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急救基本知識及技能培訓課件(56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64707
2023-10-10
56頁
9.95MB
1、急救基本知識及技能,201X年X月,生命之吻,1967年7月17日,美國佛羅里達州,當線路工人進行搶修時,一下被電擊得不省人事,而雙腳卻被安全帶綁在電線桿上。其他線路工,迅速從他們的電線桿上滑下去救援。一名線路工第一時間開始口對口的人工呼吸搶救活動。另一位線路工也跟著爬了上去,他們一起把他背了下來,背到電桿一半高的地方,他蘇醒了,立即被救護車運走。1968年獲普利策新聞攝影獎,定義:當意外或急癥發生時,在醫護人員未到達前,以醫學原則,利用現場人力、物力對傷病者施行初步援助及護理,原則:第一時間施救,群眾性自救和互救,為挽回生命爭取時間,目的:保存生命防止傷勢或病情惡化促進復原,急救定義,30-2、40S,1Min,3Min,4-6Min,10Min,心臟停止跳動,頭暈,暈厥,瞳孔放大,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開始出現腦細胞水腫,開始出現腦細胞死亡,腦細胞不可逆性改變,急救概述,白金十分鐘,03,02,01,02,第一死亡高峰在發生事故后60分鐘內,死亡數量占50%,稱之為現場死亡,三死亡高峰出現在事故后14周,占死亡數量的20%,第二死亡高峰出現在事故后24小時內,即早期死亡。這類病人是救治的主要對象,臨床上的搶救也主要集中在這個階段。,在60分鐘內,前10分鐘起著決定性作用,我們叫它”白金十分鐘”,因為它比金還貴,白金十分鐘,急救概述,在現場每推遲1分鐘搶救,病人的死亡率就上升3%。因3、此,搶救越早,成功率就越高。就是”急救白金十分鐘”理念的來源。目前,就北京市120急救中心統計結果,北京市全年急診死亡統計顯示:49.74%的病人死于家中,1.64%的人死于轉運至醫院的途中,急,救,概,述,心腦血管疾病“創傷”中毒等院前死亡比例遠遠大于院中的比例。受交通狀況影響,急救中心從接到現場報警,到派出所專業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急救,平均為12分鐘左右。如果在這段時間內我們不能進行正確的搶救措施,而是空等120救護車到來,那就是”等死”,1,2,3,4,4,3,2,1,依賴醫生,搶救不及時,依靠公眾,搶救及時有效,簡單處理,科學處理,沒有經過培訓,需要正規培訓,施救者往往缺乏基本的救護4、理念和技能,掌握基本的救護理念和技能,救護理念的轉變,傳統救護理念,救護新理念,目錄,心肺復蘇主要是指針對猝死搶救而言,猝死由于其發病急,往往出人意料之外,突然呼吸、心跳停止,處于臨終前狀態,如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的復蘇措施,則必然導致死亡。因猝死大部分發生在醫院外,常常等醫護人員趕赴到現場時已失去了搶救的良好時機,減少了復蘇的機會,這是非常遺憾的,所以對復蘇的普及是十分重要的。,心肺復蘇概述,最新的心臟性猝死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心臟猝死的發生率為41.8410萬,以13億人口推算,每年我國發生心臟猝死的高達54.4萬人,居世界之首,搶救成功率不足1%。