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城市燃氣專項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開征求意見稿)(9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66559
2023-10-11
9頁
22.53KB
1、第1章 總論1.1 規劃范圍溫州中心城區范圍以及市轄區中心城區以外的區域(4個鄉鎮),規劃范圍以行政區劃劃分,分為市轄區全域(市轄區)、瑞安市在中心城區范圍內的區域(瑞安片區)、樂清市在中心城區范圍內的區域(樂清片區)和永嘉縣在中心城區內的區域(永嘉片區)。1)市轄區:即鹿城區、龍灣區、甌海區、洞頭區全域范圍。2)瑞安片區:即瑞安市全部12個街道(安陽、玉海、錦湖、潘岱、東山、上望、莘塍、汀田、飛云、云周、仙降、南濱街道)和1個鎮(塘下鎮)。3)樂清片區:即樂清市全部8個街道(樂成、城東、城南、鹽盆、翁垟、白石、石帆、天成街道)和7個鎮(淡溪、虹橋、南岳、蒲岐、磐石、柳市、北白象鎮)。4)永嘉2、片區:即永嘉縣全部7個街道(北城、東城、甌北、南城、黃田、三江、烏牛街道)。1.2 規劃期限近期20212025年,遠期20262035年。9第2章 規劃目標2.1 天然氣規劃目標1)近期目標至2025年,規劃區域逐步構建“多源接入”的氣源保障體系;擴大天然氣供氣范圍,形成管輸天然氣基本覆蓋規劃區域所有縣、市的天然氣利用格局;完成瑞安片區、永嘉片區甌北區域的天然氣置換;加強城鄉區域統籌,促進供氣服務均等化;推進燃氣一體化改革,爭取取得實質性突破;逐步完善智慧燃氣系統。2)遠期目標進一步提升天然氣系統供應安全,提高設施利用效率,增強天然氣服務能力,突出智能手段在天然氣供應和消費中的運用。至2033、5年,規劃區域形成“多源多點、管網互通、區域一體”的天然氣輸配系統供氣格局。整體規劃區域布局城鄉一體化、互聯互通的中壓骨干供氣管網;進一步強化信息技術在燃氣監控、調度、應急處置領域的應用,完善物聯網監控體系,全面建成智慧燃氣輸配體系;建成與溫州大都市區發展相適應的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的現代化燃氣服務體系。2.2 液化石油氣規劃目標結合溫州市加快構建市域供氣一張網要求,按照“統籌謀劃、有序推進”的原則,規劃一批布局合理地、建設規范的、智慧運營的儲配站點,促進儲配站點“集約化、規模化、安全化、現代化”發展。對液化石油氣供應站進行合理化布局、規范化建設、信息化管理,取締或關閉非法占地、違法建設、存4、在嚴重安全隱患的液化石油氣瓶裝供應站,使規劃區域液化石油氣瓶裝供應站做到布局合理、運營規范、建設有序。形成一批“布局合理、服務高效、安全保障、方便快捷”的瓶裝供應站點。建立具備完善上門送氣服務的液化石油氣配送系統,實現標準化管理。第3章 規劃天然氣氣源3.1 管輸天然氣規劃區域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共引入10路主供氣源、2路預留氣源、2路補充氣源,形成三向環繞向規劃區域進行供應,為區域安全、可靠、穩定供氣提供有力保障。3.2 非管輸天然氣規劃區域可利用的LNG氣源主要為沿海LNG項目及國內液化工廠,LNG氣源來源豐富,特別是溫州LNG、溫州華港LNG分別位于本規劃區域內的洞頭小門島、洞頭狀元島。L5、NG氣源站型式多樣,供應范圍廣,可根據市場規模靈活選擇。在近期無法使用管輸天然氣的鄉鎮和農村地區,可采用液化天然氣供應方式進行供氣。