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錢塘區“十四五”人口發展規劃方案(2021-2025年)(1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64489
2023-10-10
13頁
283.45KB
1、1錢塘區“十四五”人口發展規劃(2021-2025 年)(發布稿)“十四五”時期是錢塘區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一流新區的關鍵時期,為持續推動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人口與資源環境相適應,根據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浙江省人口發展中長期規劃杭州市人口發展“十四五”規劃錢塘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錢塘爭創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時代樣板的實施方案(2021-2025 年)特制定本規劃。一、人口發展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杭州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2、二十大精神,科學把握人口發展規律及趨勢,進一步強化人口發展的戰略地位和基礎作用。通過綜合施策創造有利于發展的人口總量勢能、結構紅利和素質資本疊加優勢,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建設產城融合示范高地,爭創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時代樣板提供堅實基礎和持久動力。(二)主要原則(二)主要原則堅持系統觀念堅持系統觀念,綜合決策綜合決策。加強超前謀劃和戰略預判,強化人口前瞻性布局、全局性引導、戰略性優化,將人口發展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政策中,不斷健全人口與發展2綜合決策機制。堅持數字賦能堅持數字賦能,改革創新改革創新。以數字化新基建項目夯實人口治理基礎,以數字化技術手段提升人口管3、理效率,實現人口管理理念、管理機制、服務手段、監測工具、預測方法等全方位、系統性、重塑性創新變革。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正向調節正向調節。尊重人口發展規律,堅持以人為本,優先投資于人的全面發展,促進人口發展向總量遞增、結構優化和素質提升轉變。堅持要素均衡堅持要素均衡,良性互動良性互動。促進人口和經濟良性互動,通過產業迭代升級、城市有機更新、公共服務優化布局科學引導全區人口向江東片區集聚。(三)發展目標(三)發展目標到 2025 年,生育水平穩中有升,人口分布更加均衡,平臺人口更加集聚,人口結構持續優化,人口素質加速提升,人才總量持續擴大,人口發展量質雙升的態勢基本形成,力爭建成百萬級人口新4、區。二、重點任務(一)建設育兒友好型城區(一)建設育兒友好型城區1、0-3 周歲嬰幼兒人口周歲嬰幼兒人口一是一是完善完善 0-3 歲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歲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積極發展普惠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建立以幼兒園和社會為依托的嬰幼兒照護網絡,實現街道普惠性托育服務全覆蓋。分類分步逐年推進幼兒公共托育服務場地設施建設,在新建商品房及回遷安置房集中的開發建設區域,安排嬰幼兒公共托育服務建設3用地,配置建設相應規模的托育設施。二是二是加強對家庭嬰幼兒照護的支持和指導加強對家庭嬰幼兒照護的支持和指導。全面落實三孩政策,將生育友好作為用人單位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鼓勵用人單位采取靈活安排工作時5、間等措施,保障產假、護理假、育兒假等,為嬰幼兒照護創造便利條件。三是三是加強生命早期加強生命早期 1000 天健康保障。天健康保障。全面落實母嬰安全五項制度,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網絡,落實三級預防措施。加強醫育結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托育機構、成長驛站建立簽約服務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兒保人員定時、定員為轄區托育機構和成長驛站開展巡回指導與培訓。