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現代安全風險評估、控制及管理培訓課件(80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773720
2023-10-19
80頁
5.59MB
1、現代安全風險管理培訓,有危害就有可能發生事故!我們應該:熟悉潛在的危害因素知道如何防止其發生明確發生后如何應付,目 錄,危害因素的辨識,風險評估,風險控制,1,2,3,1,危害因素的辨識,廚房,三個問題,為什么要進行辨識?,1,2,危害因素、辨識的概念,3,如何進行辨識活動?,一、為什么要危害辯識,生產中普遍存在各種危害因素,危害辯識是一切安全活動的基礎,沒有辨識就沒有安全,是指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的根源或狀態,二、什么叫危害?,事故致因理論 能量意外釋放論,二、什么叫危害?,事故的本質原因:危險物質或危險能量的意外釋放或轉移。,存在有害物質與能量,危險物質與能量失控2、,根源,狀態,第一類危險源(事故前提),第二類危險源(事故條件),危害因素,二、什么叫危害?,危害根源的兩種類型,危險物質,有毒物質、腐蝕性、有害粉塵、窒息性、易燃易爆物質自燃,動能、熱能、勢能、電能、聲能、光能、輻射、沖擊波等。,有害能量,1,2,二、什么叫危害?,危險物質的分類,易燃易爆物質,有害物質,刺激性物質,腐蝕性物質,有毒物質,致癌、致突變及致畸,造成缺氧的物質,麻醉物質,氧化劑,生產性粉塵,二、什么叫危害?,3.危險物質的識別,對生產中的原材料、產品、半成品、中間產品、副產品。無論是氣、液、固態存在各種危險物質全面識別。,二、什么叫危害?,危險能量,運動的物體,轉動的機械,高處的3、物體、人體,帶電的線路、設備,高溫的物體、物質,帶壓的容器、管道,二、什么叫危害?,三、危害因素辨識,危害因素辨識是指識別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確定其特性的過程。辨識任務包括:,存在什么危險源,什么條件發生事故,會發生什么事故,前提,條件,結果,如何做好危害辯識,人力,精力,智力,1.危害因素辨識活動,存在的問題,通常是“個人”而不是組織,缺乏相應的記錄,辨識不夠全面、不夠具體,僅憑經驗,沒有應用系統的方法,一勞永逸,未定期進行更新,科學性,系統性,全面性,預測性,2.危險危害因素辨識的原則,危害辨識的要求“全”,全部作業活動全部設備、設施、材料全部作業條件、環境(常規、非常規)全部人員(包括相關人4、員)全部場所(辦公、作業、生活),辨識的指導原則,全面有序,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3.危害因素辨識的范圍,企業常規和非常規(異常、緊急)的活動,所有進入工作場所人員的活動,工作場所的設備設施,企業所有的工作場所,2 個類型,能量,危險物質,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管理缺陷,環境不良,地理位置,平面布局,基礎設施,作業環境,生產工藝,物料性質,設施設備,人員活動,管理制度,4 個狀態,9 個方面,4.危害識別的內容,4.危害識別的內容,4.危害識別的內容,4.危害識別的內容,以能為本,人機料環管,20類事故,逐 一 識 別,5.危害辨識的思路,環境,設備,人員,管理,危險物質(能5、量),危害因素辨識,6.危害因素的分類,危害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間接原因,危險物質,危險能量,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管理因素,生理心里,行為,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室內,室外,地下水下,其它,六種,6類,3類,15類,10類,5類,15類,十五種,9類,3類,6.危害因素的分類,(1)心理、生理性,負荷超限,健康狀況異常,從事禁忌作業,辨識功能缺陷,心理異常,其他危害因素,1,2,3,4,5,6,6.危害因素的分類,(2)行為性危害因素,指揮錯誤,操作失誤,監護失誤,其他行為,1,2,3,4,6.危害因素的分類,物的因素,物理性危害和有害因素,化學性危害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和6、有害因素,6.危害因素的分類,物理性危害因素,設備、設施、工具、附件缺陷,防護缺陷,電傷害(電危害),噪聲,振動危害,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運動物危害、明火、高溫物質、低溫物質,信號缺陷、標志缺陷、有害光照,其他物理性危險和有害因素等15種類,6.危害因素的分類,化學性危害因素10類,爆炸品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自然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蝕品粉塵與氣溶膠其他化學性危害因素等,生物性危害5類,致病微生物,傳染病媒介物,致害動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因素,6.危害因素的分類,環境因素,室內作業場所環境不良,室外作業場所環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業環境7、不良,其他作業環境不良,6.危害因素的分類,室內地面滑、作業場所狹窄、雜亂、地面不平、梯架缺陷、地面墻缺陷、房屋基礎下沉、安全通道缺陷、安全出口缺陷、采光照明不良、空氣不良、溫濕度壓力不適、排給水不良、涌水等15種,室內作業場所環境不良,6.危害因素的分類,地下(含水下)作業環境不良,隧道/礦井頂面缺陷、正面側面缺陷、地面缺陷、作業空氣不良、地下火、沖擊地壓、地下水、供氧不足、供氧不當、地下環境不良,強迫體位、綜合性作業環境不良、其他未包括的作業環境不良,其他作業環境不良,6.危害因素的分類,室外作業場所環境不良18種,惡劣氣候,場地和交通設施濕滑,地面開口,場地狹窄,雜亂,不平,航道狹窄有暗8、礁,梯架缺陷,建筑物缺陷,門圍欄缺陷,場地基礎下沉,安全通道缺陷,安全出口缺陷,光照不良,空氣不良,溫濕度氣壓不適,場地涌水,6.危害因素的分類,職業安全衛生組織機構不健全,職業安全衛生責任制未落實,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規章制度不完善,職業安全衛生投入不足,其他管理因素缺陷,管理因素,6.