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法規依據、案例及調查分析PPT(53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66627
2023-10-11
53頁
2.53MB
1、一、基本概念,生產安全事故,是指生產經營單位在生產經營活動(包括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活動)中突然發生的,傷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損壞設備設施,或者造成經濟損失的導致原生產經營活動(包括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活動)暫時中止或永遠終止的意外事件。,一、基本概念,普遍性:人類生產生活過程總伴隨著危險隨機性:時間、地點、形式、程度不確定必然性:危險的客觀、絕對存在復雜性:事故的多因素、多系統關系突變性:平衡原理潛伏性:事故結果之前的變化過程重復性:同類事故的不斷發生規律性:生產力水平和社會發展階段,事故是意外事件事故是一種過失行為事故反映從業者(作業及管理)素質事故有規律事故可控制事故可應用,生產安全事故事2、故特征,一、基本概念,從“人、機、環境”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有直接的和間接的。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基礎方面(薄弱,準入門檻低,本質安全度不高);二是責任制方面(安全生產責任制不落實,隱患排查治理不到位);三是法律主體行為方面(非法違法生產嚴重,屢禁不止);四是監督管理方面(監管不力,執法不嚴);五是從業人員方面(操作及管理各層面人員安全素質低)。,生產安全事故事故原因,一、基本概念,權力與資源權力,權力就是一種需要履行責任的“支配”有關資源的能力。,權力與資源資源(安全生產),開展安全生產工作,或進行事故調查等工作所需的人員、資金、設施、材料、技術、方法及法律法規等。,一、基本概念,責任,因3、沒有做好份內的事情(沒有履行角色義務)或沒有履行助長義務而應承擔的不利后果或強制性義務。即:沒有做好份內工作而應承擔的后果,一、基本概念,玩忽職守,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或不正確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玩忽職守行為,一、基本概念,責任事故,指礦山、工廠、建筑企業或其他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工,由于不服管理、違反規章制度,或者強令工人違章冒險作業,因而發生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后果。更多免費課件,關注公眾號:生產。也可以簡單理解為: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即為責任事故。,一、基本概念,安全生產責任,安全生產工作一個主體兩個方面:企業是生產安全的責任主體;政府對生產安全負有監管責任。,安全生4、產責任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刑法第135條),是指安全生產設施或者安全生產條件不符合國家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行為。,一、基本概念,安全生產責任其他相關罪名,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第137條)-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員失職罪或濫用職權罪(第168條)-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第140條)-串通投標罪(第223條)等。,一、基本概念,事故調查事故調查處理,事故調查事故調查處理的組織領導者,政府批準、有關部門組成的事故調查組,依法依規對事故發生的原因展開調查,并依據事故單位和個人的職責,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對相關責任單位及責任人提出處理意見的一種執法行為。,是與事故等級相對應的地5、方政府,它負責批準這個組織的成立,并對這個組織提出的調查報告給予批復。,一、基本概念,事故調查事故調查原則,事故調查事故調查處理的組織領導者,政府統一領導、屬地、分級負責和“四不放過”的原則;“依法依規,實事求是,科學嚴謹,注重實效”的要求。,查清事故發生的原因;核實傷亡人員和經濟損失;認定事故性質;確定事故責任單位和個人,提出處理意見;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完成事故調查報告。,一、基本概念,事故調查,事故是安全生產工作的核心問題,一切工作均圍繞事故展開。事故反映:社會宏觀經濟運行、中宏行業和區域、微觀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等多層次問題。,一、基本概念,事故“中心論”,二、事故調查的法規依據,綜合類,6、專業類,消防法、道路交通法、火災事故調查規定、建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特種設備監察條例、煤礦安全監察條例、民用航空法等。刑法修正案六(不斷改進。比如:8月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設立危險駕駛罪)。