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電解生產安全技術與環保知識培訓課件(57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66745
2023-10-11
57頁
716.04KB
1、鋁電解生產安全技術與環保知識培訓,-安全與健康影響企業運作的關鍵環節,“我們都知道,影響企業績效的因素除了純粹的生產和勞動者,還存在著很重要的一點;安全。”(1914),-羅伯特.W.坎貝爾,羅伯特W 坎貝爾獎國際安全、健康及環境管理優秀企業獎,主要內容,安全生產的意義鋁電解生產安全技術鋁電解生產環境保護,鋁電解生產安全技術,一、事故產生的原因二、鋁電解生產的危險有害因素三、鋁電解生產的安全對策措施,一、事故產生的原因,事故產生的直接原因及間接原因。直接原因是不安全行為及不安全狀態;間接原因是安全管理系統的缺陷和社會及公眾對科學的意識、習俗、傳統觀念和對待風險的態度。,人的不安全行為,1.操作2、失誤、忽視安全、忽視警告。2.造成安全裝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設備4.用手工代替工具操作5.物體存放不當6.冒險進入危險場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業,停留9.機器運轉時違規作業10.有分散注意力行為11.在必須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用具的作業或場合中,忽視其使用12.不安全裝束13.對易燃、易爆危險品處理錯誤,物的不安全狀態,(1)無防護、保險、報警裝置;(2)防護不當;(3)設備、設施、工具、附件有缺陷;(4)設備、設施、工具、附件強度不夠;(5)個人防護用具缺陷;(6)生產(施工)場地環境不良;,無防護、保險、報警裝置,防護不當,設備、設施、工具、附件有缺陷,設備、設施、工具、附件3、強度不夠,個人防護用具缺陷,生產(施工)場地環境不良,事故產生的間接原因,1 管理系統的缺陷(1)財政方面的限制;(2)缺少管理的承諾;(3)缺少相關的政策;(4)缺少標準;(5)缺少知識及信息;(6)對于作業人員缺少培訓及選擇。2 社會壓力(1)人們的態度;(2)商業習慣;(3)傳統;(4)社會對承擔風險的態度;(5)對于作業環境的接受程度。,二、鋁電解生產的危險有害因素,危險因素:起重傷害機械傷害高處墜落電氣傷害火災爆炸危險 有害因素:粉塵危害毒物危害高溫危害噪聲危害,1、主要危險因素分析,1起重機械傷害 鋁廠采用的高位電解多功能天車為橋式起重機,其功能包括:打電解質結殼,往電解槽內加氧化4、鋁,更換陽極,吊運陽極母線柜架提升機,安裝和檢修電解槽的吊運工作,出鋁及吊運抬包,此外,還可以吊運其它重物。,1、主要危險因素分析,橋式起重機的常見事故有以下幾種:重物墜落:吊具或吊裝容器損壞、物件捆綁不牢、掛鉤不當、電磁吸盤突然失電、起升機構的零件故障(特別是制動器失靈、鋼絲繩斷裂)等都會引發重物墜落。擠壓:起重機軌道兩側沒有良好的安全通道或與建筑結構之間缺少足夠的安全距離,使運行或回轉的金屬結構對人員造成夾擠傷害;運行機構的操作失誤或制動器失靈引起溜車,造成碾壓傷害等。高處跌落:人員在離地面大于2m的高度進行起重機的安裝、拆卸、檢查、維修或操作等作業時,從高處跌落造成傷害。,1、主要危險因5、素分析,觸電:起重機在電線附近作業時,其任何組成部分或吊物與高壓帶電體距離過近,感應帶電或觸碰帶電物體,都可以引發觸電傷害。其他傷害:其他傷害是指人體與運動零部件接觸引起的絞、碾、戳等傷害;液壓起重機的液壓元件破壞造成高壓液體的噴射傷害;飛出物件的打擊傷害;裝卸高溫液體金屬、易燃易爆、有毒、腐蝕等危險品,由于墜落或包裝捆綁不牢引起的傷害等。,機械傷害,機械傷害有以下幾種:擠壓;碰撞和撞擊;接觸:包括夾斷、剪切、割傷和擦傷、卡住或纏住等。,機械傷害,電解工藝的主要設備有:高位電解多功能天車、拖盤清理機、振動篩、破碎機、提升機、殘極壓脫機、磷鐵環壓脫機、鋁導桿矯直機等。碳素工藝主要設備有:球磨機、6、破碎機、篩分機、預熱螺旋機、連續混捏機、振動成型機、陽極焙燒爐用多功能機組等。操作人員易于接近的各種可動零、部件都是機械的危險部位,機械加工設備的加工區也是危險部位。如果這些機械設備的轉動部件外露或防護措施和必要的安全裝置不完善,很容易造成人身傷害事故。