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縣杉陽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4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64067
2023-10-10
40頁
17.93MB
1、古古鎮鎮永平縣杉陽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永平縣杉陽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2021-20352021-2035)公示稿公示稿目錄目錄1.保護規劃總則2.歷史文化與特色3.保護框架、層次與保護重點4.鎮域保護規劃5.古鎮區保護規劃6.古鎮區的保護與整治規劃7.文物保護單位保護8.歷史建筑保護9.非物質文化遺產及特色文化、歷史環境要素保護10.歷史文化遺產展示與利用01保護規劃總則1.1規劃目的為加強杉陽歷史文化名鎮保護和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特編制永平縣杉陽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本規劃)。本規劃是永平縣杉陽鎮歷史文化保護領域的專項規劃,是杉陽歷史文化名鎮實施保護管理的重要2、依據。1.2規劃范圍及內容包括鎮域及鎮區兩個部分。鎮域范圍為杉陽鎮管轄范圍。鎮區重點規劃區域為杉陽古鎮區,位于現狀集鎮西部,本規劃以建設控制區作為規劃古鎮區范圍,其北側及西側以規劃環城路為界,東以街子房河、南北向36米道路為界,南至倒流河,包含核心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區,面積共50公頃。1.3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 2021 年至 2035 年,并與永平縣杉陽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協調基本一致。02歷史文化與特色2.1山川形勝的古道要塞重鎮“博南古道”上的要塞重鎮、西南邊陲的交通門戶,也是重要的商貿古鎮。古鎮東南面有國家級森林公園寶臺山,東面有博南古道必經的博南山,西面有氣勢磅礴的瀾滄江。古鎮周邊地理形式3、山環水抱,形成獨有險峻的山川地理形勝。加上博南古道在此艱難穿越后跨過瀾滄江,分為永昌道和騰越道通往印度,杉陽成為南方絲綢之路上的要塞重鎮。且杉陽古鎮離瀾滄江上的霽虹橋僅有一山之隔,是西南邊陲的交通門戶,素有“蘭津古驛”的稱譽,它在在地理、軍事上,都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在歷史的發展中長河中,杉陽逐漸成為古道上重要的商貿古鎮,它是物資集散地,也是馬幫休憩的驛站。2.2多元交匯的文化融合之地悠久的歷史加上多樣化的民族、多樣化的文化,造就了杉陽多元交匯的文化特征。博南古道是比西北絲綢之路還要早200年的“西南絲綢之路”。南方絲綢之路商貿發達帶動了馬幫文化的興起和發展,杉陽古鎮也是研究馬幫商貿文化的代表地4、,代表性遺產有博南古道、霽虹橋、丁當關、左團官廟等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駑、箭制作技藝、馬具制作技藝、民族傳統射弩、攔路節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杉陽鎮地區從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地,直到今日杉陽仍有 漢族、彝族、回族、白族、傈僳族、苗族等16個民族在這塊美麗而古老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和諧共融,杉陽古鎮也是滇西民族文化的的典型代表之一。不同的民族在此地因博南古道,在歷史長河中,西南邊陲少數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不斷交融,形成了杉陽多元融匯的文化特征。山陽鎮現存有大量的寺廟、道觀、古塔、古橋、碑刻文獻、傳統民居等等,無不體現著杉陽的歷史記憶和民族記憶,是古鎮的根和魂。03保護框架、層次與保護重點3.1保護框架通過5、對杉陽城鎮特色的研究和分析,本次規劃確定杉陽鎮歷史文化保護規劃的保護框架由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兩部分組成。