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幸福河湖建設指南(試行)(3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66148
2023-10-11
32頁
69.62KB
1、河北省幸福河湖建設指南(試行)河北省河湖長制辦公室2022年12月 1 為指導全省幸福河湖建設工作,實現“河安湖晏、水清魚躍、岸綠景美、宜居宜業”的幸福河湖建設目標,根據關于開展幸福河湖建設的指導意見,制訂本指南。1 適用范圍本指南適用于全省幸福河湖建設工作,其他河湖治理保護工作可參考執行。2 引用技術標準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適用于本文件。GB 8978-1996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3838-2002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18918-2002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50702、7-2011 河道整治設計規范GB/T 50805-2012 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范GB 50286-2013 堤防工程設計規范GB 50201-2014 防洪標準GB/T 32000-2015 美麗鄉村建設指南SL 219-98 水環境監測規范SL 265-2016 水閘設計規范SL 723-2016 治澇標準SL/T 793-2020 河湖健康評估技術導則SL/T 800-2020 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423-2021 河道采砂規劃編制與實施監督管理技術規范HJ 623-2011 區域生物多樣性評價標準HJ 192-2015 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技術規范HJ 773-203、15 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 913-2017 自然保護區管理評估規范HJ 338-2018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DB13/T 5217-2020 河道人工濕地設計規范DB13/T 5559-2022 河長(湖長)公示牌設置管理規范幸福河湖建設除應符合本文件規定外,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規定。3 總體要求3.1 建設內容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按照“河安湖晏、水清魚躍、岸綠景美、宜居宜業”的目標要求,統籌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根據河湖自然稟賦和現實狀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開展幸福河湖建設,持續改善河湖面貌,維護河湖健康生命,提升河湖生態保護治4、理能力,助推經濟社會綠色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水平提高,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3.2 組織實施3.2.1 幸福河湖建設按照統籌部署、屬地負責的原則開展工作。省河長辦會同相關部門,負責總體部署和指導監督,組織開展評價和發布工作。各地按照建設目標和工作要求,負責幸福河湖建設具體工作。3.2.2 幸福河湖一般應以縣域為單元整體打造,申報河段原則上應包括城區段和農村段。鼓勵以市域為單元整體打造。2023年典型示范幸福河湖原則上以市域為單元打造。3.2.3 對各縣(市、區)年度申報的幸福河湖河段(湖區)建設名錄,由各設區市、雄安新區河長辦負責組織初審匯總,連同市本級擬申報河段(湖區),報市級總5、河湖長審定同意后,按要求報省河長辦備案。定州、辛集市擬申報的幸福河湖河段(湖區)建設名錄,報市級總河長審定同意后,按要求報省河長辦備案。3.2.4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下同)和雄安新區河長辦負責組織編制市本級申報的幸福河湖建設實施方案,報市級河湖長審定后實施。