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陽縣馮莊鄉虎崾峴村“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方案(2021-2035年)(1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66543
2023-10-11
10頁
231.80KB
1、1彭陽縣馮莊鄉虎崾峴村“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2021-2035)一、項目名稱一、項目名稱彭陽縣馮莊鄉虎崾峴村“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2021-2035)二、村莊類型二、村莊類型整治改善類村莊三、規劃范圍三、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為虎崾峴村行政區范圍,總面積為 14.22平方公里(合計 1422.43 公頃)。四、規劃期限四、規劃期限規劃基期年為:2021 年近期為:2022-2025 年;遠期為:2026-2035 年。五、規劃人口五、規劃人口規劃到 2025 年(近期):虎崾峴村總人口約 474 人,戶數約 118 戶(戶均人口按 4 人計);規劃到 2035 年(遠期):虎崾峴村總2、人口約 451 人,戶數約 113 戶(戶均人口按 4 人計)。六、規劃方案六、規劃方案1 1、規劃定位、規劃定位按照構建“富裕、文明、生態、和諧”村莊的要求,結合上位規劃指引和自身基礎條件,以“實用性”為出發點,2秉承可持續發展原則,通過虎崾峴村資源要素整合改善,將虎崾峴村打造為生態與人文和諧、人居環境優美與產業聯動發展的美麗鄉村,盡顯農村自然之美、文化之美、生產生活之美。將虎崾峴村建設成為“農業產業示范村、飼草畜牧強村、生態環境美村”。2 2、優化國土空間總體布局、優化國土空間總體布局(1)農業空間農業空間是指以農業生產和農村居民生活為主體功能,承擔農產品生產和農村居民生活功能的國土空間,3、主要包括永久基本農田、一般農田等農業生產用地及劃入耕地后備資源的未利用地。本次規劃劃定虎崾峴村農業空間面積684.88hm,占虎崾峴村全域國土面積的 48.15%。(2)建設空間建設空間是指以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為主體功能的國土空間,主要包括居住用地、商業服務業用地、道路交通用地、公用設施用地等。本次規劃尊重村莊自然地理格局,保留村莊原有地形地貌,村莊建設空間重點圍繞 4 個村民小組劃定,整體上相對較為集中,局部區域保留原有分散的建設空間布局。劃定虎崾峴村建設空間面積 35.67hm,占全域國土面積的 2.51%。(3)生態空間本次規劃主要將村域范圍內的林地劃定為虎崾峴村生3態空間,劃定生態空間面4、積 701.88hm,占虎崾峴村全域國土面積的 49.34%。3 3、強化三線管控、強化三線管控(1)生態保護紅線虎崾峴村村域范圍內生態保護紅線 66.17hm2,占虎崾峴村全域國土面積的 4.65%。(2)永久基本農田紅線劃定虎崾峴村永久基本農田面積 411hm,占村莊耕地總面積的 92.23%。(3)村莊建設邊界規劃劃定虎崾峴村村莊建設邊界面積為 20.02hm,占虎崾峴村全域國土面積的 1.41%。4 4、產業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1)產業發展定位以現有的傳統農業種植和牛羊養殖為基礎,深度挖掘虎崾峴村特色產業,以生態農業為主要方向,重點發展蔬菜種植和草畜產業,配套發展電商服務業,推進產5、業融合,將虎崾峴村建設成為“彭陽縣縣域蔬菜種植示范區、重點草畜產業基地”。(2)產業發展策略依據虎崾峴村產業發展現狀,提出產業發展路徑。產業提升空間分析,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培育村域經濟內生動4力,產業發展良性循環;群眾參與,問題導向,切實提升村莊產業發展水平;依托村莊山地梯田地貌,探索虎崾峴村產業發展模式。1)生態農業依托村莊種植條件優勢,推廣種養結合和“農業+”模式,發展青儲玉米和苜蓿種植,同時擴大蔬菜種植規模,加快推進傳統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突出培養具有虎崾峴村特色的“名、特、優、新”產品,推進虎崾峴村“一村一品”生態農業,將村莊重塑為一個“吸引人、留住人、再造人”的空間。圖 5-1 生態6、農業發展策略圖2)現代養殖業依托寧夏牛羊養殖市場品牌,完善相關配套設施,擴大村莊牛羊等養殖規模,村集體、村民、企業多方合作搭建養5殖專業合作社,形成訂單式、目標化的養殖模式,基于本地市場,擴展周邊市場,打造成規模化的牛羊養殖產業基地。積極引進龍頭企業,開展優質肉牛選種選配、快速擴繁、科學飼養等技術推廣與示范,加快建立彭陽縣優質肉牛種群擴繁示范基地,大力推廣母牛賒銷、犢牛回購“基礎母牛銀行”扶貧模式,加快建設彭陽優質肉牛繁育基地。可引進優質西門塔爾、紅安格斯凍精開展選種選配、定向選育、雜交改良,加快擴繁優質肉牛,進一步鞏固提高高檔牛肉特性。引進國外優秀種質資源,開展選種選配、良種繁育、生產性能測7、定、遺傳評估,打造高標準育繁推一體化企業。依托虎崾峴村現狀養殖業基礎,集中建設養殖場,擴大養殖規模,規劃養殖規模 5.11 公頃。至規劃期末達到 750頭高端肉牛養殖規模。