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油工業公司安全生產管理及事故預防培訓講義(74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70318
2023-10-16
74頁
1.60MB
1、安全生產講義,XX欽州市XX糧油工業有限公司,一、安全生產管理,前言安全生產管理定義:所謂安全生產管理就是針對人們在安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問題,運用有效的資源,發揮人們的智慧,通過人們的努力,進行有關決策、計劃、組織和控制等活動,實現生產過程中人與機器設備、物料環境的和諧,達到安全生產的目標。主要內容: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安全生產策劃、安全生產培訓教育、安全生產檔案、工藝、操作規程等。,預防事故的基本原則,預防事故的基本原則 根據傷亡事故致因理論以及大量事故原因分析結果顯示,事故發生主要是由于設備或裝置上缺乏安全技術措施,管理上有缺陷和教育不2、夠三個方面原因而引起。因此,必須從技術、教育、管理三個方面采取措施,并將三者有機結合,綜合利用,才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事故的發生。,安全生產責任,安全管理的原則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是我國的安全生產方針,也當然是我們的安全管理原則。安全生產,人人有責,安全生產,重在預防,預防一些不安全因素,在我們的日常生產中常存在著一些不安全因素:電擊,燙傷壓力容器爆炸(鍋爐)可燃性氣體爆炸與燃燒粉塵爆炸有機溶劑中毒機械至傷高空墜落,培訓目的,我們培訓的目的就是讓大家知道怎樣去做消除不安全因素減少事故發生的條件避免生產事故保障工廠和員工的人身安全,最終實現安全生產,公3、司基本情況,首先了解一下工廠的性質,我們廠是以大豆為原料,通過調質、破碎、壓胚、膨化、萃取、等生產工藝,最終產品為豆粕和大豆油。企業性質:民營企業,投資規模大,總部設在福建鴻一,百佳,華海,XX,構成一個國內比較中型的糧油加工集團,鴻一二期3千噸在以投產,自動化程度較高,設備工藝,防火防爆工藝比較先進,(武漢友誼)大豆為進口轉基因大豆(美國,巴西,阿根廷)。工廠為二類甲級防爆單位,對防火防爆安全要求嚴格,所以有必要進行安全培訓,以確保今后的工作中提高我們的安全生產意識,保證生產的安全,二、基本常識,進口轉基因大豆出油率高于國產大豆2-3%點大豆全樣含油在22-24%提取率在18-20%主要產品4、-豆粕 主要用于飼料 豆油 食用油副產品-濃縮磷脂-醫藥食品化工主要原料 油腳可做肥皂,提取脂肪酸,肥料等,制油方法:壓榨 法 一般用于高含油油料預榨-浸出 法 如菜籽 花生等油料作物直接浸出 法 出油率高 粕質量好 成本低 自動化程度較高,三、浸出法制油基本常識,1、原理:利用能溶解油脂的溶劑,通過噴淋,滲透或浸泡的形式將料胚中的油脂提取出來,然后把油和溶劑的混合物進行分離取得毛油的過程,工藝、操作、安全,2、預處理的目的:破壞大豆的細胞結構,增加它的比表面積調整入浸溫度和水分,使其滿足入浸條件3、浸出用的溶劑 正己烷 正己烷(C6H14)是一種低沸點烴類純溶劑,通常是從天然汽油、直餾汽油和5、其他石油輕餾分進一步精制加工獲得。