,墜落傷害,墜落傷害:殘極處理工藝中有清理、篩分、破碎及定量等諸多工序,因設備安裝在不同平面上,有不同形式的操作平臺、地溝、升降口、坑洞及護坎,如果沒有防護措施或防護措施有缺陷,工人隨時都有墜落摔傷的危險。,電氣傷害,電氣事故可分為:觸電事故靜電危害事故雷電災害事故電氣系統故障危害事故,觸電事故,觸電事故可分為電擊和電傷兩種情況:電擊:電解槽是7、以低電壓高電流串聯運轉的,因此,電擊事件通常并不嚴重。但是,在電力車間高壓電源與電解車間聯網路的連接點可能發生嚴重的電擊事故。,觸電事故,電傷:在鋁電解生產中,其能源主要是直流電能,約占整個能源消耗的97%左右。在電解槽系列上,系列電壓達數百伏至上千伏。盡管人們把零電壓設在系列中點,但系列兩端對地電壓仍高達500V左右,一旦短路,易出現人身和設備事故。而且,電解用直流電,槽上電氣設備用交流電,若直流竄入交流系統,會引起設備事故。因此,電解槽許多部位須進行絕緣。電解車間內電纜若沒有采取有效的阻燃和其他預防電纜層損壞的措施、電氣設備接地接零措施不完善、臨時性及移動設備(含手持電動工具及插座)的供電8、沒有采用漏電保護器或漏電保護器性能不可靠等都會造成電器設備漏電而引發觸電傷亡事故。,靜電危害事故,焙燒爐、煅燒爐的輸氣輸油管路、炭素生產系統的除塵管路及燃油鍋爐系統等存在著靜電傷害。,雷電傷害事故,電解車間廠房的殘極破碎、篩分部分高度超過10米,煅燒工段、生陽極及殘極處理工段中的除塵排煙系統排氣筒高度都在20米以上,在雷雨天存在著被雷擊的危險。因此,雷電傷害應引起一定的重視。,電氣系統故障危害事故,電氣系統故障危害的主要表現是:線路、開關、熔斷器、插座插頭、照明器具、電動機、電熱器具等均可能成為引起火災的火源。原本不帶電的物體,因電氣系統發生故障而異常帶電,可導致觸電事故的發生。如電氣設備的金9、屬外殼,由于內部絕緣不良而帶電;高壓邦聯接地時,在接地處附近呈現出較高的跨步電壓,均可造成觸電事故。,火災爆炸危險性,1)物料的火災危險性 瀝青:生陽極工段的預熱螺旋機和混捏機所用的原料之一是煤瀝青。煤瀝青的軟化點為100115,閃點大于200,瀝青屬于高分子有機物的混合物。根據GBJ16-87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對生產儲存物品的火災危險性分類,煤瀝青屬于丙類。在一定的條件下,能夠發生猛烈的燃燒,具有火災危險性。石油焦:石油焦是預焙燒陽極的主要物料之一,石油焦在制造陽極的過程中需要破碎二次,破碎后,形成粉塵。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對生產儲存物品的火災危險性分類,石油焦屬于丙類。,火災爆炸危險性,煤氣10、:工頻爐所用煤氣為發生爐煤氣,發生爐煤氣相對密度為0.40.6,爆炸濃度極限為20%70%,自燃點700,發生爐煤氣低發熱值為5900kJ/m3。煤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爆炸。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對生產儲存物品的火災危險性分類,煤氣屬于甲類。輕柴油:輕柴油易燃,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對生產儲存物品的火災危險性分類,閃點低于60的輕柴油屬于乙類,閃點大于60的輕柴油屬于丙類。,二、主要有害因素分析,1 粉塵危害 鋁廠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塵主要有氧化鋁粉塵、石油焦粉塵、瀝青煙塵。氧化鋁粉塵主要存在電解廠房內、氧化鋁11、貯運系統;煅燒工段的上料系統、排料系統、煅后工段的混捏機、預熱螺旋機以及磨粉系統有粉塵和瀝青煙產生;成型工段也有瀝青煙產生;殘極處理工段的粗碎、配料、篩分等過程均有粉塵產生。天車司機,電解車間工人,炭素粉破碎、篩分等崗位工人受粉塵危害較大。根據TJ36-79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規定,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最高容許濃度為,生產性粉塵中的氧化鋁粉塵不得超過6mg/m3;其他粉塵(當游離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下)不得超過10mg/m3。,二、主要有害因素分析,2毒物危害 作業工人接觸到的毒物主要有氟化物、硫化物、瀝青煙、一氧化碳等。