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岔鄉廟莊村“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方案(2022-2035年)(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66536
2023-10-11
6頁
388.64KB
1、1一、項目名稱一、項目名稱彭陽縣交岔鄉廟莊村“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2022-2035)二、村莊類型二、村莊類型廟莊村屬于“整治改善類村莊”三、規劃范圍三、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為廟莊村行政區管轄范圍,總面積為34.48 平方公里(合計 3448.76 公頃)。四、規劃期限四、規劃期限規劃基期年為:2021 年近期為:2022-2025 年;遠期為:2026-2035 年。五、規劃人口五、規劃人口規劃近期戶籍人口 665 人,常住人口 330 人;規劃遠期戶籍人口 720 人,常住人口 350 人。六、規劃六、規劃方案方案1 1、規劃定位、規劃定位以小雜糧、中藥材種植業、林下經濟、草畜產業為2、基礎,完善配套設施,發揮田園風貌特色,引入“旅游+”新業態,2扶持村民發展民宿、休閑農莊,依托現有旱作梯田資源,以綠色生態為理念,以高質量美麗村莊建設為策略,將廟莊村打造成為彭陽縣生態環境好、田園景觀壯麗、村莊環境優美、鄉村治理有效、民風淳樸的高質量美麗宜居村莊。2 2、國土空間總體布局、國土空間總體布局落實上位規劃內容,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等成果,以構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和維護區域生態安全格局為目標,綜合考慮各類空間完整性及連通性,優化調整村莊各類用地布局,科學合理安排生態空間、農業空間和建設空間。(1)生態空間按照“優先保護自然生態空間”的總體要求,優化廟莊村生態空間,主要3、包含林地和草地,劃定生態空間總面積約1173.42 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 39.82%。(2)農業空間農業空間包括永久基本農田和一般農田等農業生產用地空間,劃定農業空間總面積為 2063.51 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 59.83%。(3)建設空間建設空間主要為崾峴村農村居民點和農村其他建設空間,包括村莊建設用地、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和商業服務用地,總面積為 11.83 公頃,其中留白用地面積為 0.34%。33 3、三線管控、三線管控(1)生態保護紅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面積 183.76 公頃,占國土空間的5.32%。(2)永久基本農田紅線落實基本農田保護紅線面積 390.33 公頃,占耕地總面積4、的 68.70%。(3)村莊建設邊界劃定村莊建設邊界總面積約 13.68 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 0.39%。4 4、產業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1)產業定位第一產業以大田作物種植為基礎,以飼草種植、玉米、小秋雜糧等傳統作物栽培為基礎,以畜禽養殖為重要發展,以生態農業、精致農業的經營理念,提供優質健康的農產品;第二產業依托廟莊村的加工廠基礎和區位交通條件,建設農產品初加工和物流儲運基地,輻射帶動周邊村莊農產品加工向廟莊村集中,重點服務飼草加工和粗糧綠色食品加工包裝;第三產業主要依托村域內的自然生態環境資源以及優良的鄉村風貌環境,開發以生態旅游、鄉村旅游為主,以“共享小院”鄉村旅居民宿和田園康養為5、重要補充的第三產業體4系。(2)產業發展思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行連片規劃建設,構成有特色的區域性主導產業,按照“種草養畜,擴大小雜糧面積”農業結構調整思路,落實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目標。把“一村一品”建設作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切入點,實現品牌效應,使農民生產出高質量的農產品,打造村莊自我的品牌。依托田園風光和自然風貌,區域聯動發展,創造優良生態休閑旅游環境,提升村莊形象。(3)產業總體布局依托優質的自然資源和農業資源打造健康種植養殖基地,做實基礎產業,在此基礎上打造農產品加工基地,依托綠色青山生態資源和田園村落開發鄉村旅游,在空間上形成有機聯系、互為補充的多個產業板塊。打造“一心、四區”產6、業發展布局結構,即綜合服務中心、農貿加工區、飼草種植區、特色種養區和生態涵養區。5 5、提升設施配套綜合服務水平提升設施配套綜合服務水平(1)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落實彭陽縣上位規劃道路交通項目,完善村莊道路交通體系,對村莊尚未硬化的巷道及入戶道路進行硬化,規劃村莊形成兩級道路交通體系,主路道路紅線 6m、村莊巷道道路紅線 3.5m,完善村莊道路亮化、停車、公共交通停靠點等設5施,加強村莊生產道路和鄉村旅游道路建設,重點實施村莊道路暢通工程;配套村莊污水處理系統,規劃廟莊村村莊生活污水采用單戶處理方式,單戶設施小型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處理農戶生活污水;按照“兩次六分、四級聯動”垃圾處理模式,健全“戶分7、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區)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體系,配套完善分類垃圾箱、分類垃圾收集點、公共廁所等環境衛生設施,最大限度實現垃圾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鼓勵村民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板、液化天然氣等作為村莊供熱的主要熱源,實施分布式光伏項目,減少煤炭的使用,降低環境污染。(3)公共服務設施按照整治改善類村莊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標準,結合村民意愿及訴求,重點配套建設文化活動及休閑建設場所,提升公共服務設施水平。6 6、居民點建設、居民點建設規劃重點對于偏離村莊居民點集聚區較遠、基礎設施配置相對較為困難且生活不便的分散農戶就近進行適度集聚調整。村莊居民點布局總體保持現狀不變,重點推動村莊閑置8、宅基地騰退。7 7、村莊特色風貌塑造、村莊特色風貌塑造(1)風貌特色塑造尊重村莊傳統風貌和歷史文脈,保持村莊磚瓦本真特6色,梳理提煉地方傳統民居元素,借鑒傳統鄉村營建智慧,用好鄉土建設材料,建設體現地域文化特色和時代特點的農房,規劃農宅建筑房屋均采用雙坡屋頂,材質選用紅瓦蓋頂或灰色瓦片蓋頂,按照村組結合村民意愿分類管控;充分利用鄉土植物、鄉土材料及鄉土元素打造公共空間;在現狀巷道基礎上,梳理巷道空間,打造空間通暢、景觀環境優美的巷道空間,結合農宅建筑風貌及鄉土景觀元素、傳統文化的宣傳,塑造獨具特色的村莊風貌。(2)人居環境整治按照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實施方案要求,以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目標,全面推進村莊人居環境整治,重點實施村莊廁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體提升等工程,實施“三園一院”、村莊清潔、村莊綠化美化、農戶改廁等重點項目,打造生態環境優美、村莊衛生整潔、風貌獨具特色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