是一種典型的非極性溶劑,能溶解各種烴類及鹵代烴乙通常作各種油脂、精油的萃取用溶劑,也可作精密儀器的清洗劑。由于它沸點低、易燃,因此使用時要特別注意防火,雖屬低毒性但大量吸入也有麻醉性。,4、正己烷的性質分子式C6H14 相對分子質量86.17熔點-95.30/沸點68.74/溶 解 性:水-不溶,乙醇-易溶,憶酸-易溶閃點-26/自然點260/爆炸極限體積上限6.9%下限1.2%苯胺63.6,環境中最大允許濃度/(mg/L)500,主要工藝技術參數,A.清理工序:出去金屬類雜質、(粉塵、豆梗、豆皮)大豆含雜0.5%下腳料含大豆0.5%,B.大豆熱脫皮工序:1.6、干燥調質塔:蒸汽壓力 0.28Mpa熱風溫度 85塔內干燥溫度 60-65-70 時間 30 40min水分降至10%2.破碎:上輥2-4粒 下輥4-6粒,C.軋胚烘干工序:1.胚片 0.3-0.35mm2.烘干熱風溫度 90-1003.烘干后胚片溫度 50-604.胚片水分 8%-10.5%,D.膨化:要求胚片厚度 0.35-0.45mm入膨化機的水分10%-11%溫度60-65出膨化機的溫度 105-110 水分12-13%經干燥后 膨化胚片 溫度 50-60 水分8-10.5%熱風溫度60-80蒸汽壓力(直接汽)0.65-0.75Mpa,四、操作規程,1.開機前的檢查:檢查著裝是否符合規7、定要求檢查設備周圍有無障礙物或可能引起人身安全的情況檢查設備衛生,加熱蒸汽管道和加熱設備上有無可能受熱燃燒的異物一切可能引起的不安全因素,2.傳動裝置的檢查:運轉方向是否正確傳動鏈條和鏈輪潤滑情況減速機油位是否符合要求鏈條、皮帶的張緊度安全防護裝置是否到位,3.開機:有加熱的設備在物料進入前先預熱(先排水,再緩慢開啟蒸汽閥門)按照工藝流程先啟動主要設備和除塵系統,正常后再依次啟動輸送設備開始送料4.操作:根據各工序的工藝參數進行調節。調節蒸汽壓力 控制溫度 調節風門 控制風量大小,5.運行檢查:查看流量 料位是否穩定 查看各工序的壓力,溫度是否符合工 藝要求 設備的運轉情況是否良好,6.停車操8、作:停機前先關閉加熱設備的進汽閥門待物料走空后依次(按工藝流程)關閉設備緊急停車(停電、停水、停氣、設備損壞)首先關閉加熱物料的間接汽或直接汽閥 門,打開疏水閥旁通閥門,排氣排水 對堵料的設備要進行人工排料(提升機,刮板機等),五、預處理不安全因素及火災危險性,預處理車間主要是對原料進行清理、篩選、磁選、達到清除雜質,凈化油料的目的。經過干燥、調質、破碎、壓胚、膨化、破壞大豆種子的細胞結構,增加其比表面積。通過烘干調節溫度和水分,使其達到最佳的入浸條件大豆的自燃點為560,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其屬于丙類建筑生產場所。故它的火災危險性不是很大,但是根據其特點也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和火災隱患,19、.加熱設備:如:干燥調質塔、膨化機、烘干機物料移動的死角,物料 粉塵長期聚集受熱物料焦糊沒能及時清理可能造成燃燒2.傳動設備:如破碎機、壓胚機、粉碎機 存在摩擦生熱,機械損傷等,3.