其中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主要包括自然環境要素保護和人工環境要素保護兩個方面內容,并分為面、線、點三個層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主要包括人文環境要素保護,分為歷史文化、傳統節慶、民間藝術等。這兩個保護部分以及它們相互間的有機關系共同構成杉陽完整的保護框架體系。3.2保護層次本次規劃確定杉陽鎮保護規劃由鎮域和古鎮區兩個層次組成。鎮域:保護鎮域范圍內的文物古跡、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風景名勝區和古樹名木、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歷史文化資源。鎮域鎮域保護要素保護要素表表保護層次類別6、名稱鎮域古驛道博南古道杉陽段古鎮區杉陽古鎮區傳統村落杉陽鎮灣子村、杉陽鎮杉陽村、杉陽鎮街頭村村域生態環境基底整體山水格局、古城選址、視線通廊非物質文化遺產永平民族傳統射弩、杉陽馬具制作技藝等15項3.2保護層次古鎮區:古鎮區保護包括名鎮的整體保護以及其中的文物古跡、歷史建筑,院落、街巷、古樹、古井等歷史文化要素。保護層次類別名稱古鎮區地形地貌 保護環山饒水的典型山地城鎮環境。保護博南山、西山、街子房河、倒流河和農田景觀,重點保護杉陽古鎮及周邊的歷史環境和景觀;風貌保護街巷 博南路、振陽路、振陽南路 國家級文保單位1處博南古道杉陽段省級文保單位1處(為古鎮區外)瀾滄江蘭津渡與霽虹橋州級文保單位47、處(含古鎮區外2處)大西寨鎖水閣、街尾巴西山寺、金光寺、左團關廟縣級文保單位15處(含古鎮區外10處)博南山永國寺遺址、江頂寺門樓遺址、江頂寺和尚塔、倒流河鳳鳴橋、馬家橋文昌宮、街尾巴西山寺、西山革命烈士墓、杉陽西山遺址、大壩田土主廟遺址、街頭觀音寺、左團關廟、街頭楊自培石刻、龍臺彌陀寺、狗街子關廟、窯沖靈山寺、永和竹林祠、寶臺山金光寺、性華寺常住碑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2處(均為古鎮區外)楊家山楊母李孺人之墓、艾家四合院、何墳頭古墓群、山頂坡古墓群、廟山坡古墓群、鳳凰山火葬墓群、房背后火葬墓群、鴻翔小寺、寶臺山金屏室、中山皈清和尚塔、芩檜地德庵和尚塔、亮洞丫口聞有和尚塔、石頭路崔文寺遺8、址、周家窩落寺遺址、年石皇姑墓、獅子庵普拈來靈塔、周家獅子庵遺址、塔子山磚瓦窯遺址、周家性昌和尚塔、龍灘和尚塔、接待寺和尚塔、冉家接待寺遺址歷史建筑 共3處,馬幫驛站、杉陽村23號民居、黃家大院,建議歷史建筑11處,燕開遠戶、楊興文戶、高樹洪戶、高麗能戶、趙爾楓戶、蘇純戶、原供銷社、呂邵華戶、97號民居、97號民居對面民居、黃家花園(趙錦榮戶住房)歷史遺跡共3處,青衙門遺址、馬幫古驛遺址、西翠樓遺址其他歷史環境要素 古井1眼,古龍井古橋、古渡口3處,蘭津古渡、霽虹橋、鳳鳴橋傳統階梯、碑刻1塊,博南山碑非物質文化遺產 州級1項,杉陽臘腌菜制作技藝縣級14項,杉陽油粉加工技藝、永平傳統駑、箭制作技9、藝、杉陽馬具制作技藝、杉陽米花糖制作技藝、杉陽霉豆腐制作技藝、杉陽桃醋制作技藝、杉陽小紅餅制作技藝、杉陽土八碗制作技藝、永平民族傳統射弩、傳統醬油制作技藝、攔路節、杉陽村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麥芽核桃糖制作技藝、鐵具制作技藝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活動正月初八的白衣送子會、初九的玉皇大帝會;二月佛教的初三文昌會、初八觀音圣父會,道教二月十五的老君會;三月佛教的二十八孔子會、十五五谷神會,道教的初三玄天會、十五財神會;四月初八的釋迦牟尼佛會;五月初一的南極長生大帝會,五月十八的擋路節;六月二十四的關圣會;三十日的地藏會;八月初三的灶君會;九月十九的觀音會;十月十八的地母會;十一月的阿彌陀佛誕;臘月初八的釋10、迦佛會等馬幫文化 馬幫文化從馬的飼養、馴化和趕馬史,馬幫與杉陽交通、經濟發展的關系,趕馬過程中形成的歌謠、音樂、文學,馬幫的精神、特點等。鎮區鎮區保護要素保護要素表表3.3保護重點保護內容包括歷史文化名鎮的整體保護以及其中的文物古跡、歷史建筑,院落、街巷、古樹、古井等。具體保護內容如下:1.