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鑼寨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3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66556
2023-10-11
30頁
33.47MB
1、 銅鑼寨風景名勝區銅鑼寨風景名勝區總體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年)年)公示稿公示稿 目目 錄錄 第一章第一章 規劃總則規劃總則 .1 1 第一條第一條.規劃目的規劃目的.1 第二條第二條.規劃范圍與面積規劃范圍與面積.1 第三條第三條.風景名勝區性質與資源特色風景名勝區性質與資源特色.1 第四條第四條.規劃期限規劃期限.1 第五條第五條.功能分區功能分區.1 第六條第六條.容量與人口容量與人口.1 第二章第二章 保護培育規劃保護培育規劃 .2 2 第七條第七條.資源分級保護資源分級保護.2 第八條第八條.資源分類保護資源分類保護.3 第九條第九條.環境保護規劃環境保護規劃.4 第三章第2、三章 游賞規劃游賞規劃 .4 4 第十條第十條.風景游賞規劃風景游賞規劃.4 第四章第四章 設施規劃設施規劃 .6 6 第十一條第十一條.旅游服務設施規劃旅游服務設施規劃.6 第十二條第十二條.道路交通規劃道路交通規劃.7 第十三條第十三條.綜合防災避險規劃綜合防災避險規劃.8 第十四條第十四條.基礎工程規劃基礎工程規劃.10 第五章第五章 居民點協調發展規劃居民點協調發展規劃 .1111 第十五條第十五條.居民點調控類型居民點調控類型.11 第十六條第十六條.居民點調控措施居民點調控措施.11 第六章第六章 相關規劃協調相關規劃協調 .1111 第十七條第十七條.外圍保護地帶管控要求外圍保護3、地帶管控要求.11 第十八條第十八條.土地利用規劃協調土地利用規劃協調.12 第十九條第十九條.其他相關規劃和管理規定協調其他相關規劃和管理規定協調.12 第七章第七章 分期發展規劃分期發展規劃 .1313 第二十條第二十條.分期發展期限分期發展期限.13 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一條.近期實施重點近期實施重點.13 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二條.遠期實施措施遠期實施措施.15 第八章第八章 附則附則 .1616 1 第一章第一章 規劃總則規劃總則 第一條第一條.規劃目的規劃目的 為加強銅鑼寨風景名勝區的嚴格保護和管理,有效保護風景名勝資源,全面發揮風景名勝區的功能和作用,促進可持續發展,提高風景區規劃、管理4、水平和規范化程度,根據國務院風景名勝區條例及安徽省相關法律、法規、規范規定,特編制本規劃。第二條第二條.規劃范圍與面積規劃范圍與面積 銅鑼寨風景名勝區范圍具體為東以馬槽河為界,北以漫水河村路為界,西至村路,南以龍金村界白羊尖山脊和部分村界為界限,規劃用地面積4713.72公頃,涉及上土市鎮、漫水河鎮、太陽鄉三個鄉鎮七個行政村和一個林場,具體詳見風景名勝區界線坐標圖。本次規劃銅鑼寨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總面積532.40公頃,約占風景名勝區總面積的11.29,具體詳見核心景區界線坐標圖。第三條第三條.風景名勝區性質風景名勝區性質與資源特色與資源特色 銅鑼寨風景名勝區的性質為:以奇松、怪石、云海、險谷5、等特色景觀為核心資源,以“山、水、情、趣”為主題,以山岳觀光游覽、地質文化教育、峽谷風情探幽、鄉村風情體驗為主要功能的山岳型省級風景名勝區。銅鑼寨風景名勝區風景資源分自然景源和人文景源兩大類,其中自然景源分4個中類,15個小類;人文景源分為3個中類,5個小類。具體見附表2-1、2-2。第四條第四條.規劃期限規劃期限 銅鑼寨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期限確定為20212035年。其中:近期:20212025年;遠期:20262035年。第五條第五條.功能分區功能分區 按照對象的種類和屬性特點,銅鑼寨風景名勝區的功能分區包括風景游覽區、風景恢復區、發展控制區和旅游服務區。風景游覽區總面積為 610.526、 公頃。風景恢復區總面積為 1774.25 公頃。發展控制區總面積為 2323.36 公頃。旅游服務區總面積為 5.59 公頃。第六條第六條.容量容量與人口與人口 2 銅鑼寨風景名勝區日游客容量為 11505 人次;銅鑼寨風景名勝區日極限游客容量為 23000 人次;年游人容量為 552 萬人次。近期年游人規模 30 萬人次/年;遠期年游人規模 50 萬人次/年。