輸送設備:斗式提升機,皮帶松動,堵料時電機轉動而皮帶不轉,產生摩擦冒煙甚至著火設備傳動軸粉塵的大量堆積除塵設備效果差 粉塵濃度過高膨化料 防止在烘干機內自燃由于預處理車間與浸出車間有輸送設備連接還存在浸出工序的溶劑倒流的問題因此預處理車間還是存在較大的危險性,六、預防措施,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預處理車間安全操作規程。1、上崗必須穿好工作服,嚴禁酒后上崗,嚴禁穿拖鞋、赤腳、赤背上崗 2、開機前對所屬崗位設備認真檢查10、,包括安全防護罩,傳動設備及軸承是否缺油,設備內有無異物,一切正常后方可開機運行。3、注意設備運行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必要時請示領導組織人員搶修。,4、經常檢查物料流量、溫度、工作壓力、電流是否正常,嚴格執行工藝規程。5、做好設備的潤滑保養,按規定加注潤滑油和潤滑脂。6、設備在運行中,禁止用手或其它工具進入設備內,避免發生人為事故。7、嚴禁在運行的設備上跳躍和行走,以免踩空,造成傷害。8、登高檢查設備時,要手把欄桿做好自我保護。,9、在設備檢修后,要清點工具,防止掉入設備內造成事故。10、工作中不準脫崗、串崗、睡崗、打鬧。嚴禁看書、看報、玩手機等。11、下班前要做好工作記錄,交班前要搞好本11、崗位的衛生。12、停車后要及時排除設備內的殘留的物料,特別是死角處的殘留料。,13.在生產過程中有下列情況之一應立即停車處理:設備內有異常的撞擊聲發現某部位溫度過高有焦糊味或煙氣車間內或周圍有火警,浸出車間,工藝流程:設備:閉封絞龍、存料箱、拖鏈式刮板浸出器、循環混合式油泵。要求:閉封絞龍 封閉良好,防止溶劑倒流到預處理車間。存料箱;按規定料位 浸出器:料層厚度 900mm左右 溶劑溫度 50左右 入浸料胚溫度 50-55 料溶比 1:(0.8-1.1)混合油濃度 2025%濕粕含溶 2025%粕殘油 1%以下,浸出工序操作,操作要求:1、認真執行工藝操作規程,控制物料、溶劑的溫度、流量、濃度12、。2、經常查看浸出器的噴淋情況。3、定時檢測粕殘油,指導操作,及時調整 4、運轉設備要勤看、勤聽、勤摸,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5、嚴禁泵空車運轉,注意泵流量均衡,如需調節按正常次序進行,不得開錯。6注意觀察浸出器下料情況,如發生搭橋,及時排除,粕脫溶工序:工藝流程主要設備:濕粕刮板、DTDC、干粕刮板配套設備:風機、空氣加熱器、過熱蒸汽加熱器、沙克龍、關風器、集粉末絞龍。,主要工藝指標:DT 蒸脫 DC 烘干、冷卻13層 預脫層 溫度 758546層 自蒸層 溫度100105間接汽壓力0.8Mpa7層 直接蒸汽蒸脫層,蒸汽壓力0.4Mpa,(一般在0.3左右)。溫度 10010589層 烘干層 113、00105 熱風溫度 11012010層 冷卻層 低于40粕水分 國標13%0.5粕蛋白43%粕殘溶 70%,粕引爆試驗合格為保證成品粕質量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和工藝技術要求操作。