,世界之首,心肺復蘇概述,心肺復蘇概述5、,1995年鄧麗君在泰國度假時因哮喘引發心臟病死亡,享年42歲,2011年7月鳳凰網總編輯,IT界精英吳征在游泳時突發心臟病猝死,享年39歲,2006年12月著名相聲演員馬季因突發性心肌梗,在家中猝死享年74歲,死因為排便用力引起高血壓導致猝死,2008年7月39歲的同仁堂股份董事長張生瑜因突發性心臟病去世,,?,有7000萬人接受了心肺復蘇培訓,約3個人中就有一人,約有45%的國民接受了心肺復蘇培訓,約有50%的國民接受了心肺復蘇培訓,心肺復蘇概述,心肺復蘇概述,開放氣道、重建呼吸和循環,心肺復蘇概述,CPR(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心肺復蘇法=體外心6、臟按壓法+人工呼吸法+后續治療,心肺復蘇概述,65,400,清醒的人神志突然喪失,呼之不應,大動脈(頸動脈或股動脈)搏動消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心臟驟停,A(airway):保持呼吸順暢,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環,R 檢查傷員情況,清醒程度、呼吸、脈博,B(breathing):口對口人工呼吸,D(dangerous):檢查現場是否安全,心肺復蘇程序,檢查現場是否安全,在發現傷員后應先檢查現場是否安全。若安全,可當場進行急救;若不安全,須將傷員轉移后進行急救留意現場潛在危險(煤氣、電)避免身陷險境(控制交通、關閉引擎)剔除危險因素(關閉電源、煤氣),心肺復蘇程序,心肺7、復蘇程序,檢查傷員情況:是否喪失意識、自主呼吸、心跳。檢查意識的方法:輕拍重呼,輕拍傷員肩膀,大聲呼喊傷員。檢查呼吸方法:一聽二看三感覺,將一只耳朵放在傷員口鼻附近,聽傷員是否有呼吸聲音,看傷員胸廓有無起伏,感覺臉頰附近是否有空氣流動檢查心跳方法:檢查頸動脈的搏動,頸動脈在喉結下兩公分處,呼救 大聲喊 打 急 救 電 話 意外事故類型 意外地點 受傷人數、性別、年齡、傷勢 其他情況、病歷、現場情況 聯絡電話 要求復述細節 讓對方先掛線 旁觀者召援后向急救員匯報,心肺復蘇程序,心肺復蘇程序,保持呼吸順暢,昏迷的病人常因舌后移而堵塞氣道,所以心肺復蘇的首要步驟是暢通氣道。急救者以一手置于患者額部使8、頭部后仰,并以另一手抬起后頸部或托起下頦,保持呼吸道通暢。對懷疑有頸部損傷者只能托舉下頦而不能使頭部后仰;若疑有氣道異物,應從患者背部雙手環抱于患者上腹部,用力、突擊性擠壓,心肺復蘇程序,圖片,病人無意識常因舌后移而堵塞氣道,SOLUTION,懷疑有頸椎受傷時用推額抬頦法,一般常用推額抬頸法,所以心肺復蘇的首要步驟是暢通氣道,心肺復蘇程序,口對口人工呼吸,在保持患者仰頭抬頦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閉的鼻孔(或口唇),然后深吸一大口氣,迅速用力向患者口(或鼻)內吹 氣,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在這個時間搶救者應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繼續口對口呼吸,直至專業搶救人員的到來。,心肺復蘇程序,口對口人工呼9、吸,口對鼻人工呼吸,口對口鼻人工呼吸,急救面罩,心肺復蘇程序,擺 放 為 仰 臥 位 放 在 地 面 或 硬 床 板 上 脊 椎 外 傷 整 體 翻 轉 頭、頸 身 體 同 軸 轉 動,保持氣道打開,女性解內衣,男性解領帶,心肺復蘇程序,吹 氣 和 放 氣 時 間:1 秒 吹 氣 次 數:2 次 每 次 吹 氣 時 間:持 續 1 秒 以 上 吹 氣 量:(吹 氣 看 胸)見 胸 部 起 伏 避 免 強 力 快 速 吹 大 潮 氣 量,心肺復蘇程序,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環,檢查心臟是否跳動,最簡易、最可靠的是頸動脈。