2、育齡婦女人口、育齡婦女人口一是全面落實國家生育政策一是全面落實國家生育政策。在全區范圍內符合條件的三孩家庭,增加限購區內 1 套購房名額,且新房搖號可認定為無房家庭。進一步實施擴大稅收專項扣除方案適用范圍和抵扣額度試點,貫徹落實三歲以下嬰幼兒照料家庭的6、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二是加快育兒友好設施建設二是加快育兒友好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公共場所母嬰設施建設和改造,為嬰幼兒哺乳等提供便利條件。分類分步逐年推進幼兒公共托育服務場地設施建設,在新建商品房及回遷安置房集中的開發建設區域,安排嬰幼兒公共托育服務建設用地,配置建設相應規模的托育設施。三是三是健全健全育齡婦女育齡婦女健康服務體系。健康服務體系。優化生育全程服務,加強婚育指導、避孕服務和女職工保護,開展優質的孕前保健和產前篩查服務,保障母嬰安全。圍繞育齡期、孕產期等4婦女群體的健康需求,健全健康管理模式,加強育齡婦女生殖健康和孕產婦保健。(二)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區(二)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區1、3-6 7、周歲學前教育段學齡人口周歲學前教育段學齡人口一是加快推進托幼一體化一是加快推進托幼一體化。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托班,支持民辦幼兒園利用存量資源開設托班。根據辦園成本、經濟發展水平和群眾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確定公辦幼兒園托班保教費標準并建立定期動態調整機制。二是加快推進幼兒園建設二是加快推進幼兒園建設。重點推進大學城北規劃幼兒園一、大學城北規劃幼兒園二、開發區單元規劃幼兒園一、開發區單元規劃幼兒園三等項目,加快公辦幼兒園資源擴充,完善新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管理辦法,公辦幼兒園入園率達75%以上,學前教育普惠率保持 90%以上。2、6-15 周歲義務教育段學齡人口周歲義務教育段學齡人口一是一是推進8、推進義務義務教育教育設施設施配置配置。切實解決下沙熱點區塊入學入園難題,推進幸福河中學、元成中學、幸福河小學擴建、學林街小學擴建、大學城北規劃小學一、開發區單元規劃學校、沿江九年制學校、大江東核心區九年一貫制學校等項目建設。持續深化跨區域、跨層級、跨體制和聯盟式的“三跨一聯”集團化辦學,實現 100%全覆蓋。二是推進兒童友好空間建設二是推進兒童友好空間建設。在下沙區塊,重點推進兒童友好社區建設,打造兒童友好 5 分鐘社區生活圈。在大江東區塊,重點推進兒童友好鄉村和兒童友好實踐基地建設,推進兒童友好元素融入未來鄉村場景迭代升級,培育兒童友5好型鄉村文旅產業集群,推進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生命教育基地9、綜合應急(安全)宣教體驗館等兒童校外實踐活動場所建設。推廣公交“求知專線”定制服務,到 2025 年開通連接學校和居住區的“求知專線”50 條。三是打響兒童友好活動品牌三是打響兒童友好活動品牌。擴大兒童社會事務參與受眾面,鼓勵和支持兒童參與城市建設,依托社區與學校推動每年發展 5 個以上兒童議事組織。推進廣泛開展“文明家庭”選樹等各類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活動。每年開展各類親子閱讀會、非遺進校園、兒童球賽、游泳賽、親子馬拉松、親子自行車等文化體育賽事活動。3、16-18 周歲高中教育段學齡人口周歲高中教育段學齡人口一是推動普通高中教育特色發展一是推動普通高中教育特色發展。落實全市高中建設任務。推進10、杭州高級中學大江東分校等跨區建設、聯合辦學等項目,高水平普及高中段教育,推進示范學校和標志性學校建設。鞏固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成果,探索綜合高中、科技高中、人文特色高中等模式,推動普通高中高質量特色發展。二是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二是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強化中等職業教育基礎性作用,保持高中階段教育普職比大體相當,提高中職教育教學質量。鼓勵并推動企業與職業院校開展產教協同育人項目,推進“中高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共建產教合作研訓基地、產教合作現代學徒制班、二級學院等。大力推進職教科技城建設,推進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高水平發展。