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項目垂直運輸機械安全生產培訓課件(26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771596
2023-10-17
26頁
2.63MB
1、建筑安全生產知識,垂直運輸機械,1、塔式起重機2、施工升降機3、龍門架4、井架物料提升機,常見垂直運輸機械,塔式起重機的安全防護裝置,起重機安全防護裝置按安全功能大致可分為 1、安全裝置、2、防護裝置、3、指示報警裝置、4、其他安全防護措施 幾類,1、起重力矩限制器2、起重量限制器3、起升高度限制器4、幅度限制器5、行程限制器6、夾軌鉗7、風速儀8、故障指示燈9、鋼絲繩防脫槽裝置10、吊鉤保險,塔機的安裝拆除安全技術1、拆裝前的準備工作,拆裝作業前,應進行一次全面安全檢查,包括:(1)路基和軌道鋪設或混凝土基礎應符合技術要求;(2)對所拆裝起重機的各機構、各部位、結構焊縫、重要部位 螺栓、銷軸2、卷揚機構和鋼絲繩、吊鉤、吊具以及電氣設備、線路等進行檢查:(3)對自升塔式起重機頂升液壓系統的液壓缸和油管、頂升套架結構、導向輪、頂升撐腳(爬爪)等進行檢查;(4)對采用旋轉塔身法所用的主副地錨架、起落塔身卷揚鋼絲繩以及起升機構制動系統等進行檢查;(5)對拆裝人員所使用的工具、安全帶、安全帽等進行檢查:(6)檢查拆裝作業中配備的起重機、運輸汽車等輔助機械,應狀況良好,技術性能應保證拆裝作業的需要。(7)拆裝現場電源電壓、運輸道路、作業場地等應具備拆裝作業條件:(8)安全管理人員的設置及安全技術交底的檢查。,2、拆裝作業中的安全技術,1、拆除作業應在白天進行,當遇大風、濃霧和雨雪等惡劣天氣時,3、應停止作業。2、指揮人員應熟悉拆裝作業方案,遵守拆裝工藝和操作規程,使用明確的指揮信號進行指揮。所有參與拆裝作業的人員都應聽從指揮。3、拆裝人員在進入工作現場時,應穿戴安全保護用品,高處作業時應系好安全帶。4、在拆裝上回轉、小車變幅的起重臂時。應保持起重機的平衡 5、采用高強度螺栓連接的結構,應使用原廠制造的連接螺栓,自制螺栓應有質量合格的實驗證明,否則不得使用。連接螺栓時,應采用扭矩扳手或專用扳手,并應按裝配技術要求擰緊。6、在拆裝作業過程中,當遇天氣劇變、突然停電、機械故障等意外情況短時間不能繼續作業時,必須使已拆裝的部位達到穩定狀態并固定牢靠,經檢查確認無隱患后,方可停止作業。7、安裝起4、重機時,必須將大車行走緩沖止擋器和限位開關碰塊安裝牢固可靠,并應將各部位的欄扦、平臺、護圈等安全脅護裝置裝齊。,3、頂升作業的安全技術,1、升降作業過程,必須有專人指揮,專人照看電源,專人操作液壓系統,專人拆裝螺栓。非作業人員不得登上頂升套架的操作平臺操縱室內應只準一人操作,必須聽從指揮信號。2、升降應在白天進行,特殊情況需在夜間作業時,應有充分的照明。3、風力在四級以上時,不得進行升降作業。在作業中風力突然增大達到四級時,必須立即停止,并應緊固上、下塔身各連接螺栓。4、頂升前應預先放松電纜,其長度宜大于頂升總高度,并應緊固好電纜卷筒。下降時應適時收緊電纜。5、升降時,必須調整好頂升套架滾輪與5、塔身標準節的間隙,并應按規定使起重臂和平衡臂處于平衡狀志,并將回轉機構制動住,當回轉臺與塔身標準節之間的最后一處連接螺栓(銷子)拆卸困難時。應將其對角方向的螺栓重新插入,再采取其他措施。不得以旋轉起重臂動作來松動螺栓(銷子)。6、升降時,頂升撐腳(爬爪)就位后,應插上安全銷,方可繼續下一動作 7、升降完畢后,各連接螺栓應按規定扭力堅固,液壓操縱桿回到中間位置,并切斷液壓升降機構電源。,4、附著錨固作業的安全技術,1、起重機附著的建筑物,其錨固點的受力強度應滿足起重機的設計要求。2、裝設附著框架和附著桿件,應采用經緯儀測量塔身垂直度,并應采用附著桿進行調整,在最高錨固點以下垂直度允許偏差為2106、00。3、在附著框架和附著支座布設時,附著桿傾斜角不得超過l0度。4、附著框架宜設置在塔身標準節連接處,箍緊塔身,塔架對角處在無斜撐時應加固。