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生物安全基本操作規程及危險品管理培訓課件(115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69791
2023-10-13
115頁
8.48MB
1、培訓人:XXX,1,實驗室生物安全培訓,目 錄,實驗室生物安全的相關法律與規范管理體系病源微生物,危險品管理實驗室生物安全危害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生物安全基本操作規程手衛生,2,實驗室生物安全的相關 法律與規范,世界衛生組織(WHO)WHO一直非常重視生物安全問題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性 1983年“實驗室生物安全手冊”(第一版):將傳染性微生物根據其致病能力和傳染的危險程度等劃分為四類 將生物實驗室根據其設備和技術條件等劃分為四級:(BSL 1-4)相應的操作程序也劃分為四級(BSL 1-4)對四類微生物可操作的相應級別的實驗室及程序進行了規定 在該手冊中,WHO鼓勵各國針對自己國內的微生物2、實驗室制定相應 的生物安全條例,并愿為此提供指導,中國實驗室生物安全相關法律法規,1、國家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51號)2006.6.29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7號)2004.12.12、國務院條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24號)2004.11.1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76號)2003.5.9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80號)2003.6.6,5,3、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19489-2008)20083、.12.26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筑技術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0346-2004)2004.9.1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WS233-2002)2003.8.1生物安全柜中華人民共和國醫藥行業標準(YY0569-2005)2008.6.1生物安全柜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工業行業標準(JG170-2005)2005.6.1,4、部門規章可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運輸管理規定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45號)2006.2.1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文件(衛科教發200615號)2006.2.1人間傳染的高致病性病原4、微生物實驗室和實驗活動生物安全審批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50號)2006.8.1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安全環境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32號)2006.5.1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35號)2003.10.15醫療廢物管理行政處罰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環境保護總局令(第21號)2004.6.1醫療廢物分類目錄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環境保護總局(衛醫發2003287號)2003.10.10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標準和警示標識規定環境保護總局(環發2003188號)2003.11.20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技術規范環境保護總局(環發2003206號)2005、3.12.26