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站安全事故反思及應急措施培訓課件(37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66674
2023-10-11
37頁
1.12MB
1、核電站安全及其相關內容培訓,核電站安全事故及反思,前蘇聯 切爾諾貝利事件,原蘇聯官方4個月后公布,共死亡31人,主要是搶險人員,其中包括一名少將;得放射病的203人;從危險區撤出13.5萬人。1992年烏克蘭官方公布,已有7000多人死亡于本事故的核污染。災后兩年之中,26萬人參加了事故處理,為4號核反應堆澆了一層層混凝土,當成“棺材”埋葬起來。清洗了2100萬平方米“臟土”,為核電站職工另建了斯拉烏捷奇新城,為撤離的居民另建2.1萬幢住宅。這一切,包括發電減少的損失,共達80億盧布(約合120億美元)。烏克蘭政府已作出永遠關閉該電站的決定。,日本 福島核電站爆炸事件,法國 馬庫勒核電站爆炸事2、件,2011年9月12日,法國南部加爾省的馬庫勒核電站的附屬設施中一座處理核廢料的鍋爐當天中午發生爆炸,飛濺的金屬碎片已造成1人死亡,4人受傷。,美國 三哩島核泄漏,美國核管理委員會(Nuclear RegulatoryCommission,簡稱NRC)21日表示,賓夕法尼亞州三哩島發生一起輻射外泄事故,約150名工作人員都已安全返家。1979年,美國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核泄漏事故發生地點就在三哩島。,天災?,人禍?,反思,人為因素是歷次核電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監管不力違規操作安全意識缺乏,大亞灣核電站,核電站安全的保障措施,總論,核安全的最終目標是建立并保持對輻射害的有效防御,保護廠區人員、公眾3、和環境,核電站的安全性即為對工作人員和周圍居民的健康與安有切實可靠的保證。,安全保障,選址標準核泄漏屏障抗地質災難核廢物處理定期檢測輻射防襲擊,選址標準,要求很高,符合地點很少核電站對環境的影響,環境對核電站的影響關于中國核電站的選址,核泄漏屏障,核泄漏是人們對核電站最大的擔心四道屏障保護法,四道屏障保護法,核電站核心部件核燃料棒的新型材料核燃料元件的包核采用優質的鉻合金制造壓力殼安全殼,抗地質災難,充分考慮地震和其他自然災害因素在防強地震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縱深防御原則,核廢物處理,放射性廢物: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放射性濃度或放射性比活度低于或等于國家規定限值的廢物,核廢物處理六4、原則,以安全為目的、以處置為核心的原則可合理達到的盡量低保護后代原則“三同時”減少產生、分類收集、凈化濃縮、減容固化、嚴格包裝、安全運輸、就地暫存、集中處置、控制排放、加強監督事前環境影響評價,定期檢測核輻射,原因:對于核電站的工作人員和附近的居民來說,即使不發生核泄漏,長期工作或生活在核反應堆周圍,會不會影響他們的健康?工作:定期從環境介質中取樣,按照一定的方法分析,檢測放射性物質含量高低。現狀:據目前的研究和監測,尚未發現核電站產生的輻射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之例。,防襲擊,目前為止,世界上沒有核電站遭受攻擊的先例核電站一旦被襲擊,即使當時死傷人數不多,人們對核輻射的惶恐心態將久久難以平息我國5、的防御體系較為完善貿然襲擊一個國家的核電站,實際上等于向全世界所有核電設施宣戰,核電站事故應急措施,根據事故階段和照射途徑采取適當防護措施,早期階段:由出現明顯的放射性物質釋放的先兆(即開始認識到可能出現場外后果)到釋放開始以后的最初幾小時的這段時間。中期階段:從放射性開始釋放后的最初幾小時起一直延續幾天到幾星期的這段時間。