搶救者用2-3個手指放在患者氣管與頸部肌肉間輕輕按壓,時間不少于10秒。如果患者停10、止心跳,就要通過胸外按壓,使心臟和大血管血液產生流動。以維持心、腦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人工呼吸與胸外按壓比例2:30,5次循環后重新評估,心肺復蘇程序,胸外按壓姿勢:搶救者雙臂伸直,肘關節定不能彎曲,雙肩部在病人正上方,垂直下壓胸骨,胸 部 正 中 連 線 水 平(胸 骨 下 1 2 處)雙 手 掌 根 重 疊 胸 外 按 壓:深 度:5 c m 頻 率:1 0 0 次 分,保持按額 使氣道暢通,用觸摸頸動脈的食、中指并攏,中指指尖沿患者靠近自己一側的肋弓下緣,向上滑動至兩側肋弓交匯處定位,即胸骨體與劍突連接處。另一手掌根部放在胸骨中線上,并觸到定位的食指。然后再將定位手的掌根部放在另一11、手的手背上,使兩手掌根重疊。手掌與手指離開胸壁,手指交叉相扣。,心肺復蘇程序,用力快速胸外按壓,按壓時胸廓應充分回彈,同時 盡避免胸外按壓的中斷 以身體的重量將胸骨下壓每次將胸骨下壓5公分,嬰兒1 2公分,兒童23公分 頻率至少100次分 鐘 壓力放松時不可以動手的位置 按壓放松比例:1:1,按 壓 3 0 次,心肺復蘇程序,心肺復蘇程序,心肺復蘇程序,心肺復蘇程序,2017年6月11日16時,南京市中醫院護士王飛鳳和家人在銀杏湖樂園,被工作人員告知,場內發一位31歲的年輕爸爸在帶孩子游玩時,突然倒地不省人事。當即告知工作人員自己的身份。得到允許后,趕緊跑進場內,發現那名男子躺在地上,嘴唇紫紺12、,臉色發烏,瞳孔變大,無呼吸。分明是心臟驟停!王飛鳳趕緊上前對其進行心肺復蘇,同時請工作人員趕緊撥打120。十多分鐘后,病人逐漸恢復了自主呼吸和脈搏。120到達后,王飛鳳才與家人離開游樂場。晚上7點左右,園方通知該患者已無生命危險。,心肺復蘇程序,21歲的呂瑞花是寧波衛生職院護理學院護理班學生,。在列車上,廣播室傳來緊急通知:“車廂內有一位乘客突然倒地,請乘客中的醫護人員前往搶救。”只見人群中有一名20多歲的女乘客口吐白沫,意識不清。突然發現乘客心跳停止了,而且觸摸動脈發現波動停止。旁邊有人當即撥打了120,但120過來需要一段時間。呂瑞花二話沒說,蹲下身立即對乘客實施心肺復蘇。在連續實施了三13、個循環的心肺復蘇動作后,乘客的心跳奇跡般地恢復了。這三個循環操作消耗的體力,相當于在短時間內跑了1500米。氣喘吁吁的呂瑞花臉上汗水直淌,她站起來時幾乎要倒下去了,周圍的人馬上扶住她。呂瑞花緩了緩神,仔細照看著乘客,直到120救護車趕來。,心肺復蘇程序,2017年4月16日上午,安徽馬拉松比賽中現場有一名比賽者突然昏厥,志愿者陳斌看深知“時間就是生命”,抬起昏厥的運動員,將其在地上放平,喊道:“我是一名紅十字應急救護員,請大家配合我施救。”他對患者進行胸外按壓,醫護人員也配合給予患者吸入氧氣,大約做了兩分鐘的心肺復蘇,患者恢復了心跳和呼吸。這時,120救護車來了,將患者轉移到車上。中午,從醫院14、傳來好消息:這名昏厥的運動員已脫離危險。,目錄,止血技術止血目的:控制出血,保持有效血容量,防止休克,挽救生命。,創傷急救,包扎技術包扎目的:止血、止痛、防污染,固定技術固定目的:固定制動,減輕疼痛,防止再損傷,搬運技術搬運目的:重傷優先,科學搬運,防止搬運損傷,一個成年人的血量平均約為體重的78%,兒童占體重的89%。