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輔助車間防雷防靜電接地安全經驗分享(24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66654
2023-10-11
24頁
818.04KB
1、目錄,一、防雷基礎知識,1992年澳大利亞墨爾本市的一家化工廠因雷擊而爆炸,導致毒氣泄漏1989年我國黃島油庫遭雷擊引發特大火災,死亡19人,傷78人,直接經濟損失數千萬元我國鄂倫春林區火災有半數以上是由雷擊引起,2007茂名石化603雷擊爆炸事故,一、防雷基礎知識,直擊雷危害:指雷電對電氣設備或建筑物直接放電,放電時雷電流可達幾萬甚至幾十萬安培。直擊雷一般采用由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構成的防雷裝置防雷。雷電感應危害:指當雷云出現在建筑物的上方時,由于靜電感應,在屋頂的金屬上積聚大量異號電荷,在雷云對其他地方放電后,屋頂上原來被約束的電荷對地形成感應雷,其電壓可達幾十萬伏。雷電感應的防止辦法2、是將感應電荷的屋頂金屬通過引下線、接地裝置泄入大地。雷電波侵入:指由于線路、金屬管道等遭受直接雷擊或感應雷而產生的雷電波沿線路、金屬管道等侵入變電站或建筑物而造成危害。據統計,這種雷電侵入波占系統雷害事故的50以上。因此,對其防護問題,應予相當重視。一般在線路進入建筑物處安裝避雷器進行防護。,二、接地基礎知識,1接地 電氣設備的任何部分與土壤間做良好的電氣連接,稱為接地。2接地體或接地極 直接與土壤接觸的金屬導體稱為接地體或接地極。接地體可分為人工接地體和自然接地體。人工接地體是指專門為接地而裝設的接地體;自然接地體是指兼作接地體用的直接與大地接觸的各種金屬構件、金屬管道及建筑物的鋼筋混凝土基3、礎等。3接地線 連接于電氣設備接地部分與接地體間的金屬導線稱為接地線。4接地裝置 接地體和接地線組成的總體稱為接地裝置。,二、接地基礎知識,(1)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是為保證電力系統和設備達到正常工作要求而進行的一種接地,例如電源中性點的接地、防雷裝置的接地等。(2)保護接地 保護接地是為保障人身安全、防止間接觸電而將設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接地。(3)重復接地 在TN系統中,為確保公共PE線或PEN線安全可靠,除在中性點進行工作接地外,還應在PE線或PEN線的下列地方進行再一次接地,稱為重復接地。如架空線路終端及沿線每1km處。電纜和架空線引入車間或大型建筑物處。,二、接地基礎知識,1自然接地體的4、利用 在設計和裝設接地裝置時,首先應充分利用自然接地體,以節約投資。如果實地測量所利用的自然接地體電阻已能滿足要求,而且這些自然接地體又滿足熱穩定條件,可不必再裝設人工接地裝置。可作為自然接地體的物件包括與大地有可靠連接的建筑物的鋼結構和鋼筋、行車的鋼軌、埋地的金屬管道及埋地敷設的不少于2根的電纜金屬外皮等。對于變配電所來說,可利用其建筑物鋼筋混凝土基礎作為自然接地體。,二、接地基礎知識,2人工接地體的裝設 人工接地體有垂直埋設和水平埋設兩種基本結構形式,如圖1所示。人工接地體一般采用鋼管、圓鋼、角鋼或扁鋼等安裝和埋入地下,但不應埋設在垃圾堆、爐渣和強烈腐蝕性土壤處。最常用的垂直接地體為直徑55、0mm、長2.5m的鋼管,這是最為經濟合理的。,二、接地基礎知識,圖1 人工接地體(a)垂直埋設的棒形接地體;(b)水平埋設的帶形接地體,二、接地基礎知識,1接地體的埋設要求(1)接地體的埋設深度不應小于0.6m,且必須在大地凍土層以下。角鋼及鋼管接地體應垂直配置。