各縣(市、區)河長辦負責組織編制縣級申報的幸福河湖建設實施方案,報縣級總河湖長審定后實施。3.2.5 省河長辦組織相關部門和行業專家開展幸福河湖評價,評價結果統一向社會發布。自評價結果公布次年起,縣河長辦每年對本區域內幸福河湖進行全面自檢,自檢報告報市河長辦備案;各市和雄安新區河長辦每年進行抽檢,抽檢報告報省河長辦備案;省河長辦組織抽檢6、復核,復核發現幸福河湖存在重大問題,或出現評價辦法撤銷認定所列情形之一的,撤銷幸福河湖稱號,取消河長公示牌幸福河湖標注。評價辦法另行制定。3.3 方案編制結合“一河(湖)一策”等編制幸福河湖建設實施方案,主要內容包括:河湖概況、建設現狀與存在問題、總體思路、主要任務與措施、投資估算與實施安排、預期效益、保障措施等,編制大綱見附件。3.4 組織保障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屬地責任,抓好幸福河湖建設的方案編制、資金籌措、施工管理以及建后管護等工作,建立和完善相應制度,確保幸福河湖“建得成、管得好、長受益”。4 暢通行洪通道4.1 基本要求根據流域防洪規劃和區域相關防洪排澇規劃等,確定7、河湖防洪排澇標準,現狀防洪排澇能力尚未滿足要求的,應實施達標工程建設,河道防洪滿足標準要求。工程建設應盡量維持河湖自然形態,并與兩岸土地利用規劃、周邊景觀等要求相適應,宜寬則寬、宜彎則彎、宜灘則灘,避免裁彎取直、渠化白化河道,禁止束窄侵占河道,保持河道自然通暢,過水斷面、蓄滯容積滿足要求。南水北調工程交叉河道行洪要確保南水北調工程運行安全。4.2 堤岸加固針對河道堤防現狀,因害設防、因地制宜。對防洪標準不滿足要求、存在安全隱患的堤防,實施加固工程,達到防洪要求。對排澇河道和湖泊,應對尚未達標或損壞的駁岸進行加固,提高岸坡抗沖性、穩定性和耐久性。堤防加固一般沿現有堤線走向,避免出現折線、急彎和突8、變堤段,原則上不得縮窄行洪斷面,堤防及岸坡生態、景觀、親水設計須服從防洪功能要求。應保持河湖堤岸頂防汛通道暢通,滿足防汛車輛、人員通行等要求。4.3 清淤疏浚針對存在的淤積、過流能力或蓄水能力不足的問題,相應采取清淤、疏拓及浚深等工程措施,增加河湖過水斷面和蓄水容積,提升行蓄水能力。河道疏浚應合理設計河道縱、橫斷面,未經充分論證,不宜改變整治河段的河道比降,疏浚段出入口與原河道河底應平順銜接,滿足河道行洪安全、河槽與岸坡穩定、河道水域環境整治等要求,保留河流的深潭、淺灘、沙洲等。河湖清淤要注意環保,避免挖掘時造成二次污染,清除淤泥應妥善處置,疏浚棄砂(土)按規定審批后可綜合利用。4.4 水工建9、筑物建設與管護堤防、大壩上的涵、閘、泵站等水工建筑物設計防洪標準,不應低于堤防、大壩設計防洪標準。水工建筑物應與堤身、壩身可靠連接,結合部位應滿足滲透穩定和防接觸沖刷要求。在滿足防洪排澇安全的前提下,水工建筑物應與河湖沿岸環境相協調,景觀、親水性要求較高的城區河段攔河建筑物,可采用液壓壩、橡膠壩等型式,農村河段可設置固定壩(堰)。5 治理河湖岸線5.1 基本要求劃定完成河湖管理范圍并由縣級人民政府公告,河湖管理范圍清晰準確。河湖岸線在已劃定的河湖管理范圍邊界的基礎上,可探索向陸域延伸適當寬度,合理安排河湖管理保護控制地帶,并保持控制地帶干凈整潔。編制完成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加強岸線功能分區管控10、,合理開發利用河湖岸線,岸線連續性、完整性保持良好。加強河湖岸線生態工程建設,現狀硬質化護岸宜根據實際情況逐步進行生態化改造。5.2 河湖“四亂”清理整治常態化開展河湖“清四亂”專項整治工作,加強部門協調聯動,綜合執法,建立河湖“四亂”問題動態臺賬,動態清零、銷號管理。臨河傍湖村莊生活垃圾全部集中收集處理,建筑垃圾應在指定地點堆放,有專人負責河道垃圾打撈清漂。積極推進有砂河道治理,按照治河采砂規劃完成治理任務。通過回填、削坡、墊坡、平整等措施完成砂坑治理。整治河道非法采砂亂象和突出問題。依法依規嚴格審批涉河建設項目和活動,對涉河建設及生產建設項目破壞河湖生態行為納入黑名單管理。5.3 排污口規11、范化建設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國辦函202217號)要求,組織開展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摸清掌握各類排污口的分布及數量、污水排放特征及去向、排污單位基本情況等信息,逐一明確排污口類型、整治措施、責任主體,建立申報河段(湖區)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動態管理臺賬。