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鎮什字村“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方案(2022-2035年)(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66441
2023-10-11
7頁
441.40KB
1、1一、項目名稱一、項目名稱彭陽縣紅河鎮什字村“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2022-2035)二、村莊類型二、村莊類型什字村屬于“整治改善類村莊”三、規劃范圍三、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為什字村行政區管轄范圍,總面積為12.35 平方公里(合計 1235.30 公頃)。四、規劃期限四、規劃期限規劃基期年為:2021 年近期為:2022-2025 年;遠期為:2026-2035 年。五、規劃人口五、規劃人口規劃近期戶籍人口 1445 人,常住人口 840 人;規劃遠期戶籍人口 1375 人,常住人口 800 人。六、規劃六、規劃方案方案1 1、規劃定位、規劃定位依托當地農業、生態資源,以綠色生態為基礎2、,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可持續發展的精品產業示范村,將什字村2定位為:以供港蔬菜和特色種養產業鏈為主體,以農村生活體驗為輔助的“產銷一體化”的特色產業。2 2、國土空間總體布局、國土空間總體布局“立足現狀、集約用地、功能齊全、設施完善、方便生活、村容整潔”的原則合理布局,彈性規劃,分步實施,落實區域內生態廊道、區域性基礎設施控制要求,以及基本農田保護要求。以什字村村莊建設存在的問題為導向,充分尊重村莊自然地理格局及資源稟賦,在嚴格執行上位規劃管控要求的同時,通過村莊布局的優化調整優化村域國土空間總體布局。(1)生態空間按照“優先保護自然生態空間”的總體要求,結合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成果和自治區3、雙評價成果。規劃劃定什字村生態空間由生態保護紅線和一般生態空間構成,總面積523.98 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 42.41%,主要是村域范圍內已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的林地以及天然牧草地、河道等空間。(2)農業空間農業空間包括永久基本農田和一般農田等農業生產用地空間,劃定農業空間面積 660.71 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53.48%。(3)建設空間3建設空間主要為崾峴村農村居民點和農村其他建設空間,包括村莊建設用地、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和商業服務用地,劃定什字村村莊建設空間面積 50.61 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 4.09%;劃定規劃留白用地 0.91 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 2.89%3 3、三線管控、4、三線管控(1)生態保護紅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面積 38.86 公頃。(2)永久基本農田紅線落實基本農田保護紅線面積 425.60 公頃。(3)村莊建設邊界劃定村莊建設邊界總面積約 28.12 公頃。4 4、產業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1)產業發展思路以自然、生態資源為依托,推進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堅持以“做強農業、做活旅游、做優生態”的發展思路引領什字村產業健康發展。做強農業:進一步加大土地流轉規模和力度,鼓勵集中集聚發展,打造優質高效供港蔬菜基地和傳統飼草種植業、規模養殖業相結合。做活旅游:依托什字村附近任山河烈士陵園、彭陽戰國秦長城、燈盞山、朝那湫淵、彭陽陽洼流域水利風5、景區等旅4游景點,結合村內的農耕文化、歷史文化,打造什字村特色鄉村旅游。做優生態:以綠水、山青的優質生態區域保護修復為契機,逐步實施林業生態修復、草地恢復、水土保持等工程,打造什字村生態保育區。(2)產業發展策略堅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主導,實現產業范圍拓展和功能轉型。突出現代農業的生產、生態、旅游、文化等綜合功能,使農村產業、基礎設施、鄉村農舍、生態景觀等要素進行集約配置,形成更大規模的、多功能的、現代化的、開放性的新型農業聚合空間,全面體現現代農業的休閑性、科技性、創新性和生態性,強化產業集聚效應,最終實現一二三產業鏈和城鄉的深度融合。以鄉村風情為核心。植入不同的旅游體驗項目,形成農業6、休閑旅游的節點,然后通過景觀的打造、游線的組織、活動的策劃把各個特色節點串聯成具有村落標簽的主題游線,增加特色餐飲、品質住宿、特產購物、文化娛樂等相關業態,通過項目的體驗品質吸引、多元化產品體系,最終形成精農強旅的發展局面。以設施產業為基礎,聯動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初期:由農業帶動旅游,發展大農小旅。以瓜果蔬菜花卉種植基礎為依托,以農業觀光為主,適當植入部分的農業休閑業態。遠5期:由旅游反哺農業,實現精農強旅發展格局。推動鄉村農業景區化建設。加快建設標識引導體系、散客自助游服務體系、信息化服務體系、金融服務保障體系、衛生服務體系和安全救援體系。加強鄉村旅游宜傳服務,建立信息動態發布機制,有序引導7、鄉村旅游消費。鼓勵和引導鄉村旅游與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發展智慧鄉村旅游。大力開發鄉村旅游產品。依托什字村區位條件、資源特色、政策優勢和市場需求,充分發揮農業資源要素與旅游資源要素的疊加效應,大力開發休閑農業、文旅體驗,休閑觀光、民俗風情體驗、農耕體驗等不同類型的鄉村旅游產品,著力打造現代農業、采摘體驗園、農耕體驗、戶外拓展、親子互動等旅游特色項目。(3)產業總體布局結合什字村產業特點、村莊產業發展趨勢和村民生產需求,合理安排村域各類用地,形成重點供港蔬菜基地、特色種養殖結合布置和鄉村旅游業全域布置格局。依托優質的自然資源、農業資源和旅游資源,在空間上形成有機聯系、互為補充的多個產業板塊8、。規劃村莊形成“一心一心、一軸一軸、三區三區”的總體布局。一心一心:打造集農貿、行政、文化、休閑、居住于一體的公共服務中心。6一軸一軸:產業集聚發展軸以劉紅公路為依托,突出什字村特色鄉村建筑與設施、田園風貌與自然景觀、特色農產品等元素,串聯供港蔬菜基地、飼草種植片區、肉牛羊養殖區域、生態保育區、鄉村風貌展示點等多種類型區域和節點,促進什字村產業格局向外延伸發展。三片區:三片區:供港蔬菜發展區供港蔬菜發展區什字村依托現狀產業基礎,將蔬菜產業作為農民增收致富和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的重要抓手,采取“引進來、走出去”戰略,引進有市場、有品牌、知名度高的龍頭企業建設高標準蔬菜生產基地,實現南菜北種、南工北用、北菜南銷的產業格局,逐步把蔬菜產業向生產、加工、運輸“三產融合”為一體方向推進。傳統作物種植區傳統作物種植區什字村充分依托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全面落實玉米、小麥和小雜糧等傳統作物種植產業扶持政策,綜合運用農業各類補貼,鞏固村莊特色產業基礎,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引導種植產業走現代化、集約化、規模化的農業發展之路。結合牛、羊養殖為主的養殖產業,在區域內形成立體循環生態的農業格局。生態保育區生態保育區在村莊西部山區地帶充分利用和發揮區域生態價值為7前提,通過自然景觀保護和利用,培育景觀價值高的林木,改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