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津市城市重點區域天際線規劃導則(3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66412
2023-10-11
36頁
18.02MB
1、天津市城市重點區域天際線規劃導則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2022.07目錄規劃背景總體層面管控片區層面管控建筑單體層面管控為貫徹落實天津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建設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改革開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目標,落實天津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城市天際線管控的總體部署,加強城市規劃管理,塑造城市特色風貌,促進美麗天津建設,編制本導則。規劃背景3水上公園地區天際線組成要素包括:前景低多層建筑、背景性建筑、高層標志性建筑,以及河流、湖泊、山體等自然地形和植被,通過對城市重點區域建筑形態進行整體管控,形成層次豐富、錯落有致、視線通透,整體協調有節奏有變化的天際線。同時,對重要河2、道、歷史文化街區、重點城市公園等開敞空間的觀景點、視廊等進行規劃管控,使城市重點區域天際線得到充分展示。規劃背景【城市天際線】以天空為背景,由城市建筑物及其他物質環境要素形成的城市立面輪廓線。通常由城市的地形環境、自然植被、建筑物及高聳構筑物等的最高邊界線組成。城鄉規劃學名詞4天津市高度重視對城市風貌和天際線的塑造,通過各層次、系統性的規劃設計與管理,在塑造重點地區城市風貌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以海河兩岸為代表的濱水特色標志區、營造了五大道等歷史文化街區的整體風貌,引導了公園、廣場等開放空間眺望地標建筑的天際線形象。規劃背景海河兩岸地區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周邊5本導則作為落實天津市人民代表大3、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城市重點區域天際線管控的決定的配套技術管理文件,從總體層面、片區層面、建筑單體層面進行天際線管控。規劃導則總體層面1、津城核心區2、濱城核心區3、雙城綠色屏障區4、近郊片區(主城片區)5、遠郊新城(區域節點性城市和特色功能組團)6、薊州山前區片區層面1、城市公共中心(城市核心區、中心地區、新城新區)2、歷史文化街區3、重點城市公園等公共開敞空間周邊4、重要河道兩岸及近海開敞空間5、對城市風貌和景觀有重要影響的其他區域建筑單體層面1、高層地標建筑2、住宅建筑3、近海特色建筑4、第五立面5、建筑色彩6、負面清單61 12 23 3總體風貌格局營造天津以自然景觀為基底形成“枕山面4、海、濱河聯湖”的整體空間格局。延續天津城市歷史文脈,體現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底蘊,形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風貌。總體層面管控1薊州區中心城區天津港7依據在編的天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城鎮體系規劃,總體層面包括以下區域:1、津城核心區2、濱城核心區3、雙城綠色屏障區4、近郊片區(主城片區)5、遠郊新城(區域節點性城市和特色功能組團)6、薊州山前區總體層面管控1薊州城區濱城核心區武清城區靜海城區寧河城區津城核心區津城核心區寶坻城區和京津新城、寧河城區和未來科技城、靜海城區和子牙、團泊健康城、武清城區近郊片區(主城片區)津城內:外環線以外的北辰區、東麗區、西青區、津南區濱城5、內:漢沽城區、大港城區等片區雙城綠色屏障區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區津城核心區寶坻城區濱城核心區濱城核心區、中新生態城海濱地區、東疆港海濱地區薊州山前區薊州城區和州河片區州河片區京津新城未來科技城子牙片區津南區西青區北辰區東麗區中新生態城漢沽城區大港城區大港油田南港工業區北疆南疆東疆臨港產業區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中心主城范圍圖例遠郊新城(區域節點性城市和特色功能組團)8總體層面重點區域分布圖津城核心區形成“以海河為城市主軸,十四片歷史文化街區為本底,三環十四射為路網骨架,一環十一園開放空間”的整體空間形態。