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種保藏機構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68號)2009.7.18地方性:江西省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辦法2018.4.25,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國家標準,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4)國家標準于2004年4月5日審定通過,2004年10月1日正式實施。2008年修訂,目前實施的是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8)該標準的發布是我國實驗室安全管理、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以及認證認可體系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它標志著我國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實驗室生物安全認可工作步入了科學、規范和發展的新階段。,9,6、江西省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辦法,共8章41條第一章 總 則(1-3條):目的、適用范圍、原則(預防為主、依法管理、明確職責、科學處置)第二章 組織管理(4-8條):省市縣級衛計委、實驗室第三章 病原微生物管理(9-14條):分1、2、3、4類,致病性由高至低,1、2類為高致病性,運送要不少2位受訓人員參與,專用運輸容器、專用交通工具,運輸要審批。第四章 實驗室管理(15-25條):分1、2、3、4級,安全等級由低到高,使用前1個月內備案,5年有效期,到期3個內再申請備案,要在相應安全等級內開展實驗活動。人員要考核培訓,有健康檔案,監督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運行,定期安全自查,人員定期體檢,7、廢物符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有專人處置。,江西省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辦法,第五章 實驗活動管理(26-31條):實驗活動應備案且在相應安全等級的實驗室開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應有2名以上的工作人員共同進行,樣本處理要符合生物安全要求且有記錄。第六章 實驗室感染控制(31-37條):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者樣本在實驗活動、運輸、儲存中被盜、被搶、丟失、泄漏的,應當按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規定報告、處理;發生感染應及時報告并救治,評估危害程度;發生安全事件應啟動應急處置預案。第七章 監督管理與法律責任(38-40條):衛計行政部門負責監督檢查,上級部門督導檢查;對8、違反本辦法的行為進行處罰、追責。第八章 附 則(41條):自公布之日起實施,省衛計委負責解釋。,10,11,管理體系,12,建立健全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重要性,如果缺乏健全和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無論多么高級的實驗室硬件設施,都難以發揮其安全作用。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外絕大多數生物安全實驗室的感染事件和遺漏事故都是由管理不善而導致的。,13,生物安全管理組織體系,4個層面構成江西省衛計委區市衛計委縣級衛計委實驗室所在單位、實驗室,實施分類、分級管理,統一標準,實驗室生物安全組織體系,15,實驗室,實驗室負責人為實驗室生物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實驗室負責人應當任命一名實驗室生物安全負責人指定專人監督檢9、查實驗室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的落實情況。實驗室生物安全負責人應為 微生物學家或專業人員 有基礎物理學、生物科學的技術背景 有與行政、技術、后勤的有效溝通協調,16,實驗室生物安全負責人的工作,(1)生物安全、生物安全保障以及技術規章方面的咨詢工作。(2)就技術方法、程序和方案、生物因子、材料和設備進行定期的內部安全檢查。