控制直接蒸汽噴量,量大造成DT頂部正壓過高,會使蒸發工段超量吸收,造成蒸煮罐翻滾,溶劑泄漏,溶耗增加經常注意DTDC刮刀、電機、減速機等運行情況,保持料層高度,發現異常及時排除生產中蒸汽壓力突然下降時,至粕中溶劑蒸不盡,應暫停進料,待蒸汽正常后再進料,避免不合格粕進入包裝車間,混合油蒸發、溶劑回收、自由氣體回收系統,蒸發工序:節能器:一蒸長管蒸發器,二次蒸汽進口溫度75-82,出口進114C(溶劑預熱器)溫度60-65,14、出口溫度55-60,濃度70-75,真空度-40-60kpa預蒸發器(二蒸長管蒸發器),出口溫度95-105,濃度99.55%真空度 60kpa,汽提塔(層碟式):出口溫度 110-115真空度 70kpa毛油殘溶100ppm直接汽壓力0.05Mpa毛油總揮發物 0.3%,毛油干燥器:出口溫度95-100真空度-80-90kpa毛油殘溶 30-50ppm,自由氣體回收:吸收塔進口溫度35:礦物油進口含溶1%解析塔出口溫度 110-115:礦物油進口含溶5%石蠟油流量 8-10m/h尾氣殘溶500mg/kg調節尾氣風機風量,使浸出器負壓在0.06-0.12kpa吸收塔、解析塔液位保持40%左右,15、冷凝系統:冷凝溫度 出口水溫應35(夏季40)出口溶劑溫度40(夏季45)循環水進水溫度 冬季20 夏季35 各冷凝液溫度40 分水罐溫度 55,操作要求:操作規程1、開機前檢查2、開機步驟3、運行檢查4停車(正常、非正常),操作要求:嚴格按操作規程及工藝技術要求操作嚴格監視設備的溫度、濃度、蒸汽壓力、流量,以免產生液泛現象。注意防止斷水,一旦斷水,立即緊急停車定時檢查水封池,如發現有溶劑蒸汽檢查蒸煮罐,經常查看分水罐的液位在可視范圍內(20-120)注意蒸煮罐溫度一般在90-95范圍內,注意礦物油解析塔尾氣吸收塔的液位不定期排水礦物油顏色變黑時,要更換尾氣風機要及時調整,維持浸出器微負壓定期16、檢查溶劑儲罐呼吸閥是否靈敏,有無阻塞,毛油脫膠、磷脂干燥脫水工序,工藝流程主要設備:刀式混合器、水化鍋、離心機、薄膜磷脂干燥器脫膠,工藝技術要求:熱水溫度 90-95毛油溫度 80-90水化時間 不小于25min離心機轉速 5069/min出口壓力 1.8bar(1bar=0.1Mpa)干燥器溫度110真空度 0.08-0.09Mpa,成品油溫度45脫膠油殘溶50ppm脫膠油水分及揮發物0.08-0.15%之間不溶性雜質0.2%酸價1含磷200ppm 磷脂含油20-25%含水 45-55%之間,磷脂干燥:調節罐溫度60-70薄膜蒸發器溫度 115-135真空度 0.09Mpa丙酮不溶物55%乙17、醚不溶物3.0%水分及揮發物2.0%酸價 40mg KOH/g,操作規程開機前的檢查啟動步驟運行檢查停機(異常停機),降低溶劑損耗的措施:精心操作溶劑損耗是浸出車間一項重要指標,關系到 生產成本 安全(事故隱患)環保粕殘溶:成品粕引爆實驗合格,則溶劑殘留量700mg/Kg,根據工藝要求500ppm附:1000X79%X0.07%=0.553kg/t 料毛油殘溶:經汽提干燥后毛油總揮發物0.3%其中溶劑為500mmg/kg(30-50ppm)附:毛油帶走的溶劑量(毛油19%)1000X50/10X19%=0.0095kg/t 料,廢水:蒸煮罐、連續排除廢水尾氣吸收塔、解析塔定期排除的廢水尾氣(包18、括:大量的空氣、少量的水蒸氣、溶劑蒸汽尾氣吸收塔水量很少,解析塔使用了直接蒸汽水量相對較多。