銅鑼寨風景名勝區總人口由游人、居民與直接旅游服務人員三類人口構成,規劃人口總量控制在 4240 人/日。其中游人規模為 2100 人次/日;居民人口規模為2100 人;服務人員人口為 40 人。第二章第二章 保護保護培育培育規劃規劃 7、第七條第七條.資源分級保護資源分級保護 1、一級保護區(核心景區嚴格禁止建設范圍)將風景名勝區內資源價值最高、景源集中區域范圍劃為一級保護區,做到應保盡保。保護區內主要保護景源有:神象戲水、釘石松、云霄石、銅鑼峰、三笑亭等自然及人文景源。規劃面積為 532.40 公頃。一級保護區保護措施:(1)嚴禁開山、采石、開礦、開荒、修墳立碑等破壞景觀、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動。嚴禁修建儲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設施。(2)嚴禁建設與風景游賞和保護無關的設施,不得安排旅宿床位,禁止設置與風景游覽無關的對外交通。(3)嚴格保護區內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嚴格限制機動交通工具進入本區,有序疏解8、居民人口及與風景名勝區定位不相符的建設,嚴格控制游客容量。2、二級保護區(嚴格限制建設范圍)將一級保護區外其他景觀資源分布較散的區域劃分為二級保護區,規劃面積為 1080.75 公頃。二級保護區保護措施:(1)嚴禁開山、采石、開礦、開荒、修墳立碑等破壞景觀、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動。嚴禁修建儲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設施。(2)二級保護區應恢復生態與景觀環境,限制各類建設和人為活動,可安排直接為風景游賞服務的相關設施,嚴格限制居民點的加建和擴建。嚴格限制游覽性交通以外的機動交通工具進入本區。3、三級保護區(限制建設范圍)3 三級保護區范圍是在風景名勝區范圍內,除上述一、二級保9、護區之外的地區,規劃面積為 3100.57 公頃。三級保護區保護措施:(1)嚴禁開山、采石、開礦、開荒、修墳立碑等破壞景觀、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動。嚴禁修建儲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設施。加大封山育林和荒山綠化力度。(2)三級保護區可維持原有土地利用方式與形態。根據不同區域的主導功能合理安排旅游服務設施和相關建設,區內建設應控制建設功能、建設規模、建設強度、建筑高度等,與風景環境相協調。第八條第八條.資源分類保護資源分類保護 1、山體地質景觀 風景名勝區內禁止設立石料開采點,對已經遭到破壞的自然山體,應及時進行生態恢復和景觀改造。對于具有典型、稀缺、很高科學價值、并易受破壞10、的地質遺跡,其保護措施是與游客隔離,禁止進入、觸摸。未經風景名勝區主管部門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開發利用山體地質景觀資源。嚴格控制游客容量,防止過量游客對山體地質景觀的破壞。2、水體景觀 加強水質監測,建立預警與應急機制,加強對水體的保護和管理。規劃的服務設施應避開河道管理范圍,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圍內修建妨礙行洪的永久性建(構)筑物。對于河道管理范圍內確有必要,無法避讓的基礎工程等建設內容,應符合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要求,并進行防洪影響評價論證后,經河道主管機關審查同意,方可實施。風景名勝區內居民點,實現雨污分流制,建設污水處理設施,集中處理生產、生活污水。嚴禁向水體排放污水、傾倒垃圾??刂?1、游客容量,加強水域生態工程建設及動態檢測系統,保持水域生態系統的穩定。3、森林植被 加強宣傳教育,保護珍稀植物。建立森林防火預警與應急機制,增設森林防火智能監控系統。禁止采礦、放牧、挖藥和在野外使用明火等行為。嚴格按照本規劃確定的適宜游客容量組織游覽觀光等旅游活動,如超過容量限制,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應采取措施疏導游客,保護風景名勝區的生態資源。對珍稀植物設置標識牌,4 向游客介紹植物生長習性和珍貴程度。因科研教學需要采集標本的,必須征得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和地方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在指定地點限量采集。