第4章 天然氣市場規模表1 溫州市轄區分用戶用氣量匯總(單位:萬m3)年限2025年2035年年用氣量平均日用氣量年用氣量用氣比例年用氣量平均日用氣量年用氣量用氣比例居民7640 20.93 10.4%1434039.2910.9%商業6570 18.00 9.0%1359937.2610.4%工業32699 89.59 44.6%50501138.3638.5%分布式能源24012 65.79 32.7%48571 133.07 37.0%未預見量2469 6.6、76 3.4%4128 11.31 3.1%合計73390 201.07 100% 131139 359.29 100% 表2溫州市轄區分區域用氣量匯總(單位:萬m3)年限2025年2035年年用氣量平均日用氣量用氣比例年用氣量平均日用氣量用氣比例鹿城城區9076 24.87 12.4%1483240.6411.3%龍灣區52661 144.28 71.8%92987254.7670.9%甌海城區8315 22.78 11.3%1493140.9111.4%洞頭城區1089 2.98 1.5%21665.931.7%甌江口1622 4.45 2.2%463312.693.5%藤橋鎮445 1.7、220.6%10432.860.8%山福鎮57 0.16 0.1%1500.410.1%澤雅鎮117 0.32 0.2%3350.920.3%鹿西鄉8 0.02 0.0%630.170.0%合計73390 201.07100%131139 359.29100%第5章 天然氣輸配系統5.1 輸配系統方案規劃區域2035年總體輸配系統形成“多源多點、管網互通、區域一體、四大片區”的天然氣輸配系統供氣格局。“多源多點”一方面指上游四條輸送長輸管線對規劃區域形成東、西、北向環繞格局,另一方面是指規劃區域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共引入10路主供氣源、2路預留氣源、2路補充氣源。多源多點接入格局,較大程度上保障8、了規劃區域供氣的安全性、可靠性。“管網互通、區域一體”即指規劃區域江北永嘉、樂清兩片區考慮中壓主干管跨甌江與江南聯通;江南依托溫瑞平原一體化發展,建立高中壓一體化發展供氣網絡。從而構建區域一體、互聯互通的高中壓骨干供氣管網保障系統。“四大片區”即四大供氣區域,分別為市轄區、瑞安片區、樂清片區以及永嘉片區。市轄區主城三區2035年總體輸配系統形成“兩源接入、多站供應、橫貫東西、縱貫南北”的高壓輸配系統供氣格局。“兩源接入”:指東向門站接龍灣分輸站甬臺溫氣源,西向門站接入溫州末站金麗溫氣源及及甬臺溫支線氣源、溫州聯絡站川氣東送二線氣源; “多站供應”:指輸配系統沿線設置的各場站,包括2座門站、6座9、高中壓調壓站、7座LNG氣化站;“橫貫東西”:指現狀及規劃高壓(次高壓)管道貫通主城區東西; “縱貫南北”:東西兩條高壓管道貫通南北區域。 規劃期內,甌江口區域由靈霓門站供應管輸氣,洞頭區域由自建LNG站供應管道天然氣。另外,根據甌江口二期填海情況以及區域發展,規劃預留霓嶼門站接麗水36-1氣田氣源,并建設次高壓管道與靈霓門站連通,從而甌江口、洞頭城區最終形成“兩源、四站、一線、雙應急”的高壓輸配系統。“兩源”:指靈霓門站接靈霓閥室甬臺溫氣源,霓嶼門站接入麗水36-1氣田氣源; “四站”:包括2座門站、2座高中壓調壓站; “一線”:指聯通甌江口與洞頭本島的次高壓管線; “雙應急”:指甌江口、洞10、頭本島各建設的1座LNG氣化站。5.2 規劃區域天然氣一體化方案1)市轄區與瑞安片區互聯互通通過建設瑞安片區塘下閥室至市轄區濱海調壓站次高壓聯絡線工程,構建溫瑞一體化高壓輸配系統;通過中壓主干管聯通,打造中壓互保互濟主干管網。從而實現溫瑞天然氣一體化發展。2)市轄區與樂清片區互聯互通通過建設跨越甌江中壓干管,打通區域東部江南江北陸路資源通道。3)市轄區與永嘉片區互聯互通通過建設跨越甌江中壓干管,實現市轄區與永嘉天然氣互通互聯。