就1500T/d:礦物油系統廢水量約40-50kg/t生產中富油中水分及揮發物5%貧油中水分及揮發物1%因此隨礦物油廢水帶出的溶劑可以忽略不計,則廢水溶劑損耗主要是蒸煮罐的廢水帶走附:廢水總量來源1、入浸物料含水量2、濕粕脫溶未凝結的直接蒸汽量3、毛油脫溶汽提直接蒸汽量4、蒸脫冷凝器、汽提冷凝器、干燥器、拉真空的蒸氣噴射量5、尾氣系統解析塔的直接蒸汽量由于排除廢水的溫度在90以上,因此廢水排除引起的溶劑損耗相對較少就加工1噸大豆廢水排放量約150kg則 150X0.0015%=0.0025kg/t 料,19、廢氣:廢氣溶劑含量由冷凝器決定尾氣溫度越高,則損耗的溶劑就越多采用礦物油吸收,尾氣中溶劑含量可以控制500mg/kg以內加工量1500-4000T/d浸出油廠 其尾氣排放量90-240m/h 約1-2m/t 料,正己烷的特性,物理特性:(含量;96-98%)1、形狀 常溫下無色透明液體2、氣味 輕微的刺激性氣味3、分子量 86.17 比重d=0.6590.66 比水輕 與水混合浮在水的上面4、沸點:(汽化點)純正的正己烷:68.74 混合物(96-98%)沸點范圍66-69,附:化工行業稱餾程;正己烷是石油化工的分餾物,在餾程66-69范圍內提取,使用之在66-69溫度下98%以上被汽化,因此20、使用它沸點范圍小,工藝參數易控制,溶劑消耗小。浸出車間 混合油中油和溶劑分離、濕粕脫溶、以及溶劑的回收就是利用這一特性。,溶解性:1、易溶解油脂及脂溶性物質2、易溶解有機溶劑:如乙醚 丙酮等3、不溶于水:(相對的)一般來說常溫下,溶劑在水中的溶解度0.0007-0.0015%隨溫度而增大。浸出車間的廢水會含有一定的溶劑,但量很少,溶劑比水輕浮在水面上,因此一旦著火,不能用水就火,要用泡沫滅火劑。,化學特性:1、極易氧化燃燒,并發生爆炸2、與強氧化劑接觸會發生劇烈的氧化反應,并發生燃燒3、是一種極易燃燒爆炸的危險品因此強氧化劑如:O 高錳酸鉀等不能存放在浸出車間,正己烷的火災危險特性,極易燃燒:21、從其閃點,燃點,自然點來衡量1、閃點:少量溶劑蒸汽遇明火發生一閃即滅(5s)的最低溫度,正己烷的閃點-28按火災危險類別分類屬一類(甲類)所以浸出車間是甲類危險場所。附:閃點120 四類 如植物油,礦物油,甘 油,大豆油閃點越低,火災危險性就越大,著火點:可燃物質開始持續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溫度。也稱燃點 豆油 220 正己烷CH 233 橡膠 130 紙 草 200 控制可燃物質的溫度在燃點以下,也是預防發生火災的措施之一。,自然點:不需要明火,引起本身自然的最低溫度。正己烷 240 豆油 460 大豆 560浸出加熱設備的溫度控制根據;正己烷自然點240,易爆炸:溶劑蒸汽與空氣混合達到一定范圍22、時,遇明火就爆炸。正己烷爆炸極限:1.2-6.9%(體積濃度)當空氣中的濃度達到3%時爆炸威力最大燃燒和爆炸瞬間互為轉化,易揮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揮發流動或靜止狀態也揮發因此 即使在密閉的容器或管道里都有大量的溶劑蒸汽存在。一旦泄漏,面積增加,蒸發速度加快溶劑蒸汽是空氣重量的2.97倍,比空氣重一旦泄漏,沿地處迅速彌漫飄蕩,在低洼處,被風處聚積不散,這就加大了火災危險性,容易產生靜電:溶劑沿管道流動或沖擊容器都會產生靜電靜電的主要危害是靜電放電,當靜電放電產生的能量大于且達到溶劑蒸汽最小著火能量時,就立刻引起燃燒和爆炸,原則上,溶劑蒸汽在管道上的流速不超過4m/S,容易受熱膨脹:溶劑受熱后 