毒物主要存在于電解槽附近及煙氣凈化系統。,二、主要有害因素分析,鋁電解以12、冰晶石-氧化鋁氟化鋁的熔體為電解質,以炭素材料為電極進行電解。電解時在陰極上析出液態的金屬鋁,在陽極上產生氣體。同時還散發出氟化物、粉塵等污染物為主的電解煙氣。在400600溫度下,氧化鋁中仍可含有0.2%0.5%的水分。原料中的水分與固態氟化鹽在高溫條件下可發生化學反應,同時,進入熔融態電解質中的水分也可與液態的氟化鹽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有害的氟化氫。,人體吸入過量的氟,常常會引起骨硬化、骨質增生、斑狀齒等氟骨病,嚴重者使人喪失勞動能力。氟化物還對呼吸道粘膜及皮膚有強烈的刺激和腐蝕作用。我國衛生標準規定,車間空氣中氟化物(以氟計)的最高容許濃度為0.5mg/m3,按照現行國家標準職業性接觸毒物13、危害程度分級中對毒物毒性分級的原則,氟化物為級,屬于高度危害。,瀝青煙主要來源于該工序生陽極工段的混捏機、磨粉系統及成型工段。煤瀝青的軟化點為100110,屬高溫瀝青。瀝青對人體的主要危害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于瀝青中所含的蒽等光感物質,長時間接觸,并經陽光照射,可引起皮炎;二是瀝青煙對皮膚及粘膜的刺激作用。按照現行國家標準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中對毒物毒性分級的原則,瀝青煙為級,屬于中度危害。,一氧化碳產生于電解槽的陽極,一氧化碳為無色、無嗅氣體。它在血中與血紅蛋白結合而造成組織缺氧。輕度中毒者出現頭痛、頭暈、耳鳴、心悸、惡心、嘔吐、無力、脈快、煩躁、淺至中度昏迷;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縮小14、肌張力增強、頻繁抽搐、大小便失禁、肺水腫、嚴重心肌損害等。我國車間空氣中的一氧化碳最高容許濃度為30mg/m3,按照現行國家標準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中對毒物毒性分級的原則,一氧化碳為級,屬于高度危害。,在電解過程中還有硫化物產生。二氧化硫為無色氣體,對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輕度中毒時,皮膚或眼接觸發生炎癥或灼傷;嚴重中毒可在數小時內發生肺水腫、喉水腫、聲帶痙攣而致窒息。我國車間空氣中二氧化硫最高容許濃度為15mg/m3,按照現行國家標準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中對毒物毒性分級的原則,二氧化硫可為級,屬于輕度危害。,3高溫危害,現行國家標準高溫作業分級中規定,工作地點平均WB15、GT指數等于或大于25的作業,即為高溫作業。鋁電解槽電解溫度高達940960,是主要的生產性熱源。炭素工段的煅燒、焙燒、連續混捏、預熱螺旋、瀝青熔化生產設備均為生產性熱源。資料表明,環境溫度達到28時,人的反應速度、運算能力、感覺敏感性及感覺運動協調功能都明顯下降。高溫使勞動效率降低,增加操作失誤率。主要體現在影響人體的體溫調節和水鹽代謝及循環系統等。高溫還可以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使工人在操作過程中注意力分散,肌肉工作能力降低,從而導致傷害事故。,4噪聲危害,產生噪聲的設備主要有凈化系統風機、炭素系統破碎機、球磨機、成型機、給料機、振動篩、輸送機及焙燒煙氣凈化系統風機和除塵風機等。在球磨車間,焦16、炭研磨產生的噪聲水平高達100dB(A)。在電解車間電解槽附近,使用氣動渣殼破碎機產生的噪聲水平達到100dB(A)。噪聲能引起人聽覺功能敏感度下降甚至造成耳聾,或引起神經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統等疾病,噪聲影響信息交流,促使誤操作發生率上升。,三、鋁電解生產的安全對策措施,安全對策措施基本要求1)能消除或減弱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危險、危害;2)處置危險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國家規定的限值內;3)預防生產裝置失靈和操作失誤產生的危險、危害;4)能有效地預防重大事故和職業危害的發生;5)發生意外事故時,能為遇險人員提供自救和互救條件。