4、野生動物 對風景名勝區內野生動物資源進行調查,組織專業人員對風景名勝區內動物多樣性資源進行12、詳細的調查。在野生動物出沒地段設標識牌,向游客介紹各類物種的生活習性和瀕危程度,傳授觀察和欣賞該動物的方法和技巧,使游客增加保護動物的意識。加強管理,嚴禁獵捕野生動物,加強科學研究與監測,保護野生動物生活環境。5、古樹名木 建立完善的古樹名木檔案。做好病蟲害防治,定期檢查。制定古樹名木保護辦法,并對古樹名木進行掛牌說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進行破壞,并根據需要設欄保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實行專業養護部門保護管理和單位、個人保護管理相結合的原則。生長在風景區范圍內的古樹名木,由風景區管理部門保護管理。第九條第九條.環境保護環境保護規劃規劃 按照分級保護的要求實施生態環境保護。表 2-3 生態環境13、保護要求表 保護分級 大氣環境質量 水環境質量 聲環境質量 一級保護區 一級標準 II 類標準 1 類 二級保護區 一級標準 III 類標準 1 類 三級保護區 一級標準 III 類標準 2 類 第三章第三章 游賞規劃游賞規劃 第十條第十條.風景游賞規劃風景游賞規劃 1、游賞主題 銅鑼寨風景名勝區規劃特色景觀與展示主題以“山岳觀光游覽、峽谷風情探幽、鄉村風情體驗、地質文化教育”為理念。2、游賞分區 銅鑼寨景區(1)景區特色高崖峻嶺,起伏連綿,奇巖怪石,形態各異,古樹珍奇,趣味盎然。5 (2)游賞主題 以奇松異石為主要游覽對象,以山岳觀光、登高攬勝為主要游覽內容。(3)規劃構思 提升賞石峰、閱翠14、峰、慕云峰、銅鑼峰四峰服務品質;加強建設龍頭石至烏牛石嶺以及臨海峰、攬秀峰游步道;適當增加游賞項目,提升現有景點質量。馬槽河峽谷風情區(1)景區特色 峽谷窈窕狹長,兩壁奇峰秀石,溪潭蜿蜒曲折,流水汀步玲瓏。(2)景區主題 規劃以精致峽谷、溪潭水景為主要游覽對象,以休閑觀光、徒步越野為主要游覽內容。(3)規劃構思 新增兩條濱水游覽步道,提升景觀游覽品質;適當增加游賞項目,提升現有景點質量。船倉花海景區(1)景區特色 鳥語花香,溫馨浪漫。(2)游賞主題 以花海為主要游覽對象,以自然觀光、康體養生為主要游覽內容。(3)規劃構思 規劃在船倉花海開辟花海勝景;沿花海外延建設鵝卵石健身步道供游客赤足步行,15、進行足底按摩。結合花海建設花鄉旅游區,進一步完善休閑旅游設施建設,為游客提供健全、優質的高品質旅游服務。北部鄉村旅游區(1)景觀特色 景區以山水田園風光與民俗融為一體為主要特色,是銅鑼寨風景名勝區以農田鄉舍、浪漫風情為主題的景區。(2)功能定位 田園風光游覽、現代農業體驗等。6 (3)規劃總體思路 適宜規劃為休閑農業區域,合理組織旅游路線。嚴格限制游賞項目的內容和強度,避免對自然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和破壞。加強田園風光部分的景觀資源恢復,保持游賞活動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南部休閑觀光區(1)景觀特色 景區以山林特色與地方風情融為一體為主要特色。(2)功能定位 休閑觀光、康體養生等。(3)規劃總體思16、路 適宜建設為休閑觀光區域,合理組織旅游路線。嚴格限制游賞項目的內容和強度,避免對自然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和破壞。加強山林部分的景觀資源恢復,保持游賞活動的豐富性和趣味性。第四章第四章 設施規劃設施規劃 第十一條第十一條.旅游服務設施規劃旅游服務設施規劃 1、旅游服務設施布局 銅鑼寨風景名勝區內設置旅游村、旅游點和服務部三級旅游服務設施。規劃旅游村為船倉旅游村。旅游點為北大門旅游點。服務部位于船倉村汪家老屋以及景區內各休息點。2、游覽設施建設控制引導 船倉旅游村用地規模 4.39 公頃,游覽設施突出康養休閑和自然風光運動特色。建筑以中體量、現代型為主,建筑高度以低層為主。整體建筑色調以應與自然17、景觀相協調。北大門旅游點用地規模 0.61 公頃,游覽設施突出生態休閑特色。建筑以中體量、現代型為主,建筑高度以低層為主。整體建筑色調以應與自然景觀相協調。汪家老屋服務部用地規模 0.59 公頃,游覽設施突出生態休閑特色。建筑以中體量、生態型為主,建筑高度以低層為主。整體建筑色調以應與自然景觀相協調。3、床位規模控制與分布(1)床位規模 7 至 2035 年,在風景名勝區范圍內配置 200 張床位。(2)床位分布 在風景名勝區內的住宿接待設施主要布置在船倉旅游村,提供 150 張床位;北大門旅游點,提供 50 張床位。(3)旅游服務人員預測 銅鑼寨風景名勝區內直接服務人員為 40 人。第十二條18、第十二條.