體23、積膨脹,蒸汽壓增高儲存于密閉容器中的溶劑會受熱造成容器膨脹甚至炸裂容易流動擴散:極易流動擴散,一旦泄漏很快向四周流散,增加火災危險性,正己烷的其它特性:毒性;低毒性,有麻醉和刺激作用A、輕度中毒,頭痛,惡心,眼和呼吸刺激B、高濃度時,頭痛,頭暈,惡心、引起神志喪失甚至死亡C、空氣中允許最高濃度0.05%D、中毒急救措施:1、皮膚或眼睛接觸,用流動清水沖洗 2、吸入高濃度時,迅速脫離現場,去空氣新鮮處半小時后即可恢復 3、誤食,飲足量的水催吐,小結:1、正己烷雖然是易燃易爆的危險品,但是它有 低毒性 良好的操作性(沸點理想,不溶解糖,蛋白)相對的化學穩定性(不與油料中糖類,蛋白起反應)中等水平的24、價格因此國內浸出油廠普遍采用 2、由于正己烷有:易燃性 一定條件下的潛在爆炸性 閃點28 爆炸下限小于10%根據建筑防火設計規范,浸出車間生產建筑的火災危險性的危險類別是甲類,根據生產使用儲存物品的火災危險性,可燃物數量,火災蔓延速度以及補救的難易度等因素,浸出車間為嚴重危險級別的工業建筑場所火災危險大可燃物數量大起火后蔓延迅速容易造成重大火災,甚至爆炸,浸出車間管道顏色;蒸汽 白色水 綠色溶劑 紅色毛油或混合油 黃色溶劑蒸汽 藍色自由氣體 淡藍色便于工人識別和操作,重大危險源告知牌,浸出車間火災危險性分析及預防措施,1、設備、工藝管線泄漏,溶劑大量揮發空氣形成大量爆炸性混合物。2、防爆電機失25、去防爆作用,泵空轉機械密封摩擦產生高溫3、混合油或溶劑流速過快,產生靜電聚積(靜電接地失效)和靜電放電形成強火源。4、通風不良或被風處溶劑蒸汽在低洼處積存,容易達到爆炸極限。5、工人擅自離開工作崗位或者不熟悉設備、工藝流程造成誤操作,引起溶劑泄漏。,6、違章用火,違章動火,在火災危險爆炸區域內吸煙,明火取暖或氣焊、氣割等。7、防雷設施失效,接地電阻不合格(10歐姆)。8、在車間內使用鐵制工具,工作期間工人穿化纖等服裝,和穿有鐵釘的鞋。9、防火間距不足,輸送料胚的設備通道成為火災蔓延的走廊,(浸出器,封閉絞龍做好料封)10、可燃氣體濃度報警裝置失效,不報警無法早發現。11、消防器材設置不當或不足26、,不能再第一時間撲救初期火災,常使小火釀成大火。,12、生產裝置的玻璃管液位計,保護裝置失效,因意外破裂后導致溶劑或混合油大量泄漏。13、機器設備開車停車程序不符合操作規程,導致溶劑不能回收或溢出。14、需要動火檢修時消溶不徹底。因此浸出工段是危險的工段,應及其注意,,有以上這些危險因素存在,防范對策:1、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和操作規程。嚴格執行操作規程至關重要。2、掌握車間開車、停車的特殊要求。A先開溶劑回收系統后再投入料胚和溶劑 B停車要最后停溶劑回收系統,確保整個 工藝的溶劑全部回收。C長期停車,應使用蒸汽對系統進行消溶清洗清掃。,3、工人上崗前要進行培訓,掌握相應的技能,以便能及時處理突發情況。4、操作期間應穿防靜電工作服,工作場合不能隨意脫換服裝。5、不準將火源,電器帶入車間。6、禁止在車間內進行攝影、攝像、打手機7、配好、放好消防器材,并學會使用。8、經常檢查密封件和軸承的運行情況,防止泄漏和機器摩擦生熱。,9、嚴禁將非防爆電器帶入車間內。10、防止溶劑倒流預處理車間,特別是停車時,要做好料封。11、經常檢查設備衛生,防止灰塵、雜物在加熱設備上、管道上聚積,發熱,自燃。12、高溫管線和電機上覆蓋的粉塵要及時清理,防止自燃和因電機散熱不良造成事故。,謝謝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