5、塔身頂升接高到規定錨固間距時,應及時增設與建筑物的錨固裝置,塔身高出錨固裝置的自由端高度應符合出廠規定。6、起重機作業過程中,應經常檢查錨固裝置,發現松動或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停止作業,故障未排除,不得繼續作業。7、拆卸起重機時,應隨著降落塔身的進程拆卸相應的錨固裝置,嚴禁在落塔之前先拆錨固裝置。8、遇到六級及以上大風時,嚴禁安裝或拆卸錨固裝置。9、錨固裝置的安裝、拆卸、檢查和調整,均應有專人負責;工作時應遵守高處作業有關安全操作的規定。10、軌道式起7、重機作附著式使用時,應提高軌道基礎的承載能力和切斷行走機構的電源,并應設置阻擋行走輪移動的支座。,5、內爬式作業的安全技術,(1)內爬升作業應在白天進行,風力樁五級致以上時應停止作業(2)內爬升時應加強機上與機下之間的聯系以及上部樓層與下部樓層之間的聯系,遇有故障及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機檢查,故障未排除不得繼續爬升。(3)內爬升過程中,嚴禁進行起重機的起升、回轉、變幅等各項動作。(4)起重機爬升到指定樓層后。應立即拔出塔身底座的支承粱或支腑。堪避均爬升框架固定在樓板上,并應頂緊導向裝置或用楔塊塞緊。(5)內爬升塔煎起重扭的局定間隔丕宜小于3_個接層。(6)對固定內爬升框架的樓層樓板,在樓板下面應增8、設支柱作臨時加固。擱置起重機底座支承粱的樓層下方兩層樓板,也應設置支柱作臨時加固。(7)每次內爬升完畢后。樓板上遺留下來的開孔,應立即采用鋼筋混凝土封閉。(8)起重機完成內爬升作業后,應檢查內爬升框架的固定、底座支承粱的緊固以及樓板臨時支撐的穩固等,確認可靠后,方可進行吊裝作業。,塔機作業中及作業后的安全技術措施,1、指揮吊裝的指揮人員必須持證上崗,作業時應與操作人員密切配合,執行規定的指揮信號。操作人員應照指揮人員的信號進行作業,當信號不清或錯誤時,操作人員可拒絕執行。該條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執行。2、在露天有六級及以上大風或大雨、大雪、大霧等惡劣天氣時,應停止起重吊裝作業。雨雪過石作業前,應先9、試吊,確認制動器靈敏可靠后方可進行作業。3、起重機的變幅指示器、力矩限制囂、起重量限制器以及各種行程限位開關等安全保護裝置,應完好齊全、靈敏可靠,不得隨意調整或拆除。嚴禁利用限制器和限位裝置代替操縱機構。該條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執行。4、起重機作業時,超重臂和重物下方嚴禁有人停留、工作或通過。重物吊運時,嚴禁從人上方通過。嚴禁用起重機載運人員。該條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執行。5、嚴禁使用起重機進行斜拉、斜吊和起吊地下埋設或凝固在地面上的重物以及其他不明重量的物體。現場撓筑的混凝土構件或模板,必須全部松動后方可起吊。落象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執行。6、嚴禁起吊重物長時間懸掛在空中,作業中遇突發故障,應采取措施將10、重物降落到安全地方,并關閉發動機或切斷電源后進行檢修。在突然停電時,應立即把所有控制器拔到零位,斷開電源總開關,并采取措施使重物降到地面。該條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執行。,塔機作業中及作業后的安全技術措施,7、起重機不得靠近架空輸電線路作業。起重機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無邊遠在最大偏斜時與架空線路邊線的最小安全距離應符合下表要求。8、當同一施工地點有兩臺以上起重機時,應保持兩機間任何接近部位(包括吊重物)距離不得小于2m。9、在吊鉤提升、起重小車或行走大車運行到限位裝置前,均應減速緩行到停止位置,并應與限位裝置保持一定距離(吊鉤不得小于lm,行走輪不得小于2m。