推進入河湖排污口數字化管理,實現排污口水質自動監測、視頻監控全覆蓋。5.4 岸線生態建設對防洪排澇要求較高的或比降較大的山丘區河道等,考慮防沖安全與河勢穩定,必須設置硬質護岸的,應適當考慮生態化處理,宜在設計洪水位以上岸坡種植草皮。城市河湖護岸應考慮景觀休閑和親水安全的需要,選擇生態景觀價值較高的12、護岸型式,如石籠護岸、植生混凝土護岸、生態磚護岸等,可根據需要加強城市河湖海綿岸帶建設或改造,強化河湖岸帶雨水蓄存、截污凈化及生態修復等功能。郊野河道迎水坡宜保持天然狀態,適當進行人工修整形成自然植被護岸,或選用扦插拋石、植生網墊、生態膜袋、塊石石籠等符合農村自然特征的生態護岸。6 保護河湖水體6.1 基本要求堅持節水優先,建立健全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合理配置生產、生活、生態用水,保障河湖生態水量。國、省、市考斷面水質應達到或優于生態環境部門考核要求,其他河湖水體水質滿足河湖功能要求。入白洋淀河流水質保持在地表水III類及以上標準。全面管控沿河沿湖各類污染源,系統治理點源與面源、外源與內源污染13、,嚴格控制入河湖污染物總量,消除河湖富營養化等水質問題,提升河湖水質和水感官體驗。6.2 水資源配置體系和保障能力建設建立河湖水資源配置體系,優化水資源配置。河流水量分配方案應合理確定河流可利用水量,結合區域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綜合考慮區域間用水關系,逐級進行水量分配。結合“母親河”復蘇行動、“三湖九廊”省級骨干生態廊道建設、水系連通和水美鄉村建設,實施水系連通工程,溝通淤堵斷頭河道,根據需要建設水閘、泵站等配套水利工程,形成水系互聯互通,互相補給,循環流動的水網格局,為提升水資源配置能力奠定工程基礎。綜合采取引、調、蓄等多種措施,強化河湖互聯互通,完善水資源調配工程體系,增強水量引蓄能力。6.14、3 工業及城鎮污水治理推進工業污水減排、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動園區工業廢水應納盡納、集中處理,城市生活污水全部集中收集處理,切實提高污水收集處理能力。根據城鎮污水處理需要,實施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提升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和水平。城市建成區全部實行雨污分流,有條件的地方可建設初雨調蓄池,對雨水收集處理后再排入河湖。6.4 村莊及農業面源治理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和農業面源治理,推進臨河傍湖村莊農村坑塘清淤、改廁、生活垃圾收集處置等;通過農膜回收、秸稈綜合利用等措施,杜絕農業生產廢棄物入河;有條件的地區,臨河傍湖村莊原則上應獨立或共同建設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較分散的村莊可建設簡易15、污水處理設施,實現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全覆蓋。保持農藥和化肥使用量零增長,河湖兩岸1公里范圍內規模化養殖場全部配備糞污處理設施,實現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6.5 污染水體及底泥處理對富營養化等受污染水體,在不干擾環境監測的情況下,可采取設置人工曝氣增氧、生態植物浮床、生物接觸氧化、活水循環、自然生物處理、除藻等治理措施,增強水體自凈能力。加強河湖水產養殖污染治理,明確禁養區與限養區范圍,落實管控要求,因地制宜發展生態養殖、自然流放增殖等,保護和提升水域環境質量。對河湖底泥污染,應定期進行底泥監測及物理、化學指標分析,掌握底泥污染程度和分布情況,通過環保清淤或原位生物修復技術等進行治理,逐步減少16、底泥污染,提升水質。6.6 黑臭水體整治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排查、識別和污染源調查分析,綜合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水體凈化等措施,治理農村黑臭水體。對于滯流、緩流水體,采取必要的水系連通和人工增氧等措施,增強水體流動性及自凈能力。