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縣筱村鎮東洋村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方案(2020-2035年)(9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767427
2023-10-13
9頁
45.27MB
1、泰順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一、村莊概況,位于筱村鎮中心南面,新58省道連接線沿線,空間區位條件優越。東垟村位于筱村鎮龍麗溫入入庫村-徐岙底-東垟古村落游線的端點,由新58省道連接龍麗溫泰順支線,交通方便。同時也是南面泗溪歷史文化名鎮進入筱村鎮的第一站,是廊橋文化游線重要的一站。,東垟村在筱村鎮區位,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為筱村鎮東垟村村域范圍,總面積約 16.06 平方公里。其中重點研究范圍為北到文重橋保護范圍及山體,東、南到居民點邊界,西到玉溪,總面積約19.68h。,規劃期限,本次規劃的規劃期限設定為 2020 年至 2035 年。其中:近期為 2020 2025 年;遠期為 2026 202、35 年。,地理位置,根據泰順縣總體規劃的發展藍圖,隨著未來全縣綜合交通設施的建設發展,特別是在龍麗溫高速公路泰順支線(筱村互通)、司筱線以及青文泰省道的建設帶動下,東垟及周邊的內外交通條件將得到重大提升,將會對地區發展產生明顯的促進作用。,交通條件,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文重橋位于筱村鎮東垟村水尾。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屢建屢毀,民國十年(1921)重建。文重橋為兩孔雙向伸臂木平梁廊橋,橋呈東西走向,廊屋十一開間46支柱,橋面寬4.7m,全長26.2m,凈跨22.40m。東側橋臺利用天然巖體,上部局部疊砌條石鋪墊木承短柱,有古道由東南往北通行,西側橋臺采用當地卵石疊砌,北側有卵石護坡,南3、側踏步直接往南。溪流中由規則條石疊砌橋墩,南側為分水尖。橋身南北兩外側作風雨板,內側作板壁,中間三間升起為懸山頂屋面,左右兩側為歇山頂屋面。2005年4月列為浙江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保單位,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登記不可移動文物,泰順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登記匯總表,泰順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傳統風貌建筑,包括林安和民居及其他木結構、土石結構建筑。,歷史環境要素,水系:東垟歷史地段水體主要有村莊西側的玉溪,以及匯入玉溪的三條小溪。三條小溪水面狹窄,水流平緩,曲折多變。街巷:東垟歷史地段主街平行于玉溪布置,另有依托主街延展的枝狀街巷,4、街寬一般3-5m,均為水泥路面,街巷尺度較為宜人。古樹:東垟歷史地段共有古樹十余株,樹齡一般在300-800年,樹種有南方紅豆杉、楓香、青岡等。古道:多為清朝時期修建,由于東垟村地處山區,交通極為不便,因此古道步行是筱村東垟聯系外部的主要方式,山區古道優美的自然環境也造就了東垟古道的特殊魅力和樂趣。碇步:是堤梁式橋中的一類。古時先人先為了過溪方便,在山溪淺水的地方,以步涉為間距,用大小仿佛的長條形石柱砌成石碇,每個石碇大半掩埋在水下,露出水面約30-60厘m。碇面平坦,僅容一人通行,溪水地從碇間嘩嘩流過。,非物質文化遺產,三大非物質文化遺產木拱廊橋營造技藝(世遺)、提線木偶(國遺)、烏衣紅粬(5、省遺),木拱廊橋營造技藝(世遺),烏衣紅粬(省遺),提線木偶(國遺),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文興橋被列入“閩浙木拱廊橋”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申報點,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體現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筱村鎮是泰順木偶的發源地之一,木偶戲一直是當地經久不衰的傳統民間藝術。而進入二十一世紀,泰順縣木偶戲呈滑坡態勢,但在筱村、翁山一帶仍活躍著近十支扁擔戲(木偶劇種之一)。每年一到春節,演員們便在各個村來回巡演上一個多月。,烏衣紅粬技藝傳承300 多年。清光緒年間,十余戶筑窯壓制紅粬,其中林兆趣、林兆輝傳承四代。村境酒俗濃厚。逢年過節時6、,舀出溫燉,請人品嘗。