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內審員培訓課件(46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69774
2023-10-13
46頁
188.04KB
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內審員培訓班,課 程 內 容,第一章 GB/T280012001的理解與實施第二章 有關職業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規第三章 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體系的審核,前言,GB/T280012001的實施背景,二、國內職業健康安全現狀,近些年來,我國國民經濟保持高速增長,但職業健康安全工作卻遠遠滯后,重大惡性工傷、礦難事故頻頻發生,職業病人數居高不下。2005年1月1日10月30日全國安全生產簡況。1、特大事故情況,全國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138起,死亡2149人,其中:工礦商貿企業 52起 死亡1367人 煤礦企業 46起 死亡1274人 火災事故 3起 死亡55人 道路交通2、 36起 死亡615人 水上交通 1起 死亡10人,2、特別重大事故情況,全國發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別重大事故11起,死亡758人,其中:煤礦企業 8起 死亡640人 火災事故 1起 死亡31人 道路交通 2起 死亡87人職業危害狀況令人擔憂,全國50多萬個廠礦存在不同程度的職業危害,實際接觸粉塵,毒物和噪聲等職業危害的職工有2500萬人以上。職業健康安全事關勞動者的基本人權和根本利益,關系到社會安全和穩定。改善我國職業健康安全狀況,推行OHSMS成為必然。,我國發展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條件 我國企業多年積累的安全生產管理經驗與OHSMS的要求原理一致,方法相近;職業健康安全工作有廣泛的群3、眾基礎;很多企業在推行ISO9000和ISO14000標準化管理體系中嘗到了甜頭;近年來國家領導人對職業健康安全工作愈加高度重視,采取了一系列確保職業健康安全的措施。,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作用 對企業產生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效益;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使職業健康與科技生產、質量和環境共同發展;改善作業條件,提高勞動者身心健康和社會地位;有利于社會安全和穩定,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第一章,GB/T280012001的理解與實施,1、范圍本標準的目的:使組織能夠控制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并改進其績效。(未提出具體的職業健康安全績效準則,也未作出設計管理體系的具體規定)標準的適用范圍:a)建立體系,消除或減少4、職業健康安全風險;b)實施、保護和持續改進職業健康安全體系;c)使組織的管理者和員工確信符合職業健康安全方針;,d)向外界證實這種符合;e)尋求外部認證;f)自我鑒定和聲明符合本標準。標準的應用程度取決于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方針、活動性質、運行的風險與復雜性因素。本標準針對的是職業健康安全,而非產品和服務安全。2、規范性引用文件 GB/T190002000idtISO9000:2000質量管理體系 基礎和術語,3、術語和定義3.1 事故 定義見本標準 理解要點:a)后果包括死亡、疾病、傷害、損壞或其他損失;b)發生的時機是意外情況。3.2 審核 定義見GB/T190002000中3.9.1 理解5、要點:a)審核是獲得審核證據并與審核準則比較評價的過程;b)是有計劃、有程序和獨立進行的;c)實形成文件。,3.3 持續改進 定義見本標準 理解要點:a)目的是改進總體績效;b)方法是根據方針的要求,強化體系;c)根據實際需要開展,而不必同時發生在活動的所有領域。3.4 危險源 定義見本標準 理解要點:a)潛在的后果是傷害或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或這些情況的組合;b)根源或狀態包括活動方法、所用設施及環境狀況。,3.5 危險源辯識 定義見本標準 理解要點:a)在全部活動(包括其設施和環境狀況)中識別危險源的存在;b)確定危險源的表現形式及其后果。3.6 事件 定義見本標準 理解要點:事件6、是一種情況,其結果包括 a)導致事故的發生;b)可能導致但尚未發生事故。,3.7 相關方 定義見本標準 理解要點:a)相關的結果包括受益或受害或負有責任;b)相關方包括員工、所有者、管理者、合作方社會。3.8 不符合 定義見本標準 理解要點:a)不符合各種要求;b)不良的結果包括已經發生的或尚未發生的。,3.9 目標 定義見本標準 理解要點:a)是所要實現的職業健康安全的績效;b)是尚未實現,但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3.10 職業健康安全 定義見本標準 理解要點:a)影響工作場所內各類人員健康和安全的條件和因素;b)條件和因素應能防止事故或事件的發生。