文物保護單位共21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茶馬古道永平縣段),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瀾滄江蘭津渡與霽虹橋)、州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大西寨鎖水閣、街尾巴西山寺、左團關廟、寶臺山金光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2.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登記不可移動文物22處。3.歷史建筑3處,馬幫驛站、杉陽村11、23號民居、黃家大院(詳見附表5)建議歷史建筑11處。4.古鎮區1片,50公頃(核心區及建設控制區)。包括杉陽古鎮整體山水城鎮環境、城鎮傳統格局和城鎮歷史風貌,劃定核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區。5.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個(杉陽),傳統村落3個(杉陽鎮灣子村、杉陽鎮杉陽村、杉陽鎮街頭村)。6.古樹名木等歷史環境要素及其他反映杉陽歷史文化特色的遺產。7.非物質文化遺產13項。8.馬幫文化、民俗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04鎮域保護規劃4.1保護內容保護鎮域范圍內的文物古跡、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風景名勝區和古樹名木、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歷史文化資源。4.2保護內容鎮域文化遺產保護結構為“一古道、一核心、三12、村落、一基底、多點多項”。一古道:博南古道杉陽段;一核心:杉陽古鎮區;三村落:灣子村、杉陽村、街頭村三個傳統村落;一基底:以瀾滄江、寶臺山國家森林公園、金光寺自然保護區為核心的村域生態環境基底;多點多項:多點指遍布鎮域的歷史文化要素,主要包括文物保護單位、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登記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古橋、古巷、古河道、古樹名木等;多項指鎮域范圍內的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及民俗文化。05鎮區保護規劃5.1古鎮區保護范圍本規劃將東至性華寺及山體,南至西山寺山體,北至總體規劃北端鎮區道路,西至規劃道路外圍田園風光帶所圍合的區域作為風貌協調區。其中核心保護區范圍以博南古道為軸線向兩側擴展,包括13、博南古道及兩側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較為完整、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集中成片的區域范圍,面積約13公頃;建設控地帶在核心保護區外,綜合核心保護區風貌控制要求,結合現狀和規劃自然元素和道路等,以規劃道路北側及西側以規劃環城路為界,東以街子房河、南北向36米道路為界,南至倒流河,并扣除核心區以外的區域,面積約37ha。5.2保護層級劃定5.2.1核心保護區以博南古道為軸線向兩側擴展,包括博南古道及兩側歷史建筑比較集中,能反映杉陽歷史風貌的街區范圍,面積約13公頃。5.2.1核心保護區建設控制區北側及西側以規劃環城路為界,東以街子房河、南北向36米道路為界,南至倒流河,并扣除核心區以外的區域,面積約3714、ha。它是保護和形成整體風貌的重要手段,是根據保護對象對周圍環境、空間聯系等要求而設定的建筑控制地段。5.2.1風貌協調區本規劃將東至性華寺及山體,南至西山寺山體,北至總體規劃北端鎮區道路,西至規劃道路外圍田園風光帶所圍合的區域作為歷史文化名鎮的風貌協調區。5.3建筑高度的控制根據保護區規劃的三個層次(核心保護區、建設控制區和風貌協調區)來進行高度控制。1.核心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應嚴格保持現有建筑高度,其余傳統建筑維持原高,與傳統風貌不相協調的建筑對其進行整治及更新時建筑高度控制為12層,以2層為主,建筑檐口高度不得超過6.0m。2.建設控制區保持現有傳統建筑高度,整治及更新的建筑物層數以1-15、4層為主,建筑檐口高度小于12m。3.風貌協調區建筑層數控制為1-6層,建筑檐口高度小于24.0m。06古鎮區的保護與整治規劃6.1城鎮環境保護保護歷史上形成的山、水、鎮交融的空間關系,保護環山饒水、四周環山鎮的典型山地城鎮環境。