道路交通規劃道路交通規劃 1、對外道路交通規劃(1)機場 目前主要是利用合肥新橋國際機場,能夠方便快捷的將游客送至霍山縣城及銅鑼寨風景名勝區。(2)鐵路 利用規劃中霍山高鐵站對外聯系,并強化風景名勝區與六安、金寨高鐵站的交通聯系。(3)公路 加快風景名勝區對外通道建設,繼續利用濟廣高速以及G529、S318。規劃建設G346霍山城關至陡沙河作為風景名勝區旅游快速路,建設G346 陡沙河至天堂寨、S333太陽至太平或至上土市等區域干線公路。2、出入口規劃 規劃在風景名勝區主要有四個出入口,分布為:西部主入口位于G529與銅鑼寨交界處,南部次入口位于G529與風景名勝區南側交界處,東部次19、入口規劃環山旅游路接馬槽河至大化坪的道路,北部次入口漫大路進入風景名勝區北側交界處。3、機動車游覽路及應急路規劃 整合風景名勝區現有車行游覽路,規劃形成“一縱一橫”的總體格局?!耙豢v”:即規劃何家花屋至船倉村公路,向北接漫水河至大化坪的道路?!耙粰M”:即現狀風景名勝區中部銅鑼大道(G529大別山國家風景道)。風景區內所有機動車道都列入機動車應急路。4、風景名勝區步道系統規劃 8 步行游覽道主要是圍繞各景區的游覽景點進行建設。5、交通設施規劃(1)停車場規劃 風景名勝區范圍內共設置3處停車場,在銅鑼寨北大門游客中心設置一處停車場,共配建150個停車位。在船倉花海設置一處集中停車場,共配建100個20、停車位。在馬槽河峽谷風情區設置一處集中停車場,共配建50個停車位。(2)交通換乘規劃 在銅鑼寨南北大門游客中心、船倉花海游客中心建設風景名勝區的旅游交通換乘中心。在馬槽河峽谷風情區等處建設旅游公共交通??空军c。(3)自駕游服務基地規劃 規劃結合銅鑼寨南北游客中心、船倉花海游客中心配套建設共享汽車等自駕游停車場地。6、道路及交通設施控制要求 風景名勝區游覽專用道路道路寬度不宜超過8米;道路建設過程中禁止開山,注意隱蔽,對于因修建道路而產生的創傷面應及時進行生態修復。風景名勝區內建設的停車場建設應避免大量使用硬質鋪裝,應建設生態停車場。交通指示設施、指示標牌設計應注意與周圍環境協調。7、無障礙設施21、 完善旅游服務基地及游覽集中區域輪椅通道、盲人通道(可以合并建設)建設。建設盲人語音播報系統。在景點和旅游服務中心配備殘疾人手語服務人員。第十三條第十三條.綜合防災避險規劃綜合防災避險規劃 1、森林火災規劃(1)完善景區各級防火管理體系(2)建立完備的消防救災體系(3)建立森林防火電子監控體系與森林防火阻隔網絡體系 2、地質災害防治規劃(1)完善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和應急體系,加大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普及。(2)加強地質災害信息系統建設。及時更新地質災害信息系統,為地質災 9 害防治和管理及時提供準確的查詢信息。(3)消除荒山、禁墾山林,對25 度以上的山坡退耕還林,對22、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生物治理工程。(4)嚴格控制與生態修復、景點建設、安全防護無關的建設行為。風景名勝區內的各項工程建設項目必須進行工程地質勘探工作,建筑工程應避開有可能產生滑坡、坍塌等不良地質地段。3、防震規劃(1)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供水、供電、通信、疏散通道等生命線工程按提高一度抗震設防標準。(2)加強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完善配置生命線工程。對新建、擴建、改建工程必須按照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3)增強風景名勝區內居民、游客的防震減災意識,提高避險、自救、互救能力。4、防洪規劃 改善林分構成和地被植物,以治理水土流失。加強對風景名勝區內原有水庫和塘壩的安全維護和加固工作。加強山體易發泥石23、流地區汛期的監控及預警工作。5、雷電災害防治規劃(1)建立雷電監測預警系統,根據預警類型、級別,通過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2)對風景名勝區開展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設置避雷針等防雷接地裝置和避雷亭等避雷設施,并合理布置防雷擊警示牌,提醒游客注意防雷,及時避雷。6、生物災害防治規劃 建立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網,健全森林植物檢疫程序,定期對森林資源進行普查和防治。對風景名勝區森林資源不定期的經常性檢查,以便及時發現病蟲害。