嚴禁采用限位裝置作為停止運行的控制開關。1011、停機時,應將每個控制器撥回零位,依次斷開各開關,關閉操縱室門窗,下機后,應鎖緊夾軌器,使起重機與軌道固定,斷開電源總開關,打開高空指示燈。11、檢修人員上塔身、起重臂、平衡臂等高空部位檢查或修理時,必須系好安全帶。12、動臂式和尚未附著的自升式塔式起重機,塔身上不得懸掛標語解。,塔機日常安全檢查,(1)路基、軌道是否符合有關規定。(2)塔機的金屬結構相接處有無斷裂開焊現象。螺栓是否緊固無松動。(3)超負荷限位裝置、變幅限位裝置、行程限位裝置和吊鉤保險裝置、卷筒保險裝置等安全裝置是否齊全可靠。(4)鋼絲繩和各種吊具是否已達報廢標準,需不需要報廢更換。(5)司機和指揮人員是否持證操作,是否嚴格執12、行了“十不吊”規定,即:指揮信號不明不準吊;斜牽斜掛不準吊:吊物重量不明或超負荷不準吊;散物捆扎不牢或物料裝放過滿不準吊;吊物上有人不準吊;埋在地下物不準吊;機械安全裝置失靈或帶病時不準吊;現場光線陰暗看不清吊物起落點時不準吊;棱刃物與銅絲繩直接接觸無保護措施不準吊;六級以上強風不準吊。(6)司機下班后是否切斷了電源和卡牢了全部夾軌鉗。(7)夜間作業時是否有足夠的照明。(8)大風和雷雨天是否停止了作業,暴風雨之前是否作了特別處理。(9)在多臺塔吊交叉作業的工地,群塔作業方案和塔吊間的高差和距離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施工升降機,施工升降機的安全裝置,(1)、限速器:是施工升降機的主要安全裝置,它可13、以限制梯籠的運行速度,防止墜落。(2)、緩沖彈簧:在工升降機的底架上有緩沖彈簧,以便當吊籠發生墜落事故時,減輕吊籠的抻擊。(3)、上、下限位器:為防止吊籠上、下時超過需停位置時,因司機誤操作和電氣故障等原因繼續上升或下降引發事故而設置。(4)、上、下極限限位器:是在上、下限位器一旦不起作用,吊籠繼續上行或下降到設計規定的最高極限或最低極限位置時能及時切斷電源,以保證吊籠安全。(5)、安全鉤:安全鉤是為防止吊籠到達預先設定位置,上限位器和上極限限位器因各種原因不能及時動作、吊籠繼續向上運行,將導致吊籠沖擊導軌架頂部而發生傾翻墜落事故而設置的。安全鉤是安裝在吊籠上部的重要裝置,也是最后一道安全裝置14、,它能使吊籠上行到導軌架頂部的時候,安全鉤鉤住導軌架,保證吊籠不發生傾翻墜落事故,施工升降機的安全裝置,(6)吊籠門、底籠門聯鎖裝置:旌工升降機的吊籠門、底籠門均裝有電氣聯鎖開關,它們能有效地防止因吊籠或底籠門未關閉就啟動運行而造成人員墜落和物料滾落,只有當吊籠門和底籠門完全關閉時才能啟動運行(7)急停開關:當吊籠在運行過程中發生各種原因的緊急情況時,司機應能及時按下急停開關,使吊籠立即停止,防止事故的發生。急停開關必須是非自行復位的電氣安全裝置。(8)樓層通道門:此門在吊籠上下運行時處于常閉狀態,只有在吊籠停靠時才能由吊籠內的人打開應做到樓層內的人員無法打開此門。以確保通道口處在封閉的條件下15、不出現危險的邊緣。(9)通訊裝置:安裝一個閉路的雙向電氣通訊裝置,司機應能聽到或看到每一層的需求信號。(10)地面出入口防護棚:升降機在安裝完畢時,應及時搭設地面出入口的防護棚。防護棚搭設的材質要選用普通腳手架鋼管,防護棚長度不應小于5m,寬度應不小于升降機底籠最外部尺寸。其頂部材料可采用50mm厚模板與兩層竹笆,上下竹笆聞距應不小于600mm。,施工升降機安裝拆裝的安全技術,(1)操作人員必須按高處作業要求,在安裝時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帶,并將安全帶系好在立柱節上。(2)安裝過程中必須由專人負責統一指揮劃出警戒區域,專人監控(3)導軌架安裝對,應用經緯僅對升降機在兩個方向進行測量校準,其垂直16、度允許偏差為其高度的510000。(4)每個吊籠頂平臺作業人數不得超過2人。頂部承載總重量不得超過650kg。(5)吊桿額定起重量為180kg。不允許超載,并且只允許用來安裝或拆卸升降機零部件,不得作其他用途。