包含山體環境保護和水系環境保護。6.2城鎮傳統格局的保護保護古鎮區內的歷史環境要素,包括柵門、石臺階、駁岸、碼頭、古樹名木、古井、古橋、鋪地等,應保護其原有特色、風格、材質,整修時應修舊如舊。嚴格保護由博南古道、振陽街等街巷形成的魚骨形古鎮格局,重點保護街巷布局自由、功能布局緊湊的城鎮傳統格局。6.3歷史街巷的保護1、街巷空間:保留原有街道的線形,主要指“博南古道”及16、東西向穿越保護區的振陽路。其他巷道,對主要的巷道空間的走向和寬度予以保留,并結合對風貌建筑的保護和對綠化空間的開辟形成步行的巷道網絡,主要指保護區內部其他小巷道。2、沿街商鋪:重點保護“博南古道”街道兩側傳統商鋪的外觀及空間布局,嚴格控制其高度、立面形式、建筑材料及街巷尺度,必須保護其連續性與豐富性的界面特征。3、街坊外圍設小型商業,內部空間圍合并有獨立庭院,在滿足消防需求的基礎上盡量創造幽靜、怡人的街巷空間。將汽車交通不便的劣勢轉化為方便步行的優勢。6.3歷史街巷的保護4、連續界面:核心區的重點街道與一般巷道的建筑界面應遵循原有的歷史風貌,形成平立錯動的組合形態,以保證街巷界面的連續性;同時17、對建設控制區的局部地點可以采用平面錯動、立面不錯動的組合方式,形成開敞的公共活動及駐留空間,豐富名鎮景觀,增強名鎮的休閑性功能。6.4建筑分類保護和整治要求6.4.1保護類保護類的建筑主要包含已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筑和已登記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筑,古鎮區內保護類建筑主要有左團官廟楊自培石刻、街頭觀音寺。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要求嚴格保護。6.4.2修繕類修繕類的建筑主要包含歷史建筑和建議歷史建筑,對歷史建筑和建議歷史建筑,應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關于歷史建筑的保護要求進行修繕。6.4.3改善類改善類建筑主要是傳統風貌建筑,應保持和修繕外觀風貌特征,18、特別是保護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西部構建或裝飾物,其內部允許進行改善和更新,以改善居住、使用條件,適應現代的生活方式。杉陽的傳統風貌建筑現主要存于博南古道兩側的土木結構的鋪面及民居,它們是構成歷史文化名鎮的主體,應對其進行以保持和修繕外觀風貌的修繕改造,以能滿足居民現代化的生活。6.4.4保留類保留類建筑主要為保護區內與傳統風貌協調的,并且其建筑質量評定為“好”的其他建筑。這類建筑本身質量較好,風貌協調性也較好,可直接保留使用,不做處理。6.4.5整治改造類類整治改造類建筑主要指與傳統風貌不協調或質量很差的其他建筑,可以采取整治、改造等措施,使其符合歷史風貌要求。6.5古鎮區功能紓解與用地調整1、19、古鎮區的主要功能為以遺產保護展示、文化休閑、旅游服務、傳統商貿居住功能為主,發展中小型商業及旅游服務、文博展覽、創意設計等與歷史文化保護相適應的文化產業,滿足古鎮區保護和活力保持的各項要求,增加文化休閑用地和公園綠地。2、疏解古鎮區功能,調整城鎮功能結構,積極引導城鎮開發強度高、交通量大的用地布局至古鎮區外,降低古鎮區開發建設壓力。3、古鎮區現有工業企業應逐步外遷,在妥善保護有價值的工業遺產基礎上,鼓勵引入文化、創意、展覽、休閑、辦公、商務等新功能,與古鎮區功能改善有機結合。6.6道路交通改善與控制1、避免集鎮穿越性交通通過控制古鎮區人口容量、疏解高容積率功能,調控古鎮區交通總量和交通需求。調20、整、優化古鎮區內的路網結構,擴大傳統風貌區域。適當疏通、調整區內道路,增加道路的可達性,方便居民及游客的出行。2、靜態交通在保護范圍外出入口地段設置社會公共停車場,為配合發揮旅游、休閑功能,本規劃在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范圍內規劃了兩處公共停車場,分別位于北側,西側及南側入口附近,滿足游客的停車需求。3、名鎮居民生活交通盡量避開核心保護區歷史文化名鎮內禁止機動車進入,只允許消防、公安、救護車輛全日通行。有居住區分布的巷道,允許歷史文化名鎮居民的私家車輛、日常生活服務、基建等小型機動車輛在規定時間內通行。