7、游覽安全防護規劃 制定風景名勝區旅游安全與防范措施,加強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在船倉旅游村設立防災指揮中心和醫療急救中心。各旅游點和服務部設置24、醫療點。各醫療點必須自備各種常用藥品、器械和物資設備等。10 第十四條第十四條.基礎工程規劃基礎工程規劃 1、給水工程規劃 風景名勝區最大日生活用水量為250立方米。供水標準執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供水全部依靠自備水源以及農村飲水工程給水網提供,沿主要道路敷設管線。2、排水工程規劃 風景名勝區的排水體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0%進行計算,則污水量為200立方米/日。近期分別在船倉旅游村、北大門旅游點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其他服務部和村莊可以采用埋地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分散處理。出水標準要求達到安徽省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一級B標準。3、雨水工25、程規劃 雨水排放主要依地形自流。旅游服務區局部地區可敷設雙壁波紋管,使雨水有組織地排泄。5、供電工程規劃 風景名勝區最大用電負荷約為1450千瓦。供電網絡均依靠國家電網供應,需根據用電需要在各個服務點設置變壓器。風景名勝區內中低壓配電線路原則上均采用電纜埋地敷設。風景名勝區內主要道路應設置道路照明設施,燈具造型風格應和風景名勝區相協調;主要景點等重要部位可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景觀局部照明。6、電信工程規劃 在船倉旅游村設置郵政營業網點,建設電信支局一處,交換機容量1000門。移動通信在風景名勝區內實現全覆蓋。7、環衛設施規劃 在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游線附近結合旅游服務設施設置生態環保公廁,生態環保公廁26、污水就地處理達標排放。風景名勝區內垃圾箱一般沿游線每隔200300米左右設置,由專人及時負責清理。垃圾按照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分類收集。風景名勝區內已實現生活垃圾城鄉一體化處置模式。11 第五章第五章 居民點協調發展規劃居民點協調發展規劃 第十五條第十五條.居民點調控類型居民點調控類型 銅鑼寨風景名勝區內行政村均為特色保護類村莊。規劃將船倉、懷家塆確定為發展型居民點;上沖、汪家老屋、小河、何家灣、屋基塆、大王嶺、山溪塆、分水嶺、匡家塆、椴樹塆、劉家塆、彭家嶺、王家塆、塘二塆、劉家塆、九斗河、上下松林鋪、老林河、上塆居民點確定為控制型居民點;其余居民點為疏解型居民點。遠期風景名勝區內總人口規27、模控制在2100人。第十六條第十六條.居民點居民點調控措施調控措施 1、風景名勝區內居民點建設應符合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按有關規定履行審批手續。2、嚴格控制風景名勝區內居民建設用地的使用性質和用地指標。對于控制型居民點,只允許在舊房原址上翻建,對于發展型居民點應做好規劃,在規劃的指導下發展建設。3、風景名勝區內居民點房屋建設應保持傳統民居風格。4、風景名勝區內嚴禁開山采石,毀林開荒,引導農村居民改變燃料結構,采用新型燃料(如沼氣、天然氣等),為保護生態創造條件。5、鼓勵和引導風景名勝區內農民發展生態觀光農業,通過發展庭院經濟、特色種植業、家庭旅游服務業等,促進鄉村振興。6、對簡易旅宿28、點(家庭賓館)制定具體的管理細則和服務標準,實行定點管理。第六章第六章 相關規劃協調相關規劃協調 第十七條第十七條.外圍保護地帶管控要求外圍保護地帶管控要求 根據管控要求和實際情況,規劃北部以漫大路和村道為界,東部外擴風景名勝區范圍100米將馬槽河納入,南側以外擴風景名勝區100米和G529為界,西側以銅鑼寨核心景區外擴200米和村道為界,劃定風景名勝區外圍保護地帶,面積為489.08公頃。控制要求如下:1、嚴禁破壞山體、植被和動物棲息環境。12 2、禁止開展污染環境的各項建設。3、城鄉建設景觀應與風景環境協調。4、消除干擾或破壞風景名勝區環境的因素。第十八條第十八條.土地利用規劃協調土地利用29、規劃協調 本規劃涉及土地使用性質分類和代碼均參照國標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標準(CB/T50298-2018)的規定,用地性質劃分至大類。