經過充分發酵的糯米酒,稱十月酒、大冬酒。,泰順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二、保護規劃,保護對象,東垟村古村落保護內容一覽表,保護區劃及控制措施,保護要求:建設控制地帶建筑高度不高于2層,檐口高度不高于6m。該范圍內各種建設性活動應得到規劃和文物管理等有關部門批準、審核,并在有關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其建設內容應符合古村落的保護要求,并取得與核心保護范圍之間合理的空間景觀過度。(3)環境協調區范圍:構成東垟歷史地段周邊自然環境的山體、溪流、村莊等,東以東垟歷史地段視線范圍內山脊線為界,西以新58省道西部山脊線為界。協調要求:環境協調區內各類建設應嚴格控制,對需新、改、擴建的建筑必7、須在建筑高度、體量、飾面材料以及建筑色彩、尺度、比例上與傳統建筑風貌協調,以取得與保護區之間合理的空間過渡。體量宜小不宜大,嚴格控制建筑高度和建筑密度。凡不符合此要求的任何現狀建筑,必須加以整治,尤其加強保護范圍周邊地區的控制,以達到與整體環境的和諧統一。,(1)核心保護范圍范圍:為新厝下古民居、門樓外古民居的用地范圍線,文重橋橋跨和橋拓本身以及整體向外延伸5m的范圍內,用地面積分別為0.24hm2、0.86hm2、0.09hm2。保護要求:核心保護范圍建筑高度不高于2層,檐口高度不高于6m。不得隨意改變現狀,不得施行日常維護外的任何修建、改造、新建工程及其他任何有損環境、景觀的項目。在保護所8、必需的情況下,對其外貌、內部結構體系、功能布局、內部裝修、損壞部分等整修,應嚴格依據原址原樣修復,并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其他有關法令、法規所要求的程序進行,且要滿足消防要求。(2)建設控制地帶范圍:為保護東垟歷史地段,核心保護范圍外建設活動需要加以限制的區域,東以總體規劃建設用地范圍線為界,西以玉溪為界,同時核減建設用地范圍內的新建建筑。,保護范圍規劃圖,泰順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重點文物古跡保護,文重橋建筑年代:建于清朝,民國時期重建。建筑結構:木結構,廊屋十一開間46支柱,橋面寬4.7m,全長26.2m,凈跨22.40m。為重檐歇山頂。2006年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核心保護范圍:橋身(包括橋跨和橋拓)四周各向外延伸5m為界。建設控制地帶:東至山分水嶺為界;南、西、北方向自橋身各向外延伸50m為界。日常保養具體措施:1.保護工作嚴格依據確定的核心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進行;2.注意日常監測,發現問題及時修繕,對橋梁的木雕裝飾、承重構件進行重點維護保養,加強防火措施。加強橋梁的防蟲防蛀、防霉爛措施;3.具體保護修繕措施應結合泰順廊橋保護規劃等相關規劃進行,修繕時需聘請專業設計人員進行方案設計,具有資質的施工單位進行修繕施工。,三普登錄不可移動文物,擬推薦文保單位匯總表,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登記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泰順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歷史建筑的保護,三普10、登錄不可移動文物,擬推薦歷史建筑匯總表,泰順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總體定位,三、村落發展規劃,在全面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及“旅游主業化,全域旅游化”建設的大背景下,結合筱村鎮整體旅游發展。依托東垟村良好山地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風貌,配合山地村落、耕讀觀光采風、體驗等主題活動,構建以古民居為主要載體的山地村落文化休閑,觀光游目的地。綜合東垟村的歷史文化資源條件和自然山水資源,規劃將東垟村打造為:集古村風情旅游、休閑觀光、民俗體驗、度假養生于一體的,用地規模,規劃用地平衡表,浙南歷史文化精品古村落美麗宜居鄉村示范理想地傳統古村文化旅游新地標,土地利用規劃圖,泰順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東垟歷史街區總平面圖,泰順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東垟歷史街區入口鳥瞰圖,泰順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