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風險分級管控及隱患排查治理雙體系建設培訓課件(50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64765
2023-10-10
50頁
716.87KB
1、安全管理雙體系建設,教材編號:培訓層級:編寫部門:,目 錄,一、風險分級管控二、隱患排查治理三、雙體系驗收標準,風險 分級 管控,隱患 排查 治理,風險 隱患 事故,失 控,失 控,客觀存在,必須消除,不能容忍,前 言,一、風險分級管控,(一)術語和定義,生產安全事故或健康損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性的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發生的概率。嚴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發生后,將造成的人員傷害和經濟損失的嚴重程度。風險=可能性嚴重性。,可能導致人身傷害和(或)健康損害和(或)財產損失的根源、狀態或行為,或它們的組合。,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產生、釋放能量的物理實體或有害物質。行為,是指決策人員2、管理人員以及從業人員的決策行為、管理行為以及作業行為。狀態,是指不良的物的狀態和環境的狀態等。,風險伴隨的設施、部位、場所和區域,以及在設施、部位、場所和區域實施的伴隨風險的作業活動,或以上兩者的組合。,例如,危險化學品罐區、液氨站、煤氣爐、木材倉庫、制冷裝置是風險點;在罐區進行的倒罐作業、防火區域內進行動火作業、高溫液態金屬的運輸過程等也是風險點。,一個小區樓道里,堆放著的紙箱子。這些箱子本身不構成危險,因為它不是地雷,但是它是風險源,因為一旦樓道失火將會造成重大人身和財產損害。,危險源辨識:識別危險源的存在并確定其分布和特性的過程。風險評價:對危險源導致的風險進行分析、評估、分級,對現有3、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慮,以及對風險是否可接受予以確定的過程。,風險分級:通過采用科學、合理方法對危險源所伴隨的風險進行定量或定性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劃分等級,進而實現分級管理。風險管控 為有效管控風險,按照風險不同級別、所需管控資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復雜及難以程度等因素而事先確定不同管控層級的風險管控方式。,(二)風險分級管控的步驟,以生產工藝過程為主線進行危險源識別可選用“工作危害分析(JHA)法”。以動力輔助設施和廠區內及周邊環境為基礎單元進行危險源識別可選用“安全檢查表法”。,1、危險源辨識,2、風險評價與分級,風險矩陣評價法(LS),風險是發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結合。L可能4、性;S后果嚴重性;R風險度。R=LS,危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L),判定可能性,可從兩個角度:固有風險:指該危險源現實如果存在,該危險源導致后果發生的可能性。示例:皮帶輪無防護罩導致人員機械傷害。可能性是指:如果在沒有防護罩的情況下,發生事故的可能性。現實風險:是指現場實際狀態下,該危險源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少。即:皮帶輪無防護罩這種現象存在的可能性。,危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L),危害事件發生的嚴重程度(S),風險度(R),根據R的值的大小將風險級別分為以下五級:R=LS=1725:關鍵風險(級),需要立即停止作業;R=LS=1516:重要風險(級),需要消減的風險;R=LS=812:中度風險(級)5、,需要特別控制的風險;R=LS=47:低度風險(級),需要關注的風險;R=LS=13:輕微風險(級),可接受或可容許風險。,后果等級,將識別的危險源按照風險矩陣法或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進行分級,將所有危險源按風險度分為I、II、III、IV、V級。第級(輕微風險)為可接受或可容許風險,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運行中可以按IV。其他危險源則按評價出的IIV級風險度,直接對應相應的IIV風險等級(分別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表示)。,3、風險管控,管理控制,工程技術措施,教育培訓,應急措施,個體防護,(1)辨識步驟風險分級管控基本原則,風險越大,管控級別越高;上級負責管控的風險,下級必須負責管控;,一級、二級6、風險可由公司直接監管,風險點所在車間總體管控,班組、崗位負責責任范圍內容的危險源管控;三、四級風險點可由車間級監管,班組、車間管控;四級可由班組或崗位管控或因風險較小可直接忽略。,(2)工程控制,消除或減弱危害通過對裝置、設備設施、工藝等的設計來實施;密閉對產生或導致危害的設施或場所進行密閉;隔離通過隔離帶、柵欄、警戒繩等把人與危險區域隔開;移開或改變方向如危險及有毒氣體的排放口。,(3)管理措施,制定實施作業程序、安全許可、安全操作規程等;減少暴露時間(如異常溫度或有害環境);監測監控(尤其是使用高毒物料的使用);警報和警示信號;安全互助體系;培訓;風險轉移(共擔)。,(4)培訓教育,新員工7、轉崗員工的三級培訓;公司級車間、班組級培訓;特種作業人員培訓;職業衛生培訓;消防安全培訓;應急培訓等。,(5)個體防護,個體防護用品包括:防護服、耳塞、聽力防護罩、防護眼鏡防、護手套、絕緣鞋、呼吸器等;當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減弱危險有害因素時,均應采取防護措施;當處置異常或緊急情況時,應考慮佩戴防護用品;當發生變更,但風險控制措施還沒有及時到位時,應考慮佩戴防護用品。