(3)與有關人員討論違反生物安全方案或程序的情況。(4)核實所有工作人員都接受了適當的生物安全培訓。(5)進行生物安全繼續教育。(6)對于所有牽涉到潛在感染性物質或有毒物品泄露等意外事故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結果以及處理意見向實驗室主任和生物安全委員會報告。(7)就可能的實驗室感染與10、醫務人員進行協調。(8)在出現涉及感染性物質溢出或其他事故時,要確保清除了污染。(9)確保廢棄物的正確管理。(10)確保對所有設備在修理或維護之前已經過適當的消毒處理。(11)經常了解社區對衛生和環境問題的態度。(12)要根據國家規定,針對病原體運入、運出實驗室制訂適當的程序。(13)對所有涉及感染性物質研究工作的計劃、方案以及操作程序,均要在具體操作實施以前進行生物安全審查。(14)組織應急系統。,17,體系文件,(1)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方針和目標(2)管理手冊(3)程序文件(4)說明及操作規程(5)安全手冊(6)記錄(7)標識系統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 19489-2008 7.411、,18,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文件,以四層次劃分為例,19,病源微生物,危險品管理,生物危害程度的分級,根據對個體和群體的危害性分四級:級:指危害性最低的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等生物因子;級:指中等危害的生物因子,多為條件致病菌或機會致病菌;級:指能引起個體的嚴重感染,但不易在人群中傳播擴散的生物因子;可用抗生素治療級:指能引起個體和群體嚴重感染,難治療,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根據以上實際情況,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及免疫學病原體篩檢的防護標準應該是,23,危險物品共分為九大類,第1類 爆炸品 第2類 氣體第3類 易燃液體 第4類 易燃固體第5類 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 第6類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12、質 第7類 放射性物品 第8類 腐蝕品第9類 雜項危險品,實驗室生物安全危害,24,25,(一)、實驗室生物安全事件(二)、氣溶膠與實驗室感染,26,(一)、實驗室生物安全事件,前車之鑒,1、美國CDC醫務人員感染HIV數據統計,27,2、我國實驗室生物安全事件事例,中國CDC實驗人員感染非典病毒事故 2004年4月中國CDC病毒所腹瀉病毒室兩名研究生在做病毒 實驗時感染sars 病毒。事故調查:事故起因系該所實驗人員多次違規將未完全滅活 的sars病毒從P3實驗室帶出至普通實驗室操作而引起。臺灣實驗人員感染非典病毒事故 2003年12月臺灣一位實驗人員在 P3 實驗室做病毒實驗 時,因清理廢13、棄物操作疏忽,安全程序處理不當而感染病毒。浙江省中醫院一名醫師因違規操作,致5名治療者感染艾滋病病毒 2017年初,浙江省中醫院一檢驗科主管技師因操作“封閉抗體治療”服務項目中淋巴 細胞的收集、提純時,嚴重違反“一人一管一拋棄”的職業操作“鐵律”,多次使用同一 根吸管交叉吸取、攪拌、提取所操作批次人員的淋巴細胞,致5名婦女感染HIV病毒,其中兩人已懷孕。2018年5月28日,杭州市上城區法院于2017年12月12日判決該名醫生犯醫療事故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一)、實驗室生物安全事件,28,親切握手-熱烈交談-粗心與意外-,實驗室感染途徑,穿白褂到處走戴手套隨意開手柄 臺面/器皿不清潔14、 不做善后工作 清潔區與污染區不分,針刺、器皿破碎、離心、穿拖鞋,空氣傳播,手口傳播,無知最危險-,29,(二)、氣溶膠與實驗室感染,相關文獻報道:對3921例實驗室相關感染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已知原因的實驗室感染只占全部感染的18,不明原因的實驗室感染卻高達82。對不明原因的實驗室感染的研究表明,大多數可能是病原微生物形成的感染性氣溶膠在空氣擴散,實驗室內工作人員吸入了污染的空氣感染發病的。,30,生物氣溶膠無色無味、無孔不入,不易發現,實驗人員在自然呼吸中不知不覺吸入而造成感染。若治療控制不及時會造成嚴重后果。呼吸道傳播的傳染病的微生物特別是高致病性病毒常常發生變異,尤其是其抗原性、致病性都15、可能發生改變,在空氣中存活力增強。可以遠距離或較遠距離傳播,這是其與其他傳播途徑的顯著區別,也是氣溶膠傳播難以預防的另一重要原因。