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傷亡事故管理程序分析培訓課件(34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64643
2023-10-10
34頁
877.07KB
1、傷亡事故管理,事故管理是企業安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研究事故的現象、發生原因、預防對策以及事故隱患轉化規律為主要內容。基本任務:事故登記報告、調查處理、統計分析、預防控制。事故管理對象:企業職工因工傷亡事故。遵循的國家標準及法律法規主要有: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 GB6441-19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調查分析規則 GB6442-19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 GB6721-1986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罰款處罰暫行規定(國家安監總局第13號令),事故管理,一、基本概念 事故是指人們在進行有目的活動過程中,突然發生的違反人們2、意愿的、可能使活動暫時或永遠中止,同時可能造成人員傷害或財產損失的意外事件。傷亡事故是指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活動發生的人身傷害或急性中毒事故。,事故管理,一、基本概念企業職工傷亡事故是指職工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急性中毒事故。即職工在本崗位勞動,或雖不在本崗位勞動,但由于企業的設備和設施不安全、勞動條件和作業環境不良、管理不善,以及企業領導指派到企業外從事本企業活動,所發生的人身傷害(即輕傷、重傷、死亡)和急性中毒事故。企業職工應包括企業所有人員(即固定工、合同工、協議工、農民工、臨時工和其他各種形式如實習生和來廠檢查的人員)。,事故管理,二、事故分類 傷亡事故的分類根據需3、要和分類標準的不同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以下幾種分類法:按事故性質分類按事故傷害程度分類按事故類別分類按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的分類,事故管理,二、事故分類(一)按事故性質分類(1)責任事故:是指本來可以預見、抵御和避免的事故,但由于人的原因沒有采取措施預防而造成的事故。(2)非責任事故:包括自然災害事故(如地震、泥石流等)和技術事故(由于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安全防范知識和技術條件、設備條件達不到應有的水平和性能因而無法避免的事故)。,事故管理,二、事故分類(二)按事故傷害程度分類 發生事故后,按受傷者的傷害程度可分為:(1)輕傷 指損失工作日為一個工作日以上(含1個工作日),105個工4、作日以下的失能傷害。(2)重傷 指損失工作日為105個工作日以上(含105個工作日)的失能傷害,重傷的損失工作日最多不超過6000日。,事故管理,二、事故分類按勞動部(60)中勞護久字第56號關于重傷事故范圍的意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均作為重傷處理:經醫師診斷已成為殘廢或可能成為殘廢的。傷勢嚴重,需要進行較大的手術才能挽救的。人體要害部位嚴重灼傷、燙傷或雖非要害部位灼傷、燙傷占全身面積三分之一以上的。嚴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骨、鎖骨、肩鉀骨、腕骨、腿骨和腳骨等因受傷引起骨折)、嚴重腦振蕩等。眼部受傷較重、有失明可能的。,事故管理,二、事故分類手部傷害:大姆指軋斷一節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5、指任何一只軋斷兩節或任何兩只各軋斷一節的;局部肌腱受傷甚劇,引起機能障礙,有不能自由伸屈的殘廢可能的。腳部傷害:腳趾軋斷三只以上的;局部肌腱受傷甚劇,引起機能障礙,有不能行走自如的殘廢可能的。內部傷害:內臟損傷,內出血或傷及腹膜等。(3)死亡指造成職工喪失了生命。,事故管理,二、事故分類(三)按事故類別分類 傷亡事故類別的劃分,是根據導致事故發生的起因物確定,而不是依據致害物來確定。直接傷害方式有兩種以上時,按原發的、主要的一種來確定。根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1986)規定,將事故劃分為20類。,事故管理,二、事故分類(四)按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的分類,事故管理,三、6、事故報告 當企業、事業單位發生傷亡事故后,負傷者或事故最先發現人應及時將事故報告至相關部門,同時應采取有效的事故應急處理措施。緊急處理:事故發生后,立即救護受傷害人員;控制事故,防止二次災害;人員撤離,建立警戒;保護事故現場;按事故性質及程度,及時向有關方報告。,事故管理,三、事故報告 搶救原則:領導現場組織搶救;先救人繼滅災,控制事故;偵察災情,制定方案,準確搶救;實施救災方案,避免人員傷亡;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保護現場;清除危險,恢復生產。,事故管理,事故報告程序,事故現場,事故現場人員,1小時內立即如實報告,單位負責人,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能部門,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迅速采取措施組織事7、故搶救,迅速趕到現場組織事故搶救,立即如實報告,2小時內逐級上報,三、事故報告報告內容:事故發生單位概況;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事故的簡要經過;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已經采取的措施;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事故管理,三、事故報告報告時間要求及補報: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當1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可以直接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安全生產8、監督管理部門逐級上報事故情況,每級上報的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必要時,可越級上報;事故報告后出現新情況的,應當及時補報。