,(6)應急控制,應急風險的控制屬于“現實風險”控制,是風險控制中難度最大的一類,關鍵原因在于“急”,“急”到無法進行充分的風險分析,“急”到人容易判斷和決策失誤;做好應急風險的控制,重要的是對自身可能發生的應急事件進行事前的8、分析和應急準備;編制應急預案的目的重在“防”,確認和提高應急事件所在位人員的應急能力;現場處置方案是應急預案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根據相關法規、規程要求,結合企業實際,風險控制措施的原則是按以下順序考慮降低風險:a)消除;b)替代;c)工程技術控制措施;d)標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e)個體防護裝備。,二、隱患排查治理,術語和定義,1,2,3,4,隱患排查,隱患治理,驗收,(一)術語和定義,1、什么是事故隱患?,企業違反安全生產、職業衛生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程和管理制度的規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可能導致事故發生或導致事故后果擴大的物的危險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9、上的缺陷。,2、危險源與事故隱患的關系,危險源,隱患,隱患,危險源包括事故隱患;事故隱患是危險源,危險源不一定是事故隱患;危險源的現實風險達到不可承受的程度,則構成隱患。,3、什么是隱患排查?,企業組織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崗位員工以及其他相關人員依據國家法律法規、標準和企業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對照風險分級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實情況,對本單位的事故隱患進行排查的工作過程。,4、什么是隱患治理?,消除或控制隱患的活動或過程。,(二)隱患排查,日常隱患排查綜合性隱患排查專業性隱患排查 季節性隱患排查 重大活動及節假日前隱患排查 事故類比隱患排查聘請專家隱患排查各級主要負責人履職排10、查,每一種檢查都要制定相應的安全檢查表(或檢查標準)及檢查頻次,各級負責人要制定履職清單。,綜合性隱患排查專業性隱患排查班組級隱患排查 車間級隱患排查 分廠級隱患排查,公司安委會每半年進行一次 各專業委員會每季度進行一次 班組要在班前、班中、交班前認真進行檢查巡查。可根據各自不同的生產工藝特點,在保證安全生產的前提下,每周進行一次;至少每月一次,由廠長或分管廠領導帶隊進行一次隱患排查,危險源即為隱患排查的對象,概括來說:危及安全生產的不安全因素或重大險情。可能導致事故發生和危害擴大的設計缺陷、工藝缺陷、設備缺陷等。建設、施工、檢修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傷害。停工、生產、開工時可能發生的泄露、火災11、爆炸、中毒。可能造成職業病,職業中毒的勞動環境和作業條件。在敏感地區進行作業活動可能導致的重大污染。丟棄、廢棄、拆除與處理活動(包括停用報廢裝置設備的拆除、廢棄危險化學品的處理等)。可能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活動、過程、產品和服務。以往生產活動遺留下來的潛在危害和影響。,“危險源”即為隱患排查的對象。企業組織實施風險點識別、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典型措施制定和風險分級,確定風險點IIV級風險點,形成了危險源識別、分析、評價表;表中所列單元劃分、“危險源”為隱患排查的對象,即“排查點”,該“排查點”是企業內分級排查和日常安全檢查的關注點。各級安監部門進行監督檢查時,也可參照企業上報的風險點,12、重點對I、II級風險點的控制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是否是隱患,應以該風險點中危險源的風險是否達到了企業“不可承受”的水平,即是否為“不可承受風險”。具體判定時應考慮以下方面: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程、規范的要求;不符合針對風險點制定的“典型控制措施”;不符合主管部門及各級安全監管部門提出的特定要求;不符合企業制定和管理制度、操作規程的要求;違反企業采取的且證明有效的安全和職業衛生管理措施;企業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追求;其他。,根據工貿企業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實施指南(試用版),可分為一般隱患和重大隱患二個等級。,一般事故隱患,是指易導致傷害事故發生且整改難度較小,在發現后能夠立即整改排除的隱13、患。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大,應當全部或者局部停產停業,并經過一定時間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隱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響致使生產經營單位自身難以排除的隱患。對重大隱患,相關行業可制定重大事故隱患目錄。,(三)隱患治理,隱患治理實行分級治理,主要包括:崗位糾正、班組治理、車間治理、專業治理、公司治理。,由隱患發生單位確定治理責任人,如確認無能力實施治理,則應向公司申請實施專業治理或公司治理。,隱患排查人員向存在隱患的部門、車間、班組下發隱患排查治理通知單。由隱患整改責任單位負責人或班組立即組織整改,明確整改責任人、整改要求、整改時限等內容。,對于重大事故隱患或難以整改的隱患,隱患整改責任部門14、車間應組織制定事故隱患治理方案,經論證后實施。