(2)垂直接地體的長度不應小于2.5m,其相互之間間距一般不應小于5m。(3)防雷接地的人工接地裝置的接地干線埋設,經人行通道處埋地深度不應小于1m,且應采取均壓措施或在其上方鋪設卵石或瀝青地面。(4)人工接地裝置或利用建筑物基礎鋼筋的接地裝置必須在地面以上按設計要求位置設測試點。(5)埋入后接地體周圍要用新土夯實。(6)接地體地下6、部分不得涂漆。,2接地體的連接要求(1)接地體的焊接應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長度應符合下列規定:扁鋼與扁鋼搭接為扁鋼寬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圓鋼與圓鋼搭接為圓鋼直徑的6倍,雙面施焊;圓鋼與扁鋼搭接為圓鋼直徑的6倍,雙面施焊;扁鋼與鋼管,扁鋼與角鋼焊接,應緊貼角鋼外側兩面,或緊貼3/4鋼管表面,上下兩側施焊;除埋設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頭外,應有防腐措施。(2)接地體與接地干線的連接,應采用可拆卸的螺栓連接點,以便測量電阻。,二、接地基礎知識,接地電阻的測試應選擇適當的天氣進行。常用接地電阻測試儀為ZC-8型。儀表接線及測試平面如圖2所示。測試前將儀表斷接卡子緊固螺栓擰開,沿被測接地裝置(接地極)E7、將電位探針P和電流探針C成直線彼此相距20m打入地下,電位、電流電極的位置不能放反。E、P和C用不小于2.5mm2銅芯線分別與儀表對應端子連接。,二、接地基礎知識,二、接地基礎知識,a.交流工作接地,接地電阻不應大于4;b.安全工作接地,接地電阻不應大于4;c.直流工作接地,接地電阻應按計算機系統具體要求確定;d.防雷保護地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e.對于屏蔽系統如果采用聯合接地時,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三、建筑防雷系統,建筑物根據其重要性、使用性質、發生雷電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為三級。一類:會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巨大財產損失的易燃、易爆場所二類:國家級建筑、省部級辦公樓、一般易燃易8、爆場所、人員密集場所、高建筑物、特大型廠房、南方潮濕多雷地區三類:年預計雷擊次數比較少的地方,1一級防雷建筑物的保護措施(1)防直擊雷的接閃器應采用裝設在屋角、屋脊、女兒墻或屋檐上的避雷帶,并在屋面上裝設不大于10m 10m 的網格。(2)為了防止雷電波的侵入,進入建筑物的各種線路及金屬管道宜采用全線埋地引入,并在入戶端將電纜的金屬外皮、鋼管及金屬管道與接地裝置連接。(3)對于高層建筑,應采取防側擊雷和等電位措施。,三、建筑防雷系統,2二級防雷建筑物的保護措施(1)防直擊雷宜采用裝設在屋角、屋脊、女兒墻或屋脊上的環狀避雷帶,并在屋面上裝設不大于15m15m的網格。(2)為了防止雷電波的侵入,對9、全長低壓線路采用埋地電纜或在架空金屬線槽內的電纜引入,在入戶端將電纜金屬外皮、金屬線槽接地,并與防雷接地裝置相連。(3)其他防雷措施與一級防雷措施相同。,三、建筑防雷系統,3三級防雷建筑物的保護措施(1)防直擊雷宜在建筑物屋角、屋檐、女兒墻或屋脊上裝設避雷帶或避雷針,當采用避雷帶保護時,應在屋面上裝設不大于20m20m的網格。對防直擊雷裝置引下線的要求,與一級防雷建筑物的保護措施對防直擊雷裝置引下線的要求相同。(2)為了防止雷電波的侵入,應在進線端將電纜的金屬外皮、鋼管等與電氣設備接地相連。若電纜轉換為架空線,應在轉換處裝設避雷器。