6集中養殖區設施配套示意圖3)服務主體培育培育村莊企業,壯大優勢企業,扶持發展專業合作組織;挖掘潛力,組織和帶動農戶進行標準化訂單式生產,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環節的有效對接。鼓勵農民將分散耕地有序流轉,培育經營大戶,擴大經營規模,實現農業的集中經營和村民的共同致富;企業與合作社主導,注入資金、技術和管理,農戶獲取勞務收益和分紅收益,降低農民自身承擔的風險。(2)產業發展布局規劃形成“一心、一軸、三區、多點”的總體布局。8、一心:綜合服務中心依托村莊中部虎崾峴村村委會所在地形成服務于周邊區域的村莊綜合配套服務中心。7一軸:產業集聚發展軸以米馮公路為依托連接各村組形成東西向產業發展軸,沿軸線突出虎崾峴村主要鄉村產業設施、田園風貌與自然景觀、特色農產品等元素,促進虎崾峴村產業格局向外延伸發展。三片區:規劃以村莊現狀格局為基礎,通過產業整合形成北部生態保育區、中部發展蔬菜種植和牧草種植的農業種植區、南部生態保育區。多點:飼料加工廠、農機服務站及三處集中養殖點。5 5、完善村莊設施配套、完善村莊設施配套(1)道路交通規劃落實彭陽縣上位規劃道路交通項目,完善村莊道路交通體系,打通村莊斷頭路,對村莊尚未硬化的巷道及入戶道路進9、行硬化,規劃村莊形成兩級道路交通體系,主路道路紅線7m、村莊巷道道路紅線 3-5m,完善村莊道路亮化、停車、公共交通停靠點等設施,加強村莊生產道路和鄉村旅游道路建設,促進村莊產業高質量發展。(2)市政基礎設施村莊給水、電力、電信等設施在規劃期內重點以維修改造為主,配套村莊污水處理體系,各村莊居民點考慮到農宅院落建設較為分散,污水分戶收集中建設管網及末端處理設施通過工程技術實現較困難且投資過大,因此規劃村莊居民點根據實際情況按照 3-5 戶設置一個三格式污水處理設施進8行配置,處理農戶生活污水。;按照“兩次六分、四級聯動”垃圾處理模式,健全“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區)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10、體系,配套完善分類垃圾箱、分類垃圾收集點、公共廁所等環境衛生設施,深度推動村莊垃圾分類,最大限度實現垃圾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規劃村莊采用分散式供熱,鼓勵村民進行新能源利用,。(3)公共服務設施按照集聚提升類村莊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標準,結合村民意愿及訴求,配套完善村莊養老、文化活動及休閑、健身場所的建設,滿足村民日常精神需求。規劃在崾峴組、龍灣組、大莊組各新建一座小廣場,滿足全村居民的娛樂休閑需求。6 6、居民點建設、居民點建設(1)村莊布局規劃前期通過對現狀居民點內部的建筑、道路、公共設施、基礎設施、空間環境等的綜合整治,提升村莊整體人居環境質量和綜合服務水平、提高村民生活質量。后期隨著11、宅基地整理工作及政策方面的指引促進村莊的集中發展,達到優化村莊布局,提升整體村莊風貌的效果。(2)總平面布局結合村莊的地形地貌、地域文化、居住習慣和村莊肌理,合理確定村莊總平面設計;提出公共空間的組織方式和建設9要求;明確村莊內部道路的斷面形式。(3)宅基地規模虎崾峴村新建宅基地面積每戶不大于 400m2。農村村民應嚴格按照批準面積和建房標準建設住宅,禁止未批先建、超面積占用宅基地。虎崾峴村現狀住宅用地面積 19.83hm2。本次規劃通過優化住宅用地空間布局,整合優化住宅用地,拆除零散住宅,對嚴重超出宅基地標準的住宅進行整理,使住宅用地相對集中。至規劃期末,村莊住宅用地面積為 17.76hm212、,較現狀減少 2.07hm2。7 7、村莊特色風貌塑造、村莊特色風貌塑造(1)風貌特色塑造規劃塑造村莊紅磚坡頂的整體風貌,通過功能更新和完善提升村莊生活品質;村莊建筑整治改造充分尊重建筑現狀,通過在現有基礎上進行改造升級,使其在形式上與村莊整體風貌保持統一,在功能上實現宜居理念;公共空間的設計應重點體現鄉土植物、鄉土材料及鄉土元素,景觀小品設計盡可能利用村莊內閑置材料、農具等,降低建設成本的同時有效利用廢舊材料;規劃虎崾峴村現狀保留村莊主路及巷道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整治,合理劃分巷道功能分區,提升村莊巷道品質;規劃通過村莊綠化種植,達到“綠脈相連,斑塊鑲嵌,田園滲透,內外交融”的綠化效果。10(13、2)人居環境整治本規劃緊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計劃的主要內容及要求,總體上體現村莊居民點建設要求,與周邊村落環境互補,資源共享。總體上做到以下五個方面:清理:根據建新拆舊原則,重點拆除各自然村老莊點的廢舊房屋以及莊內違章建筑、不雅構筑物,杜絕視覺污染的存在。梳理:一是對村內的道路體系進行整理,按照主要道路、次要道路、生產路的要求進行整治;二是溝渠水系的治理,按照生態保護的原則,對村莊內的河流和水庫進行保護,整治村內溝渠系統,確保渠內干凈整潔;三是管線梳理,盡量實行上改下,確實有困難的采取并桿的方式。妝扮:總體上“施淡妝”,一是景觀節點,增加村標及核心景觀節點;二是綠化,以鄉土的庭院果樹為主;三是圍墻,原則上保留改造現有圍墻,新建圍墻統一設計。業態:采用引導推進的方式,以小雜糧、黃花種植和灘羊養殖為主,適當發展田園觀光。管理:建立環境衛生、村莊服務、等長效管理的機制,配套標識系統、視頻探頭等安全管理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