,氣溶膠的特點,31,可產生各種嚴重程度微生物氣溶膠的實驗室操作,32,33,微生物氣溶膠的控制,實驗室空氣傳播與感染主要有三個過程:一是微生物氣溶膠的產生二是微生物氣溶膠的擴散三是微生物氣溶膠人體暴露和吸入因此,要控制或減少實驗室空氣傳播和感染,要有相應得生物安全措施,以控制實驗室微生物氣溶膠感染的三個過程。,34,微生物氣溶膠的控制,安全操作規范和改進操作過程和操作技術,盡量避免操作失誤。例如:用冷卻接種環沾取菌液進行接種-氣溶膠減少效果可達91%。,35,使用16、生物安全柜,各種產生感染性氣溶膠的操作盡量在生物安全柜內操作。正確使用生物安全柜,以有效地減少實驗室獲得性感染和由于氣溶膠暴露而導致的培養物的交叉感染,并能保護環境。,36,個人防護與實驗室通風系統,實驗室工作人員在進行微生物檢驗時,應進行個人防護。操作時應穿戴防護服、口罩、面罩、帽子和手套。對實驗室以外區域應形成一個相對密閉的系統,對實驗室內部則是一個氣流定向流動的系統,清潔區、緩沖區、低污染區、嚴重污染區,每個區域之間保持一定壓差,防止空氣倒流。,37,做完的標本可以這樣處理!,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38,實驗室生物安全的目的意義不同生物安全等級實驗室的介紹安全防護的基本要求防護設備設施個人17、防護用品醫療垃圾處置,39,實驗室生物安全的目的意義,41,(一)不同生物安全等級實驗室的介紹,BSL1實驗室,42,43,BSL2實驗室,BSL3實驗室,44,45,BSL4實驗室,46,BSL4實驗室,47,48,(二)安全防護的基本要求,在實驗室工作時,必須穿著合適的工作服或防護服。在進行可能接觸到血液、體液以及其他具有潛在感染性的材料的操作時,應戴上合適的手套。手套用完后,應先消毒再摘除,隨后必須洗手。在處理完感染性實驗材料后,以及在離開實驗室工作區域前,都必須洗手。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噴濺物的污染、碰撞或人工紫外線輻射的傷害,必須戴合適的安全眼鏡、面罩(面具)或其他防護設備。,4918、,嚴禁穿著實驗室防護服離開實驗室工作區域。不得在實驗室內穿露腳趾的鞋。禁止在實驗室工作區域進食、飲水、吸煙、化妝和處理隱形眼鏡。禁止在實驗室工作區域儲存食品和飲料。在實驗室內用過的防護服不得和日常服裝放在同一柜子內。,(二)安全防護的基本要求,50,生物安全柜壓力蒸汽滅菌器可移動紫外燈紅外加熱滅菌器酒精燈洗眼沖淋裝置,(三)防護設備設施,51,52,生物安全柜,主要的保護屏障,防止生物有害氣溶膠逃逸.保護操作人員-負壓保護周邊環境-HEPA可以保護樣品-層流,53,生物安全柜,實驗室操作都可能產生感染性氣溶膠。直徑小于5m的氣溶膠、直徑為5100m的微小液滴亦可能產生吸入或交叉污染工作臺面的其19、他材料。正確使用生物安全柜將有效減少由于氣溶膠暴露所造成的實驗室感染以及培養物交叉污染。,54,CLASS II 二級生物安全柜,層流負壓柜 CLASSII級生物安全柜適用于1、2、3級生物安全水平的實驗。它們可以安全的保護樣品、人員和環境。CLASS II 級生物安全柜根據結構以及氣流分配的不同,主要是外排氣流,分為:A型(30%排在實驗室內)B型 B1(70%接管道外排)B2(100%接管道外排)B3(30%接管道外排)HEPA(高效微粒子空氣,能99.99%地去除0.3微米以上顆粒),生物安全保護的不同產品區別,55,56,在生物安全柜上工作,理想的工作臺擺放原則(清潔污染區)在工作臺面20、上的實驗操作應該按照從清潔區到污染區的方向進行,57,在生物安全柜上操作,避免使用明火,用適當的滅菌措施避免使用干擾安全柜內層流的實驗手段如使用中有遺灑,所有物品被拿走前必須經去污染處理安全柜必須處于操作狀態時,才能徹底消毒內壁,明火:在生物安全柜內所形成的幾乎沒有微生物的環境中應避免使用明火。-使用明火會對氣流產生影響-特別在處理揮發性物品和易燃物品時,也易造成危險-在對接種環進行滅菌時,可以使用微型燃燒器或電爐,而不應使用明火。,58,安全柜的維護保養,用消毒劑清潔所有內壁,待其干燥 定期抬起工作面清潔下面的區域;洗 凈抹布 每天關機后,打開安全柜內部的紫外 燈消毒60分鐘 安全柜每年需要21、進行性能檢測 第三方機構(個體防護能力、樣品保 護能力、交叉污染防護能力),59,淋浴裝置和應急消毒噴淋裝置,1、規定:-BSL-2實驗室在必要時應有應急噴淋裝置。-BSL-3實驗室應設置淋浴裝置(清潔區),必要時在半污染區 設置應急消毒噴淋裝置。2、要求:保持管道的通暢、必須告知工作人員應急消毒。噴淋裝置的擺放位置、培訓其操作方法。應急消毒噴淋裝置。在使用中可用大量冷水淋洗污染的部位,淋洗時間至少需要20分鐘。如果為化學物品濺出污染,用大量急水沖洗。當使用緊急淋浴裝置后必須立刻填寫事故報告單并立即報告主管領導。,60,(四)個人防護用品,護目鏡 口罩、帽子 防護衣(實驗服、隔離衣)手套 鞋套22、,61,個體防護的配備原則,BSL1實驗室:工作人員在實驗時應穿工作服,戴醫用口罩。