規劃涉及風景名勝區用地分類與自然資源部印發的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保持一致。依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標準,風景名勝區用地分類見表6-1。依據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風景名勝區內用地分類見表6-2。表 6-1 風景名勝區規劃用地構成表(風景區用地分類)序號 用地代號 用地性質 規劃用地 面積(公頃)占總用地的比例(%)1 合計 風景區規劃用地 4713.72 100.00 2 甲 風景游賞用地 532.4530、 11.30 3 乙 旅游服務設施用地 5.59 0.12 4 丙 居民社會用地 39.69 0.84 5 丁 交通與工程用地 45.64 0.97 6 戊 林地 3648.78 77.41 7 己 園地 168.50 3.57 8 庚 耕地 202.83 4.30 9 辛 草地 22.47 0.48 10 壬 水域 47.77 1.01 11 癸 滯留用地 0.00 0.00 第十九條第十九條.其他相關規劃和管理規定協調其他相關規劃和管理規定協調 1、生態環境保護 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相關規定,做好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規劃的實施協調,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落實規劃環評的相關措施和要求,相31、關建設項目應當履行環評手續。2、水土資源保護 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等相關規定,做好與安徽省地表水環境功能區 13 劃的實施協調,加強水資源保護,嚴格水域岸線管理,做好山洪地質災害防御。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和我省實施辦法有關要求,明確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對策措施,對規劃中有關生產建設活動應依法履行報批程序,落實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嚴格控制擾動和破壞原生地貌的建設行為,切實保護水土資源。3、林地和特定區域保護 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有關規定,嚴格保護林地和林木資源。4、旅游管理 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等相關規定,規范旅游和旅游經營活動,提升旅游服務水平。5、與生態紅線32、的協調 規劃范圍內生態紅線為一般控制區,本次規劃充分協調生態紅線劃定范圍,主要旅游服務設施分布于生態紅線范圍外,并對生態紅線范圍內的村莊進行控制,有序疏解。6、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協調 本次規劃充分協調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范圍,各種建設用地均不允許占用永久基本農田。7、與安徽大別山(六安)國家地質公園協調 銅鑼寨風景名勝區與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重疊區域的保護要求以風景名勝區各級保護區保護措施為主要依據。8、與霍山縣礦產資源重疊區域的保護協調 規劃要求銅鑼寨風景名勝區與龍門鐵礦交叉重疊的部分退出風景名勝區。第七章第七章 分期發展規劃分期發展規劃 第二十條第二十條.分期發展期限分期發展期限 近期為2033、212025年;遠期為20262035年。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一條.近期近期實施實施重點重點 1、加強風景名勝區內統一規劃管理,制定和頒布風景名勝區保護、建設的相關辦法,完善風景名勝區管理制度。14 2、根據本規劃明確外圍保護地帶、風景名勝區范圍及核心景區范圍的邊線,并標樁定界。3、通過封山育林、植樹造林、生態修復等方式,加強風景名勝區生態環境的保護、培育與治理。4、按照總體規劃要求,編制景區詳細規劃,并依據總體規劃對現狀已建設的景區、景點及其周邊風景資源環境進行綜合治理,提升現有景區、景點品質。5、初步建立風景名勝區游覽體系,加強風景名勝區游覽線路組織,豐富風景名勝區游覽內容和形式。6、加強旅游34、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游覽條件,提升旅游服務水平。