(6)遇有雨、雪、霧、六級及六級以上大風等惡劣天氣時不得進行安裝和拆卸作業。,施工升降機的安全使用,(1)、應建立施工升降機檔案。(2)、應建立施工升降機使用管理制度、維修保養制度。(3)、使用前,做好檢查工作,確保各種安全保護裝置和電氣設備正常(4)、必須由經考接取證后的專職電梯司機操作。操作過程中。司機要隨時注意觀察吊籠的運行通道有無異常情況,發現險情立即停車排除。(5)、電梯底籠周17、圍25m范圍內,必須設置穩固的防護欄桿。各停靠層的過橋和運輸通道應平整牢固出入口的欄桿應安全可靠。(6)、各停靠層通道口處,應安裝欄桿或安全門。其他周邊各處,應用欄桿和立網等材料封閉。(7)、電梯每班首次運行時,應進行空載、滿載試運行,將梯籠升離地面lm左右停車,檢查制運器靈敏性,確認正常后方可投入運行。,施工升降機的安全使用,(8)、梯籠內乘人或載物時,應使載荷均勻分布,不得偏重;嚴禁超載運行。(9)、升降機在大雨、大霧,六級及六級以上大風以及導軌架、電纜等結冰時,必須停止運行,并將梯籠降到底層,切斷電源。暴風雨后,應對升降機各有關安全裝置進行一次檢查,確認正常后方可運行。(10)、升降機運18、行到最上層或最下層時,嚴禁用行程限位開關作為停止運行的控制開關。(11)、多層施工交叉作業,同時使用電梯時要明確聯絡信號(12)、作業后,應將梯籠降到底層,各控制開關撥到零位切斷電源,鎖好開關箱,閉鎖梯籠門和圍護門。(13)、升降機應按規定單獨安裝接地保護盒避雷裝置。(14)、嚴禁在升降機運行狀態下進行維修保養工作。,物料提升機,物料提升機的安全裝置,提升機的安全保護裝置,主要包括安全停靠裝置、斷繩保護裝置、載重量限制裝置、上極限限位器、下極限限位器、吊籠安全門、緩沖器和通訊信號裝置等。(1)安全停靠裝置。(2)斷繩保護裝置。其滑落行程,在吊籃滿載時。不得超過1m。(3)接層口停靠欄桿(門)。19、(4)吊籃安全門。(5)上料口防護棚。其寬度應大于提升機的最外部尺寸;長度,低架提 升機應大干3m,高架提升機應大于5m。防護棚可采用5mm厚木板架設。(6)上極限限位器。(7)緊急斷電開關。(8)信號裝置。高架提升機除滿足上述要求外,還應具備下列安全裝置:(1)下極限限位器。(2)緩沖器。緩沖器的型式,可采用彈簧或彈性實件。(3)超載限制器。當荷載達到額定荷載的90時,應能發出報警信號。荷載超過額定荷載時,切斷起升電源。(4)通訊裝置。是一個閉路的雙向電氣通訊系統。,物料提升機的安全防護,1、物料提升機的支搭必須符合規程要求。高度在1015m應設一組纜風繩,每增高10m加設一組,每組4根,臨20、近建筑物或腳手架一側應采取拉結措施。纜風繩應用直徑不小于12.5mm的鋼絲繩,并按規定漫射地錨。嚴禁捆綁樹木、電線桿等物體上,嚴禁用別杠調節鋼絲繩長度。2、物料提升機首層進料口一側應搭設長度不小于3m的防護棚,另三個側面必須采取封閉的措施,每層卸料平臺應有防護門,兩側應綁兩道護身欄桿,并設擋腳板。3、物料提升機的吊盤出入口均應有安全門,兩側必須有安全防護措施。吊盤定位托桿必須采用定型裝置,吊盤運行中不準乘人。4、物料提升機的導向滑輪必須單獨設置牢固地錨,不得捆綁在腳手架上。導向滑輪至卷揚機卷筒的鋼絲繩,凡經通道處應予以掩護。5、物料提升機的天輪與最高一層上料平臺的垂直距離不小于6m,必須設置超高限位裝置,使吊盤上升最高位置與天輪間的垂直距離不小于3m。,鋼絲繩,鋼絲繩在一個節距內斷絲的數量達到下表數值時,應當報廢:,鋼絲繩的報廢標準,如鋼絲繩的外表面出現磨損、銹蝕,報廢斷絲數應按上表數值乘以下表中的折減系數,并按折減后的斷絲數報廢:,此外,當鋼絲繩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當報廢:,1、鋼絲繩表面鋼絲被腐蝕,磨損超過鋼絲直徑的40%以上2、鋼絲繩斷股;3、鋼絲繩直徑減少7%或更多時;4、鋼絲繩出現變形:波浪形、籠狀畸變、鋼絲擠出等;5、鋼絲繩扭結、塑性變形;6、繩芯脫出或損壞;7、受到電弧等高溫灼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