,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493號令)、企業職工傷亡事故調查分析規則(國標GB6442-86)、刑法及國務院302號令等。,二、事故調查的法規依據,其他依據,國務院及地方政府依法制定出臺的一些規范性文件,以及企業制定的制度也對各自權限范圍內的事故調查工作具有法定作用。如:國發201023號文件。實際工作中:主要是按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7、處理條例(國務院493號令)規定開展事故調查,同時,各地也依此“模式”相繼出臺了一些地方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來完善各地的事故調查工作。,二、事故調查的法規依據,法律的執行主體,安全生產法第2條“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對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鐵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第2條:“環境污染事故、核設施事故、國防科研生產事故的報告和調查處理不適用本條例”。第45條:“特別重大事故以下等級事故的報告和調查處理,有關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二、事故調查的法規依據,事故主體單位,生產制造類單位礦山(煤礦、非煤礦)、化8、工、冶金、機械等類型企業。,公共服務類單位交通(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等)、商場、餐飲、影院、公園等人員密集場所等企(事)業單位。,特別注意:不同行業和事故等級有不同的事故調查主體。即45條所指的事故。,二、事故調查的法規依據,事故類型,物體打擊、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高處墜落、坍塌、冒頂片幫、透水、車輛傷害、火災、中毒和窒息、放炮、瓦斯爆炸、火藥爆炸、鍋爐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其他(凡不屬于前述傷害的事故均稱為其他傷害。如扭傷、跌傷、凍傷、野獸咬傷、釘子扎傷等)。,二、事故調查的法規依據,事故等級標準之:生產安全,二、事故調查的法規依據,事故等級標準之:工傷,輕傷事故只有9、輕傷(指損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傷害)的事故。重傷事故有重傷(指相當于規定損失工作日等于和超過105日的失能傷害)但無人員死亡的事故。死亡事故 重大傷亡事故(一次死亡12人)特大傷亡事故(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二、事故調查的法規依據,事故調查程序,二、事故調查的法規依據,事故的現場處理;物證搜集;事故事實材料的搜集;證人材料搜集;被調查者材料及證人的口述材料;現場攝影;事故圖繪制。該標準需要修改、補充、完善。,企業職工傷亡事故調查分析規則GB6443-86,二、事故調查的法規依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第493號令),1、事故調查主體特別重大事故: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10、有關部門。重大事故:事故發生地省級人民政府較大事故: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 一般事故:縣級人民政府。注意:省級人民政府、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縣級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也可以授權或者委托有關部門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未造成人員傷亡的一般事故,縣級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發生單位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二、事故調查的法規依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第493號令),2、事故調查組的組成原則:遵循精簡、效能的原則。具體要求:應由有關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監察機關、公安機關以及工會派人組成,并應當邀請人民檢察院派人參加。事故調11、查組可以聘請有關專家參與調查。注意:有所需知識和專長,并與所調查的事故沒有直接利害關系。,二、事故調查的法規依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第493號令),調查組設置及分工,檢察院主要對涉及公職人員的失職瀆職問題進行調查。,二、事故調查的法規依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第493號令),3、事故調查程序查明事故發生的經過、原因、人員傷亡情況及直接經濟損失。認定事故的性質和事故責任。提出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總結事故教訓,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提交事故調查報告(60天內提交,延長不得超過60天)。注意:報告包括了上述所談內容之外,還要有搶險施救及事故是否存在遲、漏、謊、12、瞞報等情況。