(三)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區(三)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區1、在校大學生人口11、在校大學生人口6一是加強區校青年人才共育一是加強區校青年人才共育。充分發揮全省最大高教園區和錢塘區自身特色優勢,促進校企雙方精準對接,加快區校資源共享。大力實施新一輪區校戰略合作計劃,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創業平臺、協同創新中心等項目落地,全力推進區校平臺共建、產業共興、人才共育、資源共享、氛圍共創“五大工程”。二是加強青年城市環境建設二是加強青年城市環境建設。推進重點商圈、商品市場、步行街、商業街等“智慧商業+實體商業”融合發展,發展“首發經濟”“首店經濟”,支持國內外知名品牌在區內設立首店、旗艦店、體驗店,促進更多大學生消費在錢塘。三是三是打造大學打造大學生生創業就業新生態創業就業新12、生態。開展“走近錢塘”系列活動,做優做強“大學生第一課”,用活“宜業錢塘”數字化平臺,組織“萬名”大學生走進區內“百家”重點企業、平臺。深化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建設,開展錢塘系列“雙創活動”。2、技術工人群體、技術工人群體一是引導技術工人向重點產業和重點平臺集聚一是引導技術工人向重點產業和重點平臺集聚。全力參與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優化提升“515”產業體系,推進半導體、生命健康、智能汽車及智能裝備、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五大先進制造業產業體系優化提升,加快發展數字經濟2.0 核心產業,加快形成以研發檢測、電子商務、科技金融、軟件信息、文化旅游等為重點的五大現代服務業體系。二是二是暢通暢通技術工人技13、術工人技能技能提升和職業發展提升和職業發展通道通道。深化產教融合發展,啟動“金藍領”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構建產教訓融合、7政企社協同、育選用貫通的高技能人才培育體系。推動綜保區與周邊高校、職業院校開展戰略合作,加快培育跨境電商專業人才梯隊。三是三是完善產業園區完善產業園區技術工人技術工人公共服務配套公共服務配套。依托臨江高科園、錢塘芯谷、前進智造園,招引產業鏈頭部企業、關鍵環節企業和平臺型企業,加快建設示范產業鄰里社區,強化試點示范,加速江東區塊人口集聚。通過存量空間改造提升探索打造集創業載體與居住空間于一體的宜居宜業小環境,完善面向未來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3、高層次人才、高層次人才一是加強高層14、次青年人才引進一是加強高層次青年人才引進。繪制重點產業引才地圖,緊緊圍繞“515”主導產業發展體系,構建重點產業鏈人才地圖。拓寬青年人才引進渠道,開展雙招雙引同步攻堅行動,結合重點產業鏈圖譜,大力實施項目培育“新葉”計劃,積極引進青年人才創業項目。實施青年人才星辰計劃,實施“浙子回歸夢錢塘”校友回歸工程,創新青年人才發現和引進體系。二是完善二是完善科創人才就業創業科創人才就業創業環境環境。積極爭創“人才特區”試點建設,探索開設外籍人才移民管理服務機構,開展海外人才永久居留、出入境等便利服務試點以及外籍人才創辦科技型企業國民待遇試點,建立高層次外國人才擔任省市重大科研項目主持人或首席科學家制度。15、三是強化高能級平臺人才吸引力三是強化高能級平臺人才吸引力。加快錢塘才創園建設,爭取全省海外高層次人才聯誼會生物醫藥分會落地錢塘。全8力做強臨江國家高新區創新引擎,聚力打造錢塘科學城,推動中科院醫學所、錢塘科創中心、浙江大學智能創新藥物研究院等高端科研機構建設。四是優化高層次人才營商環境四是優化高層次人才營商環境。做好全省營商環境集成改革試點驗收工作,持續放大生物醫藥產業全鏈式集成改革成果,逐步將改革經驗向集成電路、智能制造等更多主導產業拓展延伸。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政務服務“去中心化”,打造“15 分鐘”辦事圈,用好“企服新干線”、走親連心三服務等載體,做好企業服務。(四)建設老年友好型城16、區(四)建設老年友好型城區1、60 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一是開展一是開展“適老化適老化”改造改造。積極創建老年友好型社區,聚焦老年人口相對集中的河莊、義蓬、新灣街道,按照老年人實際生活需求,針對已經建成住宅小區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或不符合國家無障礙設施強制性規范的公共設施,開展適老化改造。二是提高二是提高醫養醫養結合水平結合水平。