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匯編PPT(35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66682
2023-10-11
35頁
1.84MB
1、主講:,化工安全事故案例,化工安全技術,2008年1月1日12月28全國安全生產簡況,重大事故 發生86起,死亡和失蹤1315人,同比增加8起、148人。其中:工礦商貿 發生42起,死亡和失蹤689人,同比增加5起、117人,其中煤礦 發生31起,死亡和失蹤503人,同比增加7起、120人。特別重大事故 發生10起,死亡662人,同比增加4起、360人。其中:煤礦 發生5起,死亡174人,同比增加2起、3人;金屬與非金屬礦 發生2起,死亡321人,同比增加2起、321人;建筑施工 沒有發生特別重大事故,同比減少2起、99人;冶金企業 沒有發生特別重大事故,同比減少1起、32人;火災 發生1起,2、死亡44人,同比增加1起、44人;道路交通 發生1起,死亡51人,同比增加1起、51人;鐵路交通 發生1起,死亡72,同比增加1起、72人。,煤礦安全,化工安全,建筑安全,機械安全,電力安全,冶金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特種設備,安全涉及領域,危險化學品在生產、儲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發生安全事故而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人為因素,硬件因素,其它因素,案例一:操作系統不完善釀成爆炸事故,案情介紹 2007年11月27日10時20分,江蘇聯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化公司)重氮鹽生產過程中發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5人受傷(其中2人重傷),直接經濟損失400萬元。聯化公司位于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陳家港3、化工集中區,成立于2003年10月。主要產品為聯苯菊酯500噸/年、分散藍79濾餅1000噸/年、分散橙30濾餅1500噸/年等,共有6個生產車間。爆炸事故發生在5車間分散藍79濾餅重氮化工序B7廠房。重氮化工藝過程是在重氮化釜中,先用硫酸和亞硝酸鈉反應制得亞硝酰硫酸,再加入6-溴-2,4二硝基苯胺制得重氮液,供下工序使用。11月27日6時30分,聯化公司5車間當班4名操作人員接班,在上班制得亞硝酰硫酸的基礎上,將重氮化釜溫度降至25。10時許,當班操作人員發現重氮化釜冒出黃煙(氮氧化物),重氮化釜數字式溫度儀顯示溫度已達70,10時6分,重氮化釜溫度已達100,10時20分,重氮化釜發生爆炸4、,造成搶險人員8人死亡(其中3人當場死亡),5人受傷(其中2人重傷)。,事故原因分析根據事故調查組的分析判斷,操作人員沒有將加熱蒸汽閥門關到位,造成重氮化反應釜在保溫過程中被繼續加熱,重氮化釜內重氮鹽劇烈分解,發生化學爆炸,是這起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在重氮化反應保溫時,操作人員未能及時發現重氮化釜溫度升高,及時調整控制;裝置自動化水平低,重氮化反應系統沒有裝備自動化控制系統和自動緊急停車系統;重氮化釜崗位操作規程不完善,沒有制定針對性應急措施,應急指揮和救援處置不當,是這起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案例評議 這是一起典型的人為因素造成爆炸事故的案例。國家安監總局在總結事故教訓時指出,企業要加強化工5、裝置儀表控制系統的維護、維修。