工作人員手上有皮膚破損或皮疹時應戴手套。,62,個體防護的配備原則,BSL2實驗室:除符合BSL1的要求外,還應該符合下列條件:在實驗室中應穿著工作服或罩衫等防護服。離開實驗室時,防護服必須脫下并留在實驗室內。不得穿著外出。用過的工作服應先消毒,然后統一洗滌或丟棄。當手可能接觸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或設備時應戴手套。如可能發生感染性材料的溢出或濺出,宜戴兩副手套。不得戴著手套離開實驗室。工作完全結束后方可除去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63,64,正確使用手套,1、手套的選擇:生物安全實驗室一般使用乳膠23、橡膠或聚腈類 或聚氯乙烯手套用于對強酸、強堿、有機溶劑和生物危害物質的防護。2、手套的檢查:在使用手套前應該檢查手套是否退色、穿孔(漏損)或有裂縫。可以 通過充氣試驗,將其 浸入水中觀察是否有 汽泡來檢查手套的質 量。3、手套的使用:a)一般情況下,佩戴一副手套即可(BSL-1實驗室),b)若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感染性物質時(BSL-2和BSL-3實驗室)應該佩戴兩副手套。,乳膠手套,聚脂手套,65,正確使用手套,c)在操作過程中,外層手套被污染,立即用消毒劑噴灑手套 并脫下后丟棄在生物安全柜中的高壓滅菌袋中并立即戴上新手 套繼續實驗。d)戴好手套后應完全遮住手及腕部,如必要可覆蓋實驗服袖。4、24、手套的清洗和更換:a)使用一次性手套,不可再次使用。用后立即進行 高壓滅菌消毒然后丟棄。b)不得戴著手套離開實驗室區域。,66,戴手套注意要點:,1)在實驗室工作中要一直保持戴手套狀態并選擇正確類型和尺寸的手套;2)將手插入手套后將手套口遮蓋實驗服袖;手套的手要遠離面部。,67,脫手套過程及注意要點:,用一手捏起另一近手腕部處的手套外緣,將手套從手上脫下并將手套外表面翻轉入內;用戴著手套的手拿住該手套;用脫去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手套腕部處內面;脫下該手套使其內面向外并形成一個由兩個手套組成的袋狀;丟棄在高溫消毒袋中并進行消毒處理。,68,(五)醫療垃圾處置,黃色垃圾袋醫療垃圾黑色垃圾袋生活垃圾紅25、色垃圾袋放射性垃圾黃色銳器盒損傷性垃圾,69,醫療廢物分類,感 染 性 廢 物病 理 性 廢 物損 傷 性 廢 物藥 物 性 廢 物化 學 性 廢 物,70,感染性廢物,特征:攜帶病原微生物具有引發感染性疾病傳播危險的醫療廢物。常見:1、被病人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簽、引流面條、紗布及其他各種敷料;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一次性醫療器械;廢棄的被服;其它被病人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2、醫療機構收治的隔離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生活垃圾。3、病原體的培養基、標本和菌種保存液。4、各種廢棄的醫學標本。5、廢棄的血液、血清。,71,病理性廢物,26、特征:診療過程中產生的人體廢棄物和醫學實驗動物尸體等。常見:1、手術及其它診療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的人體組織、器官等。2、醫學實驗動物的組織、尸體。3、病理切片后廢棄的人體組織、病理臘塊等。,72,損傷性廢物,特征:能夠刺傷或者割傷人體的廢棄的醫用銳器。常見:1、醫用針頭、縫合針。2、各類醫用銳器,包括:解剖刀、手術刀、備皮刀、手術鋸等。3、載玻片、玻璃試管、玻璃安瓿等。,73,藥物性廢物,特征:過期、淘汰、變質或者被污染的廢棄的藥品。常見:1、廢棄的一般性藥物,如:抗生素、非處方類藥品等。2、廢棄的細胞毒性藥物和遺傳毒性藥物,包括:致癌性藥物,如環孢霉素、環磷酰胺等;可疑致癌性藥物,如:順鉑、絲27、裂霉素、阿霉素等;免疫抑制劑等。3、廢棄的疫苗、血液制品等。,74,化學性廢物,特征:具有毒性、腐蝕性、易燃易爆性的廢棄的化學物品。常見:1、醫學影像室、實驗室廢棄的化學試劑。2、廢棄的過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學消毒劑。3、廢棄的汞血壓計、汞溫度計。,75,醫療廢物嚴格按照分類分別置于黃色有警示標識的防滲漏、防破裂、防穿孔的專用垃圾袋/盒中,并貼好標簽。,76,醫療垃圾由衛生員收集,并填寫相應醫療垃圾收集處置登記本,再由指定的人員轉運至醫院醫療垃圾儲存處。微生物培養基、鑒定藥敏卡、菌毒株等醫療垃圾移交前需進行預處理(高壓滅菌)血液、血清以及體液等標本移交前需用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28、分鐘以上。