一般說來,本階段開始時,大部分釋放已經發生,而且大部分放射性物質可能已沉積于地面,除非釋放的全是惰性氣體。晚期階段:也稱恢復期,自事故中期之后延續幾周到幾年的這段時間。當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釋放時,應根據事故不同階段可能的照射途徑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處理措施,隱蔽服用穩定性6、碘片食物和飲水控制出入通道的管制撤離去污發布應急信息命令,隱蔽,隱蔽是讓人們停留在房屋內,關閉門窗,關閉通風系統,再采取簡易必要的個人防護措施。隱蔽對于防護放射性煙羽和地面沉積外照射非常有效,對減少吸入產生的內照射也有一定的效用。隱蔽也是場外應急狀態時首先要采取的措施。,服用穩定性碘片,服用穩定性碘片,可以阻斷人體對放射性碘131的吸收,其原理是讓穩定性碘在甲狀腺中呈飽和狀態,則放射性碘就不能為甲狀腺所吸收,從而排出體外。在吸入放射性碘前6小時之內或吸入放射性碘同時服藥,防護效果在90以上;吸入放射性碘6小時后服藥,只有50的效果;12小時以后服藥已經無效。服用量是按成人在最初24小時服用一片7、(相當于100毫克碘當量),一天后服用半片(相當于50毫克當量),連續服用710天,總量不超過1克為準。兒童減半,嬰兒再減半。,食物和飲水控制,對放射性污染的水和食物進行控制,叫做食物和飲水控制。對污染的水和食物進行控制是事故中后期(特別是后期)針對食入照射途徑采取的防護措施,以控制或減少污染的水和食物產生的內照射劑量。在事故情況下,省核事故應急委員會將安排對可疑區環境中的各種食物及飲用水進行采樣和測量分析,一旦發現超過控制標準就立即進行食物和飲用水控制。此時,公眾對控制區范圍內食品和飲用水應該采取不采收、不食用、不銷售、不運輸。,出入通道的管制,這是在核事故場外應急時必須采取的應急措施,主要8、是控制人員、車輛、船只進出受事故影響的地區,以防止或減少污染擴散。,撤離,根據氣象條件,當估算和測量到某區域范圍內的公眾受到外照射劑量可能超過應急控制標準,可以組織公眾暫時撤離該地區,避免或減少煙羽外照射、地面沉積外照射和吸入內照射給公眾帶來的嚴重危害。,去污,放射性去污是指采用各種手段從被污染的表面去除放射性污染物的過程,以減少對人員的照射劑量,并使污染地區可以使用。核事故場外應急時,采取什么樣的防護措施,是由事故的早中晚期核電廠釋放的放射性物質對公眾的不同的照射途徑決定的。,發布應急信息命令,通過行政系統逐級發送應急命令。核電廠事故進入廠區應急時,各級應急組織的大部分都已啟動工作。在場外應9、急狀態時,全體啟動工作(包括行政村),應急命令可以通過專用電話和會議逐級傳達到廣大公眾。電視播放。核電廠事故場外應急時,一般的信息和命令、核應急知識、需要公眾采取什么行動,將通過當地的電視臺播出,此時核電廠周圍公眾不管是白天和黑夜,應通過電視連續接收信息和命令。電臺廣播。核事故時,利用應急計劃區內的縣級有線廣播系統或無線廣播,及時播放應急知識和信息。屆時,公眾立即進入室內打開收音機或有線廣播即可收聽。,一切為了集體安全,對核電站員工的一些思想要求,最危險的是思想,沒有任何審查制度的后果?不安全,*敵對勢力滲透*日常工作不負責任導致事故*出事故時不負責任導致惡化,如何甄別是否為敵對分子?可以借鑒入黨或者參軍的思想考核、測驗,挑選出真正站在人民這邊的來進行核電站的相關操作。若是更重要、精細、的操作,則需要思想審查更加嚴格。,對員工的意志品質要求 堅守 福島事故發生后,50人留守核電站搶險,獲稱“福島50人”,成為民眾心中的“英雄”。隨后不斷有人前往接替,留守隊伍逐漸擴大,最終增至數千人。奉獻 切爾諾貝利事件20多年來,先后有60萬人參與過核泄漏現場的清理工作,他們也被冠以特殊的稱呼liquidators,中文意思為“清理員”。這次核災難后,共有134名參與現場搶救工作的“清理員”被診斷出患上急性放射性疾病,28人當年就病逝了,當中包括至少6名消防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