壓力、溫度、進料等重要控制儀表一旦發生故障,要立即修復;不能立即修復的,要有可靠的替代控制手段,必要時先停止化工裝置運行,待儀表修復后再恢復裝置運行。要進一步加強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訓,提高操作人員的安全 意識、操作技能和應急處置能力。,案情介紹 2003年9月5日上午,河南省某運輸公司一輛液氨罐車到江西某化肥廠充裝液氨,車主盧某是個體運輸業主,掛靠在該公司,因罐車自帶的液氨充裝軟管與該化肥廠液氨充裝系統接口連接不匹配,就向一旁同在該化肥廠等待灌裝液氨的江西省萍鄉市某廠罐車司機楊某借用充裝軟管。9時30分左右,在充裝過程中,裝卸軟管的液相管突然爆裂,大量液氨6、外泄,瞬間液氨汽化,白霧頓時向周圍擴散。此時,正在一旁工作或等候充裝的人員共有4人:河南罐車司機、河南罐車車主盧某、該化肥廠液氨充裝員、萍鄉市某廠罐車司機楊某。事故發生后,其中3人迅速跑離現場,河南罐車車主盧某因躲避不及,中毒倒地,后經送醫院搶救無效身亡。,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發生后,由該化肥廠主管部門牽頭,安全、質監、工會、公安等部門參加,組成了事故調查組,聘請了技術專家,對事故全過程進行了調查分析。事故發生時該化肥廠液氨充裝系統沒有超壓,氨球罐安全閥沒有起跳,液氨罐車及裝卸軟管的設計壓力為2.16MPa,高于該化肥廠充裝系統的工作壓力,經專家認定,排除了系統超壓充裝。爆裂的液相軟管斷裂成3節7、,其外表有破損痕跡,內層網狀鋼絲銹蝕嚴重,橡膠具有老化特征。經專家認定軟管存在質量問題,也是發生事故的直接因素。萍鄉市某廠有2套液氨裝卸軟管,一套是隨罐車配帶的,另一套是從湖南省某貿易公司購買的,2套軟管經常更換使用。從湖南省購買的這套軟管,既無產品合格證,也沒有制造單位,屬“三無”產品。事故發生后,調查組到湖南調查,發現這家貿易公司已經關閉,在工商部門的注冊已經注銷,店主不知去向。萍鄉市某廠的2套軟管,其中有一套在2002年11月6日隨罐車一起經過有關法定檢測機構檢測,檢測結果為液相管合格,氣相管不合格。由于檢測單位沒有在經過檢測的軟管管體上注明檢測標志,時間一長,以至無法判定這2套軟管是哪8、一套經過了檢測,哪一套沒有經過檢測。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萍鄉市某廠罐車司機使用的裝卸軟管是不合格的或者是沒有經過檢測的軟管,并且還將這種裝卸軟管外借他人使用。,按照液化氣體汽車罐車安全監察規程第47條規定,汽車罐車隨車必帶的文件和資料包括:汽車罐車使用證、機動車駕駛執照和汽車罐車準駕證、押運員證、準運證、汽車罐車定期檢驗報告復印件、液面計指示刻度與容積的對應關系表;在不同溫度下介質密度、壓力、體積對照表以及運行檢查記錄本和汽車罐車裝卸記錄等。而事故罐車提供不出由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及交通部門頒發的押運員證、汽車罐車準駕證,使用證參數與罐車銘牌參數不符。后經查實,事故罐車車主盧某沒有經過安全培訓,罐車9、沒有登記,“六證”不全,罐車為非法運輸罐車,不具有運輸液氨資質。充裝現場不具備必要的充裝條件,該化肥廠在汽車罐車充裝站沒有配備液氨充裝軟管,沒有計量裝置,沒有裝備氣體濃度監測報警裝置,沒有安裝氣體泄漏自動切斷聯鎖裝置,安全措施不到位,充裝人員在沒有認真審查清楚罐車是否具有充裝資質的情況下,就給罐車充裝液氨,工作嚴重失職。,案例評議 直接原因為軟管質量不合格。安全意識不強,自我保護能力差。根據規定要求,從事危險化學品作業人員一定要經過安全技術教育,熟悉其所運輸介質的物理、化學性質和安全防護措施,了解裝卸的有關要求,具備處理事故和異常情況的能力,堅持按規定持證上崗,在各項安全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才10、能從事危險化學品的運輸作業。