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48條黑臭水體實行動態清零,開展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再排查,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杜絕黑臭水體反彈。7 復蘇河湖生態7.1 基本要求根據河湖實際,采用水系連通、中水回用等方式補充河湖生態水量,河流不應出現斷流情況,湖泊不應出現干涸現象。加強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保留和恢復河湖自然形態,留足生態空間,營造多樣性生物生存環境。持續推進地下17、水超采綜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加強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維持水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7.2 開展河湖生態補水合理確定河湖生態水量(水位),統籌外調水、本地地表水和再生水,依據“就近”和“可靠”原則,選擇合適的引補水水源實施河湖生態補水,水源水質必須穩定達標。根據需要可調配周邊污水處理廠尾水向河湖進行生態補水,因地制宜通過建設生態濕地等措施進行凈化處理,提升補水水質。完善河湖生態水量(水位)監測和預警設施。不斷提升河湖生態水量(水位)保障程度。7.3 濕地保護與修復強化濕地資源用途管制,禁止擅自占用濕地水域。加強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在滿足防洪要求前提下,著力維護濕地生態原貌。對生態受到破壞的濕地,應18、采用生態工程、自然恢復等手段,恢復其正常的結構、組成和功能。對壩上地區湖淖,強化匯水區域節水和地下水壓采治理,增加入湖水量。持續壓減水澆地蔬菜、甜菜、馬鈴薯、瓜果種植面積,發展旱作農業,開展退耕還湖,遏制湖淖水域干涸萎縮和功能退化趨勢。7.4 水生生物保護與恢復以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等為重點,進行多層次生境構建,形成適合多樣生物的生存棲息場所。河湖水生動物盡量以自然繁衍為主,人工投放為輔,投放時應考慮對水生植物系統的保護,禁止投放外來物種。植物配置宜優先選用養護簡易的本土植物,城市河湖植物配置宜結合景觀打造要求進行考慮,郊野河湖植物配置宜優先選用吸污、治污能力強的水生植物。濕地修復物種選擇應以19、鄉土物種為主,減少外來物種使用,禁止使用入侵物種。應清除水域內地籠、圍網等,嚴厲查處違法電魚、炸魚等非法捕撈行為。7.5 水土流失治理山區段河流所在區域要統籌溝道治理、坡面治理、封育保護、生態修復等措施,科學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打造生態清潔小流域,增強水源涵養能力,減少坡面泥沙入河湖量。8 傳承河湖文化8.1 基本要求注重水文化遺產保護,根據河湖自然屬性和沿河環湖城鎮、村莊發展規劃,因地制宜開展河湖文化景觀建設。形成山水城林相映、水脈文脈相融文化河湖。河湖文化景觀應與周邊環境、歷史、人文等要素協調融合,充分考慮群眾實際體驗,注意可達性、便捷性、豐富性和安全性。管護標識標牌設置完善。8.2 河20、湖景觀建設城市河湖要充分利用水體自然稟賦,考慮天空、建筑背景和觀景視線等,豐富優化景觀設計布置,強化居民審美體驗。城市河湖宜加強功能性建設,合理布置濱水公園、廣場、步道等娛樂休閑場所,形成集休閑、健身、娛樂、人文于一體的濱水休閑空間,營造人水相親、文景共榮的城市河湖景觀。郊野河湖宜突出自然生態風光,維持原有田園風貌,加強沿岸雜樹雜草修整,文化景觀布置應與村莊、農田、山林等郊野環境協調,突出河湖所在地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形成自然生態、能留住鄉愁記憶的農村河湖景觀。8.3 親水便民設施建設貫通濱河空間外圍道路和內部親水步道,保證沿河湖公園、廣場等便捷可達。根據需要設置照明、座椅、風雨亭、垃圾箱、21、公廁以及安全警示牌、引導標識牌等便民服務設施。在水面寬闊、有景可觀、視野開闊的節點,可布置親水平臺,近岸或跨河均可布置親水棧橋,親水平臺和棧橋要根據安全需要設置護欄。8.4 水文化遺產保護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加強河湖管理范圍內的水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包括古閘、古堤、古橋、古堰、古碑刻、古棧道、古灌排工程等古跡,古籍、雕塑等文化作品以及歷史名人、傳說、民俗、治水事跡等其他水文化遺存。