,安全技術措施應遵循的具體原則(1)消除。通過合理的設計和科學的管理17、,盡可能從根本上消除危險、有害因素;如采用無害化工藝技術,生產中以無害物質代替有害物質、實現自動化作業、遙控技術等。(2)預防。當消除危險、有害因素有困難時,可采取預防性技術措施,預防危險、危害的發生;如使用安全閥、安全屏護、漏電保護裝置、安全電壓、熔斷器、防爆膜、事故排放裝置等。,(3)減弱。在無法消除危險、有害因素和難以預防的情況下,可采取減少危險、危害的措施;如局部通風排毒裝置、生產中以低毒性物質代替高毒性物質、降溫措施、避雷裝置、消除靜電裝置、減振裝置、消聲裝置等。(4)隔離。在無法消除、預防、減弱的情況下,應將人員與危險、有害因素隔開和將不能共存的物質分開;如遙控作業、安全罩、防護屏18、隔離操作室、安全距離、事故發生時的自救裝置(如防護服、各類防毒面具)等。(5)連鎖。當操作者失誤或設備運行一旦達到危險狀態時,應通過連鎖裝置終止危險、危害發生;(6)警告。在易發生故障和危險性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標志;必要時設置聲、光或聲光組合報警裝置。,安全技術對策措施,安全技術對策措施的原則是優先應用無危險或危險性較小的工藝和物料,廣泛采用綜合機械化、自動化生產裝置(生產線)和自動化監測、報警、排除故障和安全聯鎖保護等裝置,實現自動化控制、遙控或隔離操作。盡可能防止操作人員在生產過程中直接接觸可能產生危險因素的設備、設施和物料,使系統在人員誤操作或生產裝置(系統)發生故障的19、情況下也不會造成事故的綜合措施是應優先采取的對策措施。,廠址及廠區平面布局的對策措施,選址時,除考慮建設項目經濟性和技術合理性并滿足工業布局和城市規劃要求外,在安全方面應重點考慮地質、地形、水文、氣象等自然條件對企業安全生產的影響和企業與周邊區域的相互影響 平面布局在滿足生產工藝流程、操作要求、使用功能需要和消防、環保要求的同時,主要從風向、安全(防火)距離、交通運輸安全和各類作業、物料的危險、危害性出發,在平面布置方面采取對策措施,防火、防爆對策措施,引發火災、爆炸事故的因素很多,一旦發生事故危害后果極其嚴重。為了確保安全生產,首先必須做好預防工作,消除可能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因素。從理論上講20、,使可燃物質不處于危險狀態,或者消除一切著火源,這兩個措施,只要控制其一,就可以防止火災和化學爆炸事故的發生。但在實踐中,由于生產條件的限制或某些不可控因素的影響,僅采取一種措施是不夠的,往往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以提高生產過程的安全程度。另外還應考慮其他輔助措施,以便在萬一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時,減少危害的程度,將損失降到最低限度,這些都是在防火防爆工作中必須全面考慮的問題。,電氣安全對策措施,安全認證電氣設備必須具有國家指定機構的安全認證標志。備用電源停電可能造成重大危險后果的場所,必須按規定配備自動切換的雙路供電電源或備用發電機組、保安電源。防觸電電氣防火、防爆對策措施,防靜電對策措施,1)21、工藝控制2)泄漏3)中和4)屏蔽5)綜合措施6)其他措施,機械傷害防護措施,1)選用適當的設計結構避免或減小危險(1)采用本質安全技術(2)限制機械應力(3)材料和物質的安全性(4)履行安全人機工程學原則(5)設計控制系統的安全原則2)采用機械化和自動化技術,起重作業的安全對策措施,(1)吊裝作業人員必須持有2種作業證。吊裝質量大于10t的物體應辦理吊裝安全作業證。(2)吊裝質量40t的物體和土建工程主體結構,應編制吊裝施工方案。吊物雖不足40t,但形狀復雜、剛度小、長徑比大、精密貴重、施工條件特殊的情況下,也應編制吊裝施工方案。吊裝施工方案經施工主管部門和安全技術部門審查,報主管廠長或總工程22、師批準后方可實施。(3)各種吊裝作業前,應預先在吊裝現場設置安全警戒標志并設專人監護,非施工人員禁止入內。(4)吊裝作業中,夜間應有足夠的照明,室外作業遇到大雪、暴雨、大霧及六級以上大風時,應停止作業。(5)吊裝作業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帽,安全帽應符合安全帽(GB2811-89)的規定,高處作業時應遵守廠區高處作業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6)吊裝作業前,應對起重吊裝設備、鋼絲繩、攬風繩、鏈條、吊鉤等各種機具進行檢查,必須保證安全可靠,不準帶病使用。