危害因素的分類,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高處墜落坍塌,冒頂片幫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藥爆炸鍋爐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傷害,按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86),6.危害因素的分類,職業危害因素分類,職業病范圍和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定,將危害因素分為七類,生產性粉塵,毒物,9、噪聲與振動,高溫,低溫,輻射,其他危害因素,6.危害因素的分類,7.危害識別的依據,有關安全法規、標準、制度,同類單位已發生的事故案例,咨詢專業技術人員或有經驗人員,征詢員工意見,上級主管發布的信息,分析作業活動、設備運轉、推測發生的事故,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高處墜落坍塌,冒頂片幫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藥爆炸鍋爐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傷害,按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86),7.危害識別的依據,職業危害因素分類,職業病范圍和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定,將危害因素分為七類,生產性粉塵,毒物,噪聲與振動,高溫,低溫,輻射,其他危害因素,7.危害識別的依據10、,8.危害辨識誰來做?,專業技術人員,崗位員工,安全人員,危害因素辨識需要各類人員共同參與,8.危害辨識誰來做?,9.危害因素辨識更新,為保持危害因素清單的有效性,每年組織1次全面的危害因素辨識活動,生產規模、設備的變化,重新進行危害識別,生產方式、工藝的變化,法律法規要求的變化,險肇事故發生,系統辨識方法,安全檢查表(SCL 一般設備、系統),工作安全分析(JSA 適合作業活動),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OP 化工過程),故障類型和影響分析(FMEA 重要設備),1,2,3,4,危害分析程序,選定作業活動,將作業活動分解為若干個相連的工作步驟,對每個工作步驟,識別危害因素,危害因素匯總,定11、期檢查和回顧,2,風險評估,根據風險識別與評價的結果,對重大危險基層隊,確定領導干部聯系點。領導干部定期到聯系點檢查,并保存記錄,對識別出的危害因素通過評估,可以實現:,風險的分級管理確定不可接受的風險確定關鍵裝置和要害部位,風險評估的目的,1,風險度=可能性 X 嚴重度,2,什么是風險?,風險是某種危險引發事故的可能性與后果嚴重度的組合,3,什么是風險評價?,對識別出的危害因素運用定性或定量、半定量方法評估其風險大小,以及確定風險是否可容許的全過程。,分析危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L(頻率或概率)分析危害事件在一定環境條件下可能導致的各種事故后果及其可能造成的損失S確定危害事件的風險R=L x S12、將風險值與事先確定的風險分級標準和可容許值對照,確定風險的等級是否可容許,4,風險評估的內容,5,可能性L分析依據,結合第二類危險源(人、機、環、管)事故統計數據,危害后果的嚴重性應從人員傷害、經濟損失、環境影響以及企業形象等方面考慮。,6,后果嚴重度s分析,主要由一類危險源決定(危險物質與能量的多少),可能性判定后果嚴重度判定風險等級判定,7,為進行風險評估,企業必須建立相應的評價準則內容主要包括:,風險評價準則,7,風險可接受準則,風險等級與可容許值是根據企業實際情況、法規要求、技術條件等綜合確定以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為最低標準依據持續改進方針不斷降低可容許風險,危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L)(13、參考),危害及影響后果的嚴重性(參考),嚴重不符合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相關方有合理抱怨及強烈要求曾發生事故,未采取有效措施直接觀察到可能產生嚴重后果,而無適當措施,7,出現任意一項則為不可接受風險,8.確定控制措施優先順序,發生事故的可能性()、人體暴露在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一旦發生事故會產生的后果(),取三者之積來確定風險值(),8,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危險等級劃分(D),不接受不可容許風險接受合理風險風險和效益間要取得平衡,8,風險接受準則,只有當無法減低風險或者減低風險措施的成本無法接受時,才可接受此風險;只有當所有通過成本、獲益分析的可行的降低風險措施都被實14、施,才可接受此風險,不可忍受區,ALARP區,廣泛接受區,風險在任何地方都不能接受需要進行根本的改造,不需要進一步行動,可忍受/接受風險標準,可忽略風險標準,風險標準中的ALARP原則,2,風險控制,1.風險控制措施,預防性措施(減小可能性),減輕性措施(減輕后果),應急措施,消除,替代,工程技術控制,隔離人員或危害,程序(操作規程),減少接觸時間,個體防護,技術手段,管理手段,2.風險控制措施的選擇,3.預防事故的“三E”對策,安全,工程技術,Engineering,管理措施,教育培訓,Enforcement,Education,直接安全技術措施,間接安全技術措施,指示性安全技術措施,管理安全措施,本質安全,安全防護裝置,檢測報警裝置警示標志等措施,安全操作規程安全教育培訓個體防護用品,4.安全技術措施等級順序,安全技術措施應遵循的具體原則,消除,預防,減弱,隔離,連鎖,警告,無害化工藝技術無害代替有害自動化作業遙控技術,安全閥安全屏護漏電保護裝置安全電壓熔斷器防爆膜,局部通風排毒低毒代替高毒降溫措施避雷裝置消除靜電裝置減振裝置,遙控作業安全罩防護屏隔離操作室安全距離防毒面具,連鎖裝置,安全色安全標志,審查改善,檢查糾正,危 害 因 素識別,風 險 評估,可容許風險?,改善計劃或管理控制,維持管理,否,是,持續改進,感謝合作,