推進緊密醫養聯合體試點工作,為老年人提供穩定期康復、出院后護理等服務。落實居家養老服務機構與社衛中心簽約服務工作,居家養老服務機構醫養結合簽約率保持 100%。三是三是提升數字服務適老化水平提升數字服務適老化水平。以“互聯網+物聯網+養老”模式,17、構建多終端、全覆蓋、秒響應、一體化的養老服務呼叫平臺。拓展市民卡養老服務內容,實現養老服務“一卡通辦”,提升機構服務精細化水平。92、失能失智及高齡老年人口、失能失智及高齡老年人口一是落實兜底保障服務一是落實兜底保障服務。重點托養失能、失智老年人,患有重大疾病且符合家庭病床建床條件的老年人,重度殘疾老年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經有關部門認定的老年人,在自愿基礎上,優先安排入住養老機構。二是豐富醫養康養一體服務二是豐富醫養康養一體服務。開展老年失智癥早期篩查評估和健康干預行動,建立包含宣傳教育、普遍篩查、早期干預、分級診療、照護服務的閉環管理機制。推進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縣級以上綜合醫院普18、遍設立老年病科。鼓勵在養老機構設立或引入老年康復醫院、老年護理院、安寧療護中心等醫療機構。三是促進銀發經濟提質擴容三是促進銀發經濟提質擴容。針對家庭、社區、機構的照料、康復、護理等不同應用場景,支持市場主體開發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看護、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康復輔助器具等智慧老年產品。支持市場主體發展老年日用輔助產品、生活護理產品、康復訓練及健康促進輔具等老年用品產業。(五)建設服務保障型城區(五)建設服務保障型城區1、殘疾人、殘疾人一是建設康養結合高質量助殘先行區。一是建設康養結合高質量助殘先行區。設立殘疾人試點項目專項資金,整合殘聯、民政、人社等有關政策,設立試點項目專項資金,出臺家醫助殘、19、康復之家(站)、無障礙社區創建獎補政策。培育一流助殘社會組織,成立“扶殘助殘公益聯盟”,培育優秀社會助殘組織品牌,建立社區殘疾人心愿池,推進鄰里自助、社會互助。10二是形成多層次的康養一體化服務。二是形成多層次的康養一體化服務。試點康養聯合體,在安舒、頤康等康養聯合體中設立殘疾人托養中心,為失能失智老年人、重度殘疾人和精(智)障殘疾人提供集中托養服務。到 2025 年,居家康養服務覆蓋 60%以上的重度殘疾人和精(智)殘疾人。三是落實各項殘疾人補貼制度。三是落實各項殘疾人補貼制度。殘疾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部分按我區最低繳費標準給予部分或全部補貼。落實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補助殘疾20、人因殘疾產生的額外長期照護支出,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基本不能自理、部分不能自理三檔,分別落實相應補貼。2、困難群體、困難群體一是一是強化政策兜底保障強化政策兜底保障。依托“幸福碼”場景應用,為困難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完善“三個一百”“六個一”結對幫扶體系和救助幫扶反饋機制。試點開展“社區救助顧問”制度,抓好低保、低邊、特困、臨時救助和殘疾人“五項補貼”。二是二是拓展就業增收渠道拓展就業增收渠道。通過拓展公益性崗位種類與數量,組織專場招聘會、開展就業崗位技能培訓等幫扶舉措,積極提高困難群體就業率。三是大力發展慈善事業三是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完善有利于慈善組織持續健康發展運行機制,依托區級慈善示范基21、地,進一步營造濃厚的慈善氛圍,倡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慈善事業。積極開展共富主題的慈善項目,用好福彩公益金,通過公益創投等形式,促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113、農民、農民一是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一是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簡化戶籍遷移手續,加強落戶政策宣傳解讀,建立線上申請審核系統,加快實現所有居住證和戶籍業務辦理“跑零次”。完善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障體系。