7、加強智慧景區建設,全面推進數字化景區建設。表 7-1 近期建設項目庫 項目名稱 規模 投資估算(萬元)建設期限 1.進行銅鑼寨風景名勝區南北大門游客中心改造提升項目 4hm2 2000 20222025 2.道路提升工程 G529、漫大路道路提升 15000m 1500 20212025 前寨車行道提升 南天門景觀段提升 賞石峰景觀段提升 攬秀峰景觀段提升 抬頭巖景觀段提升 銅鑼谷景觀段提升 3.銅鑼寨風景名勝區道路標識系統及路燈等配套設施等。1000 20212025 4.完善銅鑼寨風景名勝區內各項環境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包括:水利設35、施、給排水、電力、電訊、寬帶網、燃氣、環衛垃圾處理、環保設施)。1500 20222025 5.數字化景區建設 一個系統 100 20232025 6.美麗鄉村提升(風景名勝區范圍內)500 20222025 7.旅游項目建設 低空滑索、飛天魔毯項目 5000 20222025 銅鑼谷旅游項目 大別山民俗文化苑項目 銅鑼湖景觀服務中心項目 15 表 7-2 近期保護利用項目庫 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二條.遠期實施措施遠期實施措施 1、進一步完善風景名勝區的游覽體系和內容,實現全風景名勝區游覽。2、繼續完善風景名勝區的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滿足游覽發展需要。3、加強環境保護,使風景名勝區的各項環境指標達36、到或超過國家規定標準。4、加強生態環境、地質、動植物等方面的基礎研究與監控,提高風景名勝區的社會公益服務能力。項目名稱 規模 投資估算(萬元)建設期限 云霄石景觀服務中心項目 停車場建設 合計 11600 性質 項目名稱 規模 投資估算(萬元)建設期限 資源保護類 1.核心景區勘測及標樁定界,建立各種保護制度與措施(包括巡查步道、防火線、警示牌等)。18419m 200 20212025 2.風景名勝區邊界(包括外圍保護地帶邊界)勘測,標樁定界,設置各類指示、警示牌,建立各項制度與措施。56147m 200 20212025 3.風景名勝區內動植物資源詳查、建立景觀資源保護數據庫。4713.737、2 hm2 500 20212025 4.建立并完善風景名勝區的應急救護系統(包括應急指揮機構、GIS 地理信息系統、GPS 衛星定位系統),各類應急預案及緊急消防、救災、救助等必備設施器材建設和制度、措施的落實。4713.72 hm2 200 20212025 5.銅鑼寨風景名勝區外圍保護地帶的建設活動控制與協調工作,擬定并實施現實可行的控制措施。489.08 hm2 20212025 資源利用類 1.全面提升旅游服務設施檔次和服務管理水平。4713.72 hm2 5000 20212025 2.適度增加游客數量并調整旅游分布時段,提高旅游質量(用于游客增加部分的旅游服務設施投入)。471338、.72 hm2 2000 20212025 3.漸進整合大別山旅游圈的旅游資源,形成協調共贏發展格局。4.做好景區詳細規劃設計工作,為新景區優化利用做好準備。4713.72 hm2 100 20212025 合計 8200 16 第八章第八章 附則附則 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一條 本規劃由文本、圖紙和附件(說明書、基礎資料匯編)組成,規劃文本和圖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二條 本規劃是指導銅鑼寨風景名勝區建設的法定文件,涉及本規劃的重大變更或調整,均應按照法定程序進行。第三十三條第三十三條 本規劃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之日起施行。第三十四條第三十四條 本規劃由銅鑼寨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負責實施與管理。17 目目 錄錄 圖圖 0-4 規劃總圖規劃總圖 圖圖 1-1 風景名勝區界線坐標圖風景名勝區界線坐標圖 圖圖 1-2 核心景區界線坐標圖核心景區界線坐標圖 圖圖 2-1 功能分區規劃圖功能分區規劃圖 圖圖 2-2 分級保護規劃圖分級保護規劃圖 圖圖 3-1 游賞規劃圖游賞規劃圖 圖圖 4-1 道路交通規劃圖道路交通規劃圖 圖圖 4-2 游覽設施規劃圖游覽設施規劃圖 圖圖 5-1 居民點協調發展規劃圖居民點協調發展規劃圖 圖圖 6-2 土地利用規劃圖土地利用規劃圖(風景區用地分類風景區用地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