07文物保護單位保護7.1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內容杉陽歷史文化名鎮文物保護單位分布于整個鎮域,且分布21、較為分散,全域共有文物保護單位共 21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處(茶馬古道永平縣段),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 處(瀾滄江蘭津渡與霽虹橋)、州級文物保護單位 4 處(大西寨鎖水閣、街尾巴西山寺、左團關廟、寶臺山金光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5 處。(詳見下表)。杉陽鎮文物保護單位一覽表杉陽鎮文物保護單位一覽表編號名稱級別公布年代類別批次位置1茶馬古道永平縣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古遺址第七批北斗彝族鄉黃連村、北斗村、上寨村;博南鎮曲硐村、花橋村;杉陽鎮杉陽村、巖洞村中2博南山永國寺遺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古遺址第一批杉陽鎮杉陽村民委員會博南山3大西寨鎖水閣州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古22、建筑第五批杉陽鎮巖洞村民委員會大西寨自然村4江頂寺門樓遺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古遺址第三批杉陽鎮巖洞村民委員會江頂寺5江頂寺和尚塔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古墓葬第二批杉陽鎮巖洞村民委員會江頂寺6瀾滄江蘭津渡與霽虹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3古建筑第二批杉陽鎮巖洞村民委員會瀾滄江7倒流河鳳鳴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古建筑第二批杉陽鎮巖洞村民委員會倒流河8馬家橋文昌宮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第二批杉陽鎮巖洞村民委員會馬家橋自然村9街尾巴西山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古建筑第五批杉陽鎮杉陽村民委員會街尾巴10西山革命烈士墓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23、筑第二批杉陽鎮杉陽村民委員會西山11杉陽西山遺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古遺址第二批杉陽鎮杉陽村民委員會西山12大壩田土主廟遺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古遺址第二批杉陽鎮杉陽村民委員會大壩田自然村13街頭觀音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古建筑第二批杉陽鎮杉陽村民委員會街頭自然村14左團關廟州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古建筑第六批杉陽鎮杉陽村民委員會左團自然村15街頭楊自培石刻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石窟寺及石刻第二批杉陽鎮杉陽村民委員會街頭自然村16龍臺彌陀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古建筑第二批杉陽鎮仁壽村民委員會龍臺自然村17狗街子關廟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古建筑第二批杉陽鎮興隆村民委員會狗街子24、自然村18窯沖靈山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古建筑第二批杉陽鎮興隆村民委員會窯沖自然村19永和竹林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古建筑第二批杉陽鎮永和村民委員會20寶臺山金光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古建筑第一批杉陽鎮松坡村民委員會寶臺山21性華寺常住碑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石窟寺及石刻第二批杉陽村民委員會性華寺7.2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要求1、核心保護范圍保護要求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對文物保護單位和尚未登記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按照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要求進行保護和管理。