針頭、玻片等損傷性垃圾要放入黃色銳器盒中。,醫療垃圾的收集處置,實驗室生物安全基本操作規程,77,1、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必須是受過專業教育的技術人員。在獨立進行工作前還需在中高級實驗技術人員指導下進行上崗培訓,達到合格標準,方可開始工作;2、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必須被告知實驗室工作的潛在危險并接受實驗室安全教育,自愿從事實驗室工作;3、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必須遵守實驗室的所有制度、規定和操作規程。4、三級和四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在開始工作前必須留本底血清進行有關檢測,以后定期復檢。如有疫苗必須進行免疫注射。,一、實驗室工作人員的資格和培訓,二、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安全操作規程,1.禁29、止非工作人員進入實驗室。參觀實驗室等特殊情況須經實驗室負責人批準后方可進入。2.接觸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脫掉手套后和離開實驗室前要洗手。3.禁止在工作區飲食、吸煙、處理隱形眼鏡、化妝及儲存食物。4.以移液器吸取液體,禁止口吸。5.制定尖銳器具的安全操作規程。6.按照實驗室安全規程操作,降低濺出和氣溶膠的產生。7.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臺面,活性物質濺出后要隨時消毒。8.所有培養物、廢棄物在運出實驗室之前必須進行滅活,如高壓滅活。需運出實驗室滅活的物品必須放在專用密閉容器內。9.制定有效的防鼠防蟲措施。,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安全操作規程,常規微生物操作規程中的安全操作要點 1.同一級生30、物安全防護實驗室安全操作規程1-9。2.實驗室入口處須貼上生物危險標志,內部顯著位置須貼上有關的生物危險信息,包括使用傳染性材料的名稱,負責人姓名和電話號碼。,四、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 特殊的安全操作規程,1.進行感染性實驗時,禁止他人進入實驗室,或必須經實驗室負責人同意后方可進入。免疫耐受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劑的工作人員必須經實驗室負責人同意方可在實驗室或動物房內工作。2.實驗室入口處須貼上生物危險標志,注明危險因子、生物安全級別、需要的免疫、負責人姓名和電話、進入實驗室的特殊要求及離開實驗室的程序。3.工作人員應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種和檢測(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等)。4.并根據需要定期收集血清31、樣本,應有檢測報告,如有問題及時處理。5.將生物安全程序納入標準操作規范或生物安全手冊,由實驗室負責人專門保管,工作人員在進入實驗室之前要閱讀規范并按照規范要求操作。6.工作人員要接受有關的潛在危險知識的培訓,掌握預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處理程序。每年要接受一次最新的培訓。7.嚴格遵守下列規定,防止利器損傷:,四、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 特殊的安全操作規程,7.1 除特殊情況(腸道外注射和靜脈切開等)外,禁止在實驗室使用針、注射器及其他利器。盡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7.2 盡可能應用一次性注射器,用過的針頭禁止折彎、剪斷、折斷、重新蓋帽、從注射器取下,禁止用手直接操作。用過的針頭必須直接放人32、防穿透的容器中。非一次性利器必須放入厚壁容器中并運送到特定區域消毒,最好進行高壓消毒。7.3 盡可能使用無針注射器和其他安全裝置。7.4 禁止用手處理破碎的玻璃器具。裝有污染針、利器及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丟棄之前必須消毒。,四、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 特殊的安全操作規程,8.培養基、組織、體液及其他具有潛在危險性的廢棄物須放在防漏的容器中儲存、運輸及消毒滅菌。9.實驗設備在運出修理或維護前必須進行消毒。10.人員暴露于感染性物質時,及時向實驗室負責人匯報,并記錄事故經過和處理方案。