落實河北省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條例要求,加強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把大運河河北段建成燕趙文化展示帶、多彩全域旅游帶、協同發展示范帶。8.5 水文化載體建設結合相關規劃安排,建立水文化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河湖長22、制主題公園等特色館園和濱水綠道水文化長廊,依托水利工程、水利風景區打造水情教育基地,構建水文化展覽展示體系。通過模型、文字、圖片、影像等多種形式,展示河湖所在地獨具特色的水文化韻味。濕地可結合實際建設科普游憩濕地公園,樹立生態濕地科普標識標牌,設置展板等。8.6 水文化宣傳教育依托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及網絡、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視情開設水文化專欄。印發水文化宣傳冊、宣傳頁。組織開展水文化主題宣傳活動、專題文藝創作、文藝演出或志愿者巡河護河活動等,引導公眾廣泛參與水文化傳播。持續推進幸福河湖建設宣傳進機關、進農村、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介紹宣傳河湖長制工作內容及河湖保護治理23、成效,擴大宣傳教育覆蓋面,提升社會關注,獲得群眾支持,營造全社會愛河護河、共同參與的濃厚氛圍。9 加強河湖管護9.1 基本要求河湖長制責任體系明確、制度體系健全,河湖長責任落實,履職到位。河湖管護主體明確,管護人員配備到位,管護經費來源穩定,日常巡查管護工作到位。建立健全河湖健康檔案,根據需要開展智慧河湖建設,提高河湖管理信息化水平。積極引導公眾參與河湖管護,營造和諧水事關系。9.2 河湖長制工作落實加強河湖長責任體系動態管理,地方各級河湖長履職盡責,牽頭組織協調相關部門,研究解決重大問題,落實幸福河湖建設各項措施。加強市、縣河長辦能力建設,全面提升河長辦運轉能力,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幸福河湖建設24、項目監督管理,適時開展河湖健康評價,動態掌握河湖健康狀況。跨界河湖要建立聯防聯控聯治機制,加強區域間溝通合作,提升跨界河湖治理保護成效。9.3 河湖日常管護建立監督檢查、巡河護河、維養保潔等河湖日常管護機制。落實河湖管護主體,因地制宜采用政府購買服務、設立巡(護)河員和設置河湖管護機構等方式,健全河湖巡查管護體系,落實管護人員和管護經費,明確管護責任,配備打撈船、轉運車、清漂網等必要的管護設施。編制水污染等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預案,做好相關應急處置工作。按照河長(湖長)公示牌設置管理規范(DB13/T 5559-2022)設置管理河長公示牌,公示牌材質、結構宜與河湖周圍景觀和諧相融。可聘用民間河25、長,招募社會監督員、志愿者,開展公益巡河護河,促進河湖共建共護共享。9.4 依法依規管理各部門要依據職能職責,加強日常執法檢查,建立健全水利、公安、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部門的聯合執法機制,嚴厲打擊非法捕撈、非法采砂、非法排污、非法傾倒廢物、違法建設等破壞河湖生態的違法行為。充分發揮檢察院、法院等司法機關職能作用,落實“河湖長+檢察長”工作機制,做好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9.5 監測預警和信息化建設加強衛星遙感、視頻監控、無人機等新技術設備的應用。根據管理需要,補充完善視頻監控等必要監測設施,健全河湖岸帶及水域監測體系。整合已有各類監測體系和相關信息平臺的數據資源,動態掌握河湖水質、水位、26、流量和水域岸線利用等情況,實現河湖常態化監測管理,提升監管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10 助力打造沿河環湖產業帶10.1 基本要求統籌幸福河湖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充分挖掘蘊含于幸福河湖的資源、生態、景觀、文化價值,充分發揮幸福河湖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沿河環湖綠色發展模式,形成良性發展機制,切實提高沿河環湖群眾經濟收入水平,做好幸福河湖建設的后半篇文章。