4)樂清片區與永嘉片區互聯互通通過現狀中壓主干管道聯通,實現江北兩區域天然氣互聯互通。第6章 加氣站規劃6.1 汽車加氣站布點1)市轄區市轄區洞頭狀元岙島已建成1座綜合供11、能站(含LNG加氣功能),尚未投運。另外,洞頭小門島擬建綜合供能站1座(含加氣功能)。規劃期內,市轄區應結合未來市場需求、用戶分布情況和政策形勢綜合考慮汽車加氣站的建設。未來新增的加氣站盡量結合綜合供能服務站建設,或視重卡集卡車、工程車等車輛的改氣政策及發展適當考慮在此類車輛集中通道沿線建設LNG加氣站。2)瑞安片區瑞安市現狀已建LNG/L-CNG加氣站1座。規劃近期于江南片區新建LNG/L-CNG加氣站1座,為飛云加氣站。規劃期內結合未來發展形勢和政策環境,若仍有市場需求,可根據浙江省綜合供能服務站與配套儲運設施建設規劃實施情況,在新建的綜合供能服務站中保留一定加氣功能,根據國家政策和市場需12、要適時啟動建設。3)樂清片區樂清片區現狀建有加油加氣合建站1座,尚未取得燃氣經營許可證。規劃期內在北白象綜合站內設綜合供能站(含加氣功能),樂清片區還應結合未來市場需求、用戶分布情況和政策形勢綜合考慮汽車加氣站的建設。未來新增的加氣站盡量結合綜合供能服務站建設,或視重卡集卡車、工程車等車輛的改氣政策及發展適當考慮在此類車輛集中通道沿線建設LNG加氣站。4)永嘉片區永嘉片區現狀未建設天然氣汽車加氣站。規劃期內,應結合未來市場需求、用戶分布情況和政策形勢確定具體新建數量。本規劃對永嘉片區LNG加氣站不做具體布點,規劃期內可根據浙江省綜合供能服務站與配套儲運設施建設規劃實施情況,在新建的綜合供能服務13、站中保留一定加氣功能,根據國家政策和市場需要適時啟動建設。6.2 船用加氣站布點本規劃對LNG水上加氣站不做具體布點,建設實施應以浙江省內河骨干航道LNG加注碼頭布局方案研究為準。根據未來市場發展需求,結合上述綜合供能站或加氣碼頭建設條件,依據未來國家標準規范進行布局建設。第7章 液化石油氣供應系統規劃7.1 儲配站規劃布局結合溫州市加快構建市域供氣一張網要求,推進液化石油氣市場一體化,促進儲配站點“集約化、規模化、安全化、現代化”發展。在保障社會維穩、民生用氣需求的前提下,規劃新建一批規模較大的、建設規范的、智慧運營的液化石油氣儲配站點,搭建數字化監管平臺,實現瓶裝液化石油氣全流程數字化管控14、,為城市發展騰出空間,為人民安全保駕護航,構建能源保障新格局。7.2 瓶裝供應站規劃布局1)布點應結合現狀液化石油氣瓶裝供應站點的分布,從供應范圍、供應規模和分布的均衡性、合理性等因素出發綜合考慮。2)原則上控制在類站控制在6-8公里,類站控制在3-5公里,類站控制在1.5-2公里。瓶裝燃氣供應站設置應以類站、類站為主。3)已取得經營許可的現狀供應站點應嚴格按照國家和溫州市相關標準、規范,并結合安全評估情況進行整改提升(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應堅決取締)。爭取相關政府部門對供應站點用地的支持,將供應站點選址納入城市規劃,落實建設用地,嚴格按基建程序進行審批建設,建成一批符合規劃和燃氣規范要求的供應站點。 4)供應站應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特征考慮,盡可能在覆蓋區域的中心地帶,以便減少運輸距離,縮短運輸時間。5)如規范化建設供應站點無法滿足規劃布點數量要求,儲配站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可根據用戶需求設置便民服務點,及時向居民供應瓶裝液化氣,但便民服務點的設置須得到相關管理部門的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