在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建筑高度的基礎上,整體高度體現由中心向外圍逐步降低的趨勢。沿城市核心、軌道6、樞紐站點形成集中布局的高層建筑群,形成高低起伏、優美流暢的城市天際線。總體層面管控1津城核心區津城核心區高度控制圖9濱城核心區強化“濱河面海、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間形態,以于家堡響螺灣中心商務區、MSD地區為城市核心緊湊布局、聚集發展,城市功能沿海河和中央大道軸向延伸。加強城市公共中心高層建筑群整體布局設計,形成中心引領、錯落有致的天際線層次關系。加強近海建筑高度、密度限制性管控,增強近海建筑與中心建筑群的耦合關系,以創新導向重塑生活岸線相鄰空間,打造具有海洋特色的濱海沿岸景觀風貌。總體層面管控1濱城核心區濱城核心區高度控制圖10雙城綠色屏障區聯通生態廊道,形成組團式布局,與“林、田、水、草”自7、然環境融為一體。沿生態界面布置低層或多層建筑,原則上自生態界面至二、三級管控區的建筑高度呈現由低到高的階梯狀布局,創造綠色生態和諧有序的空間環境。總體層面管控1古海岸濕地綠廊林田水草交織11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管控分區圖近郊片區(主城片區)建設郊野公園與都市農業、低密度的花園式社區、集約高效的現代產業園區,形成生態宜居、產城融合的近郊城鎮風貌。結合軌道樞紐和片區中心形成疏密有致的城市天際線。總體層面管控1楊柳青大運河12遠郊新城(區域節點性城市和特色功能組團)倡導水、林、田、城的和諧共生,按照“組團式”的城市格局和適度集聚的空間形態。結合城鎮重點地區集中布置地標建筑組群,形成協調有序、錯落有致8、的城市天際線。總體層面管控1武清城區13薊州山前區強調城市形態對自然環境的充分尊重,城市開放空間向外圍綠色山巒空間的滲透融合,形成城景合一、山水互動的特色風貌。要保護重要觀山廊道,順應山形水勢控制建筑布局和體量形態,山前建筑以低層、多層為主,避免高層建筑影響山體景觀。總體層面管控1薊州城區14按照關于加強城市重點區域天際線管控的決定,下列重點地區應當納入片區層面天際線管控范圍:1、城市公共中心(城市核心區、中心地區、新城新區)2、歷史文化街區3、重點城市公園等公共開敞空間周邊4、重要河道兩岸及近海開敞空間5、對城市風貌和景觀有重要影響的其他區域片區層面管控2北運河南運河海河子牙河新開河黑牛道簡9、陽路西青道京津路淮河道道成志外環調整路津衛國道濱大道圍堤道紅旗路鐵東北路昆侖路外環北路新闊路北辰堆山公園子牙河公園侯臺公園梅江公園新梅江公園柳林公園程林公園南淀公園銀河公園劉園苗圃和平區河西區津南區東麗區北辰區河北區河東區紅橋區南開區西青區西青區濱海經開區紅橋區北辰區城海河東麗區李七莊公園水上公園天塔湖天津迎賓館文化中心二宮公園橋園公園北寧公園西沽公園長虹公園人民公園和平路濱江道商業區小白樓南京路商務區文化中心周邊地區津城核心區重點區域天際線管控范圍示例城市公共中心:以和平路濱江道商業區、小白樓南京路商務區、文化中心周邊地區為代表的城市中央活力區歷史文化街區:十四片歷史文化街區重點城市公園周邊10、地區:七個主要公園和一環十一園周邊地區重要河道兩岸地區:海河、大運河、新開河、子牙河等重要河道兩岸城市公共中心重要河道兩岸歷史文化街區重點城市公園周邊圖例15以下為示例,其他地區參照執行:片區層面管控2城市公共中心:于家堡響螺灣商務區、泰達MSD地區、濱海文化中心地區重點城市公園周邊地區:中央公園、河濱公園、藍鯨島等公園重要河道兩岸地區:海河下游兩岸地區近海開敞空間:國家海洋博物館周邊地區等北塘中關村渤海金海湖公園森林公園中央公園海河灣公園南窯半島文化公園黑豬河口公園河濱公園彩帶島大沽船塢公園藍鯨島大沽炮臺遺址公園泰達MSD地區濱海文化中心地區于家堡響螺灣地區國家海洋博物館周邊地區近海地區主要11、河流及兩岸地區城市公共中心重點城市公園圖例濱城核心區重點區域天際線管控范圍示例16以下為示例,其他地區參照執行:城市公共中心(城市核心區、中心地區、新城新區)以小白樓、于家堡響螺灣中心商務區為代表的公共中心區,是高層建筑最集中的地區,天際線效果可得到充分展現。