10.2 做好規劃銜接城市幸福河湖建設,要和城市發展規劃有機融合,通過打造沿河環湖高品質住宅小區、城市綜合經濟體、景觀休閑區等功能模塊,發揮城市河湖水體“稀缺資源”價值,助力宜居宜業美麗城市建設。鄉村幸福河湖建設,應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新農村27、建設、鄉鎮發展規劃有機銜接,加強農業水利設施建設,保障農業穩產增產,將河湖保護治理和鄉村休閑、文旅、康養等產業發展統籌謀劃、一體推進,打造沿河產業帶、環湖風景區,推廣河湖生態旅游,支持區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10.3 做好項目統籌應做好河湖保護治理項目和所在區域其他建設項目,包括但不限于新農村建設、城市道路改造、黑臭水體治理、文化旅游開發、濕地生態修復等,在時間、空間以及建設任務、建設模式方面的統籌,在項目產出上實現“雙贏”“多贏”。有條件的地方宜采用PPP或EPT模式,對水體、岸上進行總體設計,治河護河一體考慮,形成以水促產、以產護水、水產交融、人水和諧的幸福河湖建設格局。 17 附件 28、幸福河湖建設實施方案編制大綱河北省河湖長制辦公室2022年12月目 錄一、河湖概況1二、建設現狀與存在問題1(一)建設現狀1(二)存在的主要問題2三、總體思路2(一)指導思想3(二)基本原則3(三)建設范圍與實施周期3(四)編制依據3(五)建設目標3四、主要任務與措施3(一)暢通行洪通道4(二)河湖岸線治理4(三)河湖水體治理4(四)復蘇河湖生態4(五)河湖文化挖掘與保護4(六)河湖管護能力建設5(七)打造沿河環湖產業帶5五、投資估算與實施安排5(一)投資估算5(二)實施計劃5六、預期效益5七、保障措施6(一)組織保障6(二)資金保障6(三)監督考核6(四)宣傳引導6附圖/表7附圖1.#河(湖29、)流域水系圖7附表1.#河(湖)幸福河湖建設任務實施計劃表8附圖2.#河(湖)幸福河湖工作領導小組組織架構圖8附圖3.#河(湖)幸福河湖效果圖8一、河湖概況概要說明河湖自然特征、流域經濟社會情況(人口、行政區劃、土地利用、經濟水平、產業結構布局等)。重點說明河湖地理位置、流域面積、水系概況、所屬流域、河道起止點、長度(面積)、流經區域、補水水源、涉水建筑物和設施情況、水質監測斷面設置情況,河湖水體(含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情況,綜合治理情況。二、建設現狀與存在問題(一)建設現狀說明河湖行洪能力、河湖岸線治理、河湖水體治理、河湖生態復蘇、河湖文化保護與傳承、河湖管護及沿河環湖產業帶等方面現狀30、。其中:河湖行洪能力現狀。主要包括堤防工程建設,妨礙河道行洪問題整治、水工建筑物防洪達標建設、重點河湖清淤疏浚等情況。河湖岸線治理現狀。主要包括河湖管理范圍劃定情況,河湖“四亂”專項整治情況,排污口設置與整治情況,岸線規劃與保護利用現狀,河道采砂管理現狀,生態岸線建設等情況。河湖水體治理現狀。主要包括河湖取用水現狀,水污染防治情況,河湖水體控制斷面水質達標情況,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及運行情況,農村污水無害化處理情況,面源污染和內源污染防控,黑臭水體整治情況等。河湖生態復蘇現狀。主要包括河湖生態補水、生態水量保障情況,所在區域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以及水土流失治理情況,濕地保護與修復情況,河湖涉及的重要31、物種棲息地、繁殖區等生態敏感區保護情況。河湖文化保護與傳承現狀。主要包括河湖景觀建設情況,親水便民設施建設情況,河湖及沿岸古代水利工程、水文化古跡的保護與修復情況,水文化宣傳教育、水利科普等平臺建設情況。河湖管護能力建設現狀。主要包括河湖長組織體系建設、河湖長履職及河長辦運轉情況,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和河湖長效管護機制建立情況,“一河(湖)一策”編制和河湖健康評價開展情況,河湖監測體系及信息化建設情況,河湖日常管護等情況。沿河環湖產業帶現狀。主要包括河湖周邊旅游觀光、休閑康養、生態產業等建設情況,與鄉村振興、城市發展相結合促進區域高質量發展情況。當年開展幸福河湖建設,須以上一年度為基準年編寫河湖現32、狀。對于河湖基礎資料不足的,可根據需要適當補充調查。