11.禁止將無關動物帶入實驗室。,五、樣本運送,非高致病性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生物樣本的運送應由專人負責,專車運送,33、運送人員應經過培訓取得相關資質,不得通過公共交通工具運送,運送過程應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運輸過程中發生意外狀況,運送單位、運送人、接受機構應按國家有關規定,采取必要的應急措施。,六、生物安全柜操作注意事項,生物安全柜運行正常時才能使用。生物安全柜在使用中打開的玻璃觀察擋板不能超過規定高度。安全柜內應盡量少放器材或標本,不能影響后部壓力排風系統的氣流循環。安全柜內不能使用明火,否則燃燒產生的熱量會干擾氣流并可能損壞過濾器。所有工作必須在工作臺面的中后部進行,并能夠通過玻璃觀察擋板看到。盡量減少操作者身后的人員活動。操作者不應反復移出或伸進手臂以免干擾氣流。不要使實驗記錄本、移液器以及其它物品阻擋34、空氣格柵。在安全柜內的工作開始前和結束后,安全柜的風機應至少運行23分鐘。在生物安全柜內操作時,不能進行文字工作。,七、離心機內破損樣本的處理,若離心時發生試管破損,應立即關掉離心機電源開關,三十分鐘后打開離心機蓋。如在離心機停止時才發現試管破損,亦需再關閉離心機蓋三十分鐘。必須穿工作服,戴口罩、乳膠手套,小心把破損試管移出離心機,可用鑷子檢起破碎的玻璃。破裂試管、玻璃碎片、離心機室,必須用75%的酒精消毒,離心機消毒不可用次氯酸鹽溶液,以免造成離心機損壞。,八、暴露事件的緊急處理,“暴露事件”是實驗室人員在執行本職工作時與潛在傳染性物質的接觸(眼、嘴、其它黏膜、經吸入方式進入呼吸道、破損皮膚35、或非腸道)。遭到已知的或潛在暴露事件的工作人員必須按照以下相應暴露事件的處理措施,盡快脫去手套并處理被污染部位。,1、皮膚感染,用抗菌皂液和溫水沖洗感染部位15分鐘。必要時進行醫學處理。,2、眼、面部飛濺,用沖眼器沖洗或溫水沖洗感染部位15分鐘。必要時進行醫學處理。,3、氣溶膠暴露,屏住呼吸迅速離開房間,小心脫去個人防護用品。當脫去個人防護用品時必須確保個人防護用品暴露面朝里,用皂液和水仔細洗手,實驗室排風(通風)至少1小時。,4、級生物安全實驗室溢出,通知在這一區域的其他人預防污染。穿戴手套、實驗衣和面罩,用紙巾覆蓋溢出物,把濃縮的消毒劑倒在溢出物區域周圍并與溢出物混和,并維持適當的接觸時36、間。用鑷子撿起一些玻璃碎片并放在生物危害高壓滅菌袋內待凈化后丟棄。用皂液和消毒洗手液洗手。,5、II級生物安全實驗室溢出的處理,迅速離開房間,避免吸入經空氣傳播的物質。通知其他的人離開。關門并貼上警告標簽。移去污染的衣物,放在生物危害袋內。用肥皂和水清洗所有暴露的皮膚。報告實驗室生物安全負責人,如果需要幫助,請咨詢生物安全委員會。,5、II級生物安全實驗室溢出的處理,在進入實驗室所前,使氣溶膠彌散至少30分鐘。備齊處理物(消毒劑,紙巾,生物危害袋和鑷子)。穿上防護衣(實驗外套,面罩,實驗手套,必要時穿上長統靴)。按溢出物的狀態,可以戴一個HEPA過濾呼吸罩以代替外科面罩。用消毒濕巾覆蓋污染區域37、,然后,小心地倒上消毒劑在溢出物的周圍。避免擴大污染區域。因為要被溢出物稀釋所以要用更濃縮的消毒劑。允許至少20分鐘的接觸反應時間。用鑷子撿起一些尖銳的物品丟棄在一個尖銳物存放器皿內,用消毒劑浸泡。用消毒劑擦凈溢出物可能飛濺到的周圍區域。用消毒劑浸泡溢出物,并放在一個生物危害袋內。用10家用漂白液噴霧這個區域和并空氣干燥,或在接觸反應10分鐘后用消毒濕巾擦掉。用消毒劑或抗菌皂和水清洗手和暴露的皮膚部分。,手衛生,94,95,手衛生,手的清潔與消毒是控制醫院感染最重要、最簡便的措施之一。全球洗手日 每年10月15日,96,手衛生,無生命的環境是病原體的儲存庫!,97,沾滿各種病原菌的雙手,98,38、手衛生的重要性,接 觸 病菌 洗手,菌,99,100,101,什么時間洗手?,直接接觸病人前后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不論是否戴手套,進行侵襲性操作前,102,接觸體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膚或傷口敷料后 護理病人從污染部位移到清潔部位時接觸緊鄰病人的物品后(包括醫療設備),什么時間洗手?,103,104,手衛生技術,105,手衛生技術,106,手衛生技術,107,手衛生技術,108,手衛生技術,109,手衛生技術,110,手衛生技術,111,必要時清洗手腕及手臂,112,手衛生,醫務人員手衛生要求衛生手消毒后醫務人員手表面的菌落總數應10cfu/cm2。外科手消毒后醫務人員手表面的菌落總數應 5cfu/cm2,113,保護我們的雙手,沖凈洗手液正確的干手 不長時間戴手套接觸污染物和腐蝕性物品時戴手套,114,特別提醒,所有的化學消毒劑都有毒性!不能過度使用!,115,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