通過處理好背景高層建筑、主要高層建筑、標志性高層建筑的組合關系,結合建筑體量、頂部、色彩的豐富變化,形成布局緊湊、鱗次櫛比、高低錯落、層次豐富的城市公共中心形象。片區層面管控2背景高層建筑H主要高層1.5H標志性高層2-3H小白樓地區17城市公共中心(城市核心區、中心地區、新城新區)以小白樓、于家堡響螺灣中心商務區為代表的公共中心區,是高12、層建筑最集中的地區,天際線效果可得到充分展現。通過處理好背景高層建筑、主要高層建筑、標志性高層建筑的組合關系,結合建筑體量、頂部、色彩的豐富變化,形成布局緊湊、鱗次櫛比、高低錯落、層次豐富的城市公共中心形象。片區層面管控2于家堡響螺灣效果圖于家堡響螺灣中心商務區18于家堡響螺灣中心商務區以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為示例: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控制核心保護范圍內建筑的檐口高度不得超過12米,建設控制地帶100米范圍內建筑高度漸次升高,除特殊標志性建筑外不得超過100米。歷史文化街區嚴格控制核心保護區內建筑高度,遵循相鄰地區整體過渡、漸次升高、重點突出的原則,有效引導建設控制地帶范圍內的建筑高度。避免高層13、建筑對歷史文化街區的視線景觀、街道對景造成不利影響。片區層面管控2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高度控制示意圖19歷史文化街區加強歷史文化街區及周邊景觀視線通廊高度控制,控制視線通廊內的建筑高度形態及通廊周圍(包括前景、中景及背景)的建筑高度、體量與造型,保持歷史文化街區及周邊整體的視覺關聯性。片區層面管控220視線通廊控制圖圖例重要觀景點重要對景建筑對景視線通廊歷史城區范圍重點城市公園等公共開敞空間周邊地區片區層面管控2七個主要公園和一環十一園周邊地區水西公園重點城市公園周邊地區范圍圖21依托主要公園、廣場作為眺望城市天際線的觀景點,將建筑組群作為底景,從不同視角關照公共開敞空間周邊城14、市天際線的協調性、豐富性、整體性、秩序感。重點城市公園等公共開敞空間周邊地區以城市公園等公共開敞空間為觀景點,沿公共開敞空間城市界面的建筑組群應形成錯落有致、統一協調、有節奏、有韻律的天際線變化;公共開敞空間周邊建筑組群由近及遠應形成重點突出、層次豐富、視線通透、色彩適度變化的景深效果。片區層面管控2水上公園周邊22重要河道兩岸地區海河進一步強化海河兩岸的城市風貌特色和天際線效果,結合不同區段的河道寬度、兩岸功能等環境特征,營造豐富多樣的濱水界面。本導則以海河、大運河為例,其他河道參照執行。片區層面管控223重要河道觀景點示意圖海河泰安道地區海河津門津塔重要河道兩岸地區海河在充分尊重海河彎曲的15、岸線和歷史文化街區段已有的城市環境條件下,形成連續的建筑界面和豐富空間層次。結合濱河觀景點,合理布局標志性建筑,遵循濱水梯度原則,結合視線仰角,形成沿河前低后高、漸次升高、層次變化、韻律分明的濱水天際線。片區層面管控224240m21.95m80m120m299.8m190.5m津灣廣場重要河道兩岸地區海河片區層面管控2一般性區段300200100h:l=1:3,H:L=1:1hlHL4518標志性區段30020010018-27h:l=1:2-1:3lh一般性區段應按照建筑高度與河流對岸河堤外坡角的距離h:l=1:2-1:3的關系(河流對岸河堤外坡角的視線角度為18-27)確定建筑高度。標志16、性區段主要高層建筑應按照建筑高度與河流對岸河堤外坡角的距離H:L=1:1的關系(河流對岸河堤外坡角的視線角度為45)確定建筑高度。特殊標志性建筑除外。25重要河道兩岸地區海河在充分尊重海河彎曲的岸線和歷史文化街區段已有的城市環境條件下,形成連續的建筑界面和豐富空間層次。結合濱河觀景點,合理布局標志性建筑,遵循濱水梯度原則,結合視線仰角,形成沿河前低后高、漸次升高、層次變化、韻律分明的濱水天際線。片區層面管控2于家堡商務區于家堡響螺灣效果圖260100200300400500100200100200響螺灣海河200-280m于家堡H:L=1:1H:L=1:1重要河道兩岸地區大運河嚴格遵守大運河世17、界文化遺產保護原則,以運河水系網絡作為城市公共開敞空間系統的景觀主體,控制運河沿線整體空間形態。按照視線仰角,遵循濱水梯度原則,前低后高,形成良好天際線效果。結合歷史環境劃定視線通廊,嚴格控制高層建筑,避免高層建筑對歷史環境造成不利影響。片區層面管控2大運河(楊柳青)2718H:L=1:3LH緩沖區和建設控制地帶內,新建建筑高度以建筑檐口高度(H)與河流對岸河堤外坡腳的距離(L)比例控制在1:3以下。升高幅度不應大于18度仰角。