不當,未留設足夠的調洪庫容,安全超高、干灘長度接近臨界值,降雨來臨后,庫水位不斷上漲,導致洪水漫頂、潰壩。,尾礦庫潰壩事故,防尾礦庫潰壩事故的關鍵措施,一是尾礦庫建設的勘察、設計、安全評價、施工及施工監理等工作必須由具有相應資質條件的單位承擔。二是尾礦庫工程施工必須做好施工記錄,建立尾礦庫工程檔案,特別是26、隱蔽工程檔案,并長期保存;隱蔽工程必須經分段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階段施工。,尾礦庫潰壩事故,一是健全責任制,設立專門管理機構,配備專(兼)職技術人員和安全管理人員;尾礦作業人員必須經專門的安全技術培訓并考核合格,持證上崗。二是確保筑壩質量,筑壩材料、筑壩方式、子壩高度、內外邊坡角等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三是堅持均勻放礦,尾礦排放應按設計要求和年度排放計劃進行。四是確保排洪系統可靠。,尾礦庫潰壩事故,1,一是汛期前必須對尾礦庫的泄洪能力進行復核,必須把庫內水位降到最低。二是汛期前要對排洪構筑物有無變形、位移、損毀、淤堵等情況進行檢查、維修和疏浚,確保排洪系統暢通。三是要加強應急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同時要與有關政府、下游村鎮建立應急聯動機制,每年在汛期前組織一次預案演練。,尾礦庫潰壩事故,要嚴格按照尾礦庫安全技術規程和尾礦庫安全監測技術規范,對尾礦壩位移、滲流、干灘、庫水位、降水量、外坡坡比、壩體滑坡、浸潤線、排滲設施、周邊山體穩定性、違章建筑、違章施工和違章采選作業等進行監測和檢查,要建立完善監測監控設施(系統)。,尾礦庫潰壩事故,一是2015年底前必須將31座危、險庫治理完畢,實現全國消滅危、險尾礦庫。二是各地要積極探索已閉庫尾礦庫退出安全監管制度。三是在當前礦業經濟處于較為低谷的形勢下,各地必須加大打擊力度,不能再產生新的無主庫。,隱患整改,(閉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