,起重作業的安全對策措施,(7)吊裝作業時,必須分工明確、堅守崗位,并按起重吊運指揮信號(GB5082-85)規定的聯絡信號,統一指揮。(8)嚴禁利用管道23、管架、電桿、機電設備等做吊裝錨點。未經機動、建筑部門審查核算,不得將建筑物、構筑物作為錨點。(9)吊裝作業前必須對各種起重吊裝機械的運行部位、安全裝置以及吊具、索具進行詳細的安全檢查,吊裝設備的安全裝置應靈敏可靠。吊裝前必須試吊,確認無誤方可作業。(10)任何人不得隨同吊裝重物或吊裝機械升降。在特殊情況下,必須隨之升降的,應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并經過現場指揮員批準。(11)吊裝作業現場如須動火時,應遵守廠區動火作業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吊裝作業現場的吊繩索、攬風繩、拖拉繩等應避免同帶電線路接觸,并保持安全距離。(12)用定型起重吊裝機械(履帶吊車、輪胎吊車、橋式吊車等)進行吊裝作業時,除遵守通24、用標準外,還應遵守該定型機械的操作規程。(13)吊裝作業時,必須按規定負荷進行吊裝,吊具、索具經計算選擇使用,嚴禁超負荷運行。所吊重物接近或達到額定起重吊裝能力時,應檢查制動器,用低高度、短行程試吊后,再平穩吊起。(14)懸吊重物下方嚴禁站人、通行和工作。,(15)在吊裝作業中,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準吊裝:指揮信號不明;超負荷或物體質量不明;斜拉重物;光線不足、看不清重物;重物下站人,或重物越過人頭;重物埋在地下;重物緊固不牢,繩打結、繩不齊;棱刃物體沒有襯墊措施;容器內介質過滿;安全裝置失靈。,有害因素控制對策措施,有害因素控制對策措施的原則是優先采用無危害或危害性較小的工藝和物料,減少有害物25、質的泄漏和擴展;盡量采用生產過程密閉化、機械化、自動化的生產裝置(生產線)和自動監測、報警裝置和連鎖保護、安全排放等裝置,實現自動控制、遙控或隔離操作。盡可能避免、減少操作人員在生產過程中直接接觸產生有害因素的設備和物料,是優先采取的對策措施。,預防中毒的對策措施,1)物料和工藝盡可能以無毒、低毒的工藝和物料代替有毒、高毒工藝和物料,是防毒的根本性措施。2)工藝設備(裝置)生產裝置應密閉化、管道化、盡可能實現負壓生產,防止有毒物質泄漏、外逸。生產過程機械化、程序化和自動控制可使作業人員不接觸或少接觸有毒物質,防止誤操作造成的中毒事故。,預防中毒的對策措施,3)通風凈化受技術、經濟條件限制,仍然26、存在有毒物質逸散且自然通風不能滿足要求時,應設置必要的機械通風排毒,凈化(排放)裝置,使工作場所空氣中有毒物質濃度限制到規定的最高容許濃度值以下。機械通風排毒方法主要有全面通風換氣、局部排風、局部送風三種,預防中毒的對策措施,4)應急處理對有毒物質泄漏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設備和工作場所必須設置可靠的事故處理裝置和應急防護設施。應設置有毒物質事故安全排放裝置(包括儲罐)、自動檢測報警裝置、連鎖事故排毒裝置,還應配備事故泄漏時的解毒(含沖洗、稀釋、降低毒性)裝置,防塵對策措施,1)工藝和物料2)限制、抑制揚塵和粉塵擴散3)通風除塵,噪聲控制措施,根據噪聲作業分級(LD80-95)、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GBJ87-85)、工業企業噪聲測量規范(GBJ22-88)、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523-90)、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GB12348-90)和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02)等,采取低噪聲工藝及設備、合理平面布置、隔聲、消聲、吸聲等綜合技術措施,控制噪聲危害,安全管理對策措施,建立制度完善機構和人員配置安全培訓、教育和考核安全投入與安全設施實施監督與日常檢查事故應急救援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