重點進行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的編制報 批、公布。文物保護單位的管理需要處理好保護和利用的關系,利用的前提是保護25、,利用的方式 必須以文物保護為著力點,加大管理力度。在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內,禁止新建任何與文物 保護單位文物古跡無關的建設項目,不得改變和破壞歷史上形成的格局和風貌,任何為文物保護單位本身的修復、配套而進行的建設工程,必須經文物和規劃部門審核批準后才能進行。文保單 位文物保護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逐步建立和完善文物保護項目的績效考核制度,全面推進文物保 護工作依法行政、科學管理。2、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要求 不得建設危及文物安全的設施,不得修建其形式、高度、體量、色調等與文物保護單位的環 境風貌不相協調的建筑物或構筑物。建設控制地帶內的建設項目必須按照相關程序依法報批。7.3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26、單位的登記不可移動文物保護保護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登記不可移動文物22 處。參照歷史建筑的相應要求進行保護,未劃定各級保護范圍的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登記不可移動文物,應按照相應法規、程序和實際情況具體劃定。杉陽鎮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登記不可杉陽鎮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登記不可移動文物一覽表移動文物一覽表編號名稱級別類別地址1楊家山楊母李孺人之墓尚未核定為保護單位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阿海寨村民委員會海子汪楊家山2艾家四合院尚未核定為保護單位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阿海寨村民委員會艾家自然村3何墳頭古墓群尚未核定為保護單位古墓葬阿海寨村民委員會何墳頭4山頂坡古27、墓群尚未核定為保護單位古墓葬巖洞村民委員會山頂坡5廟山坡古墓群尚未核定為保護單位古墓葬杉陽村民委員會廟山坡6鳳凰山火葬墓群尚未核定為保護單位古墓葬杉陽村民委員會鳳凰山7房背后火葬墓群尚未核定為保護單位古墓葬興隆村民委員會狗街子房背后8鴻翔小寺尚未核定為保護單位古建筑永和村民委員會鴻翔自然村9寶臺山金屏室尚未核定為保護單位古建筑松坡村民委員會寶臺山10中山皈清和尚塔尚未核定為保護單位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松坡村民委員會寶臺山中山11芩檜地德庵和尚塔尚未核定為保護單位古墓葬松坡村民委員會寶臺山芩檜地12亮洞丫口聞有和尚塔尚未核定為保護單位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松坡村民委員會寶臺山亮洞丫口128、3石頭路崔文寺遺址尚未核定為保護單位古遺址松坡村民委員會周家石頭路14周家窩落寺遺址尚未核定為保護單位古遺址松坡村民委員會周家窩落山15年石皇姑墓尚未核定為保護單位古墓葬松坡村民委員會周家年石16獅子庵普拈來靈塔尚未核定為保護單位古墓葬松坡村民委員會周家獅子庵17周家獅子庵遺址尚未核定為保護單位古遺址松坡村民委員會周家獅子庵18塔子山磚瓦窯遺址尚未核定為保護單位古遺址松坡村模擬委員會周家塔子山19周家性昌和尚塔尚未核定為保護單位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松坡村民委員會周家和尚墳嶺崗20龍灘和尚塔尚未核定為保護單位古墓葬松坡村民委員會冉家龍灘21接待寺和尚塔尚未核定為保護單位古墓葬松坡村民委員會29、冉家接待寺22冉家接待寺遺址尚未核定為保護單位古墓葬松坡村民委員會冉家08歷史建筑保護8.1歷史建筑的保護內容杉陽已公布的歷史建筑有3處,為馬幫驛站、杉陽村23號民居、黃家大院。