當傷員出血較少時可以沒有癥狀,隨著出血量的增加,癥狀逐漸加重,嚴重時出現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險。因此,當意外傷害導致出血時,就必須第一現場,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最好應用無菌材料、創可貼醫用止血材料。現場可選用干凈的布料、毛巾、手絹、衣物等替代。但禁止用電線15、鐵絲、繩子等。,創傷急救,創傷急救,包扎止血法適用于各部位小動脈、小靜脈、細血管的出血。操作方法:用無菌材料或其他潔凈的毛巾、手絹、三角巾等覆蓋并包扎傷口達到止血的目的。,止血帶止血法四肢較大的血管損傷,或傷口大出血量多時,采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或者難以采用其他止血方法時使用。止血帶有:橡皮止血帶,氣囊止血帶,布制止血帶,指壓止血法用手指壓迫傷口近心端的表淺動脈,阻斷動脈血,達到快速止血的目的。指壓止血法適用于頭部和四肢的大出血,僅用于緊急情況下止血,不能長時間使用,堵塞止血法,創傷急救,固定對骨折、關節嚴重損傷、肢體擠壓傷和大面積軟組織損傷等能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可以臨時減輕痛苦,減少并發癥16、,有利于傷員的的后送。對開放性軟組織損傷應先止血,再包扎。固定時松緊適度,牢固可靠。固定技術分外固定和內固定兩種。院外急救多受條件限制,只能做外固定,目前最常用的外固定有小夾板、石膏繃帶、外展架等。,創傷急救,固定材料,夾 板、繃帶、三角巾等 敷 料 頸托、頸圍、脊柱板等器具 就地取材,如木棒、樹枝、布料、硬紙板、木板條,甚至書本。,創傷急救,固定注意事項,夾板固定部位要加襯墊,骨斷端外露,不要拉動,不要送回傷口內,創傷急救,將骨折處上下關節一并用夾板固定,暴露肢體末端以便觀察血運,前臂骨折兩塊夾板置于內外側加墊拇指向上,布帶固定腕和肘懸吊前臂于胸前,上臂固定于胸部必要時可用雜志、衣物等替代固17、定,脊柱骨折易造成截癱使用脊柱板,頸托固定頸部于軸線上動作輕柔,平移至板上頭、踝、腰空虛處墊實以寬帶將肩、骨盆、下肢、足固定于板上,創傷急救,肱骨干骨折兩塊夾板放于上臂內外側,板下加墊布帶固定上下端屈肘位懸吊前臂,股骨干骨折外側長板達腋下,內側至大腿跟部,加墊七條寬帶置于腋下、腰部、髖部、小腿、踝部以8字法固定踝部,足背部打結無長板時,可以健腿與患肢固定,搬運傷(病)員的方法是院外急救的重要技術之一。搬動的目的是使傷病員迅速脫離危險地帶,糾正當時影響傷病員的病態體位,以減少痛苦,減少再受傷害,安全迅速地送往理想的醫院治療,以免造成傷員殘廢。搬運傷病員的方法,應根據當地、當時的器材和人力而選定。,創傷急救,創傷急救,單人搬運,雙人搬運,創傷急救,多人搬運,脊柱骨折的搬運,創傷急救,目錄,中暑急救,中暑急救,中暑是由于高溫、日曬引起的一種急性疾病。中暑后會出現頭暈、頭痛、全身無力、口渴、心悸、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時會突然暈倒。中暑又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及重癥中暑。中暑急救的方法是:讓中暑病人立即離開高溫環境,轉移到陰涼通風處休息,并解開衣服,呈平臥姿勢,同時讓患者多喝含鹽飲料。,中暑急救,中暑引發條件,個體健康狀況較差,適應性差,不良的作業條件,高溫、高濕,露天作業陽光直接暴曬,勞動強度過大,作息不合理,先兆中暑急救,中暑急救,急救常識與技能培訓,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