,3.11 職業健康安全體系 定義見本標準 7、理解要點:a)目的是對職業健康安全風險的管理、制定、實施、實現、評審和保持職業健康安全方針;b)內容包括組織結構,策劃活動、職責、慣例、程序、過程和資源。3.12 組織 定義見GB/T190002000 3.3.1 理解要點:組織是各類企業、事業單位和政府機關的統稱。,3.13 績效 定義見本標準 理解要點:a)績效是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可測量的結果;b)績效測量(包括對管理活動和結果的測量)。3.14 風險 定義見本標準 理解要點:a)風險是存在于組織的各類活動中的;b)應同時考慮危險情況發生的可能性與后果。,3.15 風險評價 定義見本標準 理解要點:要從后果的嚴重程度來評估風險大小及確8、定風險是否可容許。3.16 安全 定義見本標準 理解要點:通過管理措施處于不會發生不可接受損害的事件的狀態。,3.17 可容許風險 定義見本標準 理解要點:a)前提是符合法律義務和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目標;b)通過風險評價確定可接受的程度。,4、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素4.1 總要求 建立體系包括制定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和確定組織結構、策劃活動、程序、過程和資源并形成文件;保持體系是在任何情況都必須確保體系的實施和運行;體系要素就是建立和保持體系的要求;體系的模式是通過方針、策劃、實施和運行,檢查和糾正措施和管理評審實現持續改進,圖1展示了PDCA循環原則。,4.2 職業健康安全方針 職業健康安全方9、針由最高管理者批準,應闡明總目標和持續改進的承諾。符合標準a)g)的要求,其中:a)c)是內容的要求;d)g)是內容的要求。圖2的含意 通過管理評審來評審方針的適宜性;通過審核和績效測量反饋來評價方針的實施效果;方針是體系策劃和制定目標的依據。,4.3 策劃 圖3的含意 根據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策劃體系制定目標;策劃體系的實施和運行的方法與資源,以確保實現目標;通過審核和績效測量的反饋評價策劃活動及其效果。策劃活動包括標準4.3.14.3.4。,4.3.1 對危險源辯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策劃 應建立并保持程序,包含標準所要求的內容。危險源辯識和風險評價后應實施必要的措施。“持續進行”要求隨著活10、動、條件的變化而進行。風險評價結果和控制效果為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提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時更新。,危險源的三種狀態、三種時態、七種類型 三種狀態:正常、異常和緊急狀態 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和將來 七種類型:機械能 熱能 電能 物理因素 放射能 化學能化學因素 生物因素 人機因素,對危險源辯識和風險評價的方法的理解 應依據風險范圍的性質和時限預防性確定,而不是事故或事件發生后再確定;風險分級,建立適當的目標和方案來消除或控制,以確保其效果和經濟性;與經驗和能力相適應;為確定所需要的設施、培訓和活動提供信息;對活動進行監視,確保其及時和有效。,4.3.2 法規和其他要求 建立并保持程序、識別和獲11、得適用的法規或其他要求;及時更新有關法規和其他要求的信息 將信息傳達給員工和其他相關方 本標準涉及法律法規相關要求的要素有4.2、4.3.2、4.3.3、4.4.5和4.5.1。,4.3.3 目標 除建立組織的總目標外,還應建立各有關職能和層次的目標,形成文件,目標應可測量,且盡可能量化。建立和評審目標時應考慮:法規和其他要求;危險源和風險;可選擇的技術方案(便于實施)財務、運行和經營要求(實現的能力與經濟性)相關方的意見 目標應符合方針,包括持續改進的承諾(目標的改進),4.3.4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制定并保持方案的目的是實現目標,方案應形成文件。應根據危險源辯識和風險評價的結果制定方案12、。方案內容應包括:為實現目標所賦于有關職能和層次的職責和權限;實現目標的方法和時間表;應定期評審方案,必要時進行修改,4.4 實施和運行 圖4的含意:按照策劃的目標和方法來實施和運行;對實施和運行要檢查,不符合要求時要采取糾正措施;通過審核和績效測量的反饋來評價實施和運行的有效性。,4.4.1 結構和職責 確定從事管理,執行和驗證工作的人員的作用、職責和權限形成文件,予以溝通;職業健康安全的最終責任由最高管理者承擔;各級管理者都要為實施、控制和改進體系提供必要的資源;在最高管理層中指定一名管理者代表,應明確其作用職責和權限,且應包括標準a)和b)的要求;各級管理者都應表明其持續改進承諾(內容應13、結合其職責和權限),4.4.2 培訓意識和能力 確定影響職業健康安全的人員的工作能力,規定其教育、培訓和(或)經歷方面的能力要求 建立并保持程序,確保員都意識到:符合方針和體系要求的重要性;工作活動中的職業健康安全后果,個人工作改進的效益;作用和職責;偏離規定的運行程序的潛在后果。培訓程序應考慮不同因層次的(以確保培訓的有效性和經濟性);職責、能力及文化程度 風險。,4.4.3 協調和溝通 應具有程序,確保就職業健康安全信息相互溝通,包括:與員工的溝通;與其他相關方的溝通。應將員工參與和協調的安排形成文件并通報相關方(包括員工)員工應(確保員工能):參與方針和程序的制定和評審;參與商討影響工作14、場所職業健康安全的任何變化;參與職業健康安全事務;了解到誰是職業健康安全的職工代表和管理者代表。