8.2歷史建筑的保護區劃和管理要求1、歷史建筑應建立保護標志和保護檔案,明確具體保護內容。2、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損壞或者擅自遷移、拆除歷史建筑。建設工程選址,應當盡可能避開歷史建筑;因特殊情況不能避開的,應當盡可能實施原址保護。3、應科學評估歷史建筑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以及保存狀況,提出歷史建筑的場地環境、平面布局、立面形式、裝飾細部等具體的修繕維護要求,所有修繕維護、設施添加或結構改變等行為均不得破壞歷史30、建筑的歷史特征、藝術特征、空間和風貌特色。4、應對歷史建筑保護范圍內的各項建設活動提出管控要求,歷史建筑保護范圍內新建、擴建、改建的建筑,應在高度、體量、立面、材料、色彩、功能等方面與歷史建筑相協調,并不得影響歷史建筑風貌的展示。5、歷史建筑的所有權人應按照保護要求負責歷史建筑的維護和修繕,所有權人不具備維護和修繕能力的,由永平縣和杉陽鎮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采取措施進行保護。編號名稱始建年代地址1馬幫驛站清朝云南省大理州永平縣杉陽鎮杉陽村100號2杉陽村23號民居明及明代以前云南省大理州永平縣杉陽鎮杉陽村23號3黃家大院清朝云南省大理州永平縣杉陽鎮杉陽村杉陽鎮歷史建筑名單杉陽鎮歷史建筑名單8.31、3建議歷史建筑情況杉陽歷史文化悠久,經挖掘,尚有能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11處,應積極申報為歷史建筑。杉陽鎮歷史建筑名單杉陽鎮歷史建筑名單編號名稱始建年代地址備注1燕開遠戶民國時期云南省大理州永平縣杉陽鎮杉陽村該房屋原為當地地主牟朝良所建,主房及門頭保存完好,據現房主講述該房屋年齡在100年以上。2楊興文戶-云南省大理州永平縣杉陽鎮杉陽村能較好反映杉陽傳統民居風貌3高樹洪戶-云南省大理州永平縣杉陽鎮杉陽村能較好反映杉陽傳統民居風貌4高麗能戶-云南省大理州永平縣杉陽鎮杉陽村能較好反映杉陽傳統民居風貌5趙爾楓戶-云南省大理州永平縣杉陽鎮杉陽村能較好反映杉陽傳統民居風貌6蘇純戶-云南省大理州永32、平縣杉陽鎮杉陽村能較好反映杉陽傳統民居風貌7原供銷社-云南省大理州永平縣杉陽鎮杉陽村該戶在抗日戰爭時期曾救助美國飛虎隊空軍飛行員8呂邵華戶-云南省大理州永平縣杉陽鎮杉陽村能較好反映杉陽傳統民居風貌997號民居-云南省大理州永平縣杉陽鎮杉陽村能較好反映杉陽傳統商鋪民居風貌1097號民居對面民居-云南省大理州永平縣杉陽鎮杉陽村能較好反映杉陽傳統商鋪民居風貌11黃家花園(趙錦榮戶住房)民國時期云南省大理州永平縣杉陽鎮杉陽村該房屋原為黃家大院內的小花園,花園內有涼亭一座、旱亭一座、水池一座但均因趙錦榮戶新建房屋拆除,現存緬桂花樹一棵(據老人講述樹齡在100年以上)。黃家大院為民國時期黃榮幫所建,土地改33、革以后分給了14戶人。09非物質文化遺產及特色文化、歷史環境要素保護9.1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13項及民俗文化、馬幫文化。對于已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規定進行保護。對于尚未列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應作系統的普查,信息收集,記錄整理,經專家核定后,劃分保護級別。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資料中心,對非物質文化資源建立檔案庫,編制保護規劃。對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立即采取搶救性措施。