加強農業轉移人口技能和文化培訓,提升農業轉移人口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二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二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結合重點區塊成片開發、舊城有機更新、地下交通設施建設等工作,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和“美麗街區”“美麗社區”試點示范,有效提升街區街面凈22、化、兩側綠化、立面美化、環境優化、夜景靚化等精細化管理水平。三是激發農民增收內生動力三是激發農民增收內生動力。在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中,鼓勵村級集體建設生產經營類基礎設施項目,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實施新鄉賢帶富工程,建立鄉村振興和鄉賢回歸投資重大項目庫。(六)建設管理智慧型城區(六)建設管理智慧型城區1、流動人口流動人口一是加強人口數據統計一是加強人口數據統計。利用數據庫建立年度人口臺賬,規范人口統計口徑,采取定期信息交換、比對、通報等多種形式,建立和完善部門之間人口信息共享制度和人口統計信息協商制度。二是加強人口管理工作二是加強人口管理工作。加強實際管理人口基礎信息采集維護,鞏23、固實際管理人口、實有房屋全覆蓋管理重點排查整治制度,加大對出租房、農民房、拆遷房等非戶籍12人口集聚區域的排查力度,確保實際管理人口信息準確度。三是引導人口合理分布三是引導人口合理分布。通過打造下沙都市型城區和江東田園型城區,引導新增人口向東部灣新城、高鐵新城、江海之城集聚。四是提升四是提升積分應用水平。積分應用水平。以浙江省居住證為載體,以電子居住證申領為突破點,擴大積分應用覆蓋面,推行新居民全員積分制。將居住證納入社會保障卡(市民卡)服務體系,實現新市民憑“居住證+積分”享受多層次公共服務。五是五是推動新市民社會融入。推動新市民社會融入。擴大工資集體協商覆蓋面,不斷改善新市民務工勞動條件。24、創新保障性住房籌建方式,嚴格落實商品住宅項目配建公租房工作,多渠道增加租賃住房供給,放寬公租房收入準入標準,擴大公租房保障覆蓋面。三、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一)加強組織領導1、建立錢塘區人口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機制。建立錢塘區人口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機制。由區主要領導牽頭,區發改局、區統計局、區公安局、區社發局、區衛健局、區婦聯、區殘聯等相關職能部門作為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發改局,形成黨政統籌、部門協調、社會協同、公眾參與,共同推進規劃落實的工作格局。2、推動規劃任務落地見效。推動規劃任務落地見效。由區發改局牽頭,根據本規劃編制促進全區人口發展年度工作要點,進一步明確分工,細化25、任務,推動相關工作分解落實。(二)加強統計評估(二)加強統計評估1、建立健全全區人口統計體系。建立健全全區人口統計體系。完善以人口普查為基13礎,以人口抽樣調查為主體,以多部門行政記錄和網格化管理信息為依托,以人口大數據分析為補充的年度人口統計體系。2、建立健全規劃實施監測評估機制。建立健全規劃實施監測評估機制。建立以統籌解決人口數量、質量、結構、分布等重點問題為導向的規劃評估指標體系,提升規劃評估的科學化水平。(三)加強要素保障(三)加強要素保障1、完善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完善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將人口發展經費納入公共財政投入體系,堅持優化公共財政投入結構,形成穩定增長、分類保障、分級負擔、城鄉26、統籌的經費保障機制。2、加強人口工作隊伍建設。加強人口工作隊伍建設。加強人口信息隊伍、人口服務隊伍和人口管理隊伍建設。合理配置基層人口工作力量,確保街道有專職從事人口工作的人員,努力形成素質優、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的人口工作隊伍。(四)加強宣傳引導(四)加強宣傳引導1、加強政策解讀。加強政策解讀。開展人口政策宣講團下基層活動,實現人口政策現場宣講,政策疑問現場咨詢。利用浙里辦等網絡服務平臺,以在線智能答疑等方式,實現各類政策精準推送,提高公眾對人口政策的知曉度。2、做好政策宣傳。做好政策宣傳。發揮媒體優勢,利用報刊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短視頻平臺、微信公眾號等新型自媒體,創作關于國家、省、市、區人口新政及人口規劃的宣傳專欄,為政策實施和規劃落地營造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