,4.4.4 文件 以適當的媒介形式的文件建立并保持下列信息:描述管理體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提供查詢相關文件的途徑。文件應包括標準有關要素所要求的程序和手冊。確保有效性和效率要求下,文件數量盡可能少。,4.4.5 文件和資料控制 建立并保持程序,控制標準所要求的文件,以確保:a)文件和資料易于查找(便子使用);b)定期評審,必要時修訂,授權人確認其適應宜性(修訂前和修訂后的文件);c)確保關鍵崗位都能得到現行版本;d)及時撤回失效文件和資料防止誤用;e)留存檔案的文件和資料予以適當標識。,4.415、.6 運行控制 識別和策劃與需要采取措施的風險有關的運行和活動。應該是通過風險評價來認定需要采取措施的風險。通過以下方式確保運行和活動在規定的條件下執行:a)確定必要的程序(包括和管理性程序和技術規范);b)程序規定運行準則,使程序具有可操作性;c)對于購買和(或)使用的貨物、設備和服務中已識別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建立并保持程序的控制,予以控制,并將要求通報供方和合同方;d)建立并保持程序,用于工作場所、設施、作業,從根上消除或降低風險,例如安全操作規程。,4.4.7 應急準備和響應 應建立并保持程序,內容應包括:識別有什么樣的事件或緊急情況,并做好預防措施;發生事件和緊急情況后如何響應,以預16、防和減少可能隨之引發的疾病和傷害。方針對每一重大危險活動和重大危險設施制定應急計劃,內容應包括:可能的事故性質、后果;應急指揮中心地點,組織機構、責任與義務;與外部機構的聯系方法與步驟(消防、醫院等);應評審計劃和程序,尤其是事件或緊急情況發生后;如果可行,定期演練這些程序和計劃。,4.5 檢查和糾正措施 圖5的含意:根據實施和運行的需要進行檢查和采取糾正措施;檢查包括績效測量,其反饋確定糾正措施的需求;通過審核評價、檢查糾正措施的有效性;檢查和糾正措施狀況輸入管理評審。,4.5.1 績效測量的監視 建立并保持程序,對職業健康安全績效進行常規監視和測量 確定定性和定量的測量;對目標的滿足程序的17、監視(實現目標應進行測量);主動性績效測量,是否符合管理方案、運行準則和法規要求,包括:a)監控計劃的實施運行;b)對設施和設備的系統檢查;c)作業環境監測;d)工作組織的監督;e)對接觸危險源的人員實施有效的健康監護,確認預防的有效性;f)與法規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性。,被動性的績效測量,是事故、疾病、事件及其他不良業績的歷史證據,包括:a)工傷、疾病、職業病;b)財產損失及其他損失;c)不良績效及體系失效;d)員工康復及恢復情況等。應記錄充分的監視和測量的數據和結果,以便于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分析。對所需的測量和監視設備,應建立并保持程序,進行校準和維護并保持記錄。,4.5.2 事故、事件、不符合18、糾正和預防措施 應建立并保持程序,確定有關的職責和權限,開展以下工作:a)處理和調查事故、事件、不符合;b)采取措施減小影響;c)采取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并予以完成;d)確認措施的有效性。措施在實施前通過風險評價來評審其適宜性和有效性。措施應與問題的嚴重性和面臨的風險相適應。,4.5.3 記錄和記錄管理 應建立并保持程序,以標識保存和處置職業健康安全記錄(包括審核和評審結果的記錄)。對記錄的要求:字跡清楚、標識明確,并可追溯相關的活動。記錄應便于查找,避免損壞、變質或遺失。應規定記錄的保存期限。保存記錄以證實符合標準的要示及體系運行的有效性。,4.5.4 審核 應建立并保持審核方案和程序,定19、期開展職業健康安全審核,以便確定職業健康安全體系的符合性(標準a)c)的要求)。審核方案包括日程安排,考慮活動的風險評價和以往審核結果。審核程序包括審核的范圍、頻次、方法和審核能力以及實施審核和報告審核結果的職責和要求。盡可能審核由與所審核活動無直接責任的人員進行。,4.6 管理評審 圖6的含意:依據各種檢查和糾正措施、內部因素、外部因素及其變化等輸入信息來評價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管理評審的輸出應評審方針和目標;由最高管理者按規定的時間間隔對體系進行評審 評審的目的是確保體系的持續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適宜性:適應內、外部因素的能力;充分性:體系及其運行滿足目標和績效要求的能力;有效性:實現方針、目標和績效的效果和效率。評審的輸出應評審并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方針、目標和其他要素。,第二章,有關職業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規,1、職業健康安全衛生相關法律:憲法 標準化法 刑法 工會法 勞動法 未成年人保護法 礦山安全法 公司法 海上交通安全法 鐵路法 婦女權益保障法 消防法 衛生防疫法 建筑法 環境保護法 產品質量法 全民所有制企業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2、職業健康安全行政法規及規章 國務院、行業和地方頒布3、有關職業健康安全的強制性標準 基礎標準 產品標準 方法標準 衛生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