自事故發生之日起30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改變的,應當及時補報;,事故管理,四、事故的調查(一)事故調查原則 我國傷亡事故調查基本是按照逐級上報,分級調查處理的程序。調查處理傷亡事故的目的,在于吸取教訓,采取措施,消除發生事故的隱患,避免事故重復發生。因此,對傷亡事故的調查處理應當遵循以下原則:堅持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 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職工沒有收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事故管理,事故管理,9、(二)事故調查程序,事故管理,事故管理,四、事故的調查1.事故調查的組織企業組織的事故調查,由企業領導、生產技術、安全技術、工會組織等有關人員組成。各級政府或有關部門組織的事故。由政府有關領導、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企業主管部門、公安部門、監察部門等組成。調查組成員必須符合以下條件:具有事故調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專長;(電氣、機械、駕駛、操作)與發生事故沒有直接利害關系。(起重傷害事故),事故管理,四、事故的調查2.現場勘察調查項目事故現場處理保護現場、收集有關證據資料現場勘察與物證搜集破損的部件、碎片、殘留物體、致害物的位置、受害人的地點、方位。事故現場攝影(要求與教訓)繪制事故(草)圖收集10、證人資料,事故管理,四、事故的調查2.現場勘察調查項目事故事實資料的搜集A、與事故鑒別、記錄有關的材料人員基本情況 設備設施的技術鑒定資料B、與事故發生有關的事實環境狀況 氣候條件 規章制度,事故管理,五、事故分析(1)事故原因分析直接原因:指直接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物的不安全狀態 人的不安全行為,事故管理,五、事故分析(1)事故原因分析間接原因:使直接原因得以產生和存在的原因。技術和設計上有缺陷教育培訓不夠,未經培訓,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術知識。勞動組合不合理。對現場工作缺乏檢查或指導錯誤。沒有安全操作規程或不健全。沒有或不認真實施事故防范措施,對事故隱患整改不力。,事故管理,五、事故分析(11、1)事故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是指在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中對于事故的發生起了主要作用的原因。,事故管理,五、事故分析(2)事故責任分析直接責任者:行為人與事故有直接的因果關系的責任人員。領導責任者:行為人與重大損失事故發生負領導責任的人。主要責任者:是指對事故的發生起主要作用的責任人員。(3)分析制定預防措施安全技術措施 安全教育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事故管理,六、人員方面的處理(1)事故的善后處理傷亡者的妥善處理傷亡賠償教育、恢復生產事故批復后的處理,事故管理,六、人員方面的處理(2)事故責任者的責任追究生產安全事故責任分類行政責任A、行政處分: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和開除 B、行政處罰:警12、告、責令限期整改、通報批評、注銷或 收回生產許可證、產品 合格證、停產整頓、關閉 民事責任刑事責任重大責任事故罪 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危險物品肇事罪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事故管理,七、事故調查報告書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事故的主要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責任分析;對有關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意見;事故后采取的防范措施。,事故管理,八、傷亡事故的審批結案 事故調查組應當自事故發生之日起60日內提交事故調查報告;特殊情況下,經負責事故調查的人民政府批準,提交事故調查報告的期限可以適當延長,但是延長的期限最長不超過60日。事故調查報告報送負責調查的人民政府后,事故調查工作即告結13、束。事故調查的有關資料應當歸檔保存。重大事故、較大事故、一般事故,負責事故調查的人民政府應當自收到事故調查報告之日起15日內做出批復;特別重大事故,30日內做出批復,特殊情況下,批復時間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的時間最長不超過30日。經事故審批部門審查批復后或者做出處理決定后,視為結案。,事故管理,九、事故建檔,事故管理,職工傷亡事故登記表;職工死亡、重傷事故調查報告書及批復;現場調查記錄、圖紙、照片;技術鑒定和試驗報告;物證、人證材料;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材料;,事故責任者自述材料;醫療部門對傷亡人員的診斷書;發生事故的工藝條件、操作情況和設計資料;處分決定和受處分人員的檢查材料;有關事故通報、簡報及文件;注明參加調查組的人員姓名、職務、單位,THE END,謝 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