編號項目項目級別公布批次傳承人傳承人級別公布批次1杉陽臘腌菜制作技藝州級第五批蔡玉慶州級第三批2杉陽油粉加工技藝縣級第三批馬國銀縣級第三批3永34、平傳統駑、箭制作技藝縣級第三批熊志明縣級第五批4杉陽馬具制作技藝縣級第三批梁紹欽縣級第三批5杉陽米花糖制作技藝縣級第三批王永水縣級第三批6杉陽霉豆腐制作技藝縣級第三批王永仙縣級第三批7杉陽桃醋制作技藝縣級第四批李毅、楊紹芳縣級第四批8杉陽小紅餅制作技藝縣級第四批釧榮斌縣級第四批9杉陽土八碗制作技藝 縣級第四批張永祥縣級第四批10永平民族傳統射弩縣級第四批施光連縣級第五批熊慧君州級第三批11傳統醬油制作技藝縣級第五批劉渝寧縣級第五批12攔路節縣級第五批民俗13杉陽村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縣級第五批保護區14麥芽核桃糖制作技藝縣級第五批未公布15鐵具制作技藝縣級第五批未公布9.2古井的保護保護對象為杉35、陽古井。主要保護措施如下:1、對古井周邊環境進行整治,清除周邊雜草以及堆放物,恢復古井原貌。2、在不改變原狀和完整性的前提下,以古井原來的材質,逐步修繕古井破損的構件,風貌破制周邊環境,不得影響古井的傳統風貌。3、改善和保護水井水質。清除井內垃圾及淤泥,以及井底、內壁修繕,井周鋪裝與現狀道路 相協調,降低井內污染物釋放,防止井水水質進一步惡化;加設濾水層,保護水井的水質。禁止向古井內和古井周邊區域拋棄雜物,建設排水溝,疏導地表徑流,防止污水流入古井。9.3碑幢的保護規劃保護對象為古鎮內記錄歷史印記的石碑、刻石,如博南山碑。主要保護措施如下:1、“碑”是文字刻石最完整的形式。它除了擁有極高的藝術36、價值之外,還具有重要的社會價 值和歷史意義,因此在規劃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護碑首、碑身、碑座這三個組成部分。2、禁止在石碑刻石上亂涂亂畫,禁止各種形式的遮蓋石碑刻石等不文明行為。3、政府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強調保護歷史遺存的重要性。9.4古樹名木的保護保護對象為杉陽古井。主要保護措施如下:重點對鎮域及保護區范圍內有歷史價值的及樹齡的古樹進行梳理,共統計杉陽鎮域內共有古樹名木14棵,鎮區范圍內有8棵古樹,各古樹均應參考古樹名木進行保護。具體保護要求如下:1、保護杉陽鎮域古樹名木。2、保護樹木本體及其周邊環境,不得砍伐,保持樹木必要的生長范圍和環境。3、古樹名木周邊進行建設時,應將古樹名木作為重要設計37、要素予以保留,不得隨意搬遷。將古樹名木結合園林和廣場展示,并通過文字說明等方式展示其歷史文化價值。4、實行分級管理,建立和完善檔案資料,統一掛牌,建立具有針對性的保護制度。9.5歷史遺跡的保護對歷史遺跡結合現狀進行標識不拘材料和形式進行意向性恢復,輔以標識說明;利用樹木景觀、標志、展館和地面鋪砌對其歷史信息進行展示和界定。對歷史上的建筑,不建議采取復原重建的方式。10歷史文化遺產展示與利用10.1歷史文化名鎮展示總體框架建立“鎮域+歷史鎮區”的歷史文化展示框架,建立系統化的整體文化展示體系。以古道文化、民俗文化等為脈絡,串接南部生態區,展示鎮域地區文化特色及生態理念。以博南古道周邊區域為線索,38、串接鎮域具有地域特色、承載古絲綢文化內涵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東西向帶型文化展示廊道;鎮域兩個特色文化展示主題10.1歷史文化名鎮展示總體框架鎮區展示主題:古絲綢之路文化,古鎮文化,飲食文化、尋根文化?!安┠瞎诺啦┠瞎诺馈毕虮蓖ㄏ虿┫虮蓖ㄏ虿┠仙?,向南連接蘭津古渡與南山,向南連接蘭津古渡與霽虹橋霽虹橋,線路起點為博南山,線路起點為博南山,途徑杉陽、巖洞等村落,至途徑杉陽、巖洞等村落,至終點霽虹橋,線路路徑載體終點霽虹橋,線路路徑載體主要為鄉道和古道。杉陽鎮主要為鄉道和古道。杉陽鎮保留有大量的古驛道遺跡,保留有大量的古驛道遺跡,在遵守相關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嚴格按照保護規劃法律法規,嚴格按照保護規劃要求進行保護的前提下,著重要求進行保護的前提下,著重展示歷史街巷的傳統格局及歷展示歷史街巷的傳統格局及歷史風貌。同時將鎮豐富的優秀史風貌。同時將鎮豐富的優秀文化傳統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傳統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歷史街巷的物質空間相結合,與歷史街巷的物質空間相結合,充分展示杉陽深厚的歷史文化充分展示杉陽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規劃博南古道作為展示內涵。規劃博南古道作為展示傳統民俗文化的主軸,傳統民俗文化的主軸,;鎮區歷史文化展示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