大運河緩沖區和建設控制地帶近海開敞空間以東疆港生活區和海博館周邊地區為代表,通過觀海視廊、通海街道等串聯海濱地標性公共建筑,形成通達海岸、系統互聯、人可親近的開放空間骨18、架,促進建筑布局成組成團,塑造建筑高度錯落有致、界面連續有節奏的空間形態。片區層面管控2觀海視廊通海街道地標重點導控的建筑界面建筑風貌重點導控地帶圖例東疆港生活區效果圖海博館周邊地區效果圖濱城近海開敞空間管控示意圖28加強建筑設計管理,強化對建筑高度、面寬、體量和形體的控制,加強對建筑立面、建筑屋頂等的一體化設計,促進新老建筑體量、風格、色彩協調,形成有層次、有變化的色彩搭配,增強景觀資源的可達性、可視性,確保天際線符合美學規律。加大重點地區建筑組群的空間形態的管控力度,實施建筑布局和外檐的負面清單管理。建筑單體層面管控3 高層地標建筑 住宅建筑 近海特色建筑 第五立面 建筑色彩 負面清單2919、新八大里地區高層地標建筑按照國家相關部委關于加強超高層建筑規劃建設管理要求,嚴格管控新建超高層建筑,結合城市空間格局、功能布局,統籌謀劃高層和超高層建筑建設,合理確定建筑布局。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層建筑;嚴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層建筑;新建100米以上建筑應充分論證、集中布局,與城市規模、空間尺度相適宜。建筑單體層面管控3和平路濱江道商業區30多層高層小高層公共空間住宅建筑合理引導住宅建筑高度,結合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建筑工程規劃管理技術規范、天津市規劃設計導則的要求,城市(鎮)中心區以高層、小高層為主,外圍地區鼓勵建設多層住宅,沿交通走廊和軌道站周邊建筑高度可適當提高。引導住宅建20、筑類型的多樣性,塑造尺度宜人、高品質的生活環境。建筑單體層面管控331住宅建筑布局示意圖住宅建筑組群示意圖近海特色建筑鼓勵近海重點地區的建筑通過錯層、退臺等方式改善采光和通風條件,豐富沿海區域建筑層次和造型,和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形成碧海、藍天、城市相互映襯的天際線景觀。建筑單體層面管控3濱水退臺退臺建筑國家海洋博物館32第五立面結合天津古今中外、中西合璧的風貌特征,塑造特色鮮明、主次明確、肌理清晰、整潔有序、優美且富于觀賞價值的城市第五立面空間秩序。重點關注俯瞰歷史文化街區、重要河道、重點城市公園等開敞空間周邊的建筑群屋頂形象,對屋頂的形式、尺度色彩等方面進行引導。關注屋頂形式、尺度、色彩,使21、建筑掩映在綠水青山中,與自然環境肌理相協調;烘托歷史文化氛圍,與傳統風貌相協調。利用每棟建筑獨特輪廓的變化來強化不同層次上的建筑特征,使城市天際線更加鮮明。建筑單體層面管控3古文化街泰安道五大院33城市色彩加強城市色彩規劃管控,統籌確定各重點區域建筑主色調,形成既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又具有多樣性的城市色彩。按照城市色彩調和規律,形成高明度低彩度主體色和低明度高彩度點綴色的使用,彰顯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特色和時尚現代都市魅力。建筑單體層面管控3于家堡商務區意風區城市主色調:亮灰、磚灰、磚紅、暖黃34負面清單針對建筑組群的空間形態提出負面清單的管理要求,建筑形體應按照適宜的比例關系進行設計,滿足22、建筑工程規劃管理技術規范(DB12/T 1040-2021)要求。避免大體量的高層建筑不合理布局破壞城市空間視線通透性或“高低配、屏風樓”等建筑組合,影響城市天際線形象。建筑單體層面管控3建筑形態負面清單:居住建筑組群不應高層、低層組合懸殊,高度落差過大形成“高低配”。新建高層建筑組群高度不應過于一致,沿地界成“一字型”“L型”布局,缺乏高低錯落層次變化。居住類項目,建筑單體在四棟及以上的,應結合周邊建筑高度形體考慮處理好天際線變化,不得無特殊原因高度無變化。盡量避免高層板式建筑(住宅、商業、辦公),沿路連續布局,對城市空間通透性造成不良影響。減少“屏風樓”等現象的建筑建設。考慮建筑對人視景觀的影響,為保證空間的通透性,高層建筑單元不宜整體拼合。35高低配屏風樓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9
65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