(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從河湖行洪能力、河湖岸線治理、河湖水體治理、河湖生態復蘇、河湖文化保護與傳承、河湖管護、打造沿河環湖產業帶等方面,查找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三、總體思路(一)指導思想根據關于推進全省幸福河湖建設的指導意見,結合各市、縣河湖特點,提出幸福河湖建設的指導思想。(二)基本原則提出幸福河湖建設的基本原則。(三)建設范圍與實施周期建設范圍:應明確幸福河湖建設起止點位置,原則上以縣域為單元整條打造,鼓勵市域整體打造。除特殊情況外,原則上每條河流需跨越城區和農村。實施周期:幸福河湖建設周期原則上不超過1年,基礎較好的河湖可33、適當縮短建設周期。(四)編制依據梳理實施方案編制過程中所參照依據的法律法規、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和相關規劃。(五)建設目標結合河湖問題,合理確定河湖行洪能力、河湖岸線治理、河湖水體治理、河湖生態復蘇、河湖文化保護與傳承、河湖管護、打造沿河環湖產業帶等方面的具體目標。目標應有一定前瞻性、指導性,能夠量化的盡量量化,確保準確反映河湖特點、解決河湖存在的主要問題。四、主要任務與措施從暢通行洪通道、河湖岸線治理、河湖水體治理、河湖生態復蘇、河湖文化保護與傳承、河湖管護、打造沿河環湖產業帶等方面進一步明確主要任務,各項任務提出要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可參照但不限于以下內容制定建設任務與措施。(一)暢通行洪34、通道主要包括建設完善河道防洪工程體系,開展堤岸加固、涵、閘、泵站等水工建筑物防洪達標建設,清淤疏浚等方面任務與相關措施。(二)河湖岸線治理主要包括依法依規劃定河湖管理范圍,岸線保護利用規劃編制,河湖“四亂”清理整治,排污口規范化建設,河湖岸線生態建設等方面任務與相關措施。(三)河湖水體治理主要包括優化水資源配置,工業及城鎮污水、村莊及農業面源,內源污染治理,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鞏固等方面任務與相關措施。(四)復蘇河湖生態主要包括河湖生態補水,濕地保護修復,水生生物保護與恢復,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任務與相關措施。(五)河湖文化挖掘與保護主要包括河湖景觀建設,親水便民設施建設,水文35、化遺址保護,水文化特色館園、水利風景區、水情教育基地等水文化載體建設,水文化宣傳教育等方面任務與相關措施。(六)河湖管護能力建設主要包括河湖長制工作落實,河湖日常管護,強化依法管理,監測預警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任務與相關措施。(七)打造沿河環湖產業帶主要包括挖掘經濟價值,培育旅游觀光、休閑康養、生態產業等新業態,提高沿河環湖群眾經濟收入水平等方面任務與相關措施。五、投資估算與實施安排(一)投資估算根據建設任務與措施,合理分析測算幸福河湖建設總投資及完成各項任務所需經費,明確資金籌措方式及來源,統籌使用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建、水利、農業農村、林草等專項資金,多渠道籌集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并結合實36、施周期合理安排資金使用。(二)實施計劃統籌安排合理的進度計劃,制定工作計劃安排表,明確各部門責任和分工。六、預期效益對照目標任務,從社會、經濟、生態等方面進行預期效益分析。七、保障措施從組織保障、資金保障、監督考核、宣傳引導等方面制定具體的保障措施。(一)組織保障明確幸福河湖建設過程中,黨委政府、河湖長、河長辦及河湖長制相關責任部門的職責,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機制。(二)資金保障提出可靠的多渠道籌措配套資金的辦法和措施,市、縣政府保障配套資金及時到位。(三)監督考核明確幸福河湖建設工作調度和監督檢查機制,提出對幸福河湖建設工作的考核方式等。(四)宣傳引導提出幸福河湖建設宣傳的具體內容、途徑、方式以及引導公眾參與河湖管護的具體方式方法。 5 附圖/表附圖1.#河(湖)流域水系圖附表1.#河(湖)幸福河湖建設任務實施計劃表序號目標任務主要措施內容責任部門預計投資/萬元完成時間與存在問題對應情況123附圖2.#河(湖)幸福河湖工作領導小組組織架構圖附圖3.#河(湖)幸福河湖效果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