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方案應包括:治理的目標和任務;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經費和物資的落實;負責治理的單位和人員;治理的時限和要求;防止整改期間發生事故的安全措施。對于簡單易行的整改措施,也可參照一般事故隱患的整改要求實施。,對無法立即整改的事故隱患,隱患整改責任部門、車間須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涉及重大事故隱患還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或應急處置措施,落實監控責任,防止隱患發展為事故。,(四)隱患治理驗收,一般事故隱患治理完成后,隱患治理效果的驗收由隱患提出單位或人員實施,由隱患整改責任部門、車間組織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由向隱患排查主管部門提交一般隱患登記及整改15、消號審批,驗收人進行簽字確認,申請隱患驗收及關閉銷號。隱患排查主管部門對提交一般隱患登記及整改消號審批進行審查,并進行現場復驗后,進行隱患驗收及關閉銷號,復驗人進行簽字確認。,重大事故隱患治理完成后,由企業隱患排查主管部門組織相關部門、車間、人員進行驗收,驗收合格經企業主要負責人簽字確認后,向監管部門提交重大隱患登記及整改消號審批表,申請隱患驗收及關閉銷號重大事故隱患的整改驗收。,山東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下發:山東省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驗收評定標準,三、雙體系驗收標準,(一)政府文件要求,山東省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驗收評定標準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體系通則 D16、B37/T 2882-2016(2017.1.8實施)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通則 DB37/T 2883-2016(2017.1.8實施)工貿企業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體系細則DB37/T 2974-2017(2017.7.23實施)工貿企業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細則DB37/T 3011-2017(2017.11.10實施),(二)考核要點,基本要求(80分)組織機構(20分)全員培訓(20分)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550分)風險點排查、確定(30分)危險源辨識、分析(150分)風險評價(80分)控制措施(150分),體系文件(20分)責任考核(20分)風險分級管控(90分)風險分17、級管控清單(30分)風險告知(20分),1、考核分值,隱患排查治理體系(270分)編制隱患排查清單(50)確定排查計劃(20分)隱患排查實施(100分)一般事故隱患治理(50分)重大事故隱患治理(50分)信息化管理(40分)信息系統應用(40分)持續改進(60分)評審(20分)更新(30分)溝通(10分),(1)描述:未建立“兩個體系”組織機構,明確企業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及各部門負責人及重要崗位人員相關職責的,評定驗收不通過。詢問:企業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及各層級、各崗位人員是否掌握“兩個體系”建設基本要求及應履行的主要職責。(2)描述:抽查10%的相關崗位人員,5人及以上未掌握企業“兩18、個體系”建設培訓內容,驗收評定不予通過 詢問:抽查、問詢各層級、各崗位人員是否掌握“兩個體系”建設培訓內容,主要包括風險分級管控的內容與標準、工作程序、方法等,隱患排查治理的內容與標準、工作程序、方法等。,2、否決項,(3)描述:未建立健全“兩個體系”考核獎懲制度,或未有效落實的,評定驗收不通過。抽查:“兩個體系”考核獎懲制度;“兩個體系”考核獎懲記錄,相關財務文件。(4)描述:根據相關記錄文件,抽查10%相關崗位人員進行詢問,5人及以上未參與相關危險源辨識、分析的,評定驗收不通過。抽查:詢問崗位人員參與危險源辨識、分析情況。崗位人員是否了解本崗位存在的風險點、危險源及其危害后果(事故類型),19、是否了解其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對健康的損害。,(5)描述:應判定為重大風險而未判定為重大風險,存在三項的,評定驗收不通過。抽查:企業主要負責人、部門負責人、崗位人員是否掌握企業重大風險相關內容。相關崗位人員是否熟知風險評價規則并進行正確的評價。(6)描述:根據相關記錄文件,核查控制措施,30%及以上控制措施與實際不相符或不具有可操作性,或未有效落實,評定驗收不通過。抽查:核查崗位人員是否掌握自身崗位相關控制措施,(7)描述:根據相關記錄文件,抽查10%相關崗位人員,5人及以上未掌握本崗位應管控風險及相關控制措施的,驗收評定不予通過。抽查:企業主要負責人、部門負責人、崗位人員是否清楚應管控的風險及相關控制措施。(8)描述:30%及以上的風險分級管控清單中各風險點、危險源的控制措施未作為生產現場類隱患排查清單內的排查內容及標準的,驗收評定不予通過。抽查:生產現場類隱患排查清單;基礎管理類隱患排查清單。,(9)描述:30%及以上隱患未按期整改且無正當理由的,驗收評定不予通過。抽查:隱患通報;隱患整改通知單;隱患排查治理臺賬。(10)描述:根據相關標準,發現應定性為重大隱患而未定性的,驗收評定不予通過。重大隱患未按規定上報治理方案及治理結果的,驗收評定不予通過。抽查:查看隱患治理情況及治理效果。,謝 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