而事故罐車車主是非法經營,由于沒有參加安全知識培訓教育,對液氨的化學性質以及液氨對人體的危害性認識不足,事故發生后不能有效地采取相應措施保護自己。危險化學品經營單位液氨充裝站應該按照規范要求進行設計,要有符合國家標準的生產工藝、設備或設施,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配備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通過這起事故可以看到,該化肥廠充裝站存在設計施工中的安全隱患,如,充裝站的選址不合理,有效空間小,不利于發生事故后人員撤離;充裝設施不規范,沒有自動緊急切斷系統,等等。,加強危險化學品運輸管理,對“六證”不全的汽車罐車堅決不予充裝。目前不少危險化學品生產單位為了能使產品盡快出11、售,對汽車罐車“六證”檢查不嚴格,對“六證”不全的運輸罐車也進行充裝,這樣做是對違規行為的放縱,非常不利于安全生產,同時也為安全事故埋下了嚴重隱患。危險化學品經營單位應本著對國家負責、對人民生命財產負責、對社會負責、對企業負責的精神,加強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認真檢查“六證”,對“六證”不全的罐車堅決不允許充裝。各級執法機構,要加強監察執法力度,發現問題要堅決糾正。被掛靠單位也要加強對掛靠車輛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對運輸危險化學品的這種特殊車輛,更要嚴加管理。,液化氣體充裝軟管爆裂傷人事故是非常典型的事故,事故率較高,應當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如:2004年7月28日,中石化上海某公司聚氨酯事業12、部,一輛正在卸液氨的槽車金屬軟管突然爆裂,200多千克液氨外泄,造成48人中毒,其中10人中毒嚴重住院治療。2004年8月1日,福建漳州某合成氨廠,一輛正在裝液氨的槽車金屬軟管突然爆裂,1t液氨泄漏,造成1死39傷,其中5人傷勢嚴重。2004年9月2日,河北邯鄲武安市某化工公司液氨罐車在另一化工公司廠區內充裝液氨,因車帶液氨軟管爆裂,引發液氨泄漏,造成4人死亡、19人中毒。,案情介紹 1987年11月30日,一輛東風140型槽車在一個油庫裝0號柴油。在裝油的過程中司機爬到槽罐車頂部想觀察一下柴油在儲油罐內裝到什么位置,就在這時發生了爆炸。爆炸的氣浪將司機掀到地上,臉部和手部燒傷,身上的衣服也著13、了火。幸虧搶救及時沒有釀成大禍。,案例三:人體靜電放電引起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事后對事故的調查,現場沒有任何違章行為,周圍也沒有明火作業。柴油的性能又比較穩定,爆炸是如何引起的呢?后來請教了專家,專家調查后找出了原因:一是這輛車在此前裝過汽油,汽油卸完后接著裝柴油,汽油的殘留物形成蒸氣揮發與空氣混合成可燃氣體,聚集在槽車的頂部;二是這位司機身著羽絨服,內穿毛衣,下身的褲子是化纖料制成的,里面穿的是尼龍褲。就是說,在這位司機身上,不同質地的衣料使靜電積聚已達到了一定的數量,爬上槽罐的頂部看油位時,靜電放電發生在他身上,點燃了汽油與空氣的混合體,爆炸由此而引發。,案例評議 這是一例靜電引發的事故,發生在人體衣服上的靜電放火。據了解,由于作業人員行動時身上帶靜電引起的事故還不在少數。預防的辦法是在油罐作業時,人應當遠高作業現場,必不可少時,作業人員要著防護服。汽車運輸易燃液體時,由于象苯、汽油等的電阻率都比較大,在摩擦、震動的作用下極容易積聚靜電。特別是罐車運輸的汽油在罐裝時速度較快,靜電極易產生和積聚。因此這類槽(罐)車必須配備導除靜電的裝置。灌裝管道應當用導電橡膠制成。灌裝管要直接插到桶底或罐底。桶或罐要直接與地面接觸,能讓電荷泄漏,從而避免靜電放電引發事故。,2009年化工安全事故統計,265人死亡數百人受傷300中毒11人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