,三、建筑防雷系統,4有爆炸和火災危險的建筑物防雷保護措施(110、)有爆炸危險的建筑物防雷對存放有易燃燒、易爆炸物品的建筑物,由于電火花可能造成爆炸和燃燒,故對這類建筑物的防雷要求相當嚴格。對于直擊雷、雷電感應和沿架空線侵入的高電位,還應增加避雷網或避雷帶的引下線,其間距為1824m。防雷系統和內部的金屬管線或金屬設備的距離不得小于3m。采用避雷針保護時,必須高出爆炸性氣體的放氣管管頂3m,其保護范圍也應高出管頂12m。建筑物附近有高大樹木時,如不在保護范圍之內,樹木應與建筑物保持 35m的凈距。,三、建筑防雷系統,(2)有火災危險的建筑物防雷農村的草房、木板房屋、谷物堆放場及儲存有易燃建筑材料的建筑物,最好用獨立避雷針進行保護。當采用屋頂避雷針或避雷帶保護11、時,在屋脊上的避雷帶應支起 600mm,斜脊及屋檐部分的連接條應支起 400mm,所有防雷引下線應支起 100150mm。防雷裝置的金屬部件不得穿入屋內或貼近草棚上,以防止由于雷擊而引起火災。電源進戶線及屋內電線應與防雷系統有足夠的絕緣距離,否則應采取保護措施。,三、建筑防雷系統,1接閃器(1)材料要求 避雷針 一般用鍍鋅圓鋼或焊接鋼管制成,上部制成針尖形狀,圓鋼截面積不得小于100mm2,鋼管厚度不得小于 3mm。避雷帶和網 一般用圓鋼或扁鋼制成,其尺寸不應小于下列數值:圓鋼直徑為8mm;扁鋼截面積為48mm2,扁鋼厚度為4mm。,三、建筑防雷系統,(2)明裝避雷帶(網)的安裝 當不上人屋面12、預留支撐件有困難時,可采用預制混凝土支墩作避雷帶(網)的支架,支架點間距均勻,且直線段部分不宜大于3m,轉彎處不宜大于500mm。女兒墻、屋脊上安裝避雷帶(網)支架時,應盡量預留預埋安裝件或孔洞。支架調正、校平后,可進行避雷帶(網)安裝。避雷帶安裝前應校直,將校直后的避雷帶(網)逐段焊接或用螺栓固定于支架上。,三、建筑防雷系統,(3)暗裝避雷帶(網)的安裝 可上人屋面避雷帶(網)可暗設,埋設深度為屋面或女兒墻下50mm。避雷帶(網)的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引至屋面的金屬構件、設備的接地線位置應正確,接地點外露。高層建筑30m以下部分每隔三層設均壓環一圈。高層建筑30m以上部分向上每隔三層在結構圈13、梁內敷設一圈254避雷帶,并與引下線焊接形成水平避雷帶,以防止側擊雷。,三、建筑防雷系統,2引下線(1)材料要求 引下線一般采用圓鋼或扁鋼制成,其截面積不應小于 48mm2,在易受腐蝕的部位,其截面積應適當增大。其尺寸不應小于下列數值:圓鋼直徑為8mm,扁鋼截面積為48mm2,扁鋼厚度為4mm。(2)暗設圓鋼、扁鋼引下線敷設(3)柱內主鋼筋引下線敷設(4)明設引下線敷設,三、建筑防雷系統,驗收要求:(1)建筑物頂部的避雷針、避雷帶等必須與頂部外露的其他金屬物體連成一個整體的電氣通路,且與避雷引下線連接可靠。(2)避雷針、避雷帶應位置正確,焊接固定的焊縫飽滿無遺漏,螺栓固定的備帽等防松零件齊全,14、焊接部分補刷的防腐油漆完整。,三、建筑防雷系統,(3)避雷帶應平正順直,固定點支持件間距均勻、固定可靠,每個支持件應能承受大于49N(5kg)的垂直拉力。當設計無要求時,支持件間距符合:水平直線部分0.51.5m;垂直直線部分1.53m;彎曲部分0.30.5m。(4)暗敷在建筑物抹灰層內的引下線應有卡釘分段固定;明敷的引下線應平直、無急彎,與支架焊接處油漆防腐,且無遺漏。(5)當利用金屬構件、金屬管道做接地線時,應在構件或管道與接地干線間焊接金屬跨接線。(6)接地線在穿越墻壁、樓板和地坪處應加套鋼管或其他堅固的保護套管,鋼套管應與接地線做電氣連通。(7)當接地線跨越建筑物變形縫時,設補償裝置。,三、建筑防雷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