,二、事故調查的法規依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第493號令),4、事故調查之后的處理第一步:批復:重大事故、較大事故、一般事故,負責事故調查的人民政府應當自收到事故調查報告之日起15日內做出批復;特別重大事故,30日內做出批復,特殊情況下,批復時間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的時間最長不超過30日。第二步:處罰責任人:有關機關單位負有事故責任人員所在單位對該人員進行處理。負有事故責任的人員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二、事故調查的法規依據,罰 則 內 容(節選)對企業負責人:(一)發生一般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罰款;(二)發生較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60%的13、罰款;(三)發生重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罰款;(四)發生特別重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100%的罰款。,二、事故調查的法規依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第493號令),第三步:單位整改,并受監督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應當對事故發生單位落實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第四步:公布 由負責事故調查的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有關部門、機構向社會公布處理情況,依法應當保密的除外。,二、事故調查的法規依據,重點強調:實行更加嚴格的考核和責任追究第28條規定:嚴格落實安全目標考核。第29條規定:加大對事故企業負責人的責任追究力。對重大、特別重大14、生產安全責任事故負有主要責任的企業,其主要負責人終身不得擔任本行業企業的礦長(廠長、經理)。第30條規定:加大對事故企業的處罰力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3號),二、事故調查的法規依據,責任分析,(1)應當注意的問題,注意:追究最初造成不安全狀態的責任;追究屬于明顯違反技術規定的責任,不追究屬于未知領域的責任;根據事故后果和責任者應負的責任以及配合調查、認識態度(事故信息報告、搶救和防治事故擴大的態度、對事故調查的態度、配合及實際表現)等因素提出處理意見。,二、事故調查的法規依據,責任分析,事故責任分析是事故調查工作中的重要內容,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重點。責15、任分析應建立在一個基本原則基礎上進行。即:事故是一個意外事件,是一種過失行為,要結合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們的認知及從業者素質等因素從直接的技術層面和管理層面展開。,二、事故調查的法規依據,責任分析,(2)對事故原因分析企業職工傷亡事故調查分析規則GB6442-86,直接原因機械、物質或環境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間接原因設備狀況、勞動管理、人員培訓、制度建設、安全操作等不合理,二、事故調查的法規依據,責任分析,(3)誰來承擔責任?直接責任者 指其行為與事故的發生有直接關系的人員。主要責任者 指對事故的發生起主要作用的人員。主要在違章指揮或違章作業、冒險作業造成事故的;違反安全生產責任制16、和操作規程,造成傷亡事故的;違反勞動紀律、擅自開動機械設備或擅自更改、拆除、毀壞、挪用安全裝置和設備,造成事故的情況下。領導責任者 指對事故的發生負有領導責任的人員。,二、事故調查的法規依據,1.由于安全生產規章、責任制度和操作規程不健全,職工無章可循,造成傷亡事故的;2.未按規定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或職工未經考試合格上崗操作造成傷亡事故的;3.機械設備超過檢修期限或超負荷運行,或因設備有缺陷又不采取措施,造成傷亡事故的;4.作業環境不安全,又未采取措施,造成傷亡事故的;5.基本建設工程和技術改造項目中,塵毒治理和安全設施不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審批、同時施工、同時驗收、投產使用,造成17、傷亡事故的。注意:(一)所謂領導,泛指政府和企業兩個層面,各負其責;(二)對領導責任,又根據領導與事故的關系緊密程度,分主要領導責任和重要領導責任。,構成領導責任的情形,二、事故調查的法規依據,一、企業層面(主體責任)追究直接導致事故發生的違章違規從業人員責任,追究企業相關管理者違章違章指揮責任,追究制度及培訓等工作不落實、不到位的責任。二、政府層面(監管責任)主要是有關地方和相關行業領導上的責任及安全監管上的責任等等。對領導責任,我們又根據領導與事故的關系緊密程度,分主要領導責任和重要領導責任。三、注意 現代法律上,一般的責任追究沒有連帶責任,但是,安全生產責任追究的一個重要特點:“株連九族18、”!,事故責任追究的特點,二、事故調查的法規依據,客觀的關鍵是要體現“盡職免責”,這應該成為事故責任追究中的一項基本原則;科學的體現應該盡可能做到量化。,事故責任追究需要客觀科學,上?!?1.15”火災事故的范例:54名事故責任人中雖然沒有安全監管人員,但是,有25位政府主管部門負責工程安全質量的相關領導及工作人員受到追究,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肩上“煤礦、非煤礦山、?;?、煙花爆竹”四項具有行政許可“管理權”而可能帶來的問責。,三、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直接原因:尾礦庫堆積壩過陡;鋪設塑料膜阻水滲透使壩體“浸泡”失穩。間接原因:非法違規建設和生產;企業管理混亂;礦區資源、生產、環保、安全等管理混亂、監19、管乏力;隱患排查治理在企業整改和政府監管兩個層面都不到位;涉及事故背后的腐敗問題。事故性質:典型的涉及企業內外的綜合性責任事故。事故報告:一是縣領導指使工作人員編造暴雨引起山體滑坡、導致尾礦庫潰壩原因;二是縣委書記在當天已明知死亡超30人,卻決定按死亡26人上報。事故影響:在國內外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山西“9.8”尾礦庫潰壩,其他有關工貿企業事故案例,2011年4月25日,北京市大興縣舊宮鎮南小街一棟四層樓房內的“服裝廠”發生火災事故,死亡18人。7月12號,武漢經濟開發區一倉庫發生火災,15人死亡。思考:兩起事故表現形式是火災,是簡單的消防事故?,三、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從近幾年的事故20、分析,縣級安監部門在全面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過程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一是傳統工業生產技術水平的提升帶來的監管難度。二是公共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給監管工作帶來的困難。三是從業者和監管監察隊伍素質不能滿足經濟快速發展、技術含量不斷提升帶來的困難。四是社會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生產生活安全標準要求的不斷提升。五是公眾及媒體對事故的關注度日益提升帶來的壓力。,三、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四、思考、問題及對策,事故反映的是微觀層面的企業、中觀層面的行業及區域和宏觀層面的政府在管理上存在的缺陷;2.事故反映一個企業、一個行業領域的科技和管理發展水平,反映一個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反映一個社會全體大眾的整體21、素質;3.對事故調查處理的指導思想、理念、原則反映政府的價值取向;4.有關事故調查的法律法規許多方面還不完善、不科學,缺乏系統性,部門色彩突出,修制定工作周期長,時效性差;5.事故調查組工作運行機制還不完善,制度和職責在執行和落實中存在諸多問題;6.眾多行業領域事故涉及的技術原因復雜;,四、思考、問題及對策,7.事故調查組工作與司法部門的協調配合,以及事故調查工作中的“隱性阻力”問題;8.事故調查相關資料作為司法要件還需不斷規范,事故調查工作進展與司法追責還不同步;更多免費課件,關注公眾號:生產。9.黨政紀責任的追究還存在不夠科學、量化定責還一不夠完善的問題;10.事故調查工作的成果還沒有做到22、系統完整的信息化管理、查詢困難、應用遠遠不夠的問題。,四、思考、問題及對策,一、安全生產法制建設的全面完善和落實 各級政府及部門法律法規制修訂及聯合執法行動運行機制的完善。當前:堅決打擊生產經營領域,包括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和政府監管內容在內的非法違法行為。法律制度“立、改、廢”始終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二、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全面實施 安全生產標準化定義:是指通過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排查治理隱患和監控重大危險源,建立預防機制,規范生產行為,使各生產環節符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要求,人、機、物、環處于良好的生產狀態,并持續改進,不斷加強企業安全生23、產規范化建設。,事故是度量安全生產形勢的核心問題,四、思考、問題及對策,三、信息化對監管監察工作的重要技術支撐 10月26日順義現場隱患排查治理會議體系建立的范例。,事故是度量安全生產形勢的核心問題,“郡縣治則天下安”,以下個人觀點和建議供參考:1.安全生產成敗論英雄,一切都用事故說話。大家要牢牢抓住防范事故這個核心問題。2.一定要有準確的職責定位,用好安監局綜合監管的職能,合規有效的權力運作,發揮各部門作用。3.掌握縣域經濟發展的現狀,把握未來發展趨勢,適時分析研判管轄區域內的安全生產走勢,針對性集中力量抓工作。,四、思考、問題及對策,4.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及相關生產工藝流程、安全管理、技術標準、法律法規等基礎知識,不一定能當縣域范圍內的專家,但至少要成為你那個地方的“復合性”干部。5.學會運用現有的典型事故案例,采用有效得當的方法“教育”好地方黨委政府領導,依靠領導抓好機構、隊伍、體系、制度建設。6.創造性開展工作,如:用事故教訓推動工作轉向用隱患問題推動安全管理工作用標準化建設抓基層打基礎